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帝国-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也会在此期间考核各位能力,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就会按照你们的能力在新划分的郡县中为各位安排职位。
至于廉颇和赵奢两位将军。我想你们二人应该听说过我齐国的四大军府制度吧?如今镇东和平南两大军府的副手尚且空缺,不知两位可有兴趣?”
原本赵奢和廉颇只是一个郡的主将,也就相当于齐国统领一个师的主将,副将军衔。
如今田地直接将他们提升到了兵团副司令的级别,连升两级不说,重要的是这已经是齐国能给出的最高官职!
两人在赵国也就算是比较受到重用的中级青年将领,现在直接提拔成了高级武将。这是作为降将的两人原本想都没敢想的。
二人慌忙叩拜道:“臣等恐怕难当此重任!”
田地笑道:“能否当此重任是寡人的考量,二位只需要回答对这个职位还满意么?”
二人再拜道:“臣等惶恐……”
二人犹如做梦一般,一时不知如何应答,只是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这时孟子从外面进来道:“王上,赵侯的谥号是否应该确定下来,以便臣着人撰写、铭刻赵侯的碑文。”
田地没有一刻犹豫,直接对孟子道:“以寡人看,就追认赵侯为赵王,谥号嘛……就取武灵二字。至于碑文,还劳请孟子劳神亲自撰写可好?”
孟子得令后道:“唯!赵武灵王乃是一代英豪,为其撰写碑文臣荣幸之至。那王上,臣就着手去准备了。”田地点点头后孟子施礼退下。
追认赵王、谥号武灵、孟子亲自撰写碑文,这每一项对于一个亡国之君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
这,虽然明显是田地故意演的一场戏。但是,已经足够让在场的众臣感激泣零。
众人纷纷跪下,流着眼泪哽咽道:“多谢齐王,您给予了先主能给予的一切,我等今后愿意誓死效忠王上!”
田地蹲下来对赵奢和廉颇道:“你们也愿意么?”
二人再拜道:“臣等,愿意誓死追随王上!王上万年!齐国万年!”
见二人终于将“外臣”、“齐王”改成“臣等”、“王上”,田地笑着将两人扶起,而后握着两人的手道:“寡人不喜得赵地,喜得廉颇、赵奢耳!”
这时赵奢起身道:“王上,臣还有一个请求。”
田地笑道:“将军但讲无妨。”
赵奢拱手道:“目前魏军正在围攻邯郸,至今已经两月有余还请王上出手相救。”赵奢毕竟是赵氏宗族中人,他也十分担心自己的家人。
田地义正言辞道:“这是当然的!寡人既然接受了赵国,那么就必然会履行承诺保护赵氏宗族。不过明人不说暗话,各位也都是当世名将,应该明白寡人现在的兵力有一点捉襟见肘啊……如果顺利的话半个月后应该就能抽出兵力去救邯郸了。”
“半个月……”赵奢等人切切私语起来。
田地安抚道:“邯郸乃是赵国都城,又有赵豹将军镇守寡人估计坚持几个月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
另外寡人已经派人与魏国交涉,让其就算破城也不许伤害赵国宗族,否则视为向我齐国宣战。
不过……如果有人能劝说赵王主动放弃邯郸来到我齐国,寡人觉得倒是可以以此来劝魏国放赵氏宗族出城。”
赵奢和廉颇等人面面相觑,赵奢道:“赵王年幼极易受人操纵,目前邯郸内掌握实权的应该是公子成和李兑两人。恐怕不太好办呐……除非……王后前去劝说……”
田地叹息道:“王后正在和寡人闹别扭,我去说恐怕适得其反。”
赵奢也不愧是聪明人,他到这里已经猜到田地一开始就准备让他这个赵氏宗族去劝一下赵纯熙。赵奢不得不在心中叹服眼前这个王者心思的深沉。
实际上赵奢也明白,放弃邯郸并非因为齐国兵力不足,而是田地故意为之。
他必须以香饵吸引住其他诸侯国的注意力,为自己拿下赵国其他地方争取时间。
同时田地也不愿意在这个兵力分散的时候和其他诸侯国开战。
《论语》和《荀子》中记载,一次孔子朝拜周庙,看到一个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宥座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倾斜,水装到一半时才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
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
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那器皿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垂直而立,空了则会倾斜着。
孔子于是长叹道:“哎!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这就是所谓中庸之道和所谓知足。田地明明能拿下整个赵国,却放弃了赵国最富庶的晋阳和邯郸。
这是因为他知道贪心不足会招来的严重后果。懂的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往往才能笑到最后。
第144章 大齐王后——纯熙!
赵奢明白了田地的意思后起身道:“臣也算是赵氏一员,就由臣去劝一劝王后吧……”
田地大喜道:“如此甚好……”
次日,赵奢与归降的赵国众位将领、大臣来到赵武灵王灵前祭拜。礼毕之后,赵奢等人拜见了正在守灵的赵纯熙。
赵奢等叩拜道:“臣等拜见王后娘娘……”
却见赵纯熙披麻戴孝、面沉似水道:“你们难道不应该叫我公主殿下么?哦……对了,我想起来了,你们昨天已经去拜见过齐王了。你们换主人的速度还真快啊!”
赵纯熙的话好像一把把刀子,直戳众人的心底最脆弱的那个部分。不少人都立刻羞得面红耳赤。
赵奢倒是还沉得住气,他跪在地上垂首施礼道:“启禀王后娘娘,先君已逝,如今赵国败局已定。先君生前已经为赵国、赵人以及赵氏宗族选择了一条最好的退路。
难道王后希望自己的母国,在明明已经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却依旧做着无谓的挣扎,而导致血流千里、横尸遍野么?难道王后希望自己宗族,惨遭灭门么?
人生在世应当知进退、明得失,有些东西既然已经失去、无法挽回那就不必再留恋,守护住现有的才是当下要作的事情。”
赵纯熙冷笑道:“将军还真是会变通的很呐!赵国的百姓可以降、赵氏宗族可以降,但是你们——你们这些深受我哥哥提携、赏识的臣子们难道也好意思就这么白白的投降么!”
赵奢和廉颇以头戗地道:“如果臣等和王后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了气节和感情追随先主自然是义不容辞之事。
然而当下我们身后还有几百万赵人和几千赵氏宗族,我们的存在是换取他们平安的唯一筹码。我们必须活下去——为了守护住他们而活下去。
现在臣等和王后的使命应该是遵照先主的遗命,将我赵氏拉出如今的险境。
既然夺取天下已经不可能,那就不妨退而求其次,求一个富贵延绵。相信有王后和王上的情分在,王上定不会食言。”
赵纯熙黯然叹息道:“我又何尝不知应当放下,只是我实在是觉得心中这口气,上不去下不来,憋闷得很……
至于我赵氏的事情,就算没有我,王上也会信守诺言的。他就是那样一个时而正直的令人钦佩、时而阴险的令人胆寒的男人。
或许,这样的他的确比我那直肠子的哥哥更适合成为这天下的王。对了,哥哥被囚禁的时候你们就没得到一点风声么?为什么不去救他?”
廉颇道。”启禀王后,当时我们确实隐约猜到了主父被软禁。
但是我们都以为那只是主父和王上之间的矛盾,王上也仅仅是将主父软禁了起来而已。
谁知道李兑那厮竟然这般阴险,居然断了宫中供给,想要活活饿死主父。
再来,这毕竟是王室内部的争斗,主父和王上都是臣等的君主。
在没有得到命令的前提下,我们擅自出兵帮助哪一方那都是叛乱。
救不出主父就要连累全族的性命,救出主父则会引发我赵国的内战。
臣等确实左右为难,能做到的也仅仅是上书暗示王上善待主父而已。“
赵纯熙叹息一声道:“也罢,本宫明白你们也有你们的难处。”
赵奢见赵纯熙情绪平复了一些趁机道:“王后,魏军围攻我邯郸城已经两月有余。邯郸目前已经是一座孤城,陷落只是迟早的事情。
到时候魏国乱军入城,我赵氏一族恐怕难免要遭遇一场劫难。齐王这边又一时之间抽调不出兵力。
能否请您到阵前交涉,只要劝城中我赵氏宗族主动放弃邯郸,来齐国避难。
或许就能以此为筹码让魏军让出道路,放我赵氏宗族离开。这才是您当下应该为赵氏和赵国去做的事情。”
赵纯熙思量片刻后,叹息着点头道:“也罢!那就劳烦赵奢将军与我同行了。”
赵奢再拜道:“臣,听凭王后调遣!”
次日赵纯熙依旧是根本没有通知田地,自己带着一千五百龙骧卫和赵奢离开沙丘宫,前往被魏军围攻了两月有余的赵国都城邯郸。
田地悄悄来到宫门前目视着赵纯熙一行南下,看着和自己越来越远的纯熙,他的心中不知有多难受。
他对身后的苏代和田威道:“这个小家伙我还是放心不下。你们这样……”
次日,围攻邯郸的魏军大营中公孙喜和魏襄王正在营中讨论攻城的新方案。
公孙喜函谷一战被俘后,此时已经被秦国释放。军情紧急,魏襄王又无人可用,于是只能重新启用他。
不过魏襄王依旧放心不下,于是后来干脆亲自来到前线坐镇。
这时士兵来报告说:“齐国王后在营门外求见。”
魏襄王和公孙喜对视了一眼,都感到十分惊讶。魏襄王道:“请她进来吧。”
魏襄王和公孙喜到大帐外迎接。他们本以为会见到一个雍容华贵、打扮庄重、满面忧伤的齐国王后,却没想到见到的是一个身着干练戎装、腰胯宝剑、打扮朴素、一脸英气的干练女人。
赵纯熙并未行万福,而是和身后的赵奢一起施以拱手礼道:“齐王后见过魏王、公孙将军。”
魏襄王和公孙喜在惊讶中回礼道:“见过齐王后。”而后两人将赵纯熙一行迎进大帐内分宾主落座。
魏襄王微笑道:“不知齐王后此来有何贵干?”
赵纯熙十分干脆的答道:“自然是帮魏王拿下邯郸!”
赵纯熙这开场白着实高明的很,魏襄王挑了挑眉毛而后笑道:“齐王后还真是乐善好施啊!据寡人所知,您原来可是赵国的公主。”
赵纯熙冷笑道:“现在依旧是。”
魏襄王收起了笑容,正色道:“好吧,那就说说您的条件吧。”
赵纯熙道:“很简单,本宫入邯郸劝降,而你们魏国则必须让出一条路,让本宫带着赵氏宗族和宗庙牌位去齐国。
这样一来我赵氏和宗庙获得平安,你们魏军也免得在这邯郸城下白白增加伤亡了。”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两个多月死伤惨重,赵纯熙如果能劝降邯郸守军,魏国君臣自然是乐意的很。
于是魏襄王根本没有还价,而是很爽快的答应道:“好,寡人答应你,如果你能劝降邯郸,寡人就让出一条路让赵氏宗族带着宗庙牌位离开。”
赵纯熙起身施礼道:“那就多谢魏王了!”
而赵纯熙不知道的是:魏王其实还打着别的算盘,只不过眼下不能说而已。更何况此时在邯郸城中等待着赵纯熙的,不仅仅是多年未见的亲人,还有步步凶险的杀机!
第145章 劝降
赵纯熙带领赵奢,两个人离开魏军大营来到邯郸城下高声道:“我乃赵国纯熙公主、齐国王后,快开城门!”
守城的将士不敢怠慢连忙通报上面。很快邯郸城门缓缓打开,两个人一起进入邯郸城。
走出城门的门洞,映入赵纯熙眼帘的邯郸城哪里还有当年的繁华。
之间城中一片萧瑟,城墙边堆放着各种守城物资,士兵们七七八八靠在城墙下休息着。
靠近城墙的房屋,或者被投石机投掷的石头砸塌,或者被火箭造成的火灾烧成废墟。
人来人往的百姓有的帮忙搬运着伤员和物资,有的趁着这短暂的停战时刻晒着太阳休息着。
纯熙公主带着赵奢骑马穿城而过,邯郸城的百姓们依旧记着这位当年英姿飒爽、活泼开朗经常在城中市井游玩的纯熙公主。
几个年纪大点的百姓首先认出了一身红色戎装的赵纯熙,带头高喊道:“纯熙公主回来了!公主回来救我们了!”
很快,无数百姓和士兵就簇拥到了道路上,将纯熙公主围绕了起来。
渐渐的,整个大街上变得人山人海、人头窜动。他们无限疲惫的眼神中,无不散发出希望的光芒。
他们清楚的知道,在这个时候已经贵为齐国王后的赵纯熙回到邯郸,必然是带来了新的生机。
他们跪拜在路旁,以殷切的目光一边注视着纯熙一行缓缓向前,一边高声道:“纯熙公主……公主……救救我们吧……”
赵纯熙看着路边的百姓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但是她现在也无法承诺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些百姓的希望。
她只能一边勉强挤出微笑安慰着百姓们,一边笔直得向着王宫前进。
进入王宫,赵惠文王赵何早已带领群臣和宗族长老在王宫正殿等待。
赵纯熙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大殿,眼前似乎又回想起那年田地来迎亲时的场景。
当年赵武灵王和田地那针锋相对的豪情与精钢绕指的柔情,都依旧犹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一幕幕清晰的浮现在赵纯熙的眼前。
当年的田地一句:“待我攻破邯郸之时,必会让齐国的纯熙王后来亲自迎接你们到齐国作客”的豪言,如今竟然也一语成谶成为了现实。
这,或许就是乱世中儿女的悲剧。每一个人——哪怕是在百姓眼中高高在上的王族,也不得不拼尽全力在这乱世中挣扎求存。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中,赵武灵王赵雍和齐王田地,或许会因为赵纯熙的存在而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说不定。
王座之上年仅十岁的赵惠文王赵何刚要开口,就被李兑打断道:“不知齐王后此来所为何事?”很显然,现在的朝堂已经被李兑和公子成所掌握。
赵纯熙并不理睬李兑,而是向赵何施礼道:“齐国王后、赵国公主,拜见赵王。”
赵何挥手示意免礼道:“姑姑多礼了,不知姑姑此行可带来了齐国的救兵?”而被晾在一边的李兑的脸色则因尴尬而变得十分难看。
赵纯熙道:“除了护卫的一千多骑兵,我并没有带来其他兵马。”
公子成出列道:“那公主就是来当说客的?如果是这样,那公主就免开尊口吧!赵国人不知道投降为何物!”
赵纯熙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赵武灵王的遗诏,递给宫人。
宫人接过后递给公子成,公子成又传阅给各位大臣和赵王何。
赵纯熙道:“我哥哥的字迹各位应该认得,这遗诏确是其亲笔所写。这就是哥哥心胸,这就是哥哥为什么能被称为真正的王者,而你们不能!
死战到底那是你们自己的自由,但是连累赵氏宗庙被毁和赵氏香火绝嗣,那可就不是你们有权利能决定的了。
赵国已经输了!!秦、齐、韩、魏眼下已经将赵国的领土瓜分。
死战,改变不了任何事情。既然无法做天下的主人,退而求其次做一个富家翁不好么?趁着我们手中还有这些许的筹码。
只要你们答应开城投降,我就带你们去齐国。我毕竟是齐国的王后,只要有我在、有我的儿子在,赵氏宗族就定会安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