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兵前面引路,刘琮带着几十个亲兵离开州牧府,来到了襄阳城的西门口。
“大……大人……我我……我们说的都……都都是真的……的。”
“小子; 你这样空口无凭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前两天我还碰见一个睡大街的穷秀才自称是讲武堂学生呢。”
“可……可可是……”
“艾艾,你别说了,我们等等吧,没准过一会就有在前线打仗的师父会认出我们呢。”
“我我……我不叫艾艾……艾,我我……我叫……”
“好了,你们两个别吵; 我好像看见堂主了。”
……
远远的看见城门口守城的校官把三个年轻人关押在一边; 其中一个年轻人还结结巴巴的想向校官解释什么。
刘琮走近之后,校官立刻认出了刘琮,连忙向刘琮行礼。
“堂主!*3”
三个比刘琮小不了多少的年轻人看到刘琮之后立即向刘琮行师徒礼。
“你们三个……”刘琮眯了眯眼睛,好像记起讲武堂的确有这三个人来着。
“邓范,吴武,童平?”
原本以为是几个假冒伪劣的骗子,没想到真是自己的学生了。
刘琮跟校官解释了一下,最后成功把三个讲武堂的学生给领了出来。
“你们三个,是谁让你们跑来荆北的?”刘琮把三个人领到没人的地方之后,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劈头盖脸的训起来,
“讲武堂每月给予你们的补贴好像不是让你们乱跑的。而且我记得学堂里有一条纪律应该是禁止随意离开学堂吧。”
“你们谁记得惩罚是什么?”
“军板三十,罚除补贴三个月。”吴武下意识开口道。
“竟然知道还犯?”刘琮挑挑眉,有些不善的盯着他们几个。
“那……那那个,堂堂……堂主,要罚罚……就罚我我……我一人吧,他他……他们是陪……陪我来探……探亲的。”邓范结结巴巴的开口道,揽下了所有责任。
这个少年结结巴巴的解释他是想回到家乡看看自己的亲戚尚存否。因为三年前的战乱,他们一家子原本人丁兴旺却直接拆散。他和母亲好不容易在赤壁之战之后被荆州军拉到荆南才留存下来的。
所以现在他希望回来,看看还有没有活着的亲戚之类的。
这个少年的话让刘琮沉默了许久; 这才是东汉最残酷的一面。战乱一爆发,许多人原本幸福平静的生活也就破裂了。
“你叫邓范吧,家住哪?”刘琮脸色缓和了一下,轻声问道。
“我我……我家在在……在新野!”邓范很认真的回答,
“而而……而且,我因……因为和一个同……同乡重名,改改……改名了。”
“新野人啊。”刘琮轻轻点点头,接着随口问道,
“那你现在叫什么?”
“邓……邓艾!”
刘琮:“???”
我刚才好像听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名字。
邓艾!!
刘琮脑海之中猛然浮现出前世邓艾的一串模糊的记忆。
邓艾,新野人,原名不知道,后来因为与同乡重名而改为邓艾!
我勒个擦擦擦,原来名将竟在我身边!!
刘琮一瞬间看向邓艾的眼神变得火热起来,没想到历史上的曹魏大将军邓艾在这样机缘巧合之下跑到自己麾下,还成了自己的学生。
虽然他没教会邓艾什么吧……
好吧,言归正传。
虽然邓艾就在自己麾下,不过毕竟没成长起来。刘琮也没傻到现在就让还没成年的小邓艾去领兵。
他很严肃的宣布几个人这一次虽然动机是好的,他可以帮助他们三个去新野探亲,不过回到讲武堂之后必须要接受惩罚。
三个少年没有异议; 非常认真的向刘琮行师徒礼并同时表示回去会主动服从惩罚。
暂时没啥事,刘琮也不大喜欢光宅在州牧府,就顺便带着三个学生想在襄阳转悠转悠,顺便考验一下三人的学识。
不得不说,吴武,邓艾,童平三人能走到一起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吴武便是之前那个出身寒门,有先天哮喘的少年,因为身体素质不行无法参加武考。但是他文考是讲武堂第一,无论是在算数还是在兵法谋略,都是响当当的学霸。
童平就和吴武是两个极端,武考第一,文考倒一,妥妥的一个只会打仗的武夫。
邓艾相比两人比较均衡,武考文考都名列前茅,算是唯一一个全面型学霸。
虽然刘琮不知道他们三人在大汉比较起来多强,不过参考历史上邓艾的牛逼程度,这个吴武多少可以和周瑜齐平了,而这童平起码得是张郃级别的武将。
没想到,我刘琮麾下一个讲武堂,竟会同时出卧龙凤雏两大人才,真乃天佑大汉也!
而且这还是三个最出类拔萃的,讲武堂第一批学生共有二百多个,只要再出几个吴武邓艾这样的,刘琮何愁人才不够啊。
刘琮有一种预感,若是等到这些年轻一辈的新将领登场,他的实力必定会增长一大截!
看样子我这培养下一代的计划要实现了啊。
“走了,堂主我带你们几个下馆子去。”刘琮一时间心情大好,拉着三个年轻小将随便找个一个酒馆,打算跟这三人先刷一下好感度。
“堂主,这襄阳好繁华,比零陵那边繁华很多啊。”坐在酒馆二楼,童平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发出赞叹。
“唉,没有足够的人口,这城市再繁华,也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听到这个,刘琮就感觉莫名的无奈,
“从户籍来看,这襄阳如此大的城镇,人口甚至还不如零陵呢。……都是因为这该死的战乱啊。”
当刘琮在抱怨的时候,突然不远处传来一声漫不经心的话语,
“战乱?襄阳户籍让的人少可不见得是战乱啊。”
“谁?”刘琮愣了一下,扭头便看见一个一身破烂不堪长袍的书生,端着一碗黄酒,一边喝一边笑着看向刘琮。
“你是谁?”
第一百六十三章 暴君?
“我只是一届布衣罢了。”年轻人端着酒喝了一口,乐呵呵的开口道,
“公子不是感叹战乱导致襄阳在册户籍减少吗?”
“若是公子有时间去襄阳城外的那些由士族控制的农庄看看就会发现,实际上襄阳人口并不少。”
这一句话顿时让刘琮猛然眯起了眼睛,这个年轻的书生说的话让他想起了他忽略的一个问题。
隐户!
隐户也就是黑户,不在朝廷登记户籍之内,也就不需要缴纳赋税。在大汉官府的户籍之中; 这些隐户就相当于不存在。
隐户历朝历代都有,哪怕是后世,黑户也不是完全不存在的。而在封建时代,隐户的数量并不少,在和平年代也得是登记户籍的五分之一左右。
出现隐户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过理论上这种隐户数量不会超过户籍在册人数的三分之一,不然就太过离谱了。所以一开始当发现荆北人口减少了一多半的时候,刘琮下意识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不过这个时候听到这个年轻人的话,刘琮顿时感觉似乎这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的意思是……这其中有士族隐藏户籍人口?”刘琮不动声色的问道。
“不不不。”哪个寒门书生摇摇头否认道,然后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我都意思是,这些失踪的人口基本上全是士族藏起来的。”
“什么??”刘琮顿时懵了。
“这怎么可能?”
襄阳在他离开之前人口差二十多万,而现在只剩下了不到十万人口,相当于少了整整一半的人口。
这士族在能藏也不可能藏起这么多人来吧?更何况他又不是没派人去查……查?
刘琮猛然回想起马谡来,他也是荆北士族的一员。
叫他去查,什么都没查出来,恐怕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了。
一时间,刘琮的脸色逐渐阴沉了下来,不过他还是极其冷静的向哪个寒门书生问道。
“敢问先生姓名?”
“我姓李,关中人。”书生一笑,摆摆手道。
“不过是一介布衣罢了。……现在襄阳大部分农民都被襄阳几个大家族趁机从户籍抹去了,所以才会给人们一种人口减少的错觉。”
“实际上,这襄阳根本没受多少战乱波及,”
“多谢提醒。”刘琮拱拱手,
“某现在有要事要处理,过几日还愿拜访先生。”
说完; 刘琮立即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州牧府,此时他也没有什么心情陪三个学生去新野了,他准备亲自带人去调查一下这件破事。
那可不是一二百人的事,差不多半个襄阳的人口,要是这样无缘无故消失了,对刘琮的影响可不是一般的大。
看到刘琮急匆匆离开的身影,这个年轻的文士猛的灌了一口酒,眼底浮现出几分苦涩。
…………
回到州牧府之后,刘琮立即着手寻查户籍的资料,并在马谡回来之前重新彻查户籍。
查到的部分资料让刘琮脸色一下子漆黑下来。
有些户籍直接从中间撕掉了一部分,有些地方用墨笔划掉。手法非常粗劣,一看就知道有人篡改过户籍本。
如此明显的手法,马谡竟然跟我面不改色的说这是因为战乱导致的人口下降?
刘琮心情顿时变得极其不好,他仿佛感觉马谡一众荆北士族在把他当一个傻子。
整整是十几万人口,就这样被士族给隐瞒掉了,然后自己手下都士子还主动为他们打掩护。这简直就是不把他这个主公放在眼里。
要是以后所有州郡都是这样,那他刘琮还玩什么?就抢来几个城池,土地和人口全部变成了士族的?
他可不想成为刘秀那样只能依赖士族的皇帝!
“看样子得好好整顿一番了。”刘琮咬牙切齿,
“来人; 去叫马谡过来,派人通知裴柒!”
说到这的时候,刘琮甚至已经下定决心要给襄阳士族来点狠的了。
毕竟现在荆南士族和荆北士族形成一个制衡; 加上另外有寒门牵制,搞襄阳士族一手应该没问题。
只不过,这个时候刘琮手心处再度闪烁起金光,而且这一次不再是之前的闪烁一下,而是如同三年前他刚穿越来时的那样。
剧本强制出现,立即浮现在他的手上,剧本封面印着几个猩红的大字。
【《末代暴君》】
【季汉史官记】
光这一个标题,刘琮瞬间沉默了,他不看剧本内容基本上也知道自己的结局了。
又被士族反杀了……
换着复杂的情绪,刘琮翻开了剧本查看起来。
【建安十三年,刘琮出逃襄阳,逃到荆南于零陵重整旗鼓。打出抗曹的旗号,荆南有志之士皆为其所蒙蔽,应者云集。】
…………
【建安十四年,刘琮引军南下,逼迫士燮投降,杀士燮之弟士壹。于交州纵兵抢掠,生灵涂炭,百姓皆称其“食人王”。】
【刘琮乃嗜杀之人,喜怒无常。时常虐待手下,喜好灭人满门,后又自创酷刑“金裕”,侮辱极甚!致使荆南难民遍地,尸横遍野,荆南百姓皆失望。】
【时荆州刘巴不满刘琮之残暴,上书劝之。刘琮怒,遣人往杀之,荆南多有不满者。】
【常有有志之士意图刺杀刘琮,然刘琮党羽极多,护卫其周全,刺杀者大多失败。】
…………
【建安十六年十月,刘琮入襄阳,烧杀抢掠数天,死者无数,襄阳人心惶惶。而刘琮极其爪牙多欢呼也,常常以杀人为乐。】
【庞德公见刘琮之后,惊之,乃评价:“刘琮,枭也。此人若活,天下将大乱。”】
【因刘琮嗜杀,残暴而无人性,麾下谋士多离心背德。】
…………
【建安二十年五月,昭烈陛下引兵东进,宣誓将斩此残暴不仁者于襄阳。】
【因刘琮残暴,手下皆思得明君,乃应者云集。刘琮与其党羽拼死抵抗,然其逆天而行,岂能存之?】
【九月,昭烈陛下攻江陵,杀刘琮死忠党羽万余。江陵东城门守将早对刘琮不满,乃开门迎王师。】
【城破之日,刘琮躲于高台,饮鸩自尽,死于江陵城楼之上。】
【一代暴君死于江陵,荆州有志之士无一不拍手叫好。】
【时刘琮亦曾坐拥荆州,兵精粮足。然不到数年,兵败他手,自尽江陵,为天下耻笑,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一百六十四章 敲打
看完这一次通篇辱骂刘琮残暴的史记,刘琮内心毫无波兰……哦,不是,波澜。
“士族们的文笔和真够锐利啊,通篇用的脏话都不带重复的。”刘琮合上书,任由剧本缓缓消失在他手上,嘴角泛起一抹苦笑。
“没想到搞了这么久; 士族的权力依然是这么恐怖……嗯,应该还得加上一些地方豪强。一个隐户问题竟然诈出来这么多牛鬼蛇神,也真是高看我刘琮了。”
刘琮残暴吗?当然。
他可以残酷的镇压并剿灭大量不服从他的士族,甚至直接灭门,绝对是残暴的代表。
但是刘琮只对士族残暴,什么百姓啊,什么普通寒门啊,刘琮都是非常爱惜的。他大部分搞的改革都是在从士族手上抢权力,分利益给寒门。
然后最终一时不慎; 就被士族翻盘,直接把他给踹开了。
瞧瞧这里面写的,把刘琮写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残暴主公,就好像纣王在他面前都是弟弟一样。
果然,史书永远都是胜利者改写的,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配当历史的英雄,失败者只能当暴君和贼寇。
想到这里,刘琮垂下眼帘微微叹了口气,当他重新抬起头来之时,眼底重现坚定。
“来人,去叫马谡过来。”
…………
临时代理主薄的马谡,还没跟襄阳士族谈妥,就被刘琮派人重新叫了回去。
当马谡走进大门之时,他就看见刘琮坐在位置上,神情出乎意料的冷淡。
“幼常,跟襄阳那伙士族谈好价钱了?”刘琮冷冷的开口道,语气让马谡立即察觉到哪里不对劲。
平常主公可都是很平易近人的; 怎么今天突然这个态度了……
“主公……您叫某回来有何事?”马谡敏感的感觉到危机的气息,他连忙小心翼翼的问道。
“没什么,只是这个户籍上有点小问题,我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刘琮冷淡的将被做过手脚都户籍薄从桌子上拿了起来,漫不经心的翻看起来。
刘琮一句话让马谡心中猛然一颤,当他看到刘琮翻到被撕毁的地方,还面不改色的翻过去之时,他就知道自己东窗事发了。
“主公,某知罪!!”马谡冷汗刷的一下子流了下来,诚惶诚恐。
他不敢抵赖,他很清楚刘琮没有确实的证据绝对不会这个态度。所以他立即很识相的认罪,低头向刘琮认错。
“幼常啊,我想问你个问题。”刘琮放下户籍薄,冷淡的盯着马谡,一个字一顿的问,
“你到底是忠于我刘琮,还是终于士族!是终于我这个人,还是仅仅效忠于荆州牧这个职位!!”
这一番话下来,马谡惶恐的都快腿软了; 当一个主公亲自逼问手下的忠诚之时,那恐怕这个手下离被抛弃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