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齐帝国 >

第30章

大齐帝国-第30章

小说: 大齐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毅远远确认泗上诸侯的列阵后,下达指令道:“传令各军——陷车阵!”


第86章 新军首战开始
  旗语随着鼓声发出,传令兵也迅速出发,沿途高喊着“陷车阵”。
  整个齐军阵线闻风而动。弩手穿过队列到达大戟士前方列阵。
  弓箭手和跳荡则位置互换。士兵们动作纯熟无比,迅速完成了阵型变化。
  古代军队依赖阵型以保持战力,所以机动性较差。而且由于信息传达的速度,主将无法迅速对各个单位进行指挥。
  所以这几年新军训练的重头戏除了体能、搏击等个人技能训练,就是编练了各种阵型。
  每种阵型对应着不同的情况。当然这些阵型并不是所谓的八卦阵、八门金锁阵之类玄之又玄的阵型。
  本质上是通过调整各兵种的站位次序、布置方式来应对不同的战况。这陷车阵就是专门为了对付传统车战战法训练的。
  见齐军变阵,泗上诸侯联军这边滕国主将问姬叔道:“姬叔世子,我们如何进军?”
  姬叔信心满满道:“还需要什么策略么?我军兵力是齐军的两倍,而且由各国联军组成。太复杂的策略反而会坏事,直接压上去以人数优势将齐军击溃就是。”
  说罢姬叔纵马到队列前方,一边在队伍前方奔驰一边高喊道:“将士们!我们祖国的存亡在此一战!我们今日兵力是齐军的两倍,定能再现鲁庄公一鼓作气的辉煌!传我将令,除了将军们的卫队,全军出击,一鼓作气击溃齐军!杀!”
  联军士气大振,传来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唤声:“杀!杀!杀!”
  而后战鼓声隆隆响起,战车带头开始缓缓加速杀向齐军阵线。
  一阵秋风吹过,旌旗招展之下,联军的身后卷起滚滚尘埃。二十万联军犹如海啸一般呼啸着压向齐军阵线。
  乐毅静静的看着这看上去气势惊人其实简单粗暴的战法,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他也纵马在阵前高喊道:“将士们,我们苦训三年,今天是展露我们锋芒的时候了。看看你们的前方,那向你们奔来的是你们财富、爵位、土地和荣耀!
  尽情杀戮吧!今日之后,你们将会拥有一切!你们的威名也将会令天下胆寒!齐军威武!大齐万年!”
  十万齐军也响起震撼天地的战吼声:“齐军威武!大齐万年!”
  乐毅回到指挥位置后下令道:“弩手装填!弓箭手射定位箭!准备开战!”
  随着乐毅一声令下,命令逐级传达到各营伍佰长。他们马上高喊道:“陷车阵准备!弩手装填!弓箭手射定位箭!”
  第一排弓箭手马上抽出自己箭袋中红色尾羽的箭矢,而后拉满弓以四十五度角射出。
  红尾箭矢们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后,在阵线前方钉成了一条红线。
  弩手们装填完毕后,五排弩手中的第一、三排弩手则全部半蹲下来。
  泗上诸侯联军逐渐加速,随着他们战车的一步步逼近,两百多辆战车隆隆的轰鸣声也越发整耳欲聋。
  第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作战的新军士兵们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不少人的额头渐渐流下了冷汗,握着武器的手不自主的颤抖起来。
  好在伍长以上的士兵大多是上过战场的老兵,他们是身后新兵们的精神支柱。
  各营的伍佰长也在自己队伍旁边不断高喊着:“稳住!稳住!”
  终于,泗上诸侯的战车们呼啸着冲过了弓箭手们射出的定位线两倍左右远的位置。伍佰长们高喊道:“弩手瞄准!弓箭手装填!”


第87章 全新打造的恐怖战争机器
  几个呼吸之后,战车冲过了定位线一倍距离的位置。经过田地的反复试验,这个距离加上战车行进速度的提前量,弩手射出的箭矢刚好能在最远杀伤距离上命中目标。
  敌军到了这个位置,乐毅中军军令的速度就已经无法跟上战局的进展了。
  现在只能依靠各级基层军官,他们会按照已经演练过无数遍的“陷车阵”操作流程,各自根据情况把握时机下达命令——
  这也是田地军事改革将指挥权下沉的主要目的。而乐毅需要把握的则是整个战局宏观的指挥。
  只见各营伍佰长陆续下令道:“弩手轮射!”
  弩手阵各个百夫长也随之高喊道:“轮射!”
  随之弩手阵以两排、两排、一排为一组,射出三段弩矢。前面射完的马上从队伍间隙跑向阵线后方,也就是弓箭手背后的位置。
  强弩性能和火枪相似,虽然威力和射程上稍逊一筹,但是三段连射也就意味着一万六千多支弩矢,在几秒钟内就以极高的精度射向了两百多辆战车。
  也就相当于每辆战车要分摊上61支弩箭——绝对够喝一壶的了。
  射人先射马,在战马的哀嚎中,两百六十辆战车瞬间翻倒一片。然而剩下的战车依旧疾驰向齐军。眼看就要接近定位线。
  而齐军这边也没闲着,各级指挥官高喊道:“弓箭手射击!大戟士后队上前!反战车阵型!”
  弓箭手们马上将已经拉满的弓弦上的箭矢射出,联军战车踩上定位线的同时,箭雨也随之泼洒下来。
  战车和战车上的乘员又损失不少。不过这时弓箭手装填快的特点就显露出来了,他们还会在各营伍佰长的命令下逐渐调整射程,多次射出箭雨。
  只听各营伍佰长道:“一百步!射!”
  伴随着嗡的一声呼啸,蝗虫一般的箭雨再次准确的泼洒到了联军战车的头顶。
  伴随着士兵们的哀嚎声和战马们的悲鸣声,战车再次翻倒不少。
  前文提过,大戟士纵向是十人,横向每人之间都有一米的间隔。
  而这时前面五人原地不动,后面五人则在伍长的带领下填充到这一米的缝隙中。
  士兵到位之后,第一排士兵半蹲下来同时把大戟的根部斜着顶住地面。
  后面四名士兵则把大戟以纵向扇形竖向展开。这是马其顿人在著名的马其顿超长枪方阵中,发明的长兵器使用方法,田地为了应对战车的冲击力稍稍改动了一下。
  联军战车上的御手一看都吓了一跳,然而此时已经在电光火石之间,刹车已经来不及了。
  战车上的射手只能徒劳的射出箭矢。然而一两百个弓箭手在这一瞬间又能射出几支箭?在全副铠甲的大戟士身上又能造成多少有效损伤?
  现代影视剧中铠甲似乎毫无作用,但实际上差距天差地别。
  以此时齐国新军大戟士装备的皮制鳞甲来说,厚三毫米左右的坚硬牛皮片像鱼鳞一样被线串在一起。
  每一片牛皮都斜搭在下一层牛皮上,呈现约三十度左右的角度。两层牛皮加在一起,再算上角度就是大约一厘米厚。
  这样的厚度完全可以抵挡远程箭矢的射击,即使挡不住也能大幅降低箭矢的动能。
  使得箭头接触人体时只能造成皮外伤。当然这种铠甲的弱点是应对矛和剑之类的刺击时效果较差。
  至于车战法,在后世很多人眼中是一种很傻很天真的战法。
  然而你需要知道的是,当大批量的专业战车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时,给敌人带来的震撼,绝对不亚于坦克第一次出现在一战战场上带来的震撼。
  战国之前,战争是贵族们的职责,而他们的对手则是一些没有经过系统战阵训练的平民和蛮族。
  当战车驶向他们时,他们会本能的向两旁躲避。这时候,战车车轴上的弯刀、大戟士手中的长戟、射手手中的弓弩就能在近、中、远距离上不断收割生命。
  尤其是大戟士,为了增加杀伤效率,甚至会在一杆戟上绑上很多个戈刀。
  作战时大戟士只要将大戟伸出战车,就能依靠战车的速度和力量像割韭菜一样收割生命。
  而跟在战车身后的甲士则会趁机从战车制造的突破口杀入敌阵,扩大突破口。
  之后跟在后面的大部队再掩杀上来,那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了。
  不过随着国家间的兼并日益剧烈,和大部分蛮族逐渐化入华夏,车战的对手变了。
  然而正如所有军事变革出现前一样,所有人只会进一步将过去的实力进一步放大。
  就像二战前,所有国家都还在纠结自己的战列舰够不够用。
  而将会主宰海洋的航母,当时只是作为没有战列舰指标的权益之计。
  (一战后华盛顿会议规定了各大国能够持有的战列舰数量、总吨位。当各国把自己的战列舰指标用完之后,才注意起航母这种没有被条约规定的新兴舰艇。其实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人们才对航母产生足够的重视。)
  就在所有国家依旧盲目的以“乘”为军队力量的计算单位时,终于有人注意到了车战的局限和步兵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吴起。
  他创立了魏武卒方阵,以全新的士兵选拔、奖励机制,和全新的训练方法打造了一支空前强悍的军队。
  最终在阴晋之战以五万魏武卒击溃秦惠公的五十万大军,一时间震惊天下。
  而今天,齐国新军也将第一次向天下宣告——我齐国已经拥有了这片大陆上战力最为强悍的军队。
  在各级军官高喊着的“稳住!稳住!”
  声中,拉着联军战车的战马们瞬间就被齐军大戟士的反骑兵阵型捅成了蜂窝煤。
  战车后面的联军甲士们眼睁睁瞅着战车撞上去,齐军的阵型却丝毫没变,一时间全懵了。他们奔跑的脚步慢了下来,直到逐渐停下。
  联军主将姬叔也察觉了异样,他赶紧命令传令兵让步兵继续攻击,同时也命令战鼓更加猛烈的发出隆隆的战吼声。他依旧试图靠着人数优势压制齐军。
  在战鼓和传令兵的催促下,步兵战士们再次发起了冲锋。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黑压压犹如乌云一般砸下来的箭雨。
  整个齐军阵线上的弓箭手,在伍佰长:“装填!举弓!射!装填”的号令下,似乎是流水线上的机械臂,以极其可怕的整齐度和速度,一轮轮不知疲倦的泼出箭雨。
  你要问整齐不整齐,射出的箭矢数量不都一样么?
  是的,都一样,但是对士气的打击程度却完全不是一个次元。而这,远不是最可怕的。


第88章 新式军队的单方面屠杀
  正当联军的士兵们庆幸着自己好不容易活过箭雨的洗礼之时,他们惊恐的发现自己面前的天空中,一条闪烁着致命寒光的黑色浪潮咆哮着向自己拍打而来。
  而这条宽达五公里的黑色浪潮,正是跳荡们掷出的梭镖。一万六千支标枪同时抛出,那是何等恐怖的景象。任何一个人都会后悔站在了它们的面前。
  原来大戟士后队撤回原位置后,跳荡们就按照陷车阵的安排迅速补充上来。此时他们早就站在了大戟士阵线的前面。
  于是,在一片惨烈的叫声中,整个联军的前沿化成了一片血海和死亡的“红树林”。
  而还没等残存下来的士兵们以及后续冲上来的士兵们反应过来,第二轮的标枪又再次抛出。
  密集的标枪投掷对士气的打击是致命性的。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战场上,你身边的战友被箭射中了,你或许并不会当一回事。
  而他被一根一米多长的标枪洞穿了,你还能无动于衷么?
  更何况这是一万六千只标枪同时投掷。而且你刚刚“幸运的”活过了箭雨的洗礼……
  标枪,人类最原始的武器。不知为何,并没有在我国古代的战场上留下太多痕迹。扔长矛和扔标枪有什么不一样么?确实不一样。
  看看奥运会里投的标枪,又细又长。实际上标枪的投掷距离世界记录是103m。
  后来为了避免伤到看台观众,奥委会甚至三次把标枪的重心前移,以减少射程。
  反过来再看平时作战时的长矛,你觉得这玩意儿能扔多远?
  就在联军士气遭到致命打击的当下,齐军的牛角号声响彻战场。只听齐军军官大喊道:“跳荡!拔剑!冲杀!”
  手持大盾和短剑的跳荡们,咆哮着冲向士气已经到达冰点,而且已经散乱不堪的联军阵线。
  跳荡们并不是混乱的单独作战,而是以伍长和什长为中心组成楔形攻击阵型,互相掩护着杀敌。
  后续的大戟士方阵也保持着阵型碾压上来。他们作为先锋的跳荡的后盾,像收割机一样机械的、无情的收割着生命。
  弩手则躲在大戟士方阵的空隙中,以精准的点射掩护着跳荡们。
  各营的伍佰长,也不断根据自己队伍的推进速度,调整着弓箭手箭雨的覆盖区域。
  而早在此之前,乐毅就已经命令骑兵们开始向侧后穿插。就在联军身后的弓弩手们也跟了上来,正准备射箭掩护己方军队的时候。他们突然感觉到了大地的颤动和背后的隆隆马蹄声。
  田威的骑兵师一万多名骑兵,以阵为单位,也就是一百人为一队,展开了一百个扇形冲击队形。
  每个百人队的目标都是联军的一个弓箭手方块阵。骑兵们挥舞着的环首刀,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闪光的浪潮。
  骑兵屠杀近战脆弱的远程步兵,简直比收割麦子还要简单。
  骑兵们挥舞着环首刀,像海豚猎杀沙丁鱼群一样,肆意穿梭、奔驰。
  很快联军身后的远程部队就全线崩溃,联军步兵的背后也暴露了出来。
  骑兵们重整阵型,配合大部队前后夹击联军。由于联军没有留预备队,他们也只能干看着自己的主力被前后夹击。
  不过很快,联军的将领们就顾不上担心自己的部队了。因为他们发现另一支骑兵师已经迂回到了自己的身后,而自己面前的则是三千名全副武装的枪骑兵。
  那正是田单率领的龙骧卫的两个千人队。这是一支华夏大地上此前从未出现过的骑兵军队。
  每个骑兵都配备了全副铠甲和头盔,马匹也配备了面甲和胸甲。
  骑兵左手握着缰绳,小臂上绑着一个小圆盾,腰间是一把环首刀。然而他们最奇特的装备还是右手中的长矛。
  这长矛大约3米多长,被反手持握举过肩头,为了让前段的矛头能更好的向前伸出,它的尾部有一个铜球作为配重。
  在没有马鞍和马镫的时代,重骑兵最大的困难就是骑士无法承受刺中目标时的后坐力。
  而这种持枪方法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自斜上向下的刺杀方式,不但可以消除后坐力,而且当杀死一个敌人后,骑兵能很顺畅的拔出长矛,继续刺杀下一个敌人。
  相应的,步兵的大戟由于头部更重,所以无法做的很长,最多也就两米出头。
  这种长矛却光是有效攻击长度就已经超过了大戟的全长。这也就代表它面对反骑兵阵型时能够更好的做出应对。
  这种骑兵源自亚历山大大帝麾下与马其顿长枪方阵齐名的伙伴骑兵。
  伙伴骑兵是世界上最早的冲击骑兵,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近战骑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几十年之后的事情。)
  很多人以为亚历山大大帝手下只有马其顿方阵,但实际上马其顿长枪方阵只是砧板,伙伴骑兵才是决胜的钢刀。
  这种战法被称为:砧锤战术。简单来说就是以坚固的步兵阵线压迫敌军,然后以骑兵为战锤,一击KO。
  亚历山大大帝甚至会亲自率领伙伴骑兵。他在伊苏斯会战和高加米拉会战中两次击溃人数远超自己的波斯军队,依靠的就是伙伴骑兵强悍无比的战力。
  这样经典的经验,田地自然不会放过。陷车阵其实就是砧锤战术的改良版。
  面对眼前的局面,姬叔终于明白了:迂回到自己身后的骑兵其实是为了防止自己和麾下的联军逃跑。
  这也就意味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