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齐帝国 >

第61章

大齐帝国-第61章

小说: 大齐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青年微微一笑道:“好,就听姑娘的……”
  说着两人又各投了三支,两人每进一支周围就爆发出一阵喝彩声,周围的人也越聚越多。大家都屏息凝视的期待着两人谁会胜出。
  那青年投出了第四支箭,咕咚一声应声入壶。他扭过头挑衅的跟田英眨了眨眼睛。
  田英傲娇一笑,捻起箭投出的一瞬间,身边突然有人高喊:“有刺客!”
  田英手一抖,第四支箭落到了投壶旁边。然而田英此时也没有心思去关心它了,她拿起宝剑拔出后环顾周围。
  只见人群开始四散奔逃,人群中还有孩子、女人的哭喊声。
  原来内城城楼下,有几个游客模样的人走到护卫的龙骧卫面前,突然掏出刀子将几个龙骧卫士杀死。
  而后又有几人趁机冲过封锁线,到城下拿出弩机向正在城楼上观灯的田地射出弩箭。
  田地左右的田威、钟剑心、羽楚都是九阶的身手,自然是当即格开弩箭、护住了田地。
  下面的龙骧卫们也很快反应过来将那些刺客杀死。田威挡在田地身前道:“请王上到里面一避。”
  田地却从容的坐在椅子上笑道:“不必,寡人这里有两位王妃在,你不必担心。你赶紧派龙骧卫维持秩序,就说刺客已经被全部格杀,否则一会儿非得踩踏出人命不可。”
  田威拱手后在城楼高喊道:“刺客已被格杀,各位百姓原地站住!在卫队指引下出城!”
  龙骧卫们得令后也高声将命令传达下去,人群这才渐渐止住骚动。
  不过田英这边情况就不太妙了,斜刺里冲出十几个个大汉手持利刃直奔田英。
  暗中保护的龙骧卫立刻出手与那些人厮杀在一处。田英也不愧是田地、钟剑心的女儿,一般的女孩子这时候不吓得抱头尖叫就不错了,而田英这姑娘却生性的很——
  直接拎着宝剑就向刺客们迎了上去。那胡人青年跟身边的护卫使了一个眼色,那护卫会意也上去帮忙。
  田英剑法深得钟剑心、钟无艳真传,虽说稚嫩了一点,但是也足有七阶水准了。片刻之后,刺客们就全被田英和龙骧卫们格杀。
  龙骧卫士聚在田英身边单膝跪拜道:“公主,请快回宫!”
  田英皱着眉头收起宝剑点头道:“好了,我知道了。”
  说罢又回头对那个胡人年轻人拱手道:“多谢了!那个小鹰归你了,我们也算扯平了。”说完转头就要走。
  那个胡人年轻人忙叫住她道:“姑娘……敢问芳名?”
  田英回眸一笑道:“大齐公主——田英!”
  寻常女子回眸一笑百媚生,而田英这一回头却当真是英姿飒爽,又另是一番倾国倾城的韵味。当即把那个胡人青年看呆了。
  片刻之后那胡人青年的护卫碰了一下他,他这才反应过来对护卫笑道:“我给你们找到了一个好阏氏!”
  冬季渐渐过去、柳树吐出了新芽,春末黄河渐渐解冻,在一年一度的凌汛过后,黄河再次恢复了涛涛向东的壮美景色。
  然而华夏大地上的男人们,此时此刻恐怕没有几个人有心思欣赏这副美景。来自各个战线的战报雪片般向济南飞来。
  经过半年的鏖战,秦国竟然主动退出了宜阳、南阳、晋阳,宜阳守军缩回函谷关、南阳守军也就是整个荆州的守军缩回武关、晋阳守军则放弃晋阳退守霍太山下的鼠雀口、汾水关。
  雀鼠谷最初称“调鉴谷”,命名取义已不可考;
  汉魏时期称“冠爵津”,冠爵系“颧雀”的谐音,寓意唯机智而力大无朋的颧雀才能飞越;
  颧爵津后来衍化为“雀鼠谷”,亦无非言其崎岖陡仄唯有雀、鼠之类才能飞越。由于雀鼠谷的特别的战略位置战略形势,自古多兵争。
  雀鼠谷是太原和临汾之间的必经之路,连接了关中平原和太原盆地,是秦国河东地的门户。
  过了这里就是一马平川的八百里秦川。这一带的高壁岭、雀鼠谷、汾水关,皆是汾西险固之地。
  古人为避雀鼠谷畏途——特别是夏秋汛期更加艰险,或为主军重兵设防而客军无法正面驰突时,不得不迂回改取近山山道,遂有“千里径”。
  “统军川。”则是雀鼠谷、千里径都无法驰突时改取的远山间道。
  雀鼠谷地区历代多兵争,特别是隋唐之际,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由太原南下,突破雀鼠谷,大破隋将宋老生于霍邑(今山西霍州);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由河东北上,突破雀鼠谷,击溃刘武周、宋金刚于介州(今山西介休)两役。
  前者一举打通李唐西图关中的通道,成为隋唐兴替的关键之役;
  后者终结了初唐刘武周的割据、叛乱与突厥的干涉,赢得初唐的统一和巩固,揭开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序幕。
  田地召开内阁会议,匡章看完战报后道:“秦国收缩防御,明显是在收缩兵力。汾水关、函谷关、武关再加上长平都是易守难攻的险地。
  秦国据守这些要地就可以大大节省兵力。看来秦国是想断腕求生,将拳头缩回来谋划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苏秦补充道:“而且秦军撤退时把所有粮食都搜刮走了,只留下了无数青黄不接嗷嗷待哺的百姓,这不知得耗费我们多少粮食才能填补。”


第169章 谁才是猎物?
  田文看着地图道:“秦王这一次可以说是大出血啊……这退让的土地足有上千里,尤其是南阳的这整个荆州。加起来能有秦国国土的三分之一了吧?”
  陈轸道:“王上、各位同僚,你们见过海边的潮汐么?退潮越大也就意味着涨潮的海浪越大。
  秦王此举十有八九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接下来的反扑必定是一次绝地挣扎,各位可不要掉以轻心啊!”
  田地点头道:“你们说的对,敌人退了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也绝不能贪便宜分散兵力。寡人看这样——晋阳和宜阳照单全收,把两路大军给我贴到汾水关和函谷关门前去。
  至于南阳则不去管它,我们只需要据守住南阳的门户楚方城就能随时掌控形势。
  秦开已经攻陷了云中郡,秦国放弃晋阳后,那里秦国已经鞭长莫及了。可以把秦开所部的主力往南调拨作为总预备队使用。各位看呢?”
  匡章和声子研究了半天地图后,匡章道:“我看没问题,秦开的主力可以进驻到邯郸,那里西北可经井陉径增援晋阳,向西可增援长平,向西南可增援函谷关、楚方城,向东南可拱卫济南。是最适合的驻地了。”
  田地看了看在座的各位后,见大家都没有什么补充的了,于是道:“那就照此执行!”
  正如田地所预料到的,秦国确实谋划着一场大规模的行动。
  他们主动退却让齐军分兵占领各地就是第一计。不过齐国君臣显然没有上当。
  不过秦国的计策远没有这么简单。秦国这一个冬天没干别的,只干了一件事——造船。
  到了开春,函谷关内黄河的各个码头已经停放了总计能够装载四十万大军的船只。
  与此同时向寿出使楚国,答应把湘水以东的土地还给楚国,并以秦国灭则楚国不存的说法劝服楚王兴兵攻打齐国。
  公元前292年夏,秦国兴兵四十万由白起亲自率领,再次重演其奇袭郾城的战法,顺黄河而下、入济水直扑齐国都城——济南。
  同时楚国兴兵十五万从今天的临沂,也就是泰山和五连山之间的缺口直奔齐国旧都城临淄,试图从侧后攻击齐国。这是秦国的第二计。
  楚国暂且不提,秦国这战法简直是疯子般的打法——函谷关到济南相距六百多公里。
  秦军没有粮草、没有后援,这根本就是拼命来了!知道秦国要玩大的,却没想到玩的这么大!
  田地急令蓬莱营至大野泽阻挡秦军舰队。大野泽是上古时代济水流域的大湖,后因淤积逐渐消失。
  它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名字——梁山泊!也就是那个《水浒传》中梁山好汉108将占据的梁山泊。
  梁山泊其实就是大野泽缩小后形成的湖泊,已经比大野泽小的多了。
  而蓬莱营则是田地风火山林中的“山”字营,其实就是一支专业水师。
  这也算是东亚史上第一支专业水师。水师船舶全都是特意打造的战船,与秦军运兵的民船相比完全是两个世代的东西。
  战船高数丈、长数十丈,以划桨、风帆为动力驱动。几艘旗舰甚至用上了田地指导墨家设计的螺旋桨。
  螺旋桨因其全部泡在水里,比需要抬出水面的水轮机和划桨效率高出数倍。
  在船舱内布置纵向的人力摇臂,再通过传动轴和齿轮把动力传递到船尾的螺旋桨。
  通过齿轮的调节就可以很简单的把船舱中的大力乘以小转速,变成螺旋桨的小力乘以高转速。这使得船的行进速度大幅提升。
  因其体型庞大,在战国时代的人们看起来好似移动的大山一样,于是以海外仙山——蓬莱为之命名。
  在大野泽,秦军舰队遭遇重创,上万人沦为水下冤魂。白起于是弃船上岸,由陆路攻向济南门户——济水关。
  按照常理,此时齐军主力遍布在从呼和浩特到南阳的上千里战线上。
  济水关加上济南的守军最多也就是几万,他们还要应对楚国的攻势。
  白起估计,济水关能有三万驻军已经是多说了。在秦国四十万大军面前,齐国已经岌岌可危。于是白起下令以简陋的攻城器械向济水关发起猛攻。
  此刻的秦军犹如冲出猎人牢笼的野兽,试图一口将猎人的喉咙咬断!这是秦国的第三计。
  然而这一次白起并没有将秦军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十天之后他等到的不是济水关陷落的消息,而是楚军遭遇伏击全军覆灭的战报,以及身后招展的齐军军旗!
  白起这才明白,田地打从一开始的最终目的就不是粮草战,而是以粮草战逼迫秦国出险招、露破绽。
  也就是说在看似毫无防备的猎人面前,其实还有一个陷阱,而这个陷阱才是真正致命的。
  从白起开始登船、楚国发兵的那一刻起,情报就已经通过墨家情报网和飞鸽传到了齐国君臣手中。
  于是各地与秦国对峙的大军中,只留下府军原地驻扎,精锐的王军全部悄悄撤离。
  乐毅率领所部步军十二万、骑兵五万前往楚国必经之路上设伏,全歼楚军十五万。田单则率步兵步兵二十万、骑兵十万直扑济水关外。
  济水关外是黄河与泰山形成的一个巨大喇叭口,田单趁夜抵达后距离秦军几十里就停下,而后开始火速挖掘工事、构筑木墙。
  济水关则本就有以长林军、龙骧卫,以及济水关守军——泰山军驻守,再加上府军足有十几万之众。
  乐毅歼灭楚军后率军以泰山为天险把守各个隘口。蓬莱营则在济水河上往来巡视、封锁黄河。
  白起的四十万大军转瞬间陷入重围之中。秦国的所有行动,都落入了齐国的陷阱之中。
  这个计策由田地提出、匡章等将领完善,实际上是脱胎于历史上白起自己在长平之战的战法。只不过纵深更大。
  此计追求的并不是避免决战,而是如何在有利的时间、地点决战。
  因为如果齐国主攻,战力和地利都是秦军更占优势,到时候战事延绵不知道谁胜谁负。
  就好像猎人在山林中捕猎野狼,野狼借助草木的保护在暗处占尽优势。
  所以猎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冲进树林,而是放一把火把狼逼出来!
  田地派出的96万大军就是这把火!
  他要的就是反客为主,诱使秦军在不利的态势下主动寻求决战。这实际上是一个阳谋,一个依托于齐国国力的巨大阳谋!
  然而强如杀神白起、秦昭襄王赢稷、秦宣太后芈月,他们真的就会这么乖乖的跳进田地的陷阱里等死么?


第170章 白起的獠牙
  田地派遣苏代作为使者进入秦国军中,他见到白起道:“拜见白将军……”
  白起笑道。”苏子是来劝降的吧?“
  苏代拱手道:“正是!若在下估计不错,白将军此行最多携带了一个月的粮草。而如今您四面被围、已经陷入绝地,不知作何感想?我王爱慕将军大才,希望将军能带领秦军投降,以避免无谓的杀戮!”
  却见白起盯着苏代看了好久之后,突然镇定自若得笑了起来。
  令苏代不解的是白起的笑容中没有一丝做作和绝望,于是他拱手道:“不知将军在此绝境之中为何还能笑的如此轻松?”
  白起嘴角微翘道:“齐王不会以为他已经赢了吧?这未免高兴的太早了吧?我承认!齐王的这一策略确实高明。
  不过您又怎么知道我们没有看破呢?
  齐王应该明白,对于我们这样的聪明人来说这是一个阳谋啊!
  既然是能展示给人们看的阳谋,齐王又怎么知道本将军会毫无准备的跳进这个陷阱呢?请回去告诉齐王——谁是猎物还不一定呢!”
  苏代看着眼前的白起,突然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只咧嘴露出獠牙的巨大白狼!
  他不自觉的打了个寒战——这个家伙果然是千古罕有的名将!
  实际上从去年消耗战开始,田地留给秦国的路无非三条:
  其一、与齐军对峙直到粮草耗尽、活活饿死。
  其二、放弃函谷关、武关外的所有土地,依托险关固守以节约兵力、维持农业生产,这也意味着齐国的国力会进一步膨胀。
  秦国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三、暂时放弃关外难以防守的土地,把拳头收回来,然后一击将齐军毙命。
  很显然,秦国唯有选择最后一条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秦国输了。
  此时的秦齐双方只不过是攻守易位了而已。而如何能将齐国一击毙命,就是考验秦国君臣谋略的时候了。
  集中力量吃掉齐军的一路?秦军可以做到,但是这也意味着其他三路的溃败。
  一比三?这是秦国无法接受的。那么唯一一条路就是直接干掉齐国的核心——济南。
  历史上确实有人这么干过,那就是明永乐皇帝、燕王朱棣。
  当时建文帝朱允文掌握着整个国家,而朱棣则只有河北地区。毫无疑问,建文帝有着绝对的国力优势。
  也正是因为如此,燕王朱棣虽然凭借高超的军事素养屡次击败建文帝的大军。
  可是建文帝很快就又能聚拢起军队去阻挡朱棣。甚至在盛庸、铁铉、平安等出世之后,建文帝的军队战力越来越强悍。以至于朱棣一直困于济南无法突破。
  很显然,时间不利于朱棣,于是他狠下决心,率领大军也不管什么济南等沿途城池、什么后路了,直接奔着南京就是一路狂奔。
  结果沿途建文帝守军全傻了,等他们反应过来南京已经被攻陷,也因此成就了永乐皇帝的一番帝业。
  这情形和此时秦、齐之间的情形何其相似!
  所以白起这看似疯狂的打法,其实还是有着其胜算的。甚至白起已经考虑到了在济水关下陷入僵局的情况,他已经准备好了后手。接下来就看齐军如何拆招了。
  苏代返回济南后,田地召集内阁苦思冥想——白起的后招究竟是什么?
  除了被围困的四十万秦军,和必须留守三关的秦国守军,秦国最后的预备队应该是三十万人。
  果然,不久就收到消息,老将司马错率大军三十万出函谷关向着济水关袭来。
  不过这一点齐国君臣早有准备,田单修筑好面向东面的壁垒后,接下来就开始修筑面向西面的壁垒。
  他们使用的是类似凯撒大帝在阿莱西亚围城战中使用的双面壁垒。
  在凯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