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14章

大宋安乐侯-第14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包拯连连点头,很是赞许的样子道:“展兄的眼光不错,能认识这等少年奇人,有仁人义士之风,果然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此等人物,亦是让我十分好奇啊。”

    公孙策猛的一拍手道:“坏了,范宇虽然有胆有识,可是终究是个少年人,做事操切了些。他只想招募两百户人,却一下子过去了许多饥民。若是不能将这些饥民安置妥当,恐受其累引出乱子来啊!”

    他这一提起来,包拯也有些担心。陈州这里平安度过,草桥镇却闹起来,也是他的失职。更何况这位范宇范小哥,也是在替自己分忧,甚为仁义,万万不能让他那里出了事。

    “赵虎,你去将展兄请来,我有事与他相商。”包拯对赵虎道。

    “是,大人。”赵虎躬身而去。

    没片刻时间,展昭便来到了前堂,“包大人找我,可是我那范小兄弟之事?”

    他已经从赵虎那里听说了,出于关心,没等包拯开口,进门就急着问起。

    包拯看到展昭急切,不由得笑道:“展兄莫急,范小哥那里既敢招抚饥民,应该手中有些粮食。但是能耗几日,就不清楚了。因而请展兄前来,请你押一批粮食给他送过去。”

    展昭松了口气,抱拳道:“还是包大人想的周到,如此一来,我便放心了。还请包大人立时写下调粮文书,我现在便可动身。”

    公孙策呵呵一笑,“展兄不用急,大人已经写好了以工代赈的文书,正准备给陈州接壤各县下发。不光是展兄要运送粮食,就是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他们,也不得空闲。”

    “如此,请大人现在便吩咐吧。”展昭拱手肃立道。

    他们在这里替范宇担心,而范宇却看着一队队的饥民从陈州方向走来,眉头都快拧到一起了。

    两个衙役带着十个汉子,将那些到来的饥民们引到镇外的空地,令他们先行自己搭建窝篷。

    可是范宇却发现,这陈州来的饥民好似没完没了。十个组已经分好,每组一百人,已经不下千人。

    但是通往陈州的道路之上,似乎人就没有断过。

    如今已经分了组的饥民,再加上前两日过来的数百饥民,这个人数已经超过草桥镇整个镇子的人数了。如果再多,怕是根本无法指挥控制。

    “范小官人,这、这些家伙越来越多,怕是不好办啊。”一名衙役凑到了范宇的面前,有些惊慌的道。

    “确实难办啊。”范宇不由得叹气道:“眼下这许多人,怕是拦也拦不住。若是让他们掉头回陈州,怕是立刻就要与我们拼命。”

    那衙役脸都白了,连连点头道:“可不是,范小官人,你是个有主意的。定要想个好办法,不要让我等也遭了灾祸。”

 第32章 分担

    秦府的粮铺开张,也挂出来了新的粮价牌子。

    贺掌柜打发伙计到门外,去招徕生意。

    “本铺新运到一批粮食,平价出售于陈州遭灾父老!一石麦子,只要一贯两百文!一个人钱不够不要紧,大伙只要凑一凑,就能让几家人吃一阵子饱饭!”

    “各位乡亲,没有比我秦记粮铺更有良心的粮铺了。去了哪里不是一斤粮就要你至少上百文?我秦记粮铺买卖公平,一石粮才收一贯两百文,童叟无欺,绝不缺斤短两!”

    两个粮铺伙计在门外对着路过的饥民起劲的叫卖,可惜这招有点不好用。除了偶尔有一两个饥民会看伙计一眼,其余人根本都不正眼瞧。

    大家伙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混口饭吃的。明明有不要钱的饭吃,何必非要买粮铺的粮食呢?大家的铜钱,难道是大风刮来的不成,还要另买粮食吃。

    而且饥民大多也拿不出几个钱来,就是有几个大钱,也要留在最困难的时候救命才好。

    贺掌柜发现半天都没生意,便出门来看。

    他看到外面的饥民不少,大都只是从门前走过,并没有人停留下来,而且这些饥民的数量,实在是不少。

    要知道整个草桥镇不过上千人而已,镇子上突然拥入上千的饥民,便显得很是人多了。

    起初贺掌柜还没觉得什么,可是当他看到这些经过的饥民不见减少之时,不由得脸上变色。

    猛的掉头回到粮铺之中,跑到了后面,揪住那个去陈州写文书的账房。

    “你到底给多少人写了登记文书?现在外面怕不是已经有了上千饥民!”贺掌柜有些气急的质问道。

    “回掌柜的话,小人都是按您的吩咐,只有两百份,绝不会多出一份。若是小人骗你,就让我被天打雷劈不得好死。”账房知道轻重,立时赌咒发誓道。

    贺掌柜知道,这账房定然也不明就理。他想了想放开了账房,估计是陈州的饥民知道来草桥镇有饭吃,便有相当数量的人是跟风来的。

    此事不是小事,谁知道最后会引来多少饥民,必须要告知秦员外,让他有个准备。

    急忙让伙计关了粮铺,贺掌柜急匆匆的去了秦府禀报。

    秦府之中,秦员外听到贺掌柜的话,便有些生气道:“主意都是你出的,当初你可是拍着胸脯保证没事,现在又跑来说这些话,岂不是给我秦府添乱?你还说什么不但能赚些钱,还可搏个好名声,来个名利双收。若是这些饥民没饭吃,第一个便会抢了我秦记粮铺!若是这些刁民将粮铺如何,我第一个便将你扔到河里沉了!”

    “东家莫要生气,都是我错算了一招。不过,也还不急。”贺掌柜并不气馁,“员外,现在这些饥民,不是还没被逼到那个份上吗?如此,我们也好办。粮铺我已经关了门,待到夜间,便让人将铺中的粮食悄悄运走。若有人来闹,便让他看看粮铺是空的即可。”

    秦员外哼了一声,有点不屑道:“就这样吗?”

    贺掌柜拱手道:“员外,咱们秦府只要静观其变就好。那范宇可是比咱们难受得的多了,若是闹将起来,第一个倒霉的便会是他。咱们如此做事,本就是为了教训这范宇一顿。如今目的达到,担些风险也是可以的。”

    秦员外想了想,果然气顺了许多,又道:“就怕他能应付下来,反倒还成了他的功劳。”

    “怎么可能,员外是多虑了。”贺掌柜冷笑一声道:“他怕是没那么容易招架,谁知道这陈州还有多少饥民要来,他不过区区十五岁的少年,能做到眼下的景况,想来也已是极限了。”

    范宇领着两名衙役,在大路旁不断的收留着饥民,可是这人数也是越来越多。

    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眼看着如此多的人聚集到一起,说不怕那是假的。

    范宇脑子当中急速的分析判断着,要如何去做才可解决眼前的危机。

    “对了,两位大哥,咱们王丰大哥说去西华县别处行以工代赈,不知道县内别处可有这些饥民?”范宇看着两名衙役道。

    两个衙役互相看了一眼,其中年岁略长的便开了口,“不瞒范小官人,陈州通往西华县的大路只此一条。若是有从陈州往西华县的人,必将走草桥镇这条路。”

    范宇得到了这个回答,把他给高兴坏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完全可以让饥民中的一些人去西华县城,好分担草桥镇这里的压力。

    西华县城的人口多,足有数万人,想必也不会比自己更难。

    不过,范宇转念一想,又品味出一不样的地方。既然草桥镇是必经之路,想必县内其余各地也没有饥民。可王丰走的时候却说,要去县内别处以工代赈。这话分明就是矛盾,有着当甩手掌柜的偷懒意图。

    想明白了这里面的关系,范宇不由得想骂人。王丰说什么看重自己,根本就是要找个苦力而已。多半是要等着自己做点成绩出来,王丰再出来分功劳便是。

    范宇有点生气,这王丰居然骗了自己,自己当然也不能让他轻松。反正草桥镇的饥民多,给他送到西华县,也不能让他闲着。

    主意一定,范宇便立时派人,将这些后来的饥民又分了组,从中选了一个组长。

    范宇写了信,交给这些饥民的组长,命其带去县城交给主薄王丰。

    这下可好,人一下子少了许多。再看到陈州方向的大路之上,也不再有人出现,范宇突然之间便松了口气。

    他也不管王丰能不能让这些饥民不生事端,怎么说县城也比草桥镇大得多了,王丰不尽心都不行。

    就这么一个决定,就给西华县城送过去了足有四千余人。虽然比不上去西华县的饥民多,可草桥镇的饥民依旧不少,足有一千余人。

    即使只留了一千余人,范宇也不知道粮食能坚持几天。

    他将那些去西华县的饥民刚刚送走,便想转身回家修整一番。

    可没等他走出去几步,忽然听到身后一片哗然,显然出现了什么让人吃惊之事,这让他心中咯噔一下。

 第33章 屈才

    从陈州方向的大路上,又一次来到了许多人。

    不过看上去并不是饥民,而是一队官兵,后方还押着大批的粮车,一眼望去看不到头。

    范宇倒吸一口凉气,又看看西华县的方向,今天这事情真是办的呵呵了。

    一看到这些粮车,他就知道,肯定是包拯依着他在信中的建议,向西华县运送来了粮食,支持他们这里以工代赈。

    可是自己刚刚打发走了数千饥民,要是让那些饥民知道粮食都在身后,估计会掉头跑回来打死自己。

    正当范宇在路边胡思乱想之时,从长长的队伍当中走出一人,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头。

    “范小哥,这才几天,我可又回来了。”展昭看着范宇的样子,不由哈哈大笑。

    范宇这才回过神来,对着展昭拱手道:“展大哥回来的非常及时,我这里一下子到来许多饥民,正不知如何去筹集粮食,你这些粮食一送过来,我便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展昭笑道:“如果不是赵虎,他发现有许多饥民到了草桥镇,我也不会这么急的往这边运粮。你啊还是急切了,忧心百姓不错,可是行事不可莽撞。一下子引来许多饥民,若是闹出事情可如何收拾。”

    范宇刚想解释,可是展昭一摆手没给他机会。

    指了指身后的粮车队伍,展昭接着道:“包大人很是感谢你出谋划策,也感谢你第一个站出来招募饥民替他分忧,因此就让我先送了一万石的粮食过来。我给你这里留下一半,剩余的我都送到西华县可好?”

    范宇立刻就不想解释了,这等急公好义热血热肠的名声,何必要往外推。总不能说是别人坑害自己,自己是被迫的吧。

    苦笑了一下,范宇点点头道:“展大哥还是对我偏心,草桥镇这里就留了一半粮食,小弟记住这个情分了。只是已经来到的大半饥民,都被我派人带去了西华县城去找王主薄,如今我这里反而少了,只有不到两千人。”

    展昭眉头一挑,看着范宇道:“你将人都送去了王丰那里,他可如何安置?”

    “我的展大哥呀。”范宇只得向其说明道:“王主薄是西华县专管钱粮的主薄,而且我也在数日前便向他打过招呼,希望他能从相邻的县中筹集粮食。西华境内除了眼前的贾鲁河,可还有一条更大颖水河要加固河堤疏浚河道,所用的人手自然要更多一些。不管王主薄有无准备,展大哥的粮食运过来,数千人的吃饭问题,至少一两个月不成问题。”

    “既然这样,我也要跑一趟西华县城,将剩余的五千石粮食给他送过去。”展昭点头道。

    范宇奇怪的道:“展大哥,我这里人少,为何还要留下五千石粮食之多?”

    展昭笑道:“我怕你这里还会有饥民前来,宁肯富余一些,也莫要到时发愁。就算是你这里的粮食用不完,也可就近调往西华县城。怎么都不会误事,反而有调配的优势。”

    “还是展大哥想的周到。”范宇知道这是展昭照顾自己。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展昭并没在草桥镇上多留。他将说好的五千石粮食送入镇上的祠堂,便带着其余人赶往西华县城。

    范宇天黑了才回到家中,整个人几乎要累的散架。这一天是结结实的忙了一天,连坐的时间都没有。

    推门一进家中,他便看到,在义母李婆婆的身边站着两个小丫头。

    大的不过十一二岁模样,小的才岁。这两个小丫头不是别人,正是陈老汉家的两个孙女。如今她们两个,一左一右的扶着义母李婆婆,表情很是紧张的看着范宇。

    范宇不明所以,便开口问道:“娘,她们两个孩子为何会在此?”

    李婆婆笑道:“这是陈老丈做主,说我眼睛不方便,就让他的两个孙女来伺候我。娘本来是不答应的,可是陈老汉却极力坚持,最后扔下这两个孩子便跑,唤都唤不回来。”

    范宇不由得摇头,“这陈老丈过于客气,谁家养女儿不是娇养。既学琴棋书画又学一手好女红,怎么舍得让她们伺候人。”

    大宋的风气是重女轻男,对女孩的培养并不比男孩子子轻视。若是平民百姓的家中,反而更加重视女孩子的培养。

    “我们是自愿伺候婆婆的。”那个大一点女孩听到了范宇的话,便有些怯怯的道:“我大爹爹说,范郎君是个好人,让我们跟了范郎君是我们姐妹的福气。而且大爹爹还说了,范郎君是个至孝之人,要想讨得范郎君的欢心,就要将婆婆伺候好。”

    范宇还没问,这小姑娘便自已经招了。

    另一个年纪更小的,看姐姐说话,便也壮起胆子细声细气的道:“大爹爹还告诉我们,要想每天吃饱,就留在范郎君家里。”

    两个小姑娘毫无城府的话,让范宇与李婆婆两人实在是忍不住,齐声笑了起来。

    陈老汉的那些小心思,范宇和李婆婆两人都没有计较。天灾之下生存艰难,这么做也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我总不能每天阿大阿二的叫吧。”范宇笑着问两姐妹道。

    “娘已经问过了,大姐十一岁叫陈芳,二姐九岁叫陈圆。她们两个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却也能做得一手好饭菜,女红也还不错。”义母李婆婆道:“今日的饭菜,便是她们两个做的,宇儿累了一天,快点进来用饭。”

    陈芳看了陈圆一眼,小陈圆便立时跑进屋去,“我去泡茶给郎君解渴。”

    看来这姐妹两人,在家之时,就没少受到陈家人的调教,很有眼色。

    范宇摇了摇头,知道这个时候也不可能送这两个小丫头回去。若是送回去,只怕陈老汉会认为自己对他们陈家有什么意见,只怕反而惶恐不安。

    想了想,他觉得还是等这陈州的饥荒过去,再送这俩小丫头回家。

    进屋之后,范宇抬眼一扫,发现屋子里的墙壁,已经被人用石灰粉刷过甚至还没干透。

    而且吃饭的桌椅,也已经换成了新的。桌椅样式简朴厚重,雕刻也简捷大气很是不错。只是这桌椅连油漆都没刷,就显得有点仓促了。

    “娘,咱家的桌椅是什么时候买的?”范宇不由奇怪的道。

    “这可不是买的,是张老丈一家打制的。”李婆婆不由笑起来,“也是巧了,陈老丈一家都是泥瓦匠,那张老丈也精通木工活计。你让他们两家来修缮房屋,倒是选对了人。”

    范宇原本没想着这两家人能有什么表现,却没想到反而给了自己一个意外的惊喜。

    有这样的工匠在手,若是只让他们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