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钟会不知道的是,这一股吓退他的“援军”实际上只是一百多个骑兵而已。他们马尾巴拖着木头扬起大量的尘土,从而误导了钟会的判断。
只不过钟会已经在前军领兵撤退了,不然看到所谓的援军只有一百多个骑兵,他得直接气晕过去。
不过这一次庞德损失也不小,他两千多人的老部下只剩下不足千人了。大部分骑士战死在冲锋的时候,庞德估计自己回去,陛下高低得给自己一个处分。
不过让庞德愕然的是,虎牢关依然还在楚军手上。两万魏军都已经攻上城头了,但依然没拿下虎牢关,不得不说只有楚军能做到了。
而虎牢关保住了,但代价也是巨大的。两千守军只剩下两百多人,守将刘冀战死,建制几乎被打没了。
钟会这一手釜底抽薪玩的真是有水平,要不是夏侯霸那边把情报送上门来,恐怕真要酿成大错。
庞德千里奔袭前来救援,好歹是保住了虎牢关。在当天下午楚军援军抵达,彻底断绝了钟会切断楚军退路的想法。
两万关中军奇袭虎牢关的计划彻底流产,钟会当即领兵后撤回了武关。他在撤退之时仿照当初曹爽撤兵的方法,以羊击鼓来掩饰,瞒过了凌统成功退却。
不得不说,当初刘琮用来迷惑曹操的一个办法,却被魏军模仿去了。
当然也不能怪楚军自己不会用,毕竟他们从没有被打的被迫撤退过。楚军在这些年里都是遍地开花,剑指四方,这种撤退的计策的确用处不大。
钟会果断的彻底的确没让他被楚军包围,楚军依然只是扑来一个空。不过终究是作用有限,他已经挽救不了司隶败局了。
随着黄河渡口的攻占,洛阳的合围以及虎牢关的加固,司隶绝大部分地方已经彻底落入楚军掌控之中。曹魏先后布置的五万兵马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被楚军击退,丢失了整个司隶地区。
消息传回晋阳的时候,满朝一片哀嚎之声。尤其是司隶士族,现在他们体会到当初颍川士族的待遇了。家园被攻占,势力遭到巨大的削弱,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杨修,他大部分家业都再司隶附近。司隶沦陷没几天,朝堂上就有许多河北士族不怀好意的盯上了他。
随后他在朝堂上被攻击不守孝道,行为有过失,不遵儒法总之无数人弹劾他,想把他从丞相这个位置拖下来。
这也引发了晋阳朝廷两大士族团体的矛盾。因为楚军攻占司隶,更是威胁到了关中的安全。司隶士族与关中士族在守关中还是守河北问题上展开了撕逼。
当然这些都是曹魏朝廷自己的事情了,与楚汉无关。
而武昌这边,刘琮接到基本夺取司隶的消息之后,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有些曲折,但至少还是有惊无险吧。”看完前线的战报,刘琮轻轻的点点头道,
“剧本是正确的,只要他不出现,那就代表没有什么大问题。”
对于自己的金手指,刘琮一直怀有崇高的敬意。这个剧本他并不像其他穿越者前辈一样把你的生活安排的明明白白,一点选择都不给你留。
他只是一个保底,在作不死的基础上,刘琮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不需要按照别人规定的路线去走,而是能靠自身的想法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大汉王朝。
“冬季快到了,我们也得早点做好准备了。”刘琮想通这些,心情就变得异常舒畅。站在这大汉权力之巅,享受着无尽的自由是非常舒适的生活。
“不过时间过的可真够快的,一不留神我也已经三十了。”
“岁月不等人,来年就该对关中用兵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国进贡
十一月,大汉的寒冬降临了。
今年的冬季格外寒冷,即便是许多北方人都在寒风之中冻死。毕竟即便是人口越来越缺乏,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但高高在上的士族老爷们依然不肯拿出一点资源来赈济百姓。他们把木炭在家里垒的高高的,一边烤着火一边看着外面一个有一个被冻死的乞丐。
至于朝廷,就更不可能拿出资源来赈济了。他们穷的连自家军队的冬装都快拿不出来了,更别说百姓了。
不过驻扎在司隶的楚军们却没有受寒冬影响多少。他们虽然冬装稀少,但是却影响不到军队的整体。随军工匠在后方工部的图纸指使下,在士兵营地里打造了无数土炕。同时寒冬来临之前,楚军就开始大规模砍伐树木囤积干柴。
最主要的是武昌朝廷方面也不断朝着洛阳运送物资。军粮,武器,药品,甚至干柴,司隶所需要的一切物资朝廷全都负责。
六万楚军在这样充裕的物资供应下,并没有被寒冬所影响。
当北方士兵们在自己营地里围着火盆冻的打哆嗦的时候,楚军士兵的营地里还日夜操练。
当然这些都不是没有代价的,为了给前线补充物资,朝廷财政一度紧张到需要找士族借钱。不出刘琮所料,士族们慷慨解囊,寒门则显得有些扣扣搜搜了。
双方家产差距摆在那里了,想让家产千贯和家产万贯一样捐钱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件事也给刘琮提了一个醒,随着战线推进,他们已经进入北方了。这里并不是南方这边四季如春,甚至秋季的寒风就足以让楚军士兵寸步难行。
到未来征讨河北,攻伐辽东,甚至继续对外扩张的时候,冬装就成了很重要的东西。
为此刘琮决定再重新训练一批工匠专门成立官营作坊,为攻伐的军队生产冬装。
然后这个想法遭到了从门下省到中书省再到尚书省的一直反对。底下七部,除军部和兵部支持之外其余五部都表示反对。
为啥?因为朝廷的确是没钱了,连军费都需要靠借钱才能维持。
“陛下,您这样不断有新想法的确是个明君所为,但是您也要注意一下朝廷的财政实力。”年底的时候,庞统从户部拿到了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支出的表格之后,专门来到皇宫找刘琮汇报这件事。
“户部已经穷成这个样了吗?连创办一个纺织作坊都做不到?”刘琮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他明明记着今年抄了不少反对派的家,加上这两年都是大丰收,按理说朝廷应该不至于穷啊。
“陛下,前些年军费和礼部的预算年年都增长一大截,财政就算再宽裕也经不起这样嚯嚯啊。”庞统无奈,说实话他完全不能理解,陛下如此一个能能武,可以从武力到略压着整个士族打的人,竟然完全不懂朝廷的财政税收。
整个楚汉朝廷这些年遍地开花的改革,花的依然只是江南三州的赋税。
现在就是刘琮心比天高,但是朝廷这点能力属实跟不上他的节奏了。
好在刘琮还算听劝,不是那种太过蛮横的君主,在自己不了解的地方起码还是听劝的。
“可惜了,只能等到明年了吗?”刘琮无奈,看样子想一步登天还是太难了。
真搞不懂前世看的那些历史的主角是怎么办到的,能在生产力这么落后的情况下把工商业搞的风生水起,为啥他办不到呢?
“要是我的这一生是一本,那这作者这是活该扑街。”刘琮想到前世的记忆,不由自嘲的笑道。
在这个楚汉朝廷少有缺钱的年末,刘琮也年过三十了。
在他五年的兴汉之治下,楚汉发展如同踩着油门狂飙一般,一飞冲天。
不过今年的武昌,迎来了一个新的客人。
“陛下,一个月前东海郡有一艘破旧的海船来到船港,上面的人自称邪马台国的使者,希望朝见陛下。”礼部尚书来到皇宫,向刘琮汇报今年大汉的最新朝臣。
“邪马台国是啥国家?我们大汉旁边有这么一个国家吗?”历史不是很精通的刘琮有些懵逼,他奇怪的问道。
“据说是东海之外的一个岛国,看样子是挺穷的。”礼部尚书是刘琮的亲信,面对刘琮并没有太紧张,还自顾自的吐槽道,
“堂堂一个国家,就来进贡了几根竹竿和几个奴隶。据说他们乘坐的船只也破败不堪,真不想不到有国家会穷成这样。”
听完礼部尚书的描述之后,刘琮仔细思索了一番,迅速定位了邪马台国的位置。
嗯不会是扶桑的人吧?
“他们身高多少?”刘琮眯了眯眼睛,掩饰住眼底闪烁的精光,平静的问道。
“很矮嗯,起码比我们矮一些。”礼部尚书一本正经的回答道。
“应该不会错就是他们了。”刘琮这下确认了,应该就是东洋的那一批邻居。
扶桑那边这么早就开始和中国进行交流了吗?这才三国时代啊?
“所以陛下该怎么处理?他们前来朝贡希望获得陛下的认可和封赏,需不需要赏赐他们点什么?”礼部尚书没注意刘琮的神情,只是按照惯例的问道。
按照惯例,曾经的大汉对于前来朝贡称臣的国家都非常慷慨。赏赐的东西比朝贡的东西价值高多了,这也是当年西域各国为什么愿意称臣大汉的原因。
即便是现在,西域各国朝贡大魏,大魏反过来赏赐的东西也价值不菲。
所以按照惯例,礼部尚书认为,最好赏赐点金银,或者一些先进的技术来彰显大汉的国威。
不过,这一切都被刘琮叫停了,他pass掉了礼部尚书的提案,选择了一个更能彰显国威的办法。
“赏赐金银什么的完全不能彰显我大汉的国威,既然要彰显国威,为何不直接让我大汉海军过去一趟呢。”
刘琮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他带着诡异的笑容对礼部尚书温尔雅的说。
“正好大汉海军已经操练一年有余,等来年就让他们去邪马台国巡游一圈吧。”
看到刘琮那标志性的诡笑,礼部尚书陷入了沉默,
“陛下不会对这种穷国都动心了吧!!”
第三百四十八章 备战
对于陛下想起一出是一出的性格,楚汉的官员们基本都免疫了。毕竟这可是一个动不动就屠人满门,但有时候却重情重义到极致的人。
不过这一次他的新诏书属实让尚书省看不懂了。他要求给予军部增大军费,给才成立不久的海军补充物资,准备两个月后去帮助邪马台国统一。
好家伙,这种命令他们属实是没看懂。
“陛下这是又有啥想法啊?”庞统办公完,直接跑来找到马谡,向自己这位老伙计吐槽道,
“某见过为红颜怒发冲冠的,但是这种去帮着称臣小国打仗的还真没看见。”
“这一趟行军恐怕又得烧掉巨额的军费,真不明白为啥。”
“陛下应该是想控制那个岛国吧?毕竟据那个所属,其所在的地界面积相当于大汉三个州的大小。”马谡倒是比较了解刘琮,这种无利不起早的主肯定不干亏本的买卖。
“三个州的地界,人口也不少,想来应该能获取大量利润吧。”
“放屁吧,一个穷的进贡都拿不出一点铁器的地方有个屁利益。”庞统表示丝毫不信,
“要我说,就算把军队派去西域征服那些小国也比打一个海上的穷国好。起码那些小国的国库是真的有钱,金银几乎填满了整个国库。”
“这不是还没打到那边吗?据陛下说再过几个月就要对关中动兵了。到时候陛下好打算御驾亲征呢。”作为门下省的侍中,马谡对刘琮的各类要求都有记载,
“陛下看样子这次要动真格了,最晚三年,大汉必将统一。”
“但愿到时候能多点收益吧,这两年户部尚书一直抱怨国库空虚的问题。”庞统摆摆手,有些无可奈何的回答。
这两位出身儒学的士子自己都没感觉到,在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不再是之前那样一直奉行礼法了。
在潜移默化之中,他们越来越和刘琮的价值观相似了。朝中大部分官吏也都是如此,每个人都变得比以往更加好战。
两个月之后,大汉海军一共动员了三万五千兵力。由海军都督陆逊统领,伏波将军聘跟随,由那几个使臣为向导朝着东海开进。
走之前刘琮还特意叮嘱陆逊,在攻伐过程之中注意征召土著为辅兵。同时要多注意各地的矿产,尤其是金矿和银矿。
在这个时代,大汉第一次航海远征行动正式开始了。
这一次行动在后世看来是意义非凡的,他将会让大汉朝廷开始认识到海上的利益。随后将会带动整个大汉对海权扩张的野心。
不过就现在来说,这件事除了让朝中官员吐槽和让户部尚书诸葛瑾的头发又掉了几根之外,并没有引起多少轰动。
大部分官员都对陛下马上而来的御驾亲征更加感兴趣。
自从过完年,南方的楚军就开始迅速北调,大量驻扎于豫州境内。三省六部全都忙碌了起来,准备给军部接下来的大行动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的楚汉朝廷依然是三省六部制。军部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的部门,由皇帝直接管理,其官员也都是皇帝直接任命。
而军部尚书的地位等同于三省的丞相,有直接面见皇帝的权力。如此是刘琮为了保证皇权的安稳,防止被谋权篡位。
毕竟无论怎么神话皇权,总会有想弑神的家伙跳出来。手上的兵权抓不紧,屁股底下这个皇位随时有被颠覆的可能。
甚至为了保证太子未来与军部的人关系好,他直接把刘兴送到武昌讲武堂深造。就算养不出一个武帝,也起码别是个绉绉的小白脸。
兴汉六年三月,
天气即将转暖,司隶的楚军也不再有气温的制约,已经开始开始清理司隶剩余的顽固分子了。
当然洛阳城内的郝昭部除外,这个铁王八邓艾属实是受够了。他在一整个冬天的试探之后终于明白陛下为啥要求他绝对不能强攻了。
郝昭,这个人守城的技术绝对可以成为祖师级别的人物了。无论邓艾用什么办法想摧毁城墙,他都能快速找到应对方法。
甚至连火药都被郝昭算计在内了,邓艾派死士拿火药包冲锋想炸毁城墙时,郝昭立即派人往城下泼冷水。初级的火药一被水浸湿,瞬间就失去了威力,直接哑火了。
而用远程投石车摧毁城墙用处也不大,郝昭总能在第二天的时间把城墙缺口补上。先后拉扯了好几个月,三万楚军就这样拿这不到四千魏军没办法。
所以邓艾终究还是仿照裴柒在合肥的封锁战略。他把洛阳的破旧城墙重新整修,把整个洛阳封锁了起来防止魏军突围。
不过似乎郝昭对此早就有准备,完全没有一点担忧之色。邓艾围城五个月,城内魏军依然士气正旺,看不到一点崩溃的迹象。
邓艾也服气了,一到春季就把司隶这边镇守围城的任务扔给了凌统等人,自己一溜烟跑回武昌了。
爱谁对线郝昭谁对线,这种铁王八我懒得去啃。
除了郝昭之外,司隶各地基本平定了。楚军对关中动兵的最后一条顾虑基本上被扫平了。
“哼哼啊啊啊啊啊欠”
武昌后宫,一代帝王刘琮醒过来,打了一个很臭的哈欠。
“夫君早啊。”
刘琮的哈欠吵醒了他旁边熟睡的孙尚香,看到天色亮起来了,她揉了揉眼睛柔声道。
“早什么早,早上应该说我爱你。”刘琮想起前世的一条梗,于是弹了孙尚香额头一下道,
“哦我爱你。”孙尚香缩了缩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