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267章

大宋安乐侯-第267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阿非利加洲足有四个大宋这么大,却是蛮荒之地,其极南之地多产黄金与金刚石,故其民多以为饰。”范宇看着两人道:“金刚石古称切玉刀,以往所知皆出自天竺,价超黄金美玉。只去一趟便富可敌国,岂是虚言。只是路途遥远,唯先到者才能先得。”

 第641章 这叫入坑

    听了范宇讲这些,赵允初与曹佾两人如听天书。

    曹佾对于海外也有了几分向往之色,并不再如同之前两眼一抹黑,也就没那么彷徨。

    “听安乐侯的意思,这只是阿非利加洲?是不是还有别的洲,望安乐侯也不吝告之。”曹佾不由得追问道。

    “这是自然,远的先不说,近的便有一座大洋洲。从泉州市舶司出海,向南过了爪哇大岛再往南再行三千余里,便到了一块陆地,其地处大洋之中,故名大洋洲。其土广阔多泥炭与铁矿,亦有黄金。其地并无猛兽,却有一种如巨鼠站立之兽。此兽善跳跃,往往一跃寻丈之远。因雌兽腹下有育儿之袋,故名为袋鼠。”范宇看两人如学童一般,便接着道:“大洋洲上亦有野人,茹毛饮血尚未开化。”

    曹佾不由连连点头道:“这大洋洲听着还近些,等找到硫磺矿藏,倒是可以去玩一玩。”

    “安乐侯只不过说了两洲而已,显然还没有说完。”赵允初毫无压力,自然喜欢多听些热闹。

    范宇有意要告知曹佾一些海外之事,便点头道:“不错,若绕过这大洋洲再往南,便是南极之地,其上覆盖冰雪,往往厚达千丈万年不化。此地名为南极洲,上无人烟,只有一种不会飞的鸟名为企鹅。这样的地方太过荒凉寒冷,暂时不去也罢。”

    “不过,还有一个大洲,却是富饶无比。”范宇指了指自己的脚下道:“我们中原自古称为中国,所在之地亦为天下之中心。西方欧罗巴洲的开化之人,称我们所在之地为亚细亚洲,意为日出之地。欧罗巴人自称欧罗巴,即日落之地。但是从我们这里,若是向东沿海岸而行,极北之处,却是与一个大洲隔海相望。这个大洲尚无名称,但是南北狭长数万里宽处也有万里,最窄处不过百余里,将其地分为南北两块大陆,面积皆甚为广大。其南北皆有殷商遗民,仍书象形字头戴羽冠。北部遗民逐野牛群而居,南部遗民则渔于万里密林之中。想来若是我朝派人前往,当能与之欢聚。”

    反正没人知道,范宇便开始忽悠曹佾与赵允初这两人。

    曹佾还有些迟疑,但是赵允初却是被忽悠的心生向往。

    “安乐侯,这么远的地方,如何会有殷商遗民?他们是如何到了那等绝地的,可否讲上一讲。”赵允初急忙问道。

    “这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上古之时,西伯侯姬昌趁大商讨伐东夷之时突然发难,父子两代用命,从而覆灭大商建立大周占据中原。而大商讨伐东夷的主力大军其时不及回援,为防周的迫害而东渡于海。或许便是那个时候,他们去了更东边的大洲。”

    “唉,这些人也是我华夏血脉,当寻之归根认祖啊!”赵允初不由扼腕不已。

    曹佾不由开口道:“既然郡有心,不如我与官家说情,请官家将这伏波军节度使给了你如何。”

    范宇却是笑道:“曹兄,你当官家会答应吗?郡王乃是宗室,岂可随意给予带兵之权。何况这还是官家自己的私军,你可想清楚了才是。”

    这下子曹佾不由得泄了气道:“好好的一个国舅,这一世都注定了富贵。谁知道会出了这么一件事,却是要我奔波经年。安乐侯所说的见识固然不错,可是这些地方走上一圈,怕是也能丢了一条命。”

    “国舅何必如此。”赵允初却是笑着安慰道:“官家可是任你伏波军节度使之职,手下有兵将,在那等蛮荒再打下一片疆土也不成问题。”

    范宇也点头道:“到时给你的伏波军多配备一些新式火器,又哪里有野人是你伏波军的对手?即便是数千人在辽国后方的辽东上岸,也同样能够攻城掠地。”

    “哪里来的数千人?”曹佾苦笑道:“我给官家所说的,不过是千人左右而已。”

    “千人左右也够用了,这倒也不算多大的问题。”范宇笑了笑道。

    这伏波军,范宇是一定会想办法让其扩大的,这关系到大宋的海外发展。

    范宇对于大宋其实是颇有好感的,大宋自身的问题虽然多,但是却是商品经济最为开放的朝代。而且宋朝的灭亡,也是因为外来的强大入侵造成,并不是因为自身经济问题。

    如果使得大宋拥有了第一片海外领地,那么便等于给大宋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海外那样广阔的天地庞大的利益,足以驱使大宋滋生出足够的勇武与贪婪。

    到了那个时候,所谓的儒家道德便不能再为统治者所用,因为不能再自圆其说。而新生的商人权力集团,便会寻求新理论支持。

    如此一来,范宇所建的百工技院之中的那些人,便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而范宇自己,也可趁机推出新的理论,来支持商人权力集团的诉求。

    只不过这个商人权力集团,如今不是宗室就是皇亲,还显得有些成分过于单一了。

    曹佾苦笑一下,“你们两人说的都轻松,好似我这一去不过是踏青而已。须知这一出去,便是成年累月,还有风险要担啊。”

    范宇拍了拍曹佾的肩头,“其实这也简单,此去第一目的是寻找硫磺矿藏。你只须在爪哇诸岛去寻便是,定然会有所发现。若是快的话,你数月之间便可回转。到时你向官家求个情诉个苦,而且已经立下了功劳,想必官家也不会为难于你。”

    听了范宇的话,曹佾不由点头道:“这样倒也不错,是个好主意!”

    范宇却是微笑不语,曹佾上了贼船再想下来,哪里有这么容易。只怕对方出海一次之后心便野了,回来之后闲了不几日,便又会想着出去。

    以曹佾的年龄,比之范宇大不了三岁,也就是刚刚及冠的样子。这个年纪正是喜欢冒险闯荡之时,又不似范宇只是表面年轻,实际在心态上却是大叔一级的。

    只要曹佾出去一趟,再让他回来过这皇亲的日子,便会觉得索然无味了。

    范宇没觉得自己在忽悠人,他管这叫入坑。

 第642章 立功心切

    汴梁城中范宇一番操作,李惟贤所领的天武军也已经到了环州,与曹琮、种世衡等汇合到了一起。

    大军云集二十余万众,天武军手中又握有新式火器,几人其实已经摩拳擦掌,就等着朝廷下令进兵了。

    只是没过几日,朝廷便传来命令,使诸军在原地过冬,以待开春再说。

    虽然大伙都有些不情愿,不过冬日讨伐西夏确是不妥,因此大家也没什么怨言,只是密切观察李元昊大军的动向,以防对方偷袭。

    宋军的西军没有动静,但是唃斯罗却没有这具耐心,也不想浪费时间。

    他在宣化城中留了一万青塘军,则亲自带了四万余人马,杀奔了凉州城。

    就在宋军得到命令原地过冬之时,唃斯罗的大军却经过一场不太吃力的战事,拿下了兵力空虚的凉州城。

    不过两天时间,凉州城丢失的消息便送到了李元昊的桌案上。

    这个消息可是让李元昊吃了一惊,凉州那是什么地方,是西夏在河西的门户。

    李元昊知道唃斯军与大宋的新军是联军,凉州城被拿下,则等于是西夏的兴庆府在西边再也无险可守。

    一旦西凉被占据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相距大宋所秦凤路的兰州城,也只不过七百里。

    宋军只须放舟黄河,顺流而下攻下应理城,则卓啰和南军司、西寿保泰军司,便会面临腹背受敌的情形。

    到了那个时候,西夏战局的颓势便会如雪崩一般,再也无法挽回。

    连夜将诸自己的文臣武将召集起来,李元昊与众人商议此事。

    “张卿,你来说一说你的看法,凉州城我们应该如何去将之夺回?”李元昊问道。

    虽然是询问意见,但是李元昊夺回凉州的心意已决,这是不容更改的。

    张元听到大王询问自己,便拱手道:“臣觉得,夺回凉州确是当务之急,而且宜急不宜缓。只是如今宋军大军云集于环州,与我们清远军城遥遥相对,却是让我军有些首尾难顾之忧。”

    李元昊点了点头,又看向野利仁荣,“仁荣,你认为呢?”

    野利仁荣躬身道:“臣以为可派旺荣带领大军前往,有张兄所献的云台车,以旺荣所部的战力,攻下凉州城应无问题。而大王不宜轻动,只须在这清远军城坐镇阻吓宋军便是。”

    野利旺荣此时也上前拱手道:“大王,臣可往之!若不能夺回凉州城,我这头颅便交给大王做酒盏!”

    李元昊却摇了摇头,对野利仁荣与野利旺荣两兄弟道:“我还缺了酒盏不成,要旺荣的头颅无用,你还是留着这条大好性命,为我多多出力才是。只是凉州城虽然是由唃斯罗带兵攻下,但是其背后还是大宋的新军。当初苏鲁儿便是以多打少,败于大宋新军之手,其战力当不可小视。所以,只派旺荣带兵前往恐不是对方之敌。狮子搏兔亦须全力,我决定亲领精锐大军夺回凉州与宣化府。夺城还在其次,此次西征务必要以多杀伤其兵力为首要,使其数年之内无力来攻才是办法。”

    “这清远军城,则由旺荣领军三万把守。”李元昊将自己案上的地图展开看了一眼,接着道:“若宋军来攻,不必死守城池,哪怕放宋军入境也没什么。宋军如今虽然战力在变强,但是终究是战马太少。我军只须不断的骚扰其后路和辎重粮草,便可使之寸步难行。哪怕宋军一口气攻下了兴庆府,也并无甚用。只要我党项勇士有马,还敢于反抗,便时时皆是宋军的末日。”

    “大王英明!”众人齐声赞道。

    不得不说,李元昊所说的对付宋军的办法,还真是宋军目前的短板。

    哪怕火器先进,可一旦后勤辎重跟不上,那么大军便传颂陷于险地。

    即使能安全撤退回来,那也等于是劳而无功,使西夏得以自保了。

    这些话说出来,西夏的这些文武官员们,便如吃了定心丸一般,立时一扫之前的沉重心情。

    次日一早,李元昊便带着野利仁荣、张元,亲领十五万大军向西而去。

    李元昊大军一走,宋军这边不到五日便得到了消息。

    曹琮请来种世衡、折继宣、李惟贤等人,聚到了一起商议此事。

    “今日得到西夏线报,李元昊已于五日之前,带领十五万大军西进。而清远军城之中,则只余野利旺荣所部之三万人马。这点人马要阻挡我军的二十五万大军,怕是螳臂当车。若是这时挥军北上,则清远军城指日可下。”曹琮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接着道:“只是朝廷的旨意之中,却是让我等在环州原地过条,除此之外,并未有命我等与西夏交战之意。”

    李惟贤身为天武军都指挥使立功心切,当即抱拳道:“曹经略,我以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清远军城不过三万余西夏人马,不足为惧。只须给我天武军到得城前,便可半日拿下!”

    环州知府种世衡此时却迟疑了一下,才阻拦道:“李指挥,清远军城虽然不大,但是此地对于西夏却是非同小可。从清远军城,只须顺灵川行船数日,便可直达兴庆府。若是一旦丢失,西夏各军司便会亡命来援。虽然我军不怕,但是朝廷的旨意,却是命我等开春再战啊。此时攻下清远军城,便是提前引发大战。”

    曹琮与折继宣都看向房中所挂的地图,看到清远军城后方便是灵川。

    李惟贤还有些不死心道:“此时天气正冷,灵川上冻如何行船,想来西夏军也不至于这样拼命。”

    “李指挥,此事还是再议吧。”曹琮还是感觉非常可惜的摇了摇头道:“灵川虽然上冻,但是西夏诸军司定然不会让我们占据到开春。正如种知府所说,清远军城不能轻动。”

    李惟贤知道事不可为,不由为之扼腕。他身为上四军的天武军都指挥使,自然会与神卫军的都指挥使王坛有攀比心。那王坛在拒马河边,大胜辽军二十万人马,何等的风光。

    要知道神卫军虽然也是上四军,但是位列天武军之下,如今却是抖起来了,让李惟贤心中不忿。

    也正是因此,他李惟贤才立功心切。

    (

 第643章 断然没有可能

    李惟贤也是大宋外戚之家的世家子弟,其祖父乃是名将李继隆。

    当年李继隆曾经击败辽国名将耶律休哥、败西夏开国之主李继迁,并生擒李继迁族弟李继捧。

    李继隆去世后,获赠中书令,谥号‘忠武’,并且配享真宗庙庭哀荣倍至。

    而李继隆之姐,则为太宗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后为真宗朝的皇太后。

    由此可见,李惟贤出身之高,也足以令人侧目。官家赵祯,任其为天武军都指挥使,来环州参与覆灭西夏之役,也是有所考量的。

    李惟贤自己,也想重振李氏一门祖上的风光。

    当年祖父将西夏开国之主李继迁打的大败而逃,他李惟贤一样想着继承祖上武功再建奇勋。

    只是眼下的情形虽然机会不错,但是条件还是不够,使之不能冒然出动。

    另一边的李元昊,此时却用了五天的时间,便带领大军到达了西寿保泰军司。

    在西寿保泰军司稍事休整,便再次上路,用了十天时间来到距离西凉府一百五十里的济桑镇。

    而在济桑镇中,甘肃军司的指挥使苏鲁儿却是带着两万残兵,正在此时驻守。

    苏鲁儿得知大王带领大军前来,立时便脱了上身的衣服,前去大军之前赤臂请罪。

    连丢了肃州城、宣化府、凉州府三地,失地足有千里,他苏鲁儿这个罪责是混不过去的。

    李元昊来到济桑镇外,便看到苏鲁儿赤臂跪于道旁相候。

    勒住自己的战马,李元昊抬起马鞭一指,“把苏鲁儿带过来!”

    人一到李元昊的马前,苏鲁儿便再次跪倒。

    “臣苏鲁儿先丢肃州、又失宣化、再败于凉州,使我大夏千里之地落于宋军与青塘之手,臣罪该万死,请大王赐罪!”苏鲁儿低着头,不敢看李元昊的脸色。

    李元昊的脸色也是真不好看,自己与宋军的西军之间还没如何,西边却是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关键是苏鲁儿这家伙被人打的丢城失地没有还手之力,如今还跑在自己面前请罪,这家伙怎么有脸?

    “呵呵,好你个苏鲁儿,明知自己如此无能,竟还有脸在我的面前请罪,你还请什么罪?”李元昊气极而笑,“如何就你一个,那黑水镇燕军司的细封合布难道还在坚守黑水城?”

    苏鲁儿面如土色,抬头看了李元昊一眼,便再次低头道:“黑、黑水城已经被宋国新军偷袭攻破。细封合布与宋军夜战,当场阵亡为宋军枭首。”

    李元昊吃了一惊,什么时候宋军的战力如此强大了。

    “怎么回事,他的黑水军扼守黑水城,如何会被偷袭,又如何能这样不堪一击!”李元昊也顾不上追究苏鲁儿的罪责,他心中升起极强的危机感。

    “臣亦不知,只是从一两个逃回的黑水军兵士口中得知,宋军当晚将黑水城城门破开,入城放火。细封合布不得已,便出城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