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仙官 >

第203章

仙官-第203章

小说: 仙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狐喜面色不大好看,强辩道:“赵国虽然兵弱,但是盛产良将,有盛高、段真等人,皆为当世名将,或可力挽狂澜,一人之力,可敌万人。”
  叶行远毫不客气驳斥道:“盛高年事已高,一饭三遗矢,赵王早就不用他。段真在北面防备妖族,乃是赵国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他们怎么肯消耗在此处?”
  令狐喜默默无言,不得不承认叶行远说得有道理。
  “再说齐国,燕齐世仇,五年之前,令狐统领也曾攻入齐境,连拔十余城,一直打到胶临城下。你说他们是看笑话呢,还是会出手帮忙呢?”叶行远又轻巧的拔了一面旗子。
  令狐喜继续默然,齐国不落井下石已经算好了的。
  叶行远叹气,又道:“再说魏国,魏国原本是中原大国,有问鼎天下之志。若是十几年前,魏文公在位之时,燕国有难,他必尽力相助。但是如今,魏安公昏庸,纵情酒色,国内武备松弛。前年有晋山之败,今年有八百破十万的笑话,就算魏军来救,又有何用?”
  魏国如今的情况确实大不如前了,前几月与秦军交战,号称聚集十万大军,结果被八百秦兵老卒羞辱,七进七出,阵势崩溃,这也彻底撕破了魏国这老牌强国最后一层遮羞布。
  想及魏国的情况,令狐喜就算想反驳两句,也是无从说起。这时候他才惊觉,所谓的六国联军已经去了一半。
  “韩国积弱,原本就是凑数的,不论。至于中山国,他地处西南,要千里迢迢派兵来援,至少要半年以后了,你等的起么?”叶行远频频摇头。
  令狐喜脸都红了,得,这下子去了五个。他引以为倚仗的六国联军,简直就是纸老虎!
  “最后一个楚国……”叶行远的语气多了几分郑重,楚国现在是除了秦国之外最强盛的大国。他本蛮夷之邦,后来才被封为诸侯,更第一个自封楚王。如今楚怀王在位,雄心勃勃,发起合纵抗秦,隐为六国之首。
  如果说楚国有心要救苦渡城,那么他其实是有能力做到的,尤其是率领其余五国虚张声势,迫退蛮军也大有可能。
  但是楚国要不要救苦渡城?这个问题史家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楚国有意扶持燕国来压制齐国,也有人认为楚国希望燕国转弱,退回北面,让他割去南方一线城池。从利益来看,楚国可以选择的路有许多,并不见得一定是救还是不救。
  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楚国就硬是按兵不动,足足等待了两三个月。这让子衍君成就了鲜血铸造的声名,但也承担了无尽的后悔与痛楚。
  后来子衍君郁郁而终,临死之前还大呼三声“城门”,与苦渡城一役必有深切的关系。
  “楚国未必不救。”令狐喜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想要说服叶行远。
  叶行远淡然摇头,“楚国虽强,但六国互相掣肘,其他人居心叵测的情况之下,别说楚国未必有派出援军之心,就算真的急公好义,也未必就敢直接出兵。至少要探听清楚,再作决定,这一来一去,就已经不是一两个月能够定夺。”
  令狐喜语塞,情知叶行远所说并非虚言,如果在定河畔驻扎的只有一支楚军,说不定便能来急援。但正因为有了联军,反而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一旁的子衍君也为之骇然,他虽然也知晓六国联军未必能有大用,并不指望上他们。但也没有如叶行远一般赤。裸。裸。给六国剥皮,他这才惊讶的发现,如今六国还有燕国都早已外强中干,远不如勃勃兴发的强秦。
  六国联军如果救不了苦渡城,又怎能指望合纵遏制秦国的发展?看来秦国一统天下之势,已然不可避免。
  令狐喜没想到子衍君已经从叶行远的分析中想到了天下大势,他也皱起了眉头,突然发现局势并不像自己想象中乐观。
  如果六国联军不能指望,那么苦渡城居然呈现出一种孤立无援的态势。这说起来挺可笑,中原腹地的苦渡城,居然连援军都找不到。
  他盯着地图,目光在苦渡城上下左右逡巡,最后只能无奈的承认,这真有困守孤城的危险。
  “若是如此,坚守苦渡城真的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两月、三月都有可能,然则粮草不济,如之奈何?”令狐喜的态度谦恭了点,转头向子衍君询问。
  子衍君肃然道:“若是如此,必须得从叶公子之计,早日定下配给制,以求能支持更长时间。”
  原本觉得说明厉害,令狐喜应该转变态度了,谁知道仍旧断然摇头道:“这更不成!若是援军不至,苦渡城绝对不可能守得住,那我们不如尽早突围,这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他的手指向下一划,恶狠狠骂道:“这帮直娘贼既然不肯来,那咱们便只有自己过去!”
  叶行远瞠目结舌,没想到自己一番劝说起了反作用,改变了令狐喜的想法,让他更早决心冒险突围……事实上就是在突围中黑翼军骑兵全军覆没,导致了苦渡城更艰难的局面。
  当然原本令狐喜选择突围的时机是在一个月之后,但是情况并不比现在更凶险。事实上就是因为一开始觉得突围无望,才会选择笼城防御。
  蛮族骑兵的数量实在太多,即使黑翼军都是精锐,也无法承担消耗战。
  这个时候蛮族骑兵虽然还未完全集结,但也意味着突围的路线上会有更多的遭遇战,情况可能比一个月后更艰难,而且完全看不到脱出重围的希望。
  子衍不同意令狐喜的方案,“蛮军人多势众,若无接应,他们衔尾追击,想要渡过定河几无可能。而且就算侥幸突围,能够逃生的也只是精锐骑兵,百姓该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将他们丢给蛮人?”
  他行事以百姓为先,这是不容动摇的原则,“何况若苦渡城失守,蛮人就有了攻击定河流域的桥头堡,那时候兵祸连结,不知道要联绵多久。”
  这也正是子衍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苦渡城的原因,也正是这一场惨烈的战事意义所在,若无苦渡城的牺牲,中原人民的苦难将会百倍千倍的放大。
  令狐喜颓然坐倒,拍案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黑翼军的铁血男儿,都要在这里等死不成?”
  每一个黑翼军的军士,就跟他的儿子一样,若是让他们坐困愁城,一个个陆续献身,怎不叫人悲从中来。
  叶行远见他真情流露,方知这铁铮铮的汉子亦是侠骨柔肠,便劝慰道:“统领先莫要悲伤,人固有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能为国为民牺牲,亦可说是死得其所。”
  子衍听得眼睛发亮,赞叹道:“好一个人固有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若是家师闻之,必欣然大喜也!”
  这句话子衍心有戚戚,只觉得一直想表达这个意思,却无叶行远说得这般确切。隐隐只觉胸中灵力翻腾,对圣人的教诲体悟竟然更深了一层。
  “我管他鸿毛泰山!”令狐喜不依不饶,“死了便是死了,肉身化为腐土,魂魄坠入阴司,浑浑噩噩,又有什么好处?”
  他一向是个实用主义者,这种大道理素来听不进去,固然也觉得胸口一热,但是想到这么多好儿郎要命丧苦渡城,心里就像是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怎么都振作不起来。
  叶行远叹道:“蛮人势大,我方势弱,想要完全没有牺牲断不可能。但我们正要竭尽全力,尽可能的减少牺牲,这才是我来苦渡城之意。”
  子衍肃然起敬,“叶公子仁心仁术,为救民而来,此等胸怀,当受我一拜。令狐统领,你听叶公子此言才是正理,若我们全力以赴,纵然不能保得所有人性命,至少可以减少伤亡,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令狐喜闷哼一声,并不搭腔,但态度终究是松动了些。
第361章
  三人商议了半晌,令狐喜终于勉强同意口粮开始配给,但对配额的方式提出了异议。子衍君的意思是平均分配,无论老弱病残,都是一日领一份口粮,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
  令狐喜却认为战时不可能有这么理想的状态,强壮的男子理应多得口粮,因为他们做得更多。至于黑翼军的精锐,当然拿得最多。
  叶行远知道这是个艰难的抉择,但他是最清楚将来的人,知道此时心狠,方是对这些弱者更好的照拂。纵然历史讳莫如深,但大家都明白,如果是真实的发展,最后苦渡城中乃是人相食的惨况……充作食物的,当然就是这些在一开始受到照顾的弱者。
  即使是子衍,他也不可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在最后杀红了眼的前提下,就算子衍想放弃自己的信念,举城投降也不可能了。蛮帅早就下了屠城令,只要城破,所有人都要死,所以不管多么惨烈,他都得撑下去。
  一开始口粮分的少些,食物若能撑得更久,能活下来的弱者也就更多。这是残酷的事实,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叶行远叹道:“城内老弱,每日只支应半份口粮,壮丁以及军士则拿一份,令狐统领可选三百精锐,领取双份的口粮。”
  这么一来,实际每日的口粮消耗大概只略超原计划的三分之二,粮食能够供应的时间提升了五成,堪堪能撑到五十几天。
  当然随着战死与饿死的人数增多,弹尽粮绝的日子到来时间还能再向后拖延。运气好的话,也许能够撑满原本的战期。
  但是。。。对于弱者来说,这种这种方案未免太过残忍。子衍低头,泫然欲泣,“此法不仁,然则如之奈何?”
  他又向叶行远哀恳道:“叶公子有通天彻地之能,不知可有取粮之法?”
  叶行远无奈,现在的农家与未来朝廷中的农官,确实有加快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神通,但是一来他不会,二来就算是这种神通,也得有生长周期,至少也得几个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苦笑道:“若是苦渡城未被合围,我们或许可以派一支偏师,往东南就食征收。但现在四面都是蛮人,我们守城尚且不暇,哪里分得出人来?又哪里能突得出去?
  就算侥幸突围,如今赤地千里,粮食也难征。即使征收到一部分,也运不进来。取粮实在是无法可想。”
  不能开源,就只能节流,口粮配给制度其实只是一个开始。
  子衍无奈,只能勉强同意了这法子,随后张榜公布,从当日开始从城内所有人手中收粮,不准再私藏一粒粮食。
  大概是因为切实感觉到了蛮军的压力,也听多了北面难民传来蛮军残暴的消息,苦渡城的居民并未对此有什么反弹,而是平静麻木的接受了命运。
  子衍不忍,亲自向民众宣讲解释,并涕泣道歉,“。。。。。。致民于水火,实乃本官无能。如今蛮奴围城,征粮之举,实属不得已而为之,解围之后,本官定当补偿。。。。。。”
  他威望素著,百姓对他信任有加,当时便有人叫道:“大人不必说了,我们信你!只有大人能力挽狂澜,挡住这些如狼似虎的蛮人!”
  也有人喊道:“只求大人救下全城百姓,征粮服役,我等都尽力而为!”
  叶行远对李夫人感叹道:“这便是名将的个人魅力,若非子衍,光是这征粮便不知会引起怎样的反弹,到时候内乱一生,想守苦渡城也不可守了。”
  大部分守城的将领在粮食紧张的情况之下,谁都想得到民间征粮。但粮食是百姓的命根,想从他们手里拿来统一分配,这没有足够的威望根本不可能成功。
  如果动用武力强迫,那只会失尽民心,败亡得更快。只有让百姓信任的名将,才能够令行禁止,施展在这种非常的手段。
  分发口粮的重任,子衍交给了叶行远统筹,这事情必须得保证公正,但凡有一点差池,很容易就会引起民怨,到时候就算是子衍本人也未必能够镇压得住。
  叶行远知道这是子衍对他无条件信任的表现,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先仔细清点存粮,再分拣记录,算下来按照现在的每日口粮发放,大约可以支撑五十日。
  从第二日开始,苦渡城中便以户为单位,在衙门外空地、校场,以及几处集市设点,排队领取口粮。
  一家人口多的,可以领到一小袋米与部分杂粮,家中人口少的,大约就只有一把米,用黄纸包起,简直像是抓药一般。半份口粮熬半锅粥都嫌太稀,却得靠这个撑上一天。
  苦渡城执行口粮配给制第一天,还算平静。领取口粮之后,家家户户都开始生火做饭,一时间城中炊烟袅袅。
  叶行远带着军士在城中巡逻,看到百姓们的反应,又叹息道:“其实人族子民最为良善,只要能让他们活下去,就能忍耐一切苦楚。就这般忍气吞声,妖蛮还要屠戮,实在不能忍耐。”
  喀丝丽弱弱道:“我们妖蛮也有不少是这样的,那些天性凶残的,到底是少数。”
  白狼族久归中原,行事思考都与人族一般无二,她当然不想被归类在异类当中。
  叶行远微笑道:“你们自然是不同的,其实轩辕世界广大,若妖蛮能如你们白狼族一般,归化圣人教诲,合于一体,怎愁不能和睦相处?数代之后,便再无各族之差异。”
  越是隔阂,矛盾就越深,若是能够捐弃前嫌,认同同一种文化,便能慢慢融为一体。当然这实在太过理想化,轩辕世界的现状,根源还在于上界。
  人、妖、蛮的归宿不同,也意味着他们的信仰不同,这不解决,在轩辕世界内想达成世界大同,人妖如一,断不可能。
  正说话间,就听有人大叫,“快抓住他!那小子偷东西!”
  叶行远侧目相望,只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抓着半块面饼,惊惶失措的拔脚飞奔,后面有好几个人在追。那少年跑得很快,一阵风般跑过叶行远身边,喀丝丽吸了吸鼻子,微皱眉头。
  “大人,这个人好像。。。。。。”她话还没说完,李夫人已经飞掠而出,轻而易举的捏住了那少年的肩膀,把他提了回来。
  看到少年被擒住,那些追赶的百姓愤愤不平过来,对叶行远行礼道:“大人,这小妖怪老到这儿偷东西吃,跑得又快,幸好有你们在,否则又被他跑了。”
  叶行远这时候才注意到这个少年果然是妖族,他有一对毛茸茸的耳朵,背后还有一条白色狼尾,看上去与喀丝丽倒是有几分相像。
  难道。。。叶行远心中有了几分猜想,便先阻止了惊讶的喀丝丽,和蔼问那少年道:“今日起,城中居民都可以就近领取当日口粮。我看你身体健壮,动作敏捷,若愿为守城效力,可以领一份口粮,为什么要在此偷人食物?”
  少年有些愣头愣脑,反问道:“这领口粮难道妖族也行?你可不要哄我。”
  苦渡城的情况与西凤关、琼关都不同,这里已经算是中原,虽然也有妖蛮散居,但是绝对少数。妖蛮所受歧视也极重,什么好事都轮不到他们。
  所以城中虽然张榜公告放口粮,那少年也没想到有自己一份。
  叶行远正色道:“怎会哄你?此乃子衍大人亲自下令,无论何人,都可领取口粮。你莫要再在此处胡闹,今日口粮发放已毕,不过我们几人可以分你一些。”
  子衍定下规矩,城中官员与百姓一视同仁,没有人有特殊待遇。他本意将叶行远视作精锐,领取双份口粮,但叶行远也表示自己只需一份便可。
  他反正吃得也不多,在这死后世界,对于他们这些阳世之人来说,食物并非必需品,就算一直不吃也是无妨,只需要心理调适就好。
  所以叶行远能够慷慨的分出一部分食物给少年,少年听说有东西吃,头点的像鸡啄米一样,将手中紧紧捏着的半块饼还给了百姓,跟着叶行远寸步不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