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仙官 >

第239章

仙官-第239章

小说: 仙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蜀王英姿勃发雄才伟略,也未必不能趁势而起,摇身一变化龙,要是这样,蜀山的从龙之功就大了。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从翁青子的言论看来,他与懵懵懂懂的欧阳紫玉不同,可能是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既然如此,倒是不能说得太多了。
  他便漫不经心邀请两人一同回返天州府,欧阳紫玉当然一口答应,翁青子略一犹豫,也点头同意。
  有了两位剑仙帮助,叶行远回转天州府之路变得很顺利。当然这也与蜀王府并没来得及反应有关系。事实上由于蜀王突然吐血晕倒,智囊之首的张文争又变得疯疯癫癫,王府中变得一团混乱。
  直到第二天早上牟长史赶回来,凭着他的老资格与权威,这才将这一团乱局稳定下来。
  姬继深到现在也没明白到底是谁在背后针对他,献上所谓传国玉玺的裴不了等人消失无踪,而千铜阁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更是一团雾水。
  原本奉为主心骨的喀严巴大师圆寂,目睹事件的谋主张文争一口咬定是新招揽那姓叶的年轻人偷了血书,蜀王越想越怕,想要召见叶行远,却已经不知去向。
  想及此人原本是锦衣卫中人,有本事直达天听,蜀王又是懊悔又是恼怒,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拉着牟长史的手,哭诉道:“本王谨慎一辈子,没想到临老却阴沟里翻船。亲生女儿荐来的人才,却来害我,千铜阁机关重重,喀严巴大师深不可测,却被人轻易突破,拿走了东西。这。。。这到底是从何说起?”
  牟长史老成,虽然知道此时已经到了危急关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这姓叶的既然是锦衣卫中人,王爷难道没有好好调查他的背景?这锦衣卫身份可做不得假,从京里来就该有关键的消息。”
  蜀王苦笑,“这锦衣卫身份不是假的,他手里的腰牌与官印,还有京中的编号,对应过来都是有的。他既然敢以此身份投入本王麾下,看来是不怕秋后算账。难道是我那好侄儿直接指使?”
  叶行远消失以后,蜀王最担心的便是他是受隆平帝之命而来。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他那位皇侄早就怀疑到他,所以才处心积虑,派人来调查。
  牟长史摇头道:“京中未曾有这般消息,锦衣卫那边,咱们也有内线,不可能一点儿消息都不漏。”
  隆平帝此人志大才疏,妇人之仁,蜀王早几十年就看透了他。说他能如此细密安排谋划来查他这位皇叔,似乎也不大可能。
  “那他一个区区锦衣卫百户,哪里来那么大胆子?”蜀王就是这一点疑惑不解,此人冒这么大的风险,混入蜀王府中盗取血书。不说有性命之危,就算真的侥幸成功,他就有把握在朝堂斗争中不被当成牺牲品。
  牟长史沉吟道:“若是普通的锦衣卫百户,当然没有没有这个胆子,但在蜀中地界,可是有一位胆大包天的锦衣卫。”
  他面色沉郁,前几日他一直在天州府,原本是打算要看叶行远怎么查慈圣寺案,决定蜀王做媒招婿事。小郡主看中了叶行远,蜀王拜托莫巡抚做媒,但叶行远却声称去蜀中南部调查慈圣寺一案,一直都不曾回来。
  牟长史待了一个多月,实在等不及,又得蜀王召唤,这才回返南浔州,没料到一回来就遇上这等大事。
  这年轻的锦衣卫出现与消失的时机与叶行远离开天州府的时间刚好相符,又同样是锦衣卫百户,同样有这么大的胆子,牟长史不能不怀疑他。
  蜀王惊疑道:“南边的消息,不是说有人遇上了叶行远么?若是那小子,怎敢这么明目张胆来我南浔州?”
  叶行远来蜀中,立刻便成为蜀王府的重点关注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他名声太大,身份特殊,不得不加以防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郡主姬静芝天天念叨这位青年才俊,蜀王不可能不在意。
  他们当然严密盯着叶行远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叶行远开始调查慈圣寺案之后,蜀王府更是加紧关注。他要是用了金蝉脱壳之计,怎么天州那边一点消息都没传过来?
  牟长史面色阴沉道:“王爷,只怕蜀中一地,并不如我们想的这般固若金汤。如今已经到了千钧一发之际,还请王爷早下决断!”
第424章
  蜀中一地,波涛暗涌,山雨欲来,叶行远回到天州府之后,这种感觉就越发明显。
  他星夜兼程,赶回衙门,当即就起草了正式公文,再度秘折送到隆平帝手上——这样的大事,叶行远可不敢直接上书,大学士们与他不睦,天知道会利用这件事惹出什么样的风波。
  在隆平帝表态之前,叶行远并不打算自作主张。这是皇家内部的事,隆平帝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要是贸然将此事传到朝中,必然是一笔烂账。
  在做好充足准备之前,叶行远并不愿意当第一个挑起火头的倒霉蛋。
  当然此事他不能隐瞒按察使王老大人,他为自己遮掩,已经算是同伙,这时候有了结果,当然要提前知会一声。
  王百龄虽然早料到蜀王谋反,但看到那些血书还是触目惊心,骇然道:“想不到你真能得手,这。。。这又该如何是好?”
  这诚然是蜀王谋反的证据,但同样也是烫手山芋,王老大人心道这种东西拿到手里,就算是他身为一方大员,都要谨慎考虑该如何处理,何况是叶行远这么敏感特殊的身份。
  叶行远却淡然道:“此天子家事,我已秘折陛下,还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态度。”
  王百龄想起叶行远还有一重锦衣卫的身份,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叶行远又深得隆平帝的宠信,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倒能占得先机。如果是普通官员,这时候还真不知该怎么办。
  “既然如此,我们便都守口如瓶,此事等陛下有所指示再说。”王百龄叹息道:“不过如今铁证如山,便是当今念及亲情,也绝不会宽待,蜀中只怕就要腥风血雨。”
  叶行远想到慈圣寺中惨况,漠然道:“这也是咎由自取!”
  蜀王倒台,连根拔起,蜀中官场波及者众。这种涉及皇权的大事,不杀的人头滚滚皇帝誓不会罢休。但这也是他们自作孽不可活,不如此,也无以告慰慈圣寺中那些无辜死去女子的亡魂。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隆平帝在京中收到叶行远秘报,果然是雷霆震怒,恨不得立刻将姬继深召回京中,当面问他到底有什么薄待于他,居然密谋造反。
  不过他也知道不能打草惊蛇,就忍下了这口气,寻思找人商量,这才发现居然没什么心腹大臣可以询问。朝中诸位大臣,虽然口口声声忠君爱国,但心底到底是不是与隆平帝一条心,却得打个折扣。经过这么多年斗争,皇帝心里也有数,不敢完全信以为真。
  隆平帝寻思一番,吩咐安公公把司礼监的王仁找来。
  王仁为人多有智谋,当初隆平帝就颇为见重,如今出了这般大事,也只有这个心腹可以商量了。安公公心中不愿,但也无奈,他自知自己才具有限,突然有一腔忠心,但到底该怎么办,实在没法给皇帝出什么主意。
  王仁到底也是皇帝的心腹,在这种时候找到机会表现也是理所当然。
  安公公唉声叹气找到了王仁,王仁正在司礼监中品茶,听说皇帝召见,又派的是身边最得力的安公公,心中就有所感。当下不动声色,随着安公公一起晋见。
  听闻蜀王谋逆事,王仁袖子微微一颤,便已恢复寻常,神情不变,淡然道:“陛下毋庸担心,蜀王谋逆事,朝中诸位,只怕大家都有感应,必有准备。这等行事不秘者,如何能成大事?
  为今之计,便是借着这机会,派出一二能言善辩之士,直去南浔州,说服蜀王,免动刀兵。召他回京,一举灭其狼子野心。”
  隆平帝愕然,没想到王仁开口竟这么说,恼道:“这么说来,满朝文武都知道蜀王要造反,就瞒着朕一人?”
  王仁不置可否,只躬身道:“所谓疏不间亲,朝中诸位老大人,就算是知道些什么,没有真凭实据,也绝不敢妄言此事。也就是有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才会把这件事捅到了圣躬之前。”
  隆平帝大怒,“若是没有这一二忠臣,朕其岂不是一辈子都要被蒙在鼓里?”
  王仁坦然道:“蜀王谋逆之日,必然天下震动,陛下也就知道了。”
  安公公在旁边听得都一身冷汗,心道平日王仁说话一向是拐弯抹角,今日这么这般耿直?这是成心要气死皇帝不成?
  隆平帝倒是回过味来,觉得王仁今日之言颇有深意。他按捺住性子,耐心问道:“你的意思是说,若无人秘报于朕,就朝中的消息,直到蜀王谋反,朕才会知道?”
  王仁点头道:“陛下圣明,不过陛下也不必担心,蜀王虽然经营数十年,但是格局太小,终究是癣疥之疾。只要朝中挑出一员能臣,提兵而起,便能旋踵而灭。”
  隆平帝一怔,又问道:“皇叔这么不顶事?”
  他虽然也不是非常看得起蜀王,但是毕竟这是皇叔,承载天命之人,当年与父皇争位,也就差那么一点儿。蜀王是实权藩王,在蜀中一带有兵有粮,怎么在王仁口中,听起来就比一般盗匪还不如?
  要知道这几年河东闹王泥鳅这个悍匪,已有三四年了,到现在劳民伤财,还不能将之剿灭擒获。难道皇叔连这个王泥鳅都不如?
  王仁叹道:“蜀王虽然兵精粮足,然则手下无人可用,辟处蜀中一隅之地,鼠目寸光,他若不出蜀倒也罢了,一旦出蜀,三五日内必然败北,只不知会成全谁的名声。
  到时候此人必然名动天下,封侯之事也是不得不为。陛下到时候只能捏着鼻子看一场狂欢。”
  隆平帝听到这里似有所悟,他并不是愚笨之人,王仁点到这儿,他怎么能不明白?蜀王要造反,全朝廷都知道,就他一个不知道,然后大家都冷眼旁观,等着蜀王跳出来在吧唧一下灭了。
  那领兵剿灭蜀王谋逆之人,必然是新一代的名臣,隆平帝再怎么不喜欢他也得给他封侯——这难道是朝中诸位大佬,给谁准备好的一场升职秀?
  隆平帝郁闷起来,这岂不是说明皇家之人虽然号称承载天命,但完全就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他咬牙切齿道:“若非王卿家,我还不知道朝中之事居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不知他们打算用什么人来领这一份大功劳?”
  王仁漫不经心道:“陛下又差了,在天下读书人看来,士大夫从来都是一个整体,纵有纷争,那也是读书人之间的雅事。具体何人,何足道哉?无非是各种妥协而已?
  比较热门的人选,无非是隐居在京师的大儒宇文经、严首辅之子小严相公等人罢了,但到时候事起,也未必便是他们领军,看各方撕扯与便利罢了。”
  这连刷声望的备选都早准备好了,隆平帝黯然无语。这个朝堂之上,其实没他这个皇帝真不要紧,只要有圣人门徒们在,维持这个庞大的官僚系统,世界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运转起来。
  就算有什么变故,他们也有娴熟的一套手段来应对,根本不需要他皇帝来操心。
  这说起来似乎便是圣天子垂拱而治,但隆平帝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味。当前之世,众正盈朝,隆平帝斗了几十年,也不过只是能够保证一个皇权的基本盘而已。
  想要插手到真正军政大事,其实都会被委婉的顶回来——或者说朝堂会表示尊重皇帝的意见,但是实际执行,永远还是他们那一套中庸之道。
  隆平帝腻味透了,但是这几十年的斗争经验也告诉他,正面硬上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顶多是两败俱伤,当初推行矿税的时候,皇帝不顾内阁的反对,甚至让他们统统告老还乡,拼的两败俱伤。但是换一批人上来,还不是那个死样?
  皇权受到了损害,那是永久性的,很难恢复。
  而官僚们即使受到打压,没过多久就自然恢复,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隆平帝开始思考起来,如果没有叶行远的秘报和证据,他确实会得过且过,到最后就眼睁睁看着蜀王造反变成一个笑话,成就了他人的名声。
  但是现在他既然掌握了脉络,当然要想办法争取一个最优的结局。
  皇帝盯着王仁,想着刚才王仁出的主意,也渐渐咂摸出几分味道,“若是真的能够说服蜀王回京,那此事自然大事化小,虽然蜀王罪不容赦,但至少保留了皇家的体面,那边的如意算盘也打不响。
  只是你说一个能言善辩之士,谁能替朕前往南浔州?若是派他们想要派的人选,最后不还是落入他们彀中?”
  隆平帝的尴尬是发现这个世界皇权固然至高无上,但要实践执行却无论如何得用官僚。
  那他们将执行变成什么样,就完全不是皇帝可以控制。皇帝想要蜀王识时务回京,说不定官僚们就故意刺激蜀王造反,惹出来的结果只怕更加难看,而最后笑到最后的,还是整个官僚系统。
  既然没人能用,难道要用宦官?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王仁从容道:“皇上对叶行远宠信有加,此时正是他出手的好机会!”
第425章
  隆平帝第一反应是王仁与叶行远有仇,想要坑死他没商量。要知道这一份秘报,正是叶行远潜入南浔州,假扮混入蜀王府,潜进千铜阁偷出来的。
  后来叶行远还被蜀王府死士追杀,侥幸才脱身回到天州府,居然还要他去南浔州见蜀王?那不时等于要他去送死?
  王仁看见隆平帝的表情,心中有数,笑道:“陛下,莫非这蜀王谋逆的证据,正是叶行远呈上来的么?”
  他只是稍作试探,皇帝就露了马脚——幸好叶行远不是与皇帝一起对付朝中那些老狐狸,否则只怕要被这位喜怒形于色的人君给坑得不轻。
  隆平帝咳嗽一声,略觉尴尬,他也顾不得王仁妄自揣测圣意的罪过,便含糊道:“正是叶行远舍命寻来的证据,朕怎能再派他去南浔州赴险?
  朕还担心他在蜀中难保平安,打算将他召回京中,再行任用。”
  王仁忙谏道:“陛下不可,而今蜀中,陛下能用的人不过一个半,半个乃是按察使王百龄,这一个便是叶行远。若是陛下将叶行远召回,王老大人独木难支,蜀中之事,可就完全脱离陛下的控制了。”
  他顿了一顿,给隆平帝思考的时间,又道:“叶行远潜入蜀王府盗取这血书,所以蜀王府要追杀他,但若他有皇命在身,蜀王却不敢造次。
  以现在的情势,据算叶行远要离开蜀中,也难保不遭蜀王的毒手。若是堂而皇之,再入南浔州,蜀王投鼠忌器,猜测不定,绝不敢轻易动手。这时候就要考校叶行远的口舌功夫了。”
  隆平帝阒然一醒,瞬间明白了王仁言语中的杀伐之意。
  叶行远如果近期离开蜀中,蜀王必然怕他走漏消息,或者是为了蓄意报复,那是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杀掉的。能不能平安离开蜀中,还是未知数,而不退反进,仿佛是一条新的思路。
  隆平帝皱眉沉思,许久都不曾说话。
  蜀中暂时仍然一片平静。各方势力都在冷眼旁观,有些是不曾收到消息,有些则是在等待蜀王府与朝廷的反应。
  千铜阁出事的消息,虽然蜀王府严密封锁,但肯定也有不少有心人知道了。
  牟长史连夜从南浔州再度赶往天州府,面见莫巡抚。莫巡抚前几日刚刚送走他,没想到又来,不禁心惊,问道:“叶行远倒是回来了,只是王府这般急切,一定要与他结亲么?”
  莫巡抚属于消息不大灵通的,他虽然名义上是蜀中最高长官,但由于蜀王府的势力,他反而不好多有动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