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州相距环州还有近二百里,竟然也如此的快速调兵了吗。
李元昊不由皱眉,将手中的军报,交给了野利仁荣与张元两人观看。
张元道:“大王,想必是环州城中的守军,与庆州两边约好。在环州守军夜间偷袭嵬名讹遇之时,庆州人马早已悄悄潜来同时突击。此败当不能怪嵬名讹遇,而是宋军太过狡猾。”
“大王,我们眼下要加紧攻下定边军寨才是。”野利仁荣急忙拱手道:“否则的话,待宋军大队人马过来,我军便有些不利了。”
“此时对我们有什么不利的?”李元昊此时却淡定下来道:“定边军寨这里,我们围而不攻,派三万骑兵出去接应嵬名讹遇。若是能使宋军吃个败仗,便也不亏。”
“大王高明,如此一来,定边军这里也需救援。我们若是强行将定边军寨攻破,反而不美了。”张元恍然,大赞道:“以大王用兵之神,几无迹可寻。如此一来,一样也可源源不断的消耗宋军兵力。真到宋军无兵可援,再将这定边军一鼓而灭。”
野利仁荣也明白过来,不由叹服道:“也就是大王经常带兵,又有俯视天下之志,才能有这等眼光。”
李元昊矜持一笑,“好了,去调动三万骑兵接应嵬名讹遇吧。我军的大队人马在这里按兵不动,好好的休息。另外派出零散小队,去宋人的村镇搜掠粮草补充军用。”
“粮草之事大王已不必操心,如今正是八月,田中谷物即将成熟。”张元冷笑道:“宋人百姓必定要抢收谷物,此时正可下手,必然可解我军粮草之忧。只是希望大王莫要多杀伤宋人百姓,命其为我大军收割谷物为上。”
李元昊哈哈大笑,这感觉真好似老鼠掉进了米缸中。原本让他最担心的问题,如今已经不是问题。
而在宋军一方,之所以能将嵬名讹遇击溃,正如张元所猜测的那样,是环州知府种世衡在西夏大队人马离开之时,便向庆州送了信,一是上报军司,二是请派骑兵以便抓住战机,给嵬名讹遇狠狠一击。
曹琮接到了种世衡的军报与书信之后,考虑到种世衡的能力,便相信了对方的建议,次日便派出两万宋军骑兵。
因为去岁范宇从辽国又买又骗,搞来不少战马。如今永兴军路这里,便建立了一支两万人的骑兵。
现在环州城外有了机会,便正可派上用场。
结果,这一战之下,宋军居然出其不意的将嵬名讹遇的三万人马击溃。
宋军骑兵指挥使名为折继宣,是大宋将门折家的长子。
折继宣认为,既然已经将敌军击溃,便要一路追杀才好。惟有如此,才能尽量杀伤敌军。
他的这个想法本来没有错,但是他忽略了一点,西夏人的的骑兵比大宋只多不少。
嵬名讹遇虽然败逃,但是还有李元昊的大队人马在。
折继宣知道西夏大队可能会接应网名讹遇,但他没想到,李元昊会顺手给他挖了个坑。
宋军的骑兵在一条名为白十字河的河谷中,被西夏军队两面夹击,折损了近两千骑。
幸好折继宣见机的快,将大队都给带了出来。但是宋军马少,这一下子便折损了近两千骑,实是心疼还已。
吃了一次亏,折继宣便不敢再冒进。他派出小队的斥候,前去探知西夏大军的动向。
另一方面,折继宣给曹琮去了信,一是向其请罪,二是向曹琮请示下一步该如何。
虽然是在向曹琮请示,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局变化岂是往来传送书信能赶得及的。
折继宣也没闲着,不到两万的骑兵,被他派出去半数。这近万的骑兵被拆成小队,不断的与西夏的侦骑作战。
若是西夏派出数百骑的大队骑兵,则会被引向折继宣所在的宋军骑兵主力。
如此一来,西夏大军反而有些难受。
不但宋军骑兵对于西夏大队人马来说如芒刺在背,而且西夏派出出抢掠粮草的那些西夏小队人马,也受了不小的损失。
在这个时候,大宋的使节队伍,也进入了辽国南京城。
文彦博在大宋的驿馆之中休息了两日,便被召进宫去,面见辽皇。
耶律重元这些日子,经历了许多之前十几年都没经历过的事。
整个人随着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便如宝剑新硎,露出了自己的光芒。
“宣宋使觐见。”耶律重元吩咐道。
内侍急忙依次传声,将等在宫外的文彦博宣进宫来。
文彦博手捧国书,一步步来到耶律重元面前两丈远才停下。
“外臣文彦博,代表我大宋官家,向辽皇陛下至以我朝的问候,并希陛下得知,我大宋举国上下,仍旧会遵守与澶渊之盟,视辽国为兄弟之邦。”
耶律重元听了却是并不怎么高兴,感觉有些不舒服。
“你们大宋官人是如何想的,我朝难道还怕了你们宋国不成。”耶律重元面带不豫之色道:“一个澶渊之盟,难道是尔等宋国施舍与我大辽不成?”
文彦博捧着国书的手,便是一僵。西夏宫中的内侍,却也无人从其手中取走国书。
这下子便将文彦博给晾在了哪里,而这便成了极大的羞辱。
“陛下,外臣并非是这个意思,是陛下屈解了我大宋官家的意思。”文彦博拱手而立道:“我大宋官家,不过是强调一下两国之谊,除此之外并无他意。还请陛下莫要断章取意,对于两边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耶律重元却是轻蔑一哂道:“有什么好处,你所说的是每年宋国向我大辽输送的岁币吗?”
听到辽皇竟然如此无礼的嘲弄大宋,文彦博不由气的身上有些发抖。
第576章 有些不吉
当年的澶渊之盟,在宋辽两国之间实是大宋的屈辱。
但是在大宋的官层面,却觉得这是他们这些官的功绩。
如今新任辽皇耶律重元,开口便将澶渊之盟说的如此不屑,一下子就让彦博十分愤怒,另外也是让他有些发懵。
“陛下何出此言。”彦博强忍着怒火道:“澶渊之盟乃是辽国先圣宗皇帝,与我大宋先真宗皇帝,两位明君所共签。也正是如此,宋辽之间才能相安无事三十载有余。否则的话,陛下亦可想象一下,若宋辽鏖战三十年,会是什么结果。若是陛下想象不到,眼前便有个例子,辽国征伐西夏不过数月,所耗费钱粮已是无数,何况三十载的战事。”
这彦博也是厉害,直接就用辽夏之间的战事来反讽辽国。更是借此作为案例,向耶律重元说明战争的后果。
只是耶律重元却不以为意,哈哈一笑道:“我大辽虽攻西夏不克,然深入其境千里所向披靡。更何况,西夏不缺战马,骑兵动辄数万骑,宋国军队战力,如何能与西夏相比。”
“我知你忠君爱国维护大宋,然事实俱在,不必强言而辩。”耶律重元哈哈一笑道:“若要澶渊之盟维系,则宋国须增加我大辽的岁币之数。否则的话,此盟约对我辽国来说,实是限制了我大辽铁骑的枷锁,没有半分好处。”
彦博也听出来了,对方根本就没有打算讲理。就只有两个字,给钱。
“陛下,外臣此来不过是向陛下恭贺登基之喜,非是能擅自修改两国盟约之人。”彦博躬身道:“若陛下对两国之盟有异,可致书我大宋官家,由外臣转交便是。”
“既然此事你做不了主,那你便回去吧。”耶律重元与耶律宗真不一样,这小子一点表面章都不做,直接赶人。
耶律重元这些时日虽然登上辽国帝位,但是这数月以来,辽夏之间的战事,已经掏空了辽国的国库。
直到当了皇帝,耶律重元才知道自己面对着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
于是,耶律重元君臣们,便将主意打到了相对富庶的大宋身上。
这其实和西夏君臣打的主意一样,只不过是受限于澶渊之盟,不好立刻开搞罢了。
现在宋使前来道贺,耶律重元便顺势将此事提了出来,要求大宋增加岁币数量。否则的话,便不会延续两国盟约。
活了一辈子,彦博从来没有受过这等羞辱,被辽皇当面赶人,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陛下!”彦博是真的怒了,沉声道:“外臣受我大宋官家所命,只为向陛下道贺登基之喜,余者不虑。而且外臣亦曾读书,知道礼尚往来四字何解。宋辽两国便是如此,若无礼则不须往来。”
彦博的意思也很简单,官家让我来道贺,别的我不管,我就不走。
耶律重元一看,似乎有些过火,便缓和道:“嗯,也好,待登基大典之后,你便带信给宋国官家。若不应我大辽之善意,朕当亲自提兵百万饮马黄河,向你们官要个说法。”
听到耶律重元还要让他送信,彦博不由得有些心累。送这个信绝不会落好,弄不好便会被官家当成了出气筒。以他彦博如今的根基,结果怕是还不如韩琦。
不过,彦博一想到韩琦,便想到了安乐侯范宇。
“陛下,外臣此来向陛下道贺观礼,还须至少半月之久。若是由外臣来送此信,恐迁延日久。外臣听闻陛下与我大宋的安乐侯交好,亦有商队往来。陛下或可通过商队,将信送到安乐侯手中,由其转交给我大宋官家也是一样。而且,若是快的话,只怕陛下收到我大宋官家回信之时,外臣还未归国。”彦博转手便将范宇给推了出来。
如此让大宋朝廷上下愤怒的消息,由安乐侯送到官家手中,彦博甚至都有些期待安乐侯的下场了。
只是传递消息并没什么,关键是安乐侯还与这位辽皇陛下交好,再帮着传信。只怕大宋朝廷,包括官家在内,看待安乐侯都会是一副看细作的眼光。
彦博觉得,若是这信真由安乐侯交给陛下,只怕用不了几日便会倒霉。
如此还能顺便替自己的好友韩琦出口恶气,却是又让彦博的心情好了起来。
耶律重元哪里知道彦博有这许多的算计,他倒是觉得可行。
“既然如此,也是可以。”耶律重元道:“来人,接了他的国书。朕也谢过大宋官家的一片心意,希望辽宋两国,能继续交好下去。”
虽然口中说的客气,但是意思还是有些勉强。显然是在等大宋的态度,若不肯增加岁币,说不得真的要挺而走险提兵攻宋。
辽国国内形势也不很好,数月以来将国军的钱粮耗尽不说,还欠了许多官员俸禄与军饷。
若是不从宋国的身上找补回来些,那就只能打一仗对外掠夺。
西夏是个穷鬼,事实证明对西夏动武是极其不划算的。近些的还有高丽,那也是个穷棒子苦哈哈。
因此辽国的目标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宋了。
范宇在汴梁对于辽国的事耗不知情,他如今正在督促百工技院研制钟表。
这天在造作院的值房当中,范宇终于等来了许当送来的好消息。
“侯爷,下官将钟表给您送来了。”许当双手捧着一只尺许高下的木匣,面带喜色,“这是钟表刚刚试制出来的样子,请侯爷一观。”
范宇看许当的得意样子,觉得这家伙来送钟实是有些不吉。
不过,范宇也懒得与他计较,看向对方手中的木匣。
“怎么样,你们可曾计时,准确与否。”范宇一边看一边问道。
“试倒是试过,与汴河之上的水运仪象台一般,一日之间,应差不了两刻钟。”许当笑道:“侯爷请看,这钟表表盘上面,刻有十二个时辰。这支粗短指针,一日夜便正好转上一圈。还有这两支不同的长针,最长的这支针一息便跳一步,而这次长的针,六十息便跳一步。这都是按侯爷的吩咐所为,十分精巧。”
范宇为了方便,让工匠们将这表盘制的如同石制的日冕刻度一般,否则怕是大家都看着别扭。
第577章 看出些东西
范宇自己却是看着这钟表,感觉有些奇怪。
看到那个表盘,才想起来这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所制,并非后世的二十四小时。
因此这座钟表的设计,也是按着时辰来计算的。
听着钟表内的指针滴答声,范宇颇为感慨。
自己前世记忆中的钟表指针滴答声,还是小时候才有的。后来大家都换成了电子表电子钟,便再也没听过这滴答声。
在这钟表的后面,也有时钟的调整和报时的机关。
“钟表居然没有上劲的链条,难道百工技院连发条都做出来了吗?”范宇这才发现,这钟表与自己原先所说的链式机构有所不同。
“侯爷,可莫要小看百工技院的这些工匠。”许当看到范宇意外,却是颇有些成就感,“自下官将侯爷所说的发条,向这些工匠们提及过之后,谁想到他们却是记了下来,让学冶炼的工匠们炼制发条用钢。不成想,竟被他们给炼制了出来。”
发条用钢就是弹性好的弹簧钢,这种钢铁制造出来,意义同样不小。
范宇听了许当的话,不由得会心一笑。自己创立百工技院的初衷,终于开始产生连锁反应。
钟表所用的发条,只不过是个引子。当这些工匠们发现,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能极大的改变世界之时,这天下便要大变样。
“如此甚好,你让百工技院在造作院另立一个钟表作坊。既然已经造出来了,那便开始向外售卖。”范宇笑道:“这等精巧到极点的东西,哪怕是送到我造作院以外的工匠手中,他们也造不出来。就算是知道如何造,可是没有能制发条的钢铁,他们根本造不出来。”
许当眉头一挑,“是,下官这便去安排。想来,侯爷的意思是将这钟表生意,通过永昌隆商号,行销天下各国吧。”
“你说的不错,我就是这个意思。”范宇指了指自己面前的这座钟表,“这一座钟表意义非凡,将来我们要建一个造作院的展览馆,将这些我们造作院和百工技院所创造的每样第一件的样品,都放进去供汴梁百姓们观看,要让他人知道,我造作院与百工技院的贡献。”
“侯爷放心,若是可以的话,近期便可开工建这展览馆。”许当却是不以为意道:“英烈祠已经快竣工,这些工匠们若是听说,要将自己所创造的物品样品都放入这展览馆,想必会立时便要求建起这展览馆来。”
范宇不由得有些牙疼道:“你们这么说,可是朝廷又给造作院划拨了钱粮?”
许当却是诧异道:“侯爷,咱们造水运仪象台、建英烈祠,可都是侯爷您掏的腰包,朝廷哪里有钱啊。”
“所以,你的意思是这个钱还是我来出?”范宇有些面色不善的道。
“下官岂敢作此想法,下官以为,若是侯爷不出建展览馆的钱,无非是将这些样品都放入仓库之中。无非就是落些灰土虫啃鼠咬,若是仓库漏雨,铁制之物不过为其锈蚀罢了。侯爷替大家操心已然够多,想来大伙也不忍心再让侯爷为难。”
范宇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许当这家伙是认准自己在造作院与百工技院之上倾注了心血。虽然口里说的客气,可是这一张一合的两片嘴唇之间,就差伸出只要钱的手来。
“建吧。”范宇有气无力的道:“预算可要收敛些,不得超出英烈祠的预算。”
范宇自己可不差这些钱,每月从永昌隆商号还有永通钱庄里分得的红利,都够范宇建这么一座展览馆的。只要不是入不敷出,范宇便没有什么可心疼的。
相对于这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