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4章 及时雨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省、府两级想捂盖子也捂不住了,更别说范佥事撒手不管后,在县衙也零零散散搜罗出一些残存证据。
消息传到京师,天子震怒,下诏追索假冒周知县的妖怪,本省官场也出现了小小地震。负责监察官员的按察使司首当其冲,负责归阳县的分巡道、按察佥事范大人被直接罢官问罪,而按察使大人则被降级留用。
就连本省布政使大人也遭到池鱼之殃,被朝廷下旨申斥。而汉江府府衙虽然没有监察责任,但知府张大人也没逃过处分,被勒令检讨,并五年内不得升迁。
归阳县叶行远这个名字,以这样一种方式,被本省官场所熟知。。然而大约是由于“风眼”效应,漩涡中心的归阳县却十分平静。
这日吃罢晚饭,小山村中没有别的娱乐,众人各自休息。叶行远回到屋中,想起懈怠几日的书法,便提起笔来,借这时序流转、天机变化之时练一练手,为将来考试做准备。
叶行远如今各路碑帖精熟,不过最常临摹的还是脑中深深烙印的“宇宙锋”三字。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由于临摹宇宙锋而产生的剑灵,已经无数次在危难中挽救他。所以叶行远认定剑灵是他在轩辕世界的金手指,当然须臾不可放松。
每临摹一遍,灵力就增强一分。虽然与叶行远如今体内磅礴的灵力总量相比,这些增长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但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能多一分是一分。
字字如珠玑,连环不断,叶行远在这揣摩字意的过程中,渐渐趋于物我两忘之境。
此时轩辕历三千四百五十年已经过去,如今是三千四百五十一年开春了。年轮变化,天机更动,龙蛇起陆。
叶行远只觉得脑海中传来一阵龙吟之声,识海内部的剑灵忽然像有了生命一般,飞速的盘旋飞舞起来。
剑光璀璨,气象万千,叶行远只觉得浑身的灵力仿佛被抽取一空,向着那剑灵喷卷而去,只一刹那功夫,他便手脚酥软,只觉得剑灵变得越加粗壮,而原本的金色剑光之上又附着了一层玄色暗芒,更显的威严。
这种感觉。。好像是天命降临?叶行远心中震颤,用心感悟着剑灵变化,果然只觉得其中浩瀚玄渺的气息更重了几分,而在这苍茫悠远之外,却另外多了几分天道威严。
这种威严,正是来源于天命,叶行远受天命感应后,虽然只完成了两个任务,但是因为艰难,降临自身的天命分量非轻。却不料在这除旧迎新的季节,竟然为剑灵全部所截取,用于提升剑灵的品阶!
换言之,叶行远现在不再承载天命,承载天命的变成了剑灵,而且剑灵得天命加持,更升级了!这不但是暂时破解了天命陷阱的危机,另一方面,也让剑灵的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要知道剑灵的两个神通,差不多就是叶行远战斗力的一半以上,若是得以增强或是出现新的神通,那配合他充沛的灵力,必有奇效。
至于天命加于剑灵之后,会不会仍然有天命陷阱的后遗症,可以先不用考虑。叶行远此时只觉得浑身轻松,好像是脱出藩篱而得自由,要不是怕惊扰了周围百姓,恨不得仰天长啸。
就在他强自压制兴奋欢喜的时候,就听外面突然传来一阵狂呼喧嚣。有人在大喊:“下雨了!下雨了!”
下雨?叶行远一怔,从去年开始,潜山村的雨水份例早就用完,虽然周知县被驱走,雨水分配法令也就自行废除,但县中已经也没有多余的雨水,自然轮不到潜山村。
如今虽然已经是新年,但还不知道元气是多是少,哪有人敢轻易分配雨水?按照士绅们商量的办法,还是得先救几个重灾区,暂时缓解旱情,其余地方徐徐再图。
谁会先给潜山村雨水?难道是哪位高人为了感谢叶行远,特来呼风唤雨?但这也实在有些说不通。叶行远推开窗户,就听淅沥沥的雨声不绝。
这场雨还不小,足足下了一夜。叶行远第二天才知道,整个归阳县普降甘霖,惠及全县乡民。而且这一场雨后,天地元气似乎并无减少,所以这场雨有点像是额外的恩赐。
归阳县境之外滴雨不落,分界线如此清晰,无人能够提出什么质疑。分明就是一场天赐甘霖,是对归阳县的褒扬和补救。
数日之间,消息已经沸沸扬扬,众人都说是归阳县出了大贤,连连驱逐妖孽祸患,因此才有这降雨之福,弥补亏欠。
虽然官方保持了一种奇怪的静默,但民间却自发的将敬仰和感激指向了叶行远。所以叶行远宅前忽然又门庭若市了,四处乡民敬若神明,虔敬敬拜,甚至补上各色年礼。
而各方豪杰也闻风而动,再来拜见叶行远,这一次可不只是一些鼠窃狗偷之辈,甚至连附近几个县的侠客大豪,也都备了重礼来拜见。
叶行远担忧天命陷阱,有些烦不胜烦,就打发刘敦出面接待。刘敦当了几天捕快,也勉强能上场面了,这时只觉与有荣焉,连续数日都是红光满面。
刘敦吃多了酒,便将外面江湖上的消息转告给叶行远,如今叶行远声名远播,已非寻常,之前用武力打跑了七品知县,后来又用智谋放翻了五品按察佥事,传开后简直是威名赫赫。
又传言叶行远得到天意嘉许,故而天降甘霖,普惠全县,这可是了不得的大功德,从此江湖上有了“及时雨”这个名号。
及时雨叶行远?听到这个名号,叶行远不由得啼笑皆非,想不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真的占了一个江湖大哥的称号。不过他看不喜欢那一位及时雨,再说他也没什么兴趣朝那个方向发展。
期间欧阳举人又来拜会过,说起降雨之后,整个归阳县都在传说叶行远的功德。甚至有人在家中立了长生牌位,敬如神祗。
“你已尽收本县民心,说句大不敬的话,若在前朝天下大乱时,你若揭竿而起,至少可占据百里封国,再不济妥妥一个侯爵了。”欧阳举人开起了玩笑。
本朝定鼎之后,撤封建而定行省府县,不轻易裂土封茅,爵位也只是虚衔,并无实封。如今叶行远虽然完全收拢全县民心,气运已足,但也没什么机会裂土分封了。
毕竟时代不同了!叶行远对江湖和民心都兴趣不大,目前这个时代,科举才是正途,欧阳举人那些话只是说笑而已。
叶行远正色道:“前日在下收到府城唐师偃唐前辈的手书,下个月有几位年轻秀才要进省城读书并准备秋闱,问我可愿同去。”
归阳县事闹得纷纷扬扬,府城很多人都知道,唐师偃这些朋友虽有才名,但对这种级别的斗争却根本插不进手,只能各自干着急。也曾联名几次向张知府请愿,然而并无结果,后来事情尘埃落定,他们才放下心来。
此时唐师偃担心叶行远在县中还会有什么麻烦,便主动找了几位想要赴今年“恩正并科”省试的后辈,同时写信邀请叶行远,一同前往省城。
欧阳举人频频点头,“贤侄能悟出此理,便是入门了。如今天子重文章,天机乃是关键,只要灵力足,天机透,那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必有所应。
读书人正事便是科举,你有此心也好,省城虽然风波险恶,但料想以贤侄才具气运,应当无往不利,必能化险为夷。却不知贤侄打算何日动身?”
叶行远答道:“县中杂事繁多,我留在此地徒增烦恼,想着尽快出发。”
第135章 问下大家,下面想看什么剧情?
前一段自我感觉写的很生涩,所幸新的副本要开了,可以重新开始了。但有点拿不定主意啊,大家想看什么?可在书评区发言,这几天我重点看着。另外还有没有保底月票啊,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
。
第136章 省试秘闻
开春时节,读书人叶行远背起了行囊,先往府城。他计划先见见唐师偃,然后再约齐了人前往省城,共同备考。
科举关口中,省试竞争堪称是最激烈的,甚至比京城会试还要难考,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好汉在这一关折戟沉沙,终生只能当个老秀才。所以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必须认真对待。
这次叶行远终于又恢复了孤身一人。“犯法”的欧阳紫玉已经回了蜀山派,虽然苦主黄典吏成了失心疯,凭着欧阳举人的能量也能销案,但出于谨慎,欧阳举人暂时没有举动。
至于莫娘子,在归阳县做出这么大事来,也要避一避风头,暂离叶行远身边,免得出了篓子。故而她再次与叶行远依依惜别,但叶行远这次可不会再上当,别看她说得如生离死别一般,先当耳旁风再说。
单身行路,迎着料峭春寒,不觉竟有几分冷清之意。以往和两个惹祸精同行,虽然都是惹不起的人物,但美色当前,就是斗嘴吵架,也不会觉得路途单调无聊,如今却有些不习惯了。
一路真无话,叶行远直达汉江府,便直接去了唐师偃府中。想着先见见唐老兄,有个计较再说。
唐师偃一见叶行远,十分欢喜道:“我还怕你要耽搁几日,所以一直犹豫着要不要雇船。怕就怕春汛时期船只紧张,需要用时雇不到,你既来了那便在我家住着,出发时一同上船便是。”
汉江府去省城,山路崎岖并不好走,倒是水路一马平川,顺流而下,不过几日功夫即可抵达。叶行远本来还在考虑行路之事,既然有唐师偃这识途老马安排,那再好不过。
叶行远先感谢几句,然后表示还是去周家老宅借住,毕竟自己在那里已经住习惯了。何况离开府城的时候,还把陆伟丢在那边看门,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总得去看看。
两人寒暄半晌,叶行远正要告辞,忽然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他自己打量了几眼,却见唐师偃的书房中不再是丹青文玩,而是各种圣人经典,前科墨卷,心里不由得极其古怪。
这种东西按理说出现在书房并不奇怪,但唐师偃可是绝了功名之念的浪荡才子,平日没少诋毁圣贤的言论,所以很不协调!
叶行远忽然又想到,刚才唐师偃说“一同上船”,而且唐师偃居然没有扯着自己去喝花酒,真是破天荒了,实在令人纳闷。
他便试探道:“前辈开始刻苦攻读,难道动了凡心,也有兴趣要去省城试试手?”
叶行远这话有大半意思是开玩笑,他只当是唐师偃心血来潮而已。没想到唐师偃正色点头,“贤弟所言甚是,老唐我虽然不如你们这些年轻人意气风发,但总要自强不息。今科省试,自当勉力一博,如此方才不负生平所学!”
我靠!叶行远目瞪口呆,你不是寄情山水书画,早就绝意功名仕进了么?怎么突然又想着参加科举了?
唐师偃的人生态度叶行远再清楚不过,事出反常即为妖,他突然起了功名之思,总不会是中年危机吧?还是说脑子抽风了?
叶行远很不尊老的吐槽道:“你到底搞什么鬼?”
唐师偃神秘兮兮对叶行远道:“你不是旁人,我才说与你知,只是这话不要外传。”叶行远也起了好奇心,“什么事让前辈这种神仙中人动了心思?”
唐师偃嘿嘿笑了几声,才道:“昨日有省城朋友来信与我,说这一次省试非同小可。本省首富穆百万声称,要在今科省试榜上招婿,凡是今次中举,又未成婚者,皆可候选。”
原来是首富招婿?叶行远顿时风中凌乱,这唐老兄三十好几的年纪了,还有这花花心思?
想了想便摇头道:“本省首富何等人物,他家小姐想必也是到了适龄年岁,总要招个年貌相当的青年俊彦。前辈你毕竟已过而立,还是不要报太多希望为好。”
作为穿越者,叶行远见惯了炒作,下意识觉得这是作秀活动,颇不以为然。一个巨富家的黄花大闺女,肯定不是嫁不出去,何必搞这种名堂?不是内定,便也是要求苛刻,没想到唐师偃一把年纪了居然还中招。
唐师偃不服气道:“我虽年过三旬,但仍可酒尽三斗,米肉两斤,年轻力壮的很。何况我又未曾成婚,未必就没有机会。”
他掐着手指给叶行远算道:“只要能够中举,那成为穆百万女婿的机会就很大。毕竟科举之道里,举人这个门槛本身就是极高,能够顺利考上举人的十不存一,几千个也未必能中百八十个。
就这百八十个人里,多半都是考过几次的老人了,未婚这一条就刷掉了绝大多数人选,最后能剩下几个合格的?
认真说起来,老弟你才是我的主要竞争对手。不过真如老弟这般的人物,眼光又不局限于省城,岂会在意一个商家之女?”
唐师偃这么分析,叶行远便觉得有几分道理,不是纯臆想。年轻未婚的举人本来就少,而且青少年中举之人必然志向远大,若是未婚又何必着急?
不如去京城搏一搏,若得了进士功名,那时再谈婚论嫁,岳家只怕就是朝廷里的高层人物了。
就比如叶行远自己,他如果被这所谓穆百万挑中,肯定也得犹豫。他若不心甘情愿,穆百万家毕竟只是有钱,不是什么公侯宰相门庭,玩不了“榜下捉婿”的把戏,这婚事未必能成。
所以唐师偃这种有能力,年纪也不算太大,又未婚的,真是屈指可数。也难怪他跃跃欲试,打算要全力以赴,把以往看不起的书本都捡起来,期待老树开花。
“如此,便要预祝前辈心想事成了。”叶行远想想唐师偃再这么混下去,也不是个长久之道,难得他有动力上进,值得鼓励。
不过那本省首富真的这么有钱,连汉江四大才子之首也动了心思?叶行远又好奇问道:“这穆百万是作何营生?何以号称本省首富?”
唐师偃也来了兴致,眉飞色舞的说道:“倒忘了你年纪轻,虽然天赋绝伦,终究见识还浅,不知这穆百万来历,说起来倒也是一段传奇故事。”
穆百万少年家贫,只在省城苦捱,却传说他在江中遇仙,得了一件镇宅的宝物。从此做什么生意都赚钱,几十年下来积累百万身家,垄断本省的木材生意,富可敌国,另外还有当铺无数,遍布本省各府。
所谓“珍珠如土金如铁”,就是说他们家的豪奢。他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与省城中的头面人物交好,又手眼通天,据说京里也有关系。
不过唐师偃倒是不在乎这些,他只对着穆百万家中的窖藏流口水,“他家中有一片梅林,梅林底下都埋着美酒。当年生女之时,穆百万便效仿民俗,埋下上百坛名酒,如今十多年过去,到了启封之时,嫁女之夜必然酒香醉一城。”
叶行远这才恍然,唐师偃突然这么有动力,只怕这百坛美酒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啼笑皆非,只能说默默祝福,约好了登船之期,叶行远便又往周宅而去。
在周宅门口,就见陆家表舅舅妈两人喜不自胜的站在门口,似是刚刚准备离去。见到叶行远,两人便千恩万谢。叶行远一开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才听明白。
原来陆伟被清心圣音洗脑之后,绝足不出,就在周宅刻苦攻读,就连过年都不愿意回家,他爹娘怕他是疯魔了,一直担忧不已。直到这几日府试小考,陆伟竟然脱颖而出,名列前茅,连训导们都赞不绝口,说他此次府试有望。
陆表舅听陆伟说是受叶行远的影响,自然感激不尽,更懊悔当日叶行远来拜会时候的怠慢。本来就想着要去潜山村再联系上这门亲戚,不想今日凑巧碰上了叶行远,当然是谀词如潮。
叶行远没想到清心圣音的失误竟有如此效果,倒也算是无心插柳。不过陆伟还是极其厌恶女性,这就算中了秀才,日后亲事也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