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修仙-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过早饭也不过才七点半,众人开始陆陆续续向山上走去。
身为道门第八洞天,茅山并不高,也就三百多米,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冯君他们一行人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祭天大典的现场。
十方堂距离茅山道观,真的是很近,从其他方向进入茅山的人,走的路起码是他们的两倍,还有不少电瓶车在来来往往接送人。
天上又下起了小雨,有一阵没一阵的。
九点半,茅山的祭天大典正式开始,现场围观的群众超过了万人,距离两万……估计差点。
但是这已经很不错了,大冬天的,又下着雨,而且这个活动的筹备时间也很短,甚至不到一个月,能有这么多人来,该知足了。
不过这其中,起码有一千多人,是身着道袍的。
大典正式开始,唐王孙走上台,首先邀请民终委的领导讲话。
大领导巴拉巴拉讲了半天,然后中领导上台又讲了一阵,最后是若干中小型领导,纷纷上台发言。
眼瞅着雨又有下大的趋势,大领导终于开始催促唐天师举办典礼仪式。
其实还是法事的那一套。
不过唐王孙做事到位,先把邀请到的道门高功大德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这些高功大德里,有修为精湛的,也有滥竽充数的,冯君甚至看到了昨天那个接近己方的黝黑中年人,蜕凡初期那位,此人来自王屋山的小有清虚之天,姓郑。
王屋一脉本是子孙庙,道场开得也小气,不过这郑道长竟然是经主,令冯君颇为奇怪——经主是三都五主十八头里的五主之一,但是这个体系,是十方丛林的体系,不是子孙庙的。
冯君奇怪的就在这里了,你是子孙庙,用十方丛林的体系,已经是很怪异了,居然这个人还顶着经主的旗号,四处乱走?
在十方丛林里,经主虽然只是五主之一,比三都要差一些,但是地位却相当地崇高,单从身份上讲,比五主的老大堂主还要尊崇一些。
堂主领十方堂,结交天下道友,是一等一的实权人物,但是经主负责的是礼仪和解经。
那是解经啊,属于掌握了话语权,传道受业解惑啥的,都归他管。
通俗一点的说法来说就是:在国际关系里,由他来定义普世价值。
谁民主,谁独裁,谁文明谁野蛮,都是他说了算。
可是冯君觉得可笑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了。
子孙庙是师徒相传,最重自家道统延续,有点好东西都藏着掖着,并不像十方丛林一般,愿意对外讲经,化育众生。
小有清虚之天套用十方丛林体系也就罢了,还弄出一个经主来,这是什么鬼?
因为心存疑惑,冯君在打量郑经主的时候,就多看了几眼,结果那位似乎感应到了什么,侧头向冯君的方向看来,还呲牙微微一笑,露出了黄色的大板牙。
这个人……有点意思,冯君心里微微一动,低声对张采歆和嘎子发话,“我离开一会儿,你们俩待着,不用管我。”
不多时,一名脸色蜡黄的年轻道士走了过来,站在他们身边。
嘎子和高强都警惕地看了他一眼,却听到这道士低声发话,“看什么看,专心看大典。”
做法事其实没啥看头,嘎子和高强正闲得无聊呢,听到他说话,眼睛顿时就是一亮。
嘎子左右看看,若无其事地靠了过来,嘴巴不动低声发话,“君哥你这一手,很厉害啊,能不能教一教我?”
年轻道士双手往胸前一抱,专心地看着前方,嘴里却发话,“你学得过来吗?先把功夫练好,其他的再说。”
高强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他几眼,也是有点狐疑,“大师,这不是简单的化妆术吧?”
简单的化妆术,怎么可能让身体都变瘦呢?
冯君也不回答,反正大家知道他是谁就行了,至于其他的教授学习,那都是回头再说了。
法事做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然后众人来到了一个亭子。
亭子依山而建,其实是半开放的,除了一面靠着山壁,另外三面都是廊柱结构,亭盖的面积超过了两百平米。
山璧一侧的正中,有个小小的、浅浅的山洞,洞高两米多,宽一米多,深不到三米。
然而就这么个小小的山洞,外面却是有石门封闭的,现在石门被推开,露出了一只石制的gui头,gui头大概有篮球大小,嘴巴张着,一股绿豆粗细的水流,从gui头的喙中流出。
没错,这个山洞,就是“金坛华阳之天”——当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据说三茅真君曾经在此修行,后来陶祖师受传上清无上妙法,也是在这里修炼的。
这gui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说是“华阳之天”重开的时候,会有灵泉流出,普通人喝了灵泉水,可以强身健体百病不生。
然而这道石门,已经有几十年没有打开过了,上一次打开,还是因为上世纪要大炼钢铁,有人听说这里的gui头是铁的,专门跑过来看一看。
茅山的道士们吓坏了,后来就用碎石堵住了石门,上面又栽种了些野草和灌木,破四旧的时候,又有人来找这个石门,不过根本没找到。
严格来说,这个石质的gui头,已经有近百年没有流出过泉水了,以至于连茅山的不少道士,都以为只是传说。
但是唐王孙等高层,心里非常明白,出水很简单,上面的池子里加上水就行。
不过这年头不比百年前,人造景观太多了,你人造个景观不要紧,但是还要打上灵泉的名头,一旦被捅出去,真的是太损坏茅山的名头了。
当然,只要道统能延续,名头受损一点也无所谓。
大家所在的这个大亭子,其实都是这几年才建起来的,茅山内部也在讨论,要不要重开灵泉,好把名声宣扬出去。
但是灵泉,真的只是一个噱头,所以此事一直是在搁置中。
然而现在有了聚灵阵,想做的事就都可以做了,灵泉也不在话下。
事实上这个石龟,流出来的虽然是人造灵泉,但这原本就是金坛华阳之天的一个小福利。
第八洞天本位并不在这里,而在后面的山中,那是清修之处,并不接受游客游览参观。
茅山道人通过引水槽,将灵泉水引出去一些,给信众一些恩惠,同时顺便收集一些香火。
必须指出的是,光大茅山的陶祖师,本身就是个名医,遇到时疫之类的情况,他还可以把药物撒进水里,后来的道长,也经常效仿,行此善事。
茅山此次重开金坛华阳之天,也不会把洞天暴露给普通人,所以石门重开,灵泉重流,对外宣传,就是第八洞天重开了。
第601章 有仙则灵
冯君感受了一下,别说,那灵泉水里,居然真的多少含有一丝灵气。
毫无疑问,茅山是真的下了狠心,居然舍得将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灵气,分润出一点来。
水不大,就是绿豆粗细,但是一直在流,这就很可怕了。
尤其现在是阴天,小雨还时不时地下一阵,空气异常潮湿。
因为水里含着灵气,所以石龟的前方,居然有一层淡淡的白雾,看上去仙气缭绕煞是不凡。
不明白的人,会以为这是水汽,但是现场的人里,明眼人真的太多了。
一名道士站在距离石龟不远处,深深地吸一口气,陶醉地大喊一声,“如此轻灵逸动的气息,不愧是大德高功清修之地,今日方知十大洞天的妙处。”
称赞的人很多,其中不乏识货的,但是也有那明白人,心里冷笑。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灵气啊,茅山这是疯了吧,以后日子不过了?
但是事实上,茅山的人怎么可能那么蠢?
唐王孙对着上万人,当场表示,金坛华阳之天只会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开放,而且只是在上午,“……想取灵泉的,要提早算好时间。”
得,这一下,围观的吃瓜群众不干了,说你们茅山这么做,是自绝于人民啊。
大家对灵泉都是半信半疑——其实是一信九疑,但是不管比例有多少,这不能随时取的灵泉,你好意思拿出来宣传?
这时候,唐王孙仙风道骨的形象,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声音洪亮地宣布,“重启十大洞天,是我茅山道人前仆后继,在十余代人的努力下,才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展……”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但是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所以这个洞天能维持的时间很短,不足以支持7乘24小时开放,毕竟是十大洞天,大家不能用便利店的标准来要求它……”
唐天师的讲话幽默风趣,措辞也相当接地气,大家听到这里,轰然大笑,心里多少也接受了这个设定。
堂堂的道家十大洞天之一,牛掰一点不是应该的吗?
至于灵泉水的作用,没人体会过,这个不太好说。
不过灵泉没用的话,你啥时候开,啥时候关,基本不会有人在意。
要是真有用的话,这样限制也是合理的,有限的资源,必须合理地分配。
吃瓜群众认可了这一点,但是真正明白的人,心里都暗骂,茅山这帮牛鼻子实在太狡猾了。
到了这时候,就是十一点半了,天上的雨有一阵没一阵地下着,群众们也渐次散去,还有人在gui头前排起了长队,接那流出来的灵泉。
茅山请那些远来的贵客午餐,不过跟早餐相比,午餐就差远了,西红柿鸡蛋面和家常豆腐盖浇饭,菜是油炸花生米和清炒包菜。
这些远途而来的贵客们,也不是专门来吃饭的,没有谁抱怨,吃过午饭之后,歇息了一个多小时,众人启程,直奔真正的金坛华阳之天。
跟着来的道士有四五百,俗家人也有四五百,穿过几片山林,前方竟然有道士查验身份。
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大名鼎鼎的十大洞天,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吗?
小道士们检查得非常严,甚至连冯君一行人都被拦住了。
他们手里拿着一个册子,看着面前七个人,死活不肯放人——应该还有个年轻的帅小伙吧?
怎么帅小伙不见了,多了一个道士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又走过两个女人来,不是别人,正是杨玉欣和古佳蕙。
杨玉欣和古佳蕙没有住进十方堂,十方堂实在太抢手了,而且……良莠不齐,不够安全。
所以在唐文姬的建议下,她俩和两个随行人员住进了一户本地的村民家,这户人家是唐文姬介绍的,肯定不存在什么问题,离着茅山也近。
今天上午现场的人太多了,杨玉欣母女一直在找冯君他们,但一开始死活找不到。
到最后,她俩终于找到人了,但是只找到了六个,最关键的那位……没在!
只是六人旁边,多了一个形容有些病态的年轻道士。
因为相隔比较远,人又多,在做法事的时候走来走去,也有点不合适,她俩就没过去。
刚才吃饭的时候,她俩又遇到了庄昊云一家三口,庄家人对她俩十分热情。
虽然杨玉欣母女都猜得到,对方在想些什么——这种事情她们遇到得多了,但是双方产生交集是在洛华庄园,看在这个面子上,也不能太过怠慢。
好不容易,借着午餐后休息的时间,摆脱了他们,却也没有时间再去找冯君了。
现在,双方又在洞天门口碰上了。
杨玉欣母女的身份很好查证,只要她俩不带保镖进入,通行是很轻松的。
这时,好风景出声发话了,“杨姐,麻烦你做个见证,我们七个就是一起来的。”
杨玉欣的眉头一扬,看一眼她,又深深地看一眼年轻的道士,眼里有隐藏得极深的疑惑。
不过她的脸上,倒是没有表现出什么,只是面无表情复述了一遍,“哦,你们一起来的。”
看守的道士并不明白她这话的意思,不过下一刻,他看到那名脸色蜡黄的年轻道士,将手搭在了那位女施主的肩头,重复了一遍,“是啊,一起来的。”
杨玉欣一听那声音,就知道那年轻道士是怎么回事了,再说了,除了他,谁又有胆子当着嘎子和高强的面,把手搭在梅主任肩头?
真是能作怪!杨玉欣翻个白眼,扭头看向把关的小道士,“我作证,他们确实是一起的。”
小道士犹豫一下,他手中的册子里,其实记录着宾客们的大致来历,洛华庄园也好,杨玉欣也罢,其实都是不宜招惹的。
这两家加在一起,他就压力更大了,“这个……我去请示一下师兄。”
“这个真没有必要,”杨玉欣对着小道士,和颜悦色地发话,“我们的本意是想低调,你这么一搞,大家都知道了,又何必呢?”
小道士犹豫了一下,人家说得也有道理啊。
就在这时,庄昊云搀扶着儿子,从山路上走了过来。
庄泽生现在能架着双拐走路了,关键是下肢力量严重不足,想走得快点,最好是有人搀扶着。
小道士一见庄昊云,眼睛顿时就红了,咬牙切齿地发话,“你……你还有胆子来?”
这厮可是上了茅山的悬赏榜单的,虽然前不久被撤下了,但是几乎所有的道士都知道,这厮曾经派人夜入茅山,盗走了茅山的祖牌。
小道士认出了他,能有好态度才怪了。
“我为什么没胆子来?”庄昊云看他一眼,不以为然地回答,他着了急,连自家祖地也敢下手,何况是对外人?
不过他也懒得跟这些小道士解释太多,只是正色发话,“是文姬小天师安排我的。”
看守的道士跟他纠缠上了,冯君和杨玉欣等人正好借机离开。
金坛华阳之天,其实跟山下那个山洞极为相似,也是在山岩上开辟了若干个洞穴。
不过在距离山璧很远的地方,就出现了大片的竹林,而且靠近山璧之处,有白色的烟雾流动着,越靠近山璧,白雾就越浓密。
因为白雾缭绕,山璧上的洞穴看得都不是很分明,但是粗粗一看,就能感觉到一种古怪——很多名胜古迹的石窟里,佛像都是这么雕刻的,一排排的,每个人占据个小洞。
冯君看到这一幕,却是有一种明悟:原来这才是聚灵阵的正确使用方式。
这倒不是说,洛华庄园的聚灵阵,使用的方式就不对,说到底还是茅山修炼的人太多,上下左右这样分布着,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聚灵阵的使用效率。
当然,这也是指以前鼎盛时期的茅山,现在的茅山还是要差一点。
不过冯君终究还是有所得,起码他知道了,原来很多石窟里,那些雕像造型非出无因。
他一直以为,那样的雕刻,主要是要展示,佛门在听经的时候,每个人都做好了打长久战的准备——传说中的讲经,一讲就是好几十年,大家得有个洞穴挡风遮雨。
不成想,这种布局,本身就是为了修炼,在公共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布局方式。
在距离山璧约莫百米之处,有一道长廊,将众人和山璧隔离开来。
长廊内部,还有竹林,蔓延至白雾深处,长廊之外,有三座亭子。
唐王孙在十余名道士的簇拥之下,进入了一座亭子,然后转身面向跟来的千余人。
“诸位道友和施主,”他的声音异常地洪亮,“这便是我茅山的金坛华阳之天,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山下那个洞天,是对凡俗人的,当然那个也不假,但只是洞天的延伸……”
“毕竟我辈修道之人,要有个清净的场所修行,要远离红尘。”
这讲话依旧很接地气,不少人鼓起掌来。
唐王孙等了一等,继续发话,“大家可以四下走动,感受一下,不过我必须声明一点,长廊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