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151章

大宋安乐侯-第151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要求,他与造作院的里的工匠们一提,便让这些工匠们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以往皇亲贵人们,修建的东西都是攀比奢侈华美,无不精雕细琢。如今这位安乐侯倒是好打发,全是建些横平竖直的东西,也不要雕花,那便容易的太多。

    范宇再次来到现场,拿着他自己画的一些图纸,给这些工匠们看。图纸展开,便是范宇印象中后世简捷的别墅风格。全部都是砖石结构,只有门窗是万字不到头的木质门窗。这房子有露台有阳台,最顶上还有一层阁楼。

    让这些大宋的工匠们看得既是新奇,又是觉得简捷易行,却也颇有可取之处。

    “侯爷这房子画的颇为有些意思,只是这画工有些差。”一名老工匠不住的赞道:“若是真的盖出来,相必是比图纸更耐看些。”

 第357章 使之名扬天下

    范宇对于老工匠的话已经不以为意,自己在书画一道上,实在是不咋地,自己已经习惯了。

    待闲下来,再好好的练一练书画也是一个不错的消遣。

    只是范宇这番心声,若是讲与别人听,定是让人无语的很。就他这两笔,与书画丝毫不沾边。

    对于老工匠的话略过不提,范宇问道:“这等砖石的宅子可好建吗?”

    那老工匠嘿嘿笑道,“侯爷的要求不高,这可比雕梁画栋要简单的太多。若是人手足够,用不了个把月便可完工。只有那座可眺望黄河的五层塔楼,才麻烦些。”

    要知道范宇所说的可不只是一个建筑,而是一片建筑。这老工匠敢这样说,显然并不觉得范宇所画的图纸有什么难度。

    “如此便交与你们来做此事。”范宇笑道:“人手尽可放心,我可调大批的学徒前来。”

    范宇已经想好了,百工技院的学生们,完全可以在御庄这里实习。在一批老工匠的指点之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速成长。

    当然,他也不是巧立名目白白盘剥这些学生,而是会给予相应的报酬。

    想到便做,范宇当日便到了西作坊的百工技院,找到许当。

    让许当将一批与建筑有关的学生们都集中起来,他们的正山长要对他们讲话。

    在范宇不在的这些日子里,许当将一座百工技院建的有模有样。如今百工技院的学生,可是不下两千人。其中与土木有关的学生,数量最多,也达到六百余人之多。

    范宇看到居然有这么多人,不由很是惊喜。

    他站在一方台子上,对这些学生道:“想必大家还没见过我,那我便先自我介绍一番。我叫范宇,被官家封为安乐侯,也是你们的正山长。”

    范宇的话声一落,下面的这些学生们便有些乱了。大家谁也没想到,这百工技院的山长居然如此年轻。甚至有些学生的年纪,都比范宇还要大。

    两手向下微微虚压了一下,范宇接着道:“今日先与学土木的诸位见面个,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让大家去实习。此次实习,诸位是边干边学,自然会有老师傅指点带领。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都会记入成绩,成为将来出师的考量标准。”

    忽然有学生问道:“山长,我等做工可有工钱拿吗?”

    范宇早就知道会有人这样问,而且他自己也不愿留下他人的话柄,对此早有准备。

    “工钱自然是有的。”范宇笑着看了过去,对与学生道:“这一次让你们所做的工,并不复杂,只要让那些老师傅们认可,便会拿到工钱。所以,大家还是想想如何能从老师傅们的手中多掏一些技艺,将事情做好吧。这只是第一次而已,若是你们这一次做的好了,就怕你们会忙不完。”

    下面的这些学生,听说有工钱,便有了积极性。至于范宇所说的忙不过来的话,他们却是没人往心里去。

    “请问山长,我们何时可以上工?学生家中贫困,若是可以补贴一二,这便是最好的了。”另一名学生问道。

    范宇看了那学生一眼道:“以你们现在的手艺,拿出去是挣不了钱的。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便是让你们边学边做,关键是要学到本事。其次才是补贴你们,千万莫要觉得自己有本事挣钱了,否则你们还在这里学的什么手艺,直接做个大工岂不是好。”

    被范宇说破了心思,这些学生立时便老实了几分,这才发现自己还没长本事呢。

    “此次所建,便是我的庄子。”范宇看了众学生一眼,接着道:“是山长我自己出钱让你们来边学边做的,莫要负了我的一番苦心。”

    这些学生看向范宇的目光之中,立时便带上了几分崇敬之色,顿时便有人道:“多谢山长!”

    “山长仁义!”

    “山长之恩山高水长!”

    范宇对众学生摆了摆手,语重心长道:“世人皆以工匠为贱业,然而我却不这样认为。这世上若无工匠,岂非世人还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所以,诸位虽然大多出身贫苦,但是莫要妄自菲薄。若是现在立下凌云之志,他年凭借学到的本事移山填海亦未可知。”

    许当原本觉得,能建立百工技院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可如今听到范宇的话,却是让他极为吃惊。似乎在范宇的眼中,工匠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范宇自己却是知道,两百余年之后蒙古人进入中原,带走了许多的汉人工匠。尽管蒙古人自己没有什么工匠,可是他们有一个重视工匠技术的成吉思汗。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火药和印刷术通过这些工匠们传入了欧洲,使得欧洲的文明得到了滋润。

    这还是在只知道使用中原先进技术的蒙古人手中,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若是范宇给这些工匠们立下了志向,使得这些工匠们成为一股新崛起的力量,或可给一些文学家所独占的统治阶层,带来一些新声音。

    那些学生听了范宇的一番话,一个个激动不已。曾几何时,会有如山长这样的贵人,哪怕多看工匠一眼。

    在许多人的印象之中,再高明的工匠,在官员与贵人的面前,也不过是可以呼来喝去任由打骂的小民罢了。

    来百工技院读书学艺的,大多是工匠之后,他们自然是见过父辈在官员面前点头哈腰唯唯诺诺的样子。若是真如山长所说,有朝一日扬眉吐气,那岂不是相当于金榜题名一般?

    范宇今日虽然对这些学生多少有些利用的嫌疑,可是他却成功的给这些人的心中埋下了种子,还施了肥浇了水。

    只等有朝一日,这些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将这些学生们打发走后,许当来到范宇的值房之中。

    “侯爷,前日侯爷所提之事,我昨日便已经与司天监那边说了,司天监对于仪象台也早就有心想建。所以,我们便一同联名上书,递了本章给通进司。想必这几日之间,便会有回复。”许当有些迟疑道:“侯爷如今又要自己掏钱补贴学生们修庄子,那仪象台这边,便莫要再捐钱了。”

    范宇却是摇了摇头道:“你以为我为何鼓动你去上书,而自己捐这些钱?难道我是怕官家忌惮于我吗?非也,官家为仁厚之君,岂会戕害功臣。我所捐助的这些钱财,便是要为百工技院张目,使之名扬天下。”

    (

 第358章 吕相公高见

    范宇在这里与许当说这些事情之时,在政事堂里也正讨论范宇。

    吕夷简与蔡齐两人,都看着桌上的请建仪象台文书。

    这封文书是百工技院一与司天监一同联名呈上的,通进司便先送到了政事堂。

    文书一到了蔡齐的手中,他便立时拿与吕夷简来看。

    “吕相公,这本文书乃是百工技院与司天监联名。依我来看,背后定然与安乐侯有关。”蔡齐盯着吕夷简道。

    自上次吕夷简出迎范宇归京,并在崇政殿极力捧杀范宇,蔡齐便明白这位吕相公与自己一样痛恨范宇。

    至少在对付范宇的事情上,两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吕夷简目光扫过文书,点点头道:“应是安乐侯在后面推动,只不过建这仪象台,对他一个皇亲有什么用。以他如今的功劳,大可不必再如此折腾。”

    对于范宇的所做所为,吕夷简有时也不是很清楚目的是什么,总感觉东一榔头一棒子,做事很让人迷惑。但是一旦做了,往往还会有些功劳。

    “呵呵,这位安乐侯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在邀功固宠一事上,却是无人能敌。”蔡齐一脸的厌恶道:“前次出使辽国,便将正使段少连架空,与辽人酬唱应和博得了不小的文名,回来之后还在官家面前极力邀宠。若只是如此还罢了,却是容不得段少连,硬是使其被放逐于岭南烟瘴之地。此人做人,未免过于擅专狠辣。”

    “蔡相公的意思,莫非这位安乐侯又想要邀功不成?”吕夷简皱眉道:“这仪象台建与不建,也不是他能决定的。你我二人附上意见,便交于官家定夺便是。”

    蔡齐却是有些不放心道:“若是官家准了,岂不是又让这等奸佞小人得逞?须得想个办法,绝了他的妄想才是。巡边两败西夏已经是不世大功,否则再让这位安乐侯立下功劳,他的影响怕是会更大。若朝中上下争相效仿,便会使得朝堂诸臣都有急功近利之心,充斥浮躁之气。那样的话,于我大宋安稳实为不利啊。”

    “不过是一座仪象台而已,能算得什么。司天监除了每年祭祀之外,便是个连耗子都不愿意进的冷衙门。若说建个仪象台,便可引人注目,怕是有些夸张了吧。”吕夷简犹豫道。

    大宋如今繁华无比,文教兴盛佛论流行。文章诗词可以一夜轰传,寺庙盛会可以万人空巷,但是建成一座仪象台这么普通的事,却是没什么人会关注。

    蔡齐知道吕夷简所说的是实情,可是他就是不放心。这位安乐侯往往不按常理行事,难免会玩出花样来。

    “吕相公,安乐侯此人虽年少却甚是稳重,其机变百出亦不可小视。”蔡齐郑重道:“自上次众人弹劾于他,便没能将其如何。反倒是以出京巡边为名,躲去了汴梁之外。这还不算,又在边地立下大大的战功。原本仓皇出京,再次归来便又趾高气扬。其小人得志之处,可见一斑。依我之见,对其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使之再有幸进之心。”

    吕夷简听了蔡齐的话,也觉得有些道理,不由陷入沉思。

    半晌之后,吕夷简才道:“前一次弹劾安乐侯之时,有一位谏院的右司谏韩琦,他所写的弹劾文书引经据典言辞犀利,使人读之动容。老夫觉得,此人颇有才干,可为谏院的知谏院,掌管向朝堂和官家进谏之事。”

    蔡齐听到吕夷简的话,却是静了一下,以蔡齐的聪明一下子便明白了吕夷简的意图。心中虽然对吕夷简暗骂了一声老狐狸,可心中也确实佩服。

    那韩琦本就弹劾过范宇,而且是得罪死了的那种。从这一点上来讲,双方以后也不会可能和解。

    吕夷简此时突然将韩琦提拔为知谏院,掌管进谏之事,却是给安乐侯找了个相当大的麻烦。

    而且,这样一来,对付范宇便不用他们两位政事堂的相公赤膊上阵,自有韩琦与之针锋相对。

    “吕相公所言甚有道理,我也早有此意,只是未能与吕互相公提及罢了。”蔡齐连连点头道:“不如,仪象台的本章先压一压,我与吕相公先将韩琦简拔为知谏院为好。这等栋梁之才,朝廷应当尽快量才任用才是。”

    两位政事堂的相公,在这里商量着如何给范宇下绊子,并提拔韩琦。

    可韩琦也没有让这两位相公失望,他正在谏院之中奋笔疾书写着一篇弹劾安乐侯的本章。

    “……身为皇亲而编练新军,于边地连败西夏,建傲世之功。然安乐侯归京便极谦逊,三辞三让极尽谦让之能事。非但不以己功为功,且拒进爵、赠金之封赏。人非圣贤,岂能无欲无求至此焉?臣知楚汉相争之时,范增曾语项羽道,今沛公入咸阳金银妇女无所取,所图者大……”

    现在韩琦还是右司谏,相比安乐侯来说,职位并不算什么,但是这进谏弹劾的权力却是不小。

    早在之前弹劾范宇,韩琦就已经得罪了安乐侯范宇。如今范宇挟大功回京,韩琦岂能没有一点担心?若是安乐侯在官家面前,对自己有些微辞,弄不好耳朵根子软的官家,便会收拾自己。

    与其等着安乐侯的报复,韩琦觉得不如先下手为强。至不济,也能将自己放到明面上,使得安乐侯不敢公然对付自己。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韩琦才会再次弹劾范宇,并且出手也是相当的刁钻狠辣,不留什么余地,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摩范宇的意图。

    一日之后,政事堂的蔡齐便看到了韩琦弹劾范宇的文书。他将这份弹劾文书送到了吕夷简面前,两相视一笑。

    “这个韩琦果然是个可造之材,居然出手如此之快。”吕夷简不由赞叹道:“将来定然也是宰辅之臣。”

    “吕相公,他这份弹劾文书,也压一日吧。”蔡齐笑道:“你我昨日才举荐韩琦为知谏院,官家的任命文书可还没有下来。若是因此起了波折,便不好了。”

    吕夷简点点头道:“蔡相公所虑甚是,那请建仪象台的文书今日可递上去了。建与不建,都看官家的意思。有了此事,若韩琦得知的话,便也能有更多的理由。”

    蔡齐微笑拱手道:“吕相公高见。”

 第359章 略尽绵薄之力

    不要小看只是改变了一个给官家递送本章的顺序,其中一样有着学问和操作空间。

    所指的韩琦能有更多的理由,当然是弹劾攻讦范宇的理由了。吕夷简对于范宇,能有什么好心思。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仪象台与之不无关系,你我也不可忽视,这便一同去见官家吧。”吕夷简将那本文书取了,对蔡齐道。

    “也好,若是能劝得官家绝了这等心思,也省了不少事。”蔡齐笑着点头道。

    两位相公近来相处和谐,竟全是是因了安乐侯之功。若是范宇若知道,只怕也会有些无语。这两个老的,都将他这么一个未曾及冠的年轻人当成了眼中钉,这等殊荣也是没谁了。

    出了政事堂,来到崇政殿外让小黄门通报。

    待进了殿,将请建仪象台的文书交给了官家赵祯之后,吕夷简与蔡齐两人便注意起赵祯的脸色。

    赵祯拿起请建仪象台的文书,打开扫了两眼,便被吸引了。

    这是百工技院与司天监一同联名写的,其中便道明了双方打算共同建这仪象台。并且说仪象台是仿照日月运行之理而建,其中包含四时天地变化之机。可知农时可报吉凶,有不测之功用。

    不过是仪象台而已,虽然在这个时候算得上世上最精密的机械,可也没文书上吹的这样厉害,不过是文字修饰罢了。

    但赵祯却是看得津津有味,对这仪象台十分好奇,觉得这是一样了不起的东西。

    “吕卿,你素来老成谋国,且说说这仪象台如何。”赵祯很是尊重吕夷简的意见,又道:“这仪象台包含四时天地变化可知农时,只这一点,对我大宋便太过重要了。”

    听到官家问自己的意见,吕夷简本是要将这仪象台一口否决的。可没想到官家却说,这仪象台对于国计民生有大用,如此可不能直接否决掉了。

    而且听官家话里的意思,似乎对于建成仪象台颇为心动。

    吕夷简斟酌了一下,才开口道:“官家仁厚爱民,老臣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