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数据修仙 >

第661章

大数据修仙-第661章

小说: 大数据修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一顿之后,他又笑着发话,“他比我还恨泥轰,所以这样的询价,你们听一听就是了,以我看呐,他又是憋着劲儿阴泥轰人呢,真要想查……盯紧凯维的锂电池才是真的。”
    凯维公司上一次卖了两千组锂电池,虽然遭到了抨击,但是地方上把他们保护了下来。
    下一刻,喻老自嘲地笑一笑,“算了,我不出馊点子了,冯君买凯维的货,其实也挺好的,咱国家的蓄电池产业,真的比不上国外呀……还得鼓励他买国产货。”
    “其实技术不技术的,那是扯淡,关键是你得有市场培养,没有市场培养,技术怎么进步?所有撇开市场谈技术的,那都是耍流氓……咱国家市场这么大,不能给外人培养技术。”
    他正说得高兴,喻轻竹走了进来,表情很怪异,“爷爷,他问你要不要石墨烯了。”
    喻老一整天都是咸鱼状态,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根本不想跟冯君一般见识。
    但是听到这话,他忍不住眉头一扬,“他又有石墨烯了?”


第1128章 家产有点多
    喻老是真的不想再跟冯君杠了,他这个岁数,就是颐养天年的年纪。
    以前他不服老,总还想做点什么,但是在冯君身上连碰几个钉子之后,他反应过来了:我这么做事,不光冯君不满意,别人也未必能理解,还以为我想搞点什么。
    算了,这一把年纪,还折腾啥呢?
    但是听到石墨烯三个字,他又不淡定了,“他又有了多少?”
    “不知道,”喻轻竹摇摇头,脸色不是很好,“他并不跟我说这些……他好像觉得,我好像要高价转卖似的,什么人嘛。”
    她越是抱怨,喻老的兴致反而越高,“也就是说,他还是上次的品质,上次的价格?”
    喻轻竹愣了一愣,然后才回答一句,“看他的样子,也许还有上次的量。”
    “这就好啊,”喻老很干脆地点点头,然后问一句,“饭点儿了吧?”
    他虽然住在洛华庄园里,但是碰到冯君也是很难的,概率最高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尤其是吃晚饭的时候,冯君会经常出现在别墅里,吃饭的同时,交待一些事情。
    这种工作方式,喻老其实很熟悉,他没有离退的时候,也是这么忙碌,有个固定的、跟家里人沟通的时段,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喻轻竹知道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能苦笑一声,“他去市里了。”
    冯君去市里做什么?他在公园买的那块地建的别墅,完工好一阵了,前一阵出了点纰漏。
    他买的那块地,地段特别好,三不管的地方,开发商和公园管理者都看不上那一点,但是个人盖一套别墅,真的是要多舒服有多舒服,甚至还可以侵占一点公用绿地。
    冯君记得当时买这一块地,他是很肉疼了一阵,但是到底花了几千万,他现在已经记不住了,不是他记性不好,而是他现在记的数字,都是以多少两黄金起步——抑或者多少块灵石。
    不过他对这个房子,有大致印象,从买地到动工到装修到室内家电,应该不超过两个亿。
    其实这个房子从头到尾,主要是红姐在负责,也相当地上心,从建筑到装修,甚至包括外面的假山石,买的都是最好的,好像是在布置她的新房一般。
    直到房屋装修完毕,到了采购灯具和家电的时候,冯君开始修造玉石房屋,红姐对这里的关注才降低了一些,不过底子打得确实不错。
    前一阵,公园管理委员会的人找到了红姐,说你家这房子也不见住人,不知道有兴趣出手没有,有人愿意高价买。
    说高价也不算太高,对方的出价是两点五个亿左右。
    而在红姐心里,这房子的价格怎么也得卖到三个亿——她装修可用的全是真材实料,更别说这两年地价猛涨,类似的房源在整个郑阳市都找不出几套。
    说到底,对方是把地段和地价的因素考虑了进去,但是买家并不认为,房屋的建造花了多少钱,所以只是给出了一个自认为“合理”的估值。
    红姐本来就不想卖这房子,听说对方开出的这样的价码,跟公园管理处的人抱怨了一下,说没钱就别惦记这些了,我也不是差钱的。
    结果那边听了这话之后不答应了,说不就是钱吗,我们出三个亿够不够?
    说到底,这种类型的资源,能惦记它的人就不会差钱,就像京城或者魔都的车牌,五条价值多少钱?这基本不是用钱能来衡量的。
    所以说,要买房子的主儿,也不可能缺钱,只不过不管是从开价,还是从后面的提价上来说,对方的表现只能说算中规中矩,谈不上有多少诚意。
    红姐就懒得理会对方了,结果那边又表示了,说据我们了解,张卫红你并不是业主,甚至算不上是业主的亲戚,我们要面见业主谈一谈。
    红姐很不想让他们打扰冯君,她跟公园管理委员会的人关系也不错,就问这沙雕到底是哪儿冒出来的,是不是觉得在郑阳没人治得了他?
    管理委员会的人为难地表示,那位是省里引进的人才,当初省里承诺,要车给车,要房给房,要政策给政策,一定要让人落户伏牛。
    然后,此人的落户,就交给郑阳市安排了,无论如何也得把他安排好了。
    结果好死不死的,人家就看上了公园里湖边的这栋别墅。
    红姐听到这样的解释,也是相当地无语,在此之前,华夏的整体气氛,也是说强调人才引进什么的,但是具体来说……也就是那么回事。
    有特殊人才政策,吸引海外华侨什么的,但执行起来,不是跟投资挂钩,就是一些说不出的猫腻,某些海外野鸡大学的毕业生,也能堂而皇之混进体制,反而造就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也就是在这两年,因为某些提案的出现,国家猛然间意识到,人口红利已经在快速萎缩,接下来各个城市的发展,主要就要看对于高素质人才的争夺了。
    所以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高素质人群就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各个城市开出高价码抢人。
    就以冯君为例,以他的学历和学位,如果他是这两年毕业的,想在鹏城发展,会有相当的优惠政策体现在他身上,包括他念念不忘的住房,也肯定有优惠。
    但他是前两年毕业的,后来也是游荡到了羊城和鹏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并不想做过客,然而很遗憾,他无法成为归人。
    前几年还说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现在就敞开口子吸引高素质群体——注意,是群体而不是人才,究其根源,无非是人口红利吃不到了,只能在人口素质上挖掘红利了。
    人口红利不是一天之内消失不见的,但是政策的风向,是会在一天之内发生变化的,以往多过狗的大学生,转眼之间成为各大城市争抢的对象,从而造就了不同的天地和人生。
    这些就都是题外话了,不过毫无疑问的是,省里高度重视的人才,想要将其留在郑阳,能开出的价码自然是诚心实意。
    对方是什么人才呢?据说是从事人才引进的人才,就职于迈瑞肯某高级猎头公司,在迈瑞肯政商两界,拥有惊人的人脉。
    什么,不可能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还真有,华人在迈瑞肯等西方国家,确实存在面临“透明天花板”的问题,能跻身顶层的人极少,但是长袖善舞的华人也不是没有。
    王安电脑的王安,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他原本可以成长为另一个水果的,都是闭环生态系统,都是跟外界不兼容,只可惜王安电脑后续无人……
    杨致远则是另一个例子,那是要立志超越微软的企业,氩弧只是在发展方向上出了错,如果方向正确的话,哪里还有骨骼、脸熟什么事?
    简而言之,透明天花板确实存在,但也只是一层天花板,不是天堑,华人在迈瑞肯上层,并不是连一点人脉都经营不起来。
    不过这样的人也很难得了,按说根本是轮不到伏牛惦记的,直接就在京城或者魔都消化了,毕竟人家是做猎头生意的,一个人才的引进,很可能意味着一批人才的引进。
    然而此人的妻子是郑阳人,女人在国外有了点成就,也想回来跟家乡的父老乡亲显摆一下,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伏牛省对此人是相当地重视,毕竟是截了北上广深的胡,只要此人能在郑阳落地,那就是一番大大的业绩,相较而言,一套房子算多大点事?
    想当年查老先生在杭州落脚,不也是在西子湖畔弄了套别墅吗?换个人来试一试?
    红姐本来心里有七八个不服的,听到是这样的来路,也没了叫真的兴趣,她是真不含糊对方,伏牛省最最不牛叉的大佬,目前都在洛华庄园看冯君的脸色,她还需要忌惮什么人?
    但是不忌惮不代表一定要得罪,目前华夏吸引人才的风气流行,她也没必要逆势而动,真正的大势,是不可逆的。
    人家想见冯君,她就跟他说一声,至于说见不见,那就是他的事了。
    冯君听说之后,专门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却也不知道这迈克尔?雷到底有多么出名,做过些什么事情。
    倒是红姐对此比较清楚,毕竟她是洪门出身,跟迈瑞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迈克尔?雷在迈瑞肯是典型的上层人物,不过他做猎头的,低调才是正道,太有名了反而不利于工作开展……他在圈子里的名声够响就可以了。”
    “那就见一见,说清楚就好,”冯君也不想随便招惹什么人。
    虽然他的实力够强,但是何必惹是生非?而且他现在的很多大宗采购,像粮食、锂电池什么的,国内已经未必能满足需求,哪怕从供应安全的角度上讲,也要考虑国外的渠道了。
    他这次进市区,就是要跟对方谈一谈,告知迈克尔雷,这个房子我是不卖的。
    他们约定谈事的地方,是在公园附近的一家露天烧烤店,郑阳干燥风大,此处是严禁烟火的,不过有办法的人自然例外。
    冯君是带着红姐和张采歆姐妹赴宴的,按说颜值绝对拿得出手了,出乎他意料的是,迈克尔雷夫妇,也是一对俊男靓女。


第1129章 变通手段
    迈克尔雷是混血儿二代,虽然黑发黑眼珠,但是白皙的皮肤、深陷的眼窝和高挺的鼻梁,无不展示出他外祖父的血统。
    迈克尔雷的妻子钱,却是实实在在的伏牛人,年近四旬了,身材和皮肤都保持得相当好,一眼就能看出,年轻时一定是个大美人。
    冯君对迈克尔雷的选择多少有点意外,钱夫人是完全属于华夏人审美观点的,不像邓文迪或者奚超模一般,符合的是西方人的审美观。
    迈克尔雷夫妇的旁边,还有一对男女,却是郑阳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隐约知道冯君冯君和张卫红有多么难缠,但是这种场合,他们必须在场。
    双方寒暄了一下,因为没什么交情,所以也就直接进入了正题。
    迈克尔雷的发言非常干脆,“冯先生的这一处住宅,我的夫人非常喜欢,如果是价钱上的问题,我认为郑阳市的官员已经尽力了,但是我个人愿意再多出三百万……是美元。”
    原来他们买房子,市里是有补贴的,原则上是市价的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原本上迈克尔雷说的三亿买房,市里要出一点八个亿,迈克尔雷本身出一点二个亿就够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前期的房价才谈得那么黏黏糊糊古里古怪。
    想一想也知道,市里虽然很想挽留迈克尔雷,但是地皮这东西,别人没有,市里可还真的不缺,正经是真刀实枪地花银子,市里会有点受不了,哪怕他们是负担六成。
    现在迈克尔雷愿意多出三百万美元,就是将房价推到了三点二亿,他自己出一点四亿。
    市里的那两位办事员面无表情,不过心里怕是在骂娘,随随便便就多两千万,这条件当初跟我们说了,我们肯定能方便争取。
    但是这也没办法,此前他们接触的是张卫红,而红姐并不是房产的主人,现在迈克尔雷见到正主了,干脆地亮出底牌,也是可以理解的。
    冯君笑着摇摇头,“可能我的表述不太准确,我想说的是,这一栋房子,从情怀上讲,记录了我个人的奋斗经历,是一个见证;从资源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稀缺资源……”
    “我现在的发展很好,现金流不存在任何的问题,拿房子抵债的可能性都不大,就别说卖它了,如果你愿意,我可以介绍两个房地产开发商给你,看他们有没有你中意的户型。”
    这话确实不是敷衍,盛唐建筑的小老板吴利民,就是冯君的小跟班,盛唐此前是建筑公司,承接了多家的楼盘建设,现在自家也开始搞房地产,房源还是有保障的。
    迈克尔雷还没来得及说话,旁边那男性的政府工作人员苦笑一声,“冯总,您就别开玩笑了,您认识的老板多,但是我们也是做了工作的,只有您这一套合适。”
    他的话说得比较客气,其实他要说的是,我们政府真要决定找一套房子的话,你跟房地产商的那点交情算什么?不能这么低估我们的工作效率吧。
    钱夫人也点点头,“我父母和姐姐都住在附近,工作单位也在附近,这里确实最合适了。”
    她这话一说,别人都没办法说话了,钱多事少离家近,这是大多数人的追求。
    沉默一阵,红姐才又出声发话,“不是有人填了一块湖的吗?完全可以继续这样操作。”
    两名政府工作人员闻言更不吱声了,心说你这出的都是什么馊点子。
    严格来说,红姐的建议是没有错的,其他公园确实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一汪池水阻止了房地产开发的步伐,怎么办?填平了它!
    这样做的城市不仅仅是郑阳,甚至有些水网极其发达的城市,因为大肆向水网要土地,导致隔三差五就有“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出现。
    郑阳的水不算太多,公园里也多是死水,填平一些小水池问题也不大,但是别的城市恶果已经显现出来了,而郑阳缺少足够的湿地和水面,跟城市形象不相符。
    所以现在的郑阳,已经喊停了填湖造地的行为,严禁开发商这么做。
    当然,喊停是官家宣布的,特殊情况破个例也是无妨,但是这个题目就太大了,两个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做决定,此时此刻哪里敢做声?
    钱夫人闻言,却是讶然地一扬眉头,“可以这么做吗?”
    男工作人员嘴角抽动一下,斟酌一下言辞,硬着头皮回答,“这是我们喊停了的行为,不过事关特殊人才引进,还是得向上面汇报一下……这是过了会,有文件正式认可的。”
    “那就辛苦两位了,”钱夫人喜眉笑眼地回答,她其实对冯君的别墅,也不是特别地满意,在迈瑞肯待久了,她喜欢更大一些的房子。
    冯君的这块地,有一亩多,在她看来有点小,最关键的是,房屋不是按照她想象的方式设计的,自家住的房屋,肯定是自己设计比较好一点。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一开始就对冯君房子的造价不感兴趣,她是将就着住的,指望她能对冯君的房子有多高的评价?
    所以她听说能在周围再弄一块地,任由她自己设计,那真是别提有多开心了。
    她也看出了工作人员的为难,于是正色发话,“这个事情能办妥的话,我肯定劝说迈克尔留在郑阳,家乡人民表现出这么大的诚意,他如果还这么扭捏,我脸上也无光呀。”
    有她这么表态,领命工作人员暗暗地松口气:你能这么说,也不枉我们帮你争取一次。
    迈克尔雷显然是非常娇纵这个妻子,他笑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