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238章

大宋安乐侯-第238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宇点点头笑道:“不错,你如此做,便使得穿云箭的威力大增。不过,我觉得若是能将这穿去箭的木杆去掉,用铁管代替竹筒,这样的威力是不是会更大。”

    “侯爷所说的,我倒是没想过,那样的话,怕是这一枚穿云箭的成本,便会大增。”尤二郎拱手道:“这穿云箭若是去了后面的木杆,便没了准头会到处乱飞。若是不小心,怕是会反伤自身。”

    尤二郎因为反驳了范宇,所以小心的看着范宇的脸色。

    “原来是这样。”范宇并没有为此生气,只是看着那用来装穿云箭的木箱,“我有些想法,不如回去说。”

    几人回到厅中,范宇命人取了纸笔来,在纸上画了一个自己所想到的如后世火箭弹一样的东西。

    “侯爷,这是何物,与那穿云箭可一点也不样。”许当在范宇身后,看着纸上的东西,有些不解道:“后面这几片东西是什么,倒有些象是箭羽。”

    “侯爷所说的将后面的木杆去掉,意思是要加上这几片尾羽不成?”尤二郎却是一点就透,只看到范宇的图画便猜到了。

    范宇点头道:“不错,只不过这是木片竹片制成,并非羽毛。只要能使这穿云箭在空中之时稳定的向前飞,便足够了。这样一来,竹筒之中便可装更多火药,飞的更远威力更大。”

    许当与尤二郎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目光中的钦佩之色。

    其实范宇看到一箱子的大号钻天猴,便想到了后世的火箭炮,同样是一管一管的炮弹发射出去,将敌方阵地覆盖。

    若是要让大宋制造什么火枪,在机械加工上虽然能达到要求,但是使用的时候却是麻烦,远不如先造出来原始火箭炮更容易。

    “我听侯爷的,真成了的话,天下哪里还有我大宋之敌。”尤二郎不禁搓着手连连点头。

    “若是能将这箭身换成铁管,即使里面不装铁蒺藜,威力也足可摧城拔寨,可惜了。”范宇微微摇头惋惜道。

    尤二郎却是拱手道:“侯爷也不必可惜,可先制一批铁管穿云箭。成本是高了些,但是我们也可以少造一些。若是碰到棘手的战事,便可少量使用也是一样。”

    范宇恍然,自己却是有些钻牛角尖,没想到这一点。

    “好,这个先记下了。”范宇对尤二郎道:“到时制成样品,再试射以观其远近威力。对了,这东西叫穿云箭,另一样火器你起了个什么名字?”

    范宇所指的,便是那仿着礼花弹所制的火器。

    尤二郎听到这里,不由得意道:“那个叫火龙吐珠,可是我想了好久的名字。不过,我只是随便叫叫。这两样火器都没定下来,不如由侯爷来为其命名吧。”

    “尤博士几日不见,倒是令人刮目相看。”许当开玩笑道:“你这追捧上官的本事,也长了许多啊。”

    “我只是敬佩侯爷的本事罢了,若是换个人,我可不会这样对他。”尤二郎脸上一红,急忙辩解道。

    范宇摆摆手,“这火器用于战阵,乃是杀人的利器。取的名字太过绕口,也不太好。穿云箭能飞会炸,莫如改名为火箭弹。至于另一样火器,不如称之为火炮吧。”

    尤二郎指着图画中的火箭弹,“这东西叫火箭弹倒也贴切,那火炮却是没听说过这两个字。”

    “此名的来源,便是从砲车而来。投石机便是砲车,可以远攻。而我们这火炮,也是将铁球制的弹丸用火药打出去,所以便叫火炮了。”范宇笑道:“火炮的炮筒,我见你在铜管外包了极厚的纸皮,显然是怕火药点燃之时,将炮筒炸裂。这个思路是对的,炮管越是结实,这炮弹便越是打的远。只不过,铜管外面包纸皮,却是还不够结实。”

    “想来,以侯爷之见,定有更好的办法了?”许当此时也插嘴道。

    范宇点点头道:“我确实是有些想法,不如不用这铜管,而是直接使用厚铁管,如此便结实的多。”

    尤二郎迟疑了一下,便拱手道:“起先我也曾这样想,只是用铁筒之后,便发现铁没有铜的韧性好,同样厚度之下,更容易裂开。”

    “原来尤博士竟已试过,那就再好不过。”范宇嘿嘿一笑道:“这东西其实也不难。只须将铁管加厚便是,外面可再套一层铁管,箍上几道铁箍,便结实的很。除了沉重一些之外,射程足可达到两三里之远,虽没有了轻便的便利,却也是十分值得。”

    至于炮弹什么的结构,范宇就不清楚了。

    不过尤二郎现在所制的铁球炮弹,便与范宇所想的并无区别,是铁制的能爆炸,这便是铁制开花弹了,绝对的大宋高科技产物。

    三人又聚在一起讨论了火器的一些细节,却是使得大宋火器的使用,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范宇和许当被尤二郎送走,尤二郎便开始招呼自己的学徒们,一同去修改火器。

    在回京的路上,范宇却是对许当道:“许兄,火器这等杀器,威力极其猛烈,万万不可泄露出外,使他国所知。所以,尤二郎也要保护起来,可不能任由他在城外乱跑。”

    许当立时便懂得了范宇的意思,“侯爷放心,我今日回去,便先从造作院中调一批军中护卫去城外将那作坊保护起来。如尤二郎这等人,对于我大宋实在是太过重要。若是出了事,却是极大的损失。”

    “关于火器之事,只能是尤二郎与你我两人知晓,暂时不可有他人得知详情。”范宇叮嘱道:“我会上禀官家,最后由官家定夺。”

    而远在兴庆府中,李元昊正与野利仁荣议事。

    如今辽国退兵,西夏终于腾出手来。

 第571章 畅想未来

    西夏如今没了辽军的威胁,可是危机依旧很严重。

    以西夏这样不过两百余万人的小国,要派出数十万军队与辽军周旋,如今已经到了极限。

    别看党项也算游牧民族,但是如今他们是半耕半牧。

    这数月与辽国的战争,使得西夏这一年几乎没了收成。

    如今存粮也已见底,只靠着草原上的那些牲口,怕是养不活西夏全体臣民。

    “大王,我们西夏如今的情况,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派兵入宋,大肆掠夺,才可渡过如今的难关。”野利仁荣脸上尽是担忧,“甚至我们出兵慢些,都会使得我们自己便要崩溃。”

    李元昊背着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仁荣,你说的很对。”李元昊面带冷意道:“只有杀入宋境,杀了宋国的百姓,拿走他们的粮食,才可使我西夏百姓活下去。以宋国的人口,只一个永兴军路,便比我西夏所有人都多。如此富庶之国,只要我们稍微抢一些东西回来,便可让西夏百姓们过了这一关。”

    “只是,将士们刚刚与辽国罢战,便又要与宋国交战,如今怕是已经疲惫至极了。”李元昊担心的这一件事。

    野利仁荣点头想了想,才开口道:“如今我西夏已是危急关心,却是顾不了许多。若是能将先将宋军的斗志瓦解,我西夏大军便可省下许多力气。大王,可请张元过来一同商讨。他是从宋国前来归附的汉人,颇有智谋,当会有所助益。。”

    李元昊点头道:“你说的不错,若不是你提及他,我却是差点忘记了。有他在的话,当以给出些好办法。”

    内侍去了不久,便带着一位中年人,也来到了李元昊的书房。

    “臣张元,见过大王。”张元一见李元昊,便急忙躬身施礼道。

    “好了张卿,你归附我西夏已经许久,不必如此多礼。”李元昊一摆手道:“我西夏如今青黄不接,国库之中也没了粮食这次请你过来,便是想听听你的意见。若是我军此时攻宋,入境大掠一番,这样可还行。”

    张元一听到这里,便是精神一振。

    “大王所说攻宋之事,我在外间也有所耳闻。对于此事,臣是极其赞成的。若非如此,想来我西夏这艰难之处况,怕是不好过去。”张元道:“以大王的用兵如神,定然可以大破宋军。”

    李元昊摇了摇头道:“张卿,我希望你能给我出谋划策,如何才能使得兵将们少花上力气,若能长驱直入那是最好。”

    “臣原本并没有想法。但是如今虽受形势所迫,可也一样,能算作我西夏的一个好机会。”张元躬身道:“若是真能做到,想来我西夏便可为大王创下万世基业。”

    野利仁荣与李元昊互视了一眼,却不知道张元所说的是何意。

    “张卿,你有什么要说的,现在便可告之于我。有仁荣也在,大家便可商榷一番。”李元昊看着张元道。

    张元点头道:“臣并非乱讲的,以大王用兵如神的手段,那些宋军虽然数量不少,但他们却没有多少骑兵相互之间救援,也定然是来不及的。若是真的敢派出援军,那我西夏勇士们便可将这些宋人的援军一举歼灭。”

    李元昊眼中一亮,连连占头道:“果然,张卿一出手,便想出了对策。若是如你所说,便当真是省了许多力气!不过,张卿的所谓万世基业之说,却是从何而来。”

    在旁边的野利仁荣面上,则有些恍然的意思,显然他已经有了些猜测,似乎看出来张元的用意。

    “大王,这便是我刚才所说,攻打宋国也是我西夏的机会了。”张元走到李元昊的桌前,目光在一份摊开的地图上扫过,“若与宋国开战,便须全力以赴。如今除了宋国,还须提防青塘的唃斯罗和玉门关的那支宋军。背后的辽国,倒是不用多管。”

    “如此,便可将我西夏大半的军力,都放在宋夏交界之地。而大王可率十万人马,从环州、庆州一线突入宋境。”张元接着道:“以此两州之地为饵,不断的诱那些宋军派兵救援。只要大王这里拿的稳,足可消灭大量宋国援军。待得宋国后继无力,便可派兵直捣京兆府。只要大王能将这疑义产兆府夺下,大王便可占据关中粮仓虎视中原的资本。一旦把握时机,便可鲸吞天下,为万世之基业!”

    这些话将野利仁荣说的激动不已,但是李元昊却似乎并不怎么激动。

    “如今我西夏上下节衣缩食,国力有限。若是从宋国抢上一笔便走,倒也没事。”李元昊皱眉道:“但如你所说,一旦我西夏深入大宋,便有成为孤军之势。如是长久占据宋地,怕是极其艰难。”

    张元却是早已想到这点,他拱手道:“此事大王过虑了,只要收服一些与我一样心向大王的汉人,便可委之为官治理地方。时间稍久,其地的百姓们,便也会奉大王为皇帝正朔的。此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西夏军在宋国能够自己自足,如此,兴兵便也少了粮草原因的掣肘。”

    “大王,张兄所提的数条,皆是金玉良言啊。”野利仁荣不由赞叹道:“只要我西夏能实现张兄所说的情况,并且将京兆府夺下,那么便真的大势可期。”

    “想来野利兄与大王也都看出来了,我的意思,便是以汉制汉,我朝的统治便可安稳无忧了。”张元笑着道。

    “既然如此,我便没什么要说的。可尽快出兵,务必使宋国不能与我西夏对耗才是。明日仁荣随我动身,一同前往清远军城。”李元昊挺胸望天道:“待手下的大军集合,我们便可挥师南下。延环州、庆州、耀州一线而深入宋境。”

    张元笑道:“大王莫要心急,要先在环庆二州诱敌,如此便可尽量杀伤宋国兵力,使之后方空虚。如此一来,再兵进京兆府,便不用担心孤军深入的问题。”

    西夏君臣三人,却是开始努力当下,畅想未来。

 第572章 还有一支西夏军队

    不过十余日,西夏大军便云集宋夏交界处的清远军城。

    李元昊以嵬名讹遇为先锋,命其领兵七万,延白马川直扑大宋的环州。

    而李元昊自己,则领兵十万,在后押阵缓行。

    从清远军城至环州城,不过二百里,西夏的动向对于宋军来说,就是在眼皮子下面的活动。

    环州属永兴军路,如今永兴军路的经略安抚使,便是大宋皇后的叔父曹琮。

    曹琮得知李元昊起十几万大军进逼环州,他一点也不惊讶。

    早在枢密院往来的公文之中,王德用便已经督促过曹琮尽快结束对于边军的整顿,加强边地的城防守备。

    另外,各种弩石火器等军器,也在数月之前,便源源不断的送到环庆两州这等边城之中。

    虽然西夏军队来势汹汹,但是曹琮并不是很担心。

    只要城中的守将不是太过无用,以西夏军队攻城的本事,根本就不可能将环州城攻下。

    而且,曹琮还发现了一个人才,那就是环州知府种世衡。

    种世衡这人是承叔父大儒种放之恩荫,这才入仕为官。但是种世衡此人,却很是刚正。

    在外放为官之时,因为得罪了刘太后的姻亲,便被委派到了环州这等边城为知府。

    谁知道种世衡却不以为苦,却是正好一展自己身为儒将的梦想。

    他刚刚到达环州,便大搞全民皆兵的政策。

    凡是环州百姓,有能拉弓射箭者,都可减免赋税,戓是发给奖励。

    这样一来,便将环州百姓的习武热情给彻底的激发出来。

    虽然有人向曹琮上告种世衡用心怀叵测,但是曹琮却并不以为意,反而对于种世衡十分赞赏。

    因此,有种世衡这等人在环州,曹琮是相当放心的。

    得到西夏大军准备攻打环州的消息后,曹琮只是让人快马给种世衡送了一封信,命其安心固守待援。

    因为朝廷提前便已经有了西夏会进攻的准备,所以环州城中粮草也屯积了足够全城吃一年的量。

    即使西夏大军长时间的围城,对于环州守军的影响也不大。

    曹琮带了十万宋军亲至庆州,并命令环州东北的保安军不得妄动,以防西夏还有后手。

    若是环州侧翼的保安军被人抄了,永兴军路面对西夏的防线便会全面崩溃,那样的话,结果比丢了环州还糟糕。

    嵬名讹遇带了七万大军用了五天时间,便一口气冲到了环州城下。

    此时的环州城城门紧闭,显然早已经得到了西夏前锋到来的消息。

    种世衡站在环州城头,看着城外如同潮水一般的西夏军队,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

    虽说朝廷对于西夏的进攻早有预料,但是对方如此多的军队,却也不可小视。

    如今环州城中不过万余人的军队,在种世衡看来,怕是要有一场苦战硬战要打。

    但是让种世衡没想到的是,嵬名讹遇到了环州城外,便命人在五里外扎营,一点进攻环州的意思都没有。

    “命人日夜在城头轮流戒备,不得有任何的大意,一旦西夏军队攻城,便立时告之于我。”种世衡吩咐道。

    嵬名讹遇之所以不攻打环州,这是李元昊、野利仁荣与张元等人的既定战略。

    目的便是引诱他处的宋军来援,以使西夏军队进行围点打援的战术。

    但是四日之后,李元昊的十万大军也来到了环州城下。

    李元昊召来嵬名讹遇,“讹遇,这些时日,环州城中可曾派出人向他处求援?”

    嵬名讹遇拱手道:“大王,这几日我听从大王之命,并未攻城,并在四下撒出斥候。却是发现环州城门一直紧闭,根本没有派出过求援的信使。此事透着古怪,臣不明敌情,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宋人甚为狡猾,想是早先便已经得知我西夏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