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124章

大宋安乐侯-第124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是皇后,与宫内那些嫔妃不同,帝后恩爱有利于大局。两位娘娘是过来人,虽然看破自然也不会去说破。

    而范宇与还玉两人,此时也正说的火热,却是将两位娘娘给晾在一旁。

    李太后叹了口气,对杨太后道:“妹妹,咱们都是老了。孩儿们虽然都有孝心,但是他们眼下似乎有些顾不上咱们两个老的。”

    “官家、安乐侯。”杨太后不由得笑道:“你们四口人的心思,如今也不在酒宴上,这便各自回去吧,莫要在我与阿姐的面碍眼才是。”

    “这两对小两口确实碍眼,你们还不早些回去,等以后再来这里吧。”李太后笑着摆摆手,直接起身。

    范宇知道,这是两位太后给他们年轻人空间,便急忙也起身,向义母李太后道:“娘,孩儿明日便要离京,今日之后,有一阵子怕是不能过宫向娘和姨娘请安了。”

    “你既然得了官家的差使,那便也要尽些责任。记得细心用事,莫要给官家添乱便可,早去早回,也莫要让娘牵挂久了。”李太后叮嘱道。

    “宇儿此去,莫要太过劳累。”杨太后也对范宇道:“你们还年轻,建功立业来日方长。须事事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便是。”

    范宇躬身肃然道:“多谢娘和姨娘的记挂,孩儿定当将官家所托之事做妥当,也会尽快回京。到时再来向娘和姨娘请安,共享天伦之乐。”

    官家赵祯也开口道:“两位娘娘,我已赐安乐侯便宜行事之权。想来以安乐侯素来表现,应会带功而归。”

    一行四人出了慈宁宫,官家赵祯拉着曹皇后,却是一路上都没放手。

    范宇与还玉公主也要出宫,便向赵祯道别。

    “官家,臣明日便要带人出京,若有不协之事,当会给官家上书言之。”范宇对赵祯拱手道。

    “好了安乐侯,你我虽无血脉,却仍有兄弟之名。你好好去做便是,我定会护你周全。且祝你一路顺风,马到成功吧。”赵祯今日的心情不错,又看了曹皇后一眼。

    曹皇后也向范宇道:“我的那个幼弟,也要托付于安乐侯了。他有志于军中,安乐侯便放开他的手脚,且让他闯一闯。就算是他出了什么事,也是他自己所愿,我绝不会对安乐侯有半句怨言。安乐侯自己,可莫被我那幼弟牵连便是。”

    此时的曹皇后,对于范宇其实是有差很大的感激之意的。若不是范宇的主意,如今官家的圣眷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如果不是与官家有了肌肤之亲,只怕自己无论是做皇后还是做女人,都做的没什么滋味。

    “多谢官家吉言。”范宇躬身道:“曹傅我会看顾一些,但也要看他自己所愿了。臣尽量不使其涉险便是,以减少他的危险。”

    还玉公主听到还有危险,不由得伸手紧紧抓住了范宇的衣襟,甚为紧张。

    “你们两人且回去吧。”赵祯看了看坤宁宫的方向,“莫要耽误了歇息。”

    这后半句话,也不知道是对范宇和还玉公主说的,还是对自己说的。

    范宇和还玉两人出了宫,上了自家的马车。

    还玉便再也绷不住,一头扑到了范宇的怀中道:“夫君,你此去难道还有危险不成?不是作为钦差巡边吗,如何会去涉险。”

    “说是涉险,怕是有些言过其实。”范宇笑着摇头道:“此次巡边不但带有侍卫队伍,还有各地的边军。除非西夏或是辽国大举兴兵,否则我这次巡边是不会有事的。”

    “若是这样,那还好。”还玉公主看着范宇的脸,一副庆幸的表情道:“刚刚在宫里,可是吓了我一跳。”

    范宇搂住还玉公主,然后用力将她抱住,才问道:“上次给我用了药,你便早早的跑到宫里,却是以为我这夫纲不振么。张李两位嬷嬷给你乱出主意,你竟敢对我如此随意!”

    还玉公主看到范宇的样子,并非是真的生气,便嗤嗤的笑道:“那药本就是我的陪嫁之一,本来就是要给你用的,只是一直没想起来。你早用晚用都是一样,夫君又何必记较。”

    这话说的,简直让范宇哭笑不得。自己被用了宫中的药,弄了半天似乎还被牺牲了晚年幸福?这样算起来,实在有些亏啊。

    回到府里的安乐侯与还玉公主,两人都是年轻健康之人,无须多说自有一番情调。

    好在这一次范宇没有被还玉公主喂药,早上起的还算早。

    当范宇起来之后,便看到吴良来到房门前,禀报道:“侯爷,造作院的许当已经候在外面。还有数百名禁军,也都在等着。”

    范宇点点头道:“好,看来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

    “公主她……”吴良没看到还玉公主起身,便露出向范宇请示之意。

    “我这便要出京,她还在睡,那便不要叫醒她了。如她所说,再受一次离别之苦岂不残酷。”范宇摆了摆手道。

    吴良躬身道:“是,那就让小的来伺候侯爷的行装。”

    当下去了前面,叫上王小丁,两人一起将范宇的行装,都送到外面的马车上。

    范宇来到大门外,王中平王虞侯、杨文广、狄青、曹傅等人都已经在等候了。上百辆的马车,还有数百兵士,都排列开来,将街道都差些堵死。

    “下官等人,见过范钦差!”许当当先喊道。

    其余人也跟着抱拳,向范宇行礼。

    范宇摆了摆手道:“好了,这一次出京,并非是出使辽国,而是巡边。大家都警醒一些,或许便会遇到马匪或是散兵游勇。若是平白的丢个大人,那还不如在京里待着的好。”

    杨文广拱手道:“侯爷放心,我等上次便在白沟河杀了不少辽国部族军,岂能怕了这等乱匪和散兵游勇。若是敢来,定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许当立时将手中的一本册子递上来:“侯爷,这里面便是此次风货物清单,刚刚已经与军需官核对无误。”

    范宇转头看向一旁的军需官,不由一愣。

    这军需官还是上次的朴增寿,除了段少连没来,竟都是原班人马。

 第293章 一路向北

    自上次回到汴梁之后,段少连被贬去了岭南,而这位朴增寿却没什么事。

    因为朴增寿是武官,反倒逃过了一劫。

    这一次范宇向枢密院上书,请调王中平所领的这一支神卫军,结果也将朴增寿给带了过来。

    范宇看到这是熟人,便向他朴增寿笑道:“原来还是你,这一次的差事,你可要谨慎一些。除了我的话,别人的话一律不听。”

    见到了安乐侯,朴增寿多少有些尴尬。但是侯爷这时对自己发话,他也不能不理。

    而且面前的这位安乐侯有多难缠,朴增寿深有体会,上次去辽国的路上,差点没将自己给逼死。要说心中对于这位侯爷没有畏惧,那就是骗鬼了。

    “是,下官只听侯爷一人的吩咐,定不会胡乱行事。”朴增寿为了表忠心,正身大声应道。

    范宇点了点头,“东西都交接清了,除了军需辎重,还有许多这一次带去边地的货物。你自己知道就好,莫要声张。这一次我为巡边钦差,是受了皇命行事。”

    朴增寿一听,就明白了。侯爷是受官家宠信,因些便将重要的事情交给侯爷去做。此次行事应该有些秘密交易,这是警告自己不要乱说话。

    “侯爷放心,下官定会严守消息的。”朴增寿急忙道。

    “如此,我便无事了。”范宇抬头扫了队伍一眼,便对许当道:“你且回去吧,造作院与百工技院之事便都交与你来管,倒是让你受累。”

    许当拱手道:“自与侯爷相识以来,下官受益良多,侯爷之才也是下官远远不及。今能在侯爷麾下做事,将来定会因此而从侯爷身上得益许多。”

    范宇哈哈一笑道:“你自己肯用心,自然便会受益。好了,我这便启行。”

    对着许当摆了摆手,便带着王小丁登上已经准备好的马车。

    吴良在府门前,对着范宇躬身道:“侯爷保重,小的祝侯爷一路顺风马到成功!”

    “我们走吧。”范宇掀开马车的窗帘,对车外的王中平与杨文广等人道。

    整支车队,在数百禁军兵士的护送之下,排成一长队向着汴梁西门而去。

    范宇他们的这一支队伍沿黄河向西而行,用了十天的时间,到达陕州。

    陕州这里的通判,可是去岁的状元郎张唐卿。

    早在范宇他们这支队伍到来之前一天,张唐卿便已收到安乐侯要来的消息。

    对于范宇张唐卿既佩服又感激,因而早早的便在陕州城外迎接。

    待范宇的马车来到陕州城外之时,张唐卿便来到马车前。

    “侯爷,张唐卿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知道侯爷今日会来,特出城来迎。”张唐卿在马车前拱手道。

    王小丁将马车停下,范宇从马车上下来。

    “张兄有心了,这一次路过陕州,便抱着要与唐兄一聚的念头。”范宇伸手一让道:“且上车,咱们进了城再说。”

    张唐卿让自己的随从自己回去,也不矫情,便上了范宇的马车。

    两人在马车中坐好,王小丁一扬鞭子,马车继续前行。

    “自侯爷出使辽国,我们几人也只是在京中没过多久,便被选官院重新安排了职官。如今我在陕州,倒也清静。”张唐卿笑道。

    范宇点点头道:“虽然陕州此地不大,但是却勾通洛阳长安两地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也大有文章可做。”

    张唐卿笑了笑道:“自听过侯爷的高论,我在陕州城中,也做了一些事。想必车马入城之后,侯爷能看出一些不同。”

    两人说着话,这马车便已经驶入了陕州城。

    城中的情形果然不同,其繁华程度,竟隐约和与汴梁相比了。

    要知道汴梁可是大宋的都城,而这陕州不过是个州府而已,两者之间的差距理应相差极大才是。

    可是陕州城中车水马龙,道旁的摊贩们也是不少。

    “你这陕州城中很是繁华,我看往来之人有些行色匆匆,穿着也不错,应是行商吧?”范宇问道。

    “侯爷果然慧眼。”张唐卿拱手道:“我治理这陕州,不过是从侯爷这里得到一些启发。侯爷曾言,士人统领农工商。陕州工商不多,但是地利甚好,若是将商贩们引过来,便可使这里货物流通而成繁华之地。”

    范宇来了兴趣,问道:“你这里虽处要道,可既无特产,亦无能工巧匠的作坊,你却是如何引来商贩?”

    “此事甚为简单,与招募农户开荒一样。只要是外地来的商贩,在陕州经商的话,便可免税一年。”张唐卿道:“其中还与农人耕田不同,这些商人们挣钱较快,可万万不敢给他们过多的好处。”

    虽然张唐卿的作为,与自己想的相差不少,但是对方这种作法,也已经算是了不起了。而且办法相对要朴素,却也见效最快。

    “虽然张兄上任时间不长,但也应有了不小的变化。若是张兄这一任期满之时,想必变化更是会大许多。”范宇十分赞许的点点头。

    对于张唐卿的作为,范宇是持着极大的鼓励态度的。

    张唐卿看到范宇的鼓励笑容,心中更是振奋,“得知侯爷会来,我已经在酒楼订了宴席,就是为了给侯爷接风洗尘。到了席间,再与侯爷细谈。”

    到了张唐卿所辖之地,张唐卿自是要一尽地主之谊的。杨文广、狄青、曹傅、王中平朴增寿等人,也一同坐陪。

    范宇在酒宴上,对于张唐卿表示出很大的赞赏之意,这使得张唐卿更是将范宇引为知己。

    交谈之时,范宇可没敢给张唐卿灌输太多后世的经验,而是任由张唐卿自己谋划。若是把后世的那一套东西照搬来用,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不需要政策有多先进,范宇如此引导张唐卿,便是怕过于超前反而坏事。

    并没有在陕州这里耽误多少时间,只是多休整了一日,便再一次上路。

    下一站,便是黄河大拐弯的河中府。

    范宇并没给河东路转运使派人送信,他的车队沿黄河岸边而行。绕过黄河大拐弯之处,便转而一路向北。

 第294章 老头有点生猛

    这一路上倒也不是很急,等到达河中府之时,河东路的转运使陈贯,也已经在等着范宇了。

    陈贯是官宦世家出身,但他本人则是个好战敢战之人。虽是真宗朝的进士出身,可实际上却自己写了兵书,《形势》《选将》《练兵论》三部。

    历任河北路、河东路这等边地转运使,虽无多少战事,却让人不可小视。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便是说的陈贯这类人。

    因为他们眼光要比寻常的官吏长远,早在有预兆之前,便会尽量未雨绸缪将隐患消弥于无形。

    范宇这个巡边钦差出京,陈贯还是挺注意的。早在范宇从辽国归宋,带回一百多匹战马之时,陈贯就曾打过那些战马的主意。可惜河北路转运使张存下手够快,没给陈贯出手的机会。

    这一次范宇作为钦差巡边,陈贯便提前得到了消息。在范宇等人一入河东路之后,便有地方官吏将范宇一行人的行踪报与陈贯得知。

    因此,陈贯便来到河中府,等着范宇一行。

    范宇一路行来,却不知道陈贯已经有前面等着他了。

    待钦差的队伍到了河中府外,才被前来迎接的陈贯给拦了下来,

    陈贯此时已经是六十余岁,却专程跑出城外前来迎接范宇一行,这让范宇有些不大过意。

    “陈使君年事已高,何须如此客气。有什么事,让人传个话来给我便是。范宇还年轻,岂能让长者辛劳出迎。陈使君如此,可折煞我了。”范宇下了马车,便急忙上前与陈贯寒暄道。

    陈贯的年纪虽大,但是人很精神中气也足。

    听到范宇的话,陈贯便哈哈大笑道:“安乐侯不必自谦,你出使辽国,面对皇太弟的无礼挑衅,能作出‘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之句,便说明你也是我辈性情中人。至于朝中对你的攻讦,不过是一群腐儒的偏见而已,不必在意。老夫若不是也是这等性情,只怕早就入了政事堂。不过,眼下也不错。老夫喜兵事,便为朝廷守边也知足了。”

    “陈使君高风亮节,让晚辈十分钦佩。”范宇不由得拱手道:“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说的便是前辈这等人。”

    “你用曹孟德的龟虽寿名句来赞我,却也甚合我意。”陈贯不由笑道:“人道曹孟德一代奸雄,而我却是觉得,此人志存高远忧国忧民并非是野心之辈。不过是无奈自保,却创下一番事业罢了。终其一生,也未曾称帝,更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叹。更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言,便是整顿河山之心意。”

    范宇不由替陈贯捏了一把汗,你老人家难怪这等资历和年纪都没入政事堂。就凭这两句话,也就是在大宋还宽和一些。若是换了其他朝代,只怕脑袋都没了。

    明目张胆的自比曹操,哪个皇帝敢重用你。范宇看到一旁的河中知府刘予,正不停的用袖子擦汗,这大冷天的也真是难为他了。

    “陈使君,此处不是说话之地。有什么话,我们不如进了河中府再说。”范宇岔开话题笑道。

    河中知府刘予,也急忙附和道:“安乐侯说的不错,下官已经在城中备了酒宴,便请范钦差与陈使君入城休息,正可高谈阔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