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

第122章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第122章

小说: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到底是蜀营里那个小天才想出来的破计策。”刘琮嘴角抽搐了几下,也感觉受到了侮辱。

    “他这计策,连朕麾下的一个曲长都骗不了!”

    只能说,刘备也不是很适合打仗。他对将领关系的调节是很到位,让所有将领和睦一起还能保证对他的绝对忠心。

    不过谋略方面,刘备说到底还是太逊了。

    要是刘备把诸葛亮请过来,没准还能跟楚军过两招。不过现在刘备因为仇恨谁的话也不听,非得认为自己牛逼,亲自上阵。

    从这个计策里,刘琮不难看出来,刘备在历史上被陆逊火烧连营不是没有原因的。

    刘琮感觉往夷陵栓条狗都比刘备做得好。

    不过刘琮还是不打算现在跟刘备打,他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取胜。

    “罢了罢了,继续守城吧。”刘琮摆摆手,带着亲兵转身离开

    “让刘备继续在外面自娱自乐吧,等他们玩累了,没心情继续打仗的时候,就是我们反攻的时刻了。”

    …………

    …………

    …………

    刘备在山谷之中带着精兵苦哈哈的等了十几天,发现城上的楚军依然没有中计。没办法,他只能带着兵马退离开,毕竟在山谷里日子并不舒服。

    不过刘备并没有放弃,他重新找方法,准备在城外建高台,与城内对射。

    建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时候,夷陵楚军从后方般过来几辆投石车,一晚上就给他全砸踏了。

    一来一去,蜀军已经在城外待了两个月了,在刘备的领导下一直在做无用功,空耗人力。

    这让刘备非常苦恼,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 曹丕头疼

    

蜀军和楚军在这种对垒之中度过了两个多月。双方军队在这对峙之中都枕戈达旦,等待着大战的开始。

    对垒战是最考验后勤的,哪一方的后勤跟不上,哪一方就会率先沉不住气。在对垒之中,后勤出问题是非常严峻的。

    不过好在,这里距离蜀地不远,背后道路也还算平坦。而蜀汉的后勤“部长”李严能力也很强。

    楚军多次实施了切断蜀军后勤的行动;不过大多都被李严化解了。蜀中富饶不比江南差多少,源源不断的粮秣从巴郡运到前线。M。。

    有足够的粮草底气,刘备也敢和刘琮这样对垒。在对垒之中,刘备不断寻找着策略来对付楚军。

    当然策略高明不高明还得另说……

    蜀军和楚军的对峙一直持续着。在此期间,陇西都督关羽,带着他的几个儿子关平关兴;统率陇西三万大军攻打上庸。

    上庸守将是蜀军的老相识;裴柒。

    本来关羽还想里应外合,跟上庸申家联合把楚军赶出去的。结果他赶到的时候;申氏整个家族坟头草都一尺高了。

    没办法,关羽虽然傲气,不过不是傻子。面对上庸险峻的地势和死守的敌人,硬拼完全就是找死。所以关羽也只能停下脚步,在上庸城外扎营,慢慢推进。

    蜀军两个方向的攻势全都受阻,寸步难行。

    这个结果让刘备很难接受,自己气势汹汹而来,结果只能在这里旅游?

    损耗这么多粮草,最后不战而退,益州的士族可接受不了。换而言之,要不胜利,凯旋而归,要不失败,大败而归。

    在南方静坐对垒的时候,北方的形势悄然发生变化。

    曹植这边争取到了部分关中军的支持,他们支持曹植上位当魏王乃至北方之主。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关中军抽调了四万兵马驰援上党。

    领头的将领便是钟会。

    跟随钟会来的还有关中郭淮;他们都是关中的年轻将领。

    曹植因为缺人,他没法像曹丕那样一征召就有许多宗室将领和士族名将支持。但是他还不想死,他身后的河北士族与司隶士族也不想输。

    于是曹植不看身份的任用大量的年轻将领,基本上只要能用,他不会放过一个。

    才二十来岁的钟会直接被提拔为都督,郭淮封大将军,郝昭则被封了个征东将军。

    在钟会的指挥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曹军就完成整顿。

    此时曹洪还在苦恼如何攻破郝昭镇守的关塞,无暇顾及南边。钟会从魏军的无视之中找到了战机,大胆绕行出击,奔袭百里突袭清河郡。

    突然出现在清河郡的曹军让魏军大乱,被钟会一举击溃。这一奇袭致使魏军主力侧面完全暴露,这是让曹洪措手不及的。

    这个时候,曹洪还不觉得什么,他迅速找到夏侯渊,请其统率兵马奔袭清河郡对抗关中叛军。

    结果夏侯渊在奔袭的路上遭遇了郭淮的伏击。曹军仿佛未卜先知一般,曹洪的所有布置完全被钟会知道。

    最终;夏侯渊本部的四千骑兵几乎全灭,本人则被郭淮俘虏。

    接连的胜利让这些支持曹植的军队士气大增。钟会统率兵马猛攻魏郡,逼迫曹洪放弃进攻;败退到了赵郡才勉强稳住。

    魏军大败的消息传回许都,曹丕几乎惊呆了。

    “怎么回事?曹植手上不是只有几万叛军吗?子廉叔怎么可能被曹植的那点兵力击败?”

    曹洪感觉一切仿佛突然失去了掌控,北方开始出现变数了。

    但是不应该啊,他分明继承了父亲所有的东西。

    校事府,虎豹骑,虎卫军……

    而曹植有什么?

    就区区几万并州军的支持和关中军的帮助,他凭什么打的赢他?

    除非……有人在暗中支持他?

    曹丕脸色骤变,他迅速发现事情的不对劲。

    曹植手上什么都没有,虽然曹丕不否认他底下那几个年轻将领很天才,但是再天才也不可能未卜先知。

    好吧,刘琮除外。

    总之,一定是有他麾下的人在给曹植传递情报。正因为如此,夏侯渊和曹洪才会被钟会击败。

    但到底是谁呢?

    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大了,虽然一个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做得到。甚至宗亲将领里面,都尉以上也有嫌疑。

    总的来说需要怀疑的人太多了。

    曹丕不由头疼起来,他发现自己现在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了。

    “陛下,曹洪将军请求支援,在关中军到达之后,仅凭他手上的军队已经不足以击败叛军了。”陈群拱手向曹丕请示道。

    并州军加关中军,总兵力有十万了,除去地方镇守的兵马,剩下的也有六万了。

    曹洪只有五万军队,接连惨败也只剩下四万多了。面对敌军的进攻,他甚至只能勉强防守。

    一提到增兵,曹洪就不由的头疼起来。朝廷的兵马越来越紧张了,为了防备南边,还需要警惕关中叛军,曹丕已经没多少军队可用了。

    “子丹有回信吗?”曹丕沉思了许久,扭头看向司马懿问道。

    “雍凉都督表示会服从陛下的调遣。”司马懿立即回答说,

    “现在曹都督已经派遣三万魏军来了。”

    “只有三万?”曹丕有些失望,这点兵力对扭转占据来说还远远不够。

    “曹都督说,雍凉还需要防备蜀军的来犯,三万已经是极限了。”司马懿无奈的拱手回答。

    新建立的曹魏政权依然是内忧外患。之前曹丕刚借着清理汉逆位由,把忠诚大汉的士族清理掉。把他们的东西分给支持自己的颍川士族,缓解了自家的矛盾。

    但是本质问题依然没解决,他对外打不赢楚军,只能后撤到河北。现在北方还因为曹植的顽抗导致邺城去不了,他依然得在许都南边布设大量军队。

    这么多兵马牵制在豫州,他根本拿不出兵力去支援曹洪了。

    这个问题困扰曹丕很久了,要不是南边打不过楚军,他早就亲自带领大军去把曹植灭了,哪还需要这么麻烦。

    “对于镇压曹植叛党,诸卿可有良策?”曹丕自己写不出解决办法,只能给求助大臣们了。



    第二百九十八章 连营

    

曹丕的询问,底下的大臣们都沉思起来。不过面对这种严峻的问题,他们一时间也想不出办法。

    现在的他们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南边的军队调到北边尽快镇压叛乱。楚军主力在和蜀军对峙,按照常理来说不会轻易北伐。

    但是许都实在太重要了,无论是曹家还是其他颍川士族的根基都在这里。虽然楚军主力被蜀军拖住了,但是曹丕依然不敢冒险。

    一旦防线薄弱了,刘琮很有可能无耻的偷袭过来。

    就在一众臣子一筹莫展的时候;司马懿却提出了一个方案。

    “陛下,可以提前迁都!”司马懿向曹丕提出了他的建议。

    “将都城迁到北方,把国家的根基提前安插在北方。这样一来楚军即便想偷袭,也没有目标可以夺取了。”

    “而都城迁到北方,就可以将大量军队带到河北。陛下有机会御驾亲征,位前线将士鼓舞士气。”

    “相信这样,陛下肯定可以击败叛军的。”

    司马懿的建议让曹丕沉默了一下;他思索了一会,才缓缓开口问道。

    “迁到哪里?现在邺城都被叛军攻占;河北已经丢了不少地方了。”

    迁都这事情可不能随便找一个小县城就迁过去。随着都城迁的还有士族们的势力,这让选都城的啊哈i好要慎重考虑。

    本来曹丕是打算迁到洛阳或者长安的。但是现在长安在叛军控制着,洛阳在战场前线,根本没法迁过去。

    邺城丢了,邯郸太靠北不适合。

    林林总总,有资格成为都城的也没剩几个城了。

    司马懿看上去胸有成竹,很快给了曹丕答案。

    “临淄!”

    …………

    …………

    …………

    随着时间是进展,历史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因为刘琮的穿越,让整个天下都变的一团糟。许多原本不应该打仗的地方都再起战端,许多百姓死在战乱之中。

    不过这些刘琮并不清楚,也不会在意。

    他更加在意的还是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统一天下,什么时候可以青史留名。

    北方曹丕很快下定了迁都的方案,将所有追随他的大臣和朝廷全部迁到临淄。

    临淄隶属于青州,在战国时期是齐国的首都。他足够繁华,足以暂时支撑朝廷的运转。同时青州士族的势力实在太弱了,根本不足以提出反对意见。

    这样一来颍川士族可以在青州暂时发展势力,来弥补在南边的损失。这个方案让颍川士族勉强可以接受;最后一致通过。

    快速迁都;然后抽调豫州防线的曹军北上镇压叛乱。曹植再强手上兵力也是有限的,肯定会镇压成功。

    唯一让曹丕头疼的是,他命令校事府对内清查,尝试找出那个可能给曹植发情报的内奸。但是虽然一番清查之后的确抓住几个支持曹植的校事官,但是并没有找到他们的头目。

    这个人手段非常高明且极其谨慎,曹丕愣是没找到他。

    没办法,曹丕只能暂时作罢,不过他却留了个心眼,随时准备清查。

    …………

    …………

    …………

    重新回到夷陵这边。

    一瞬三个月过去了,蜀军在夷陵城外已经待了三个多月了。

    从一开始的气势汹汹到现在,将士们都感觉非常无聊。

    楚军实在是太苟了,苟到三个多月以来他们甚至不曾出来一次。每次蜀军过去挑衅都没用,甚至对喷还喷不过。

    在西蜀的军队里属于封建军队,他们要求军队令行禁止。在这种情况下你指望他们的军队有什么娱乐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士兵说到底终究是人,你整天让他们操练,遵守那些严格的军规还不让有娱乐,即便是再能人的士兵也会不舒服。

    这样一瞬三个月,蜀军将士们大多已经感觉楚军不可能出来了。他们很可能会在这里待到明年;然后毫无意义的回家。

    于是思乡的情绪在蜀军营中泛滥起来,很多士兵在巡夜的时候都开始摸鱼。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现在还有一个更大的危机困扰着刘备。

    下大雨了。

    不是普普通通的大雨,而是一场持续了十几天的大暴雨。

    这种事情如果不是战争期间,可能只会给平民带来点灾难,影响不大。

    但是现在却是处于战争期间,这对军队的影响是极其大的。

    首先是军队每天的打火造饭取消了,在倾盆大雨下根本找不到干木柴。蜀军士兵只能吃被雨水打湿的干粮,全身湿透的睡觉。

    在这种情况下,短短几天时间蜀军军营里就开始出现流感。不少身体稍微弱点的士兵就病倒,因为没有系统的随军医生,病重的士兵只能被隔离等死。

    这进一步打击了蜀军的士气。

    而楚军这边虽然也有这些问题,不过却显得没那么危机。

    楚军随军的工匠非常多,在大雨下的时候就迅速改良了军队营垒。在夷陵城内的楚军更是舒服,丝毫没受影响。

    虽然楚军也没有干柴可以点火不过他们的干粮保存非常好。士兵们可以吃到干燥的口粮,比蜀军士兵好多了。

    至于流感,楚军把隔离的士兵送到随军医所,郎中很快就开药治病。可能草药不多,还得靠士兵自己熬,但是至少对士气影响不大。

    随着时间推移,蜀军处于低处的营垒开始积水。积水加剧流感的传播,一时间让刘备手忙脚乱。

    按理说现在这个破天气,继续待在这里就是自取其辱。但是刘备却依然不肯退兵。

    就好像历史上哪怕是到了夏季,胜算已经很小了。但是刘备依然要士兵顶着夏日的炎热继续进攻,最终被火烧连营了。

    刘备本质上是很顽固的,如果他认准了一件事,他不会轻易让步。

    但是继续在这里也不是办法,刘备于是开始动起脑子来。

    他把蜀军的营地从低洼处转移到了高处。为了防止楚军逐一击破,他把所有营地连接在一起。

    十万兵马的营地连续起来,一直连绵十几里路。这样蜀军看起来手尾坚固,前后呼应。

    但是如果从高处俯视一下,就会发现,楚军的营地就好像一个扭曲的导线,点着其中一头,他就会全部燃烧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