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青蛇之法海佛缘 >

第57章

青蛇之法海佛缘-第57章

小说: 青蛇之法海佛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不是裴文德的猜测,而是因为尽头的那间宅院门口,赫然屹立的一个巨大的匾额——长安百艺团!
  如今的唐朝可不比交通便利、思想解放的二十一世纪。
  背井离乡无论如何都是不得已之下的最后选择,极端一点的可能宁死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
  因为在这个年代,离乡基本上就等同于客死异乡了,子孙后代永远无法落叶归根。
  更何况,这群“表演团体”可不只是简单的背井离乡那么简单,他们是从从繁盛的长安都城,不远万里漂泊到这穷乡僻壤的。
  要说这其中没有什么隐情,裴文德是打死都不会相信的。
  好在裴文德并不在乎这么多,因为他此刻的目光已经全部被小巷里的那些表演给吸引住了。
  比起外面那些杂耍的内容,小巷深处表演的节目更加具有艺术含量,给人的感觉也更加的赏心悦目。
  从最简单的吟诗清唱,到稍微有点花哨的戏剧曲目,再到需要相当技术含量的舞剑杂耍……
  裴文德甚至从那些大开的院落中,看到了近似于后代皮影戏、木偶戏一样的傀儡表演,着实让这辈子没见过世面的他惊叹不已。
  “只可惜,还是没有胸口碎大石和猴戏……”
  短暂的惊叹过后,裴文德习惯性的自我吐槽了一句。
  随即他便把目光转向了人流量最多,同时也是这条街巷最核心、人流最拥堵的那个院落里。
  和前街那些唱着莺莺燕燕、春花秋月的优伶艺人不同。
  在那间院门大开、守卫森严的院落正中的舞台上,只有一位双眼微闭、面带轻纱的女子安静的盘坐在院落中央。
  这位女子不见得比后世的人造美女更美。
  但是她身上散出的那种雍容、淡雅的气质,却不是后世那些批量生产的明星所能比拟的。
  就宛如传说中昙花一现的昙花仙子一般,那种同时兼具了美丽与脆弱的感觉,令女子由然产生了一种如瓷器般的“易碎感”。
  而这位女子四周的观众,显然也不是外面那些看热闹的普通乡民可比的。
  只见那些穿着锦衣华服的达官显贵围坐在院子之中,整体宁静的氛围和外界那喧嚣的截然不同。
  眺目远望,裴文德隐约可以一个身材佝偻的小厮从台下的席间穿过,然后将自己手中的五弦琵琶递到了女子的手中。
  “咦?”
  也不知道是不是裴文德的错觉,在那位女子接过琵琶的瞬间,裴文德突然感受到了一股和谐而微妙的气场。。
  就仿佛女子和自己手中的乐器天然就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缺一不可。
  类似的感觉,裴文德迄今为止还只在参禅打坐的灵祐和尚身上看到过。
  就连自家那位精通佛理、天赋异禀的慧寂大师兄,在某种程度上也比不上此刻的那名女子。
  “人琴一体?以乐入道?”
  思索良久,裴文德觉得只有“入道”这个词才能形容这位美丽女子给自己的感觉。
  “妾身此番有幸来到贵地……”
  “今献上青莲居士一首‘将进酒’,为诸位贵客助兴。”
  就在裴文德怀疑自己是不是产生了错觉的时候,半抱琵琶的女子也终于掀开了自己的面纱,开始弹奏起了今晚的第一首曲子。
  在场的人、或者说在场的绝大多数乡绅贵族都是为了这位女子而来的。
  这是一位来自长安的名妓优伶,是曾经为当朝圣上为之叹息的绝美佳人。
  如果不是时运所致的话,在场的人恐怕一辈子都难以目睹其优美的容颜和动听的旋律。
  如今有机会一睹芳容,这些乡绅贵族们也难得的表现出了自己的,纷纷颔首、然后举杯畅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悠悠弦动、嗓音婉转,女子的曲调与声线几乎完美贴合,以一种夸张但却并不张扬的语调发出了来自于李太白的感慨之词。
  然而下一刻,这种极致的感叹就变成了一种哀调,女子的曲调也随之一变,充分调动了所有倾听者的情绪。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明明是意境相差甚远的两种极端,在女子的曲调和李白的诗句中。
  两者却衔接的如此自然、和谐,让裴文德这种不懂乐曲的人都能听懂弹奏者的情绪流转。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紧接着,哀调还未散去,女子的声线却又再度高昂了起来,和奏起的旋律一同表现出了李白那种洒脱、轻快的人生感悟。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语气没有丝毫的停歇,只是短暂的转停之后,女子忽然间又声情并茂的姿态清唱了起来,就宛如李白复生、饮酒高歌一般。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曲调到此,院落里的听客们纷纷不自觉的开始附和起了女子的旋律,情到浓处甚至还有狂生显贵一同吟唱附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当吟唱到最后时刻,女子手中五弦琵琶骤然激昂起律,居然以一人之声压下了台下数十号人的声音。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弦声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不绝,伴随着台下传来的疯狂掌声,这一刻的女子就是整个世界当之无愧的中心。


第二十二章 玄门五术
  “这就是传说中的‘名妓’吗?”
  愣愣的注视着那位哪怕曲闭都没有睁眼的美丽女子,裴文德似乎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脏正在剧烈的跳动。
  那并不是恋爱的感觉,而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美好景致的欣赏和憧憬。
  两世为人的裴文德,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如此能触动人心的旋律。
  要说单纯的音乐和旋律,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裴文德什么大师的曲子没听过。
  可关键是女子抚琴清唱时的那种气场,让旁观者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的确无愧于“长安名妓”之名。
  “虽然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但我好像已经成了你的粉丝了。”
  想到这里,裴文德低头看了一眼同样陶醉于美妙旋律之中的小青蛇,只能感慨这女子的曲调已经跨越了种族的局限。
  和听惯了前世各种音乐杰作的裴文德不同。
  小青蛇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美妙的旋律和唱调,一时间竟然忘我的沉迷于其中了。
  这反倒让裴文德确信了自己之前的推测,眼下这位抚琴的女子的的确确达到了“以琴入道”的境界。
  “居然是个入道者,这个马戏团倒是挺卧虎藏龙的。”
  修行者不一定是入道者,但入道者一定都有着相当的道行与修为。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入道者都擅长战斗,可能够从长安来到潭州,不远处那位闭眼抚琴的女人也绝对不会是什么普通人。
  联想到可能隐藏在景繁镇的祸斗,裴文德隐约觉得,它或许与眼前这个卧虎藏龙的马戏团脱不开关系。
  “嘶!”
  然而还不等裴文德继续思考下去,原本正在闭目听曲的小青蛇却骤然睁开双眼,发出了一声警惕的是嘶鸣声。
  “糟了,被发现了!”
  听到小青蛇的嘶鸣,裴文德当即顺着它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个人影正朝着自己的方向走来。
  出于某种预知危险的本能,裴文德毫不犹豫的一个翻身,从房屋的另一面跳了下去。
  至于神色冷然的小青蛇?
  它此刻正警惕地凝望着那个漆黑人影的方向,眼眸中不自觉的闪过一抹思索。
  那个黑色人影……似乎不是人类?
  …………………………………………………………………………………………………………
  “……”
  片刻过后,当裴文德融入川流不息的人群之,一个略显消瘦的佝偻身影赫然出现在了他刚刚跳下来的位置上。
  “不是那道士,那他会是谁呢?”
  默默看了一眼已经彻底消失在人群中的裴文德,消瘦的身影略显不安的望了一眼女子所在的院子。
  “希望只是我的感觉出错了……”
  随着消瘦的身影逐渐暴露在月光之下,一个面容俊美,但却身材佝偻的少年人赫然出现在了房顶。
  如果裴文德现在看到这个少年的话,就会发现这分明就是刚刚给那位女子递上五弦琵琶的小厮。
  “无论如何,这里都不能继续再呆下去了。”
  明明有着一张俊俏的面容,以及一对漂亮的丹凤眼。
  但少年却似乎有什么隐疾一样,不仅就直不起来腰来,行走之间还隐约捂着自己的腹部。
  最重要的是,少年的那对狭长的丹凤眼分明就没有睁开,可貌似却一点都不影响他的正常行走和活动。
  显而易见,这位佝偻的少年并不是什么普通人,起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厮。
  “看来被吸引过来的不仅仅只有钦天监的人,计划必须提前了。”
  在确定之前那个偷窥者走了之后,少年也立马转身踱步走向了人潮,完全没有正常残疾人应有的迟缓和踌躇。
  “嘶……”
  然而急于离去的少年却没有注意到。
  此时此刻,一条翠绿色无鳞小蛇正隐藏在旁边的树冠之中,冷冷的看着他那离去的背影。
  “嘶……”
  在小青蛇的眼中,这位离去的少年不仅没有正常残疾人应有的迟缓,甚至比一般的妖怪还要神秘几分。
  明明可以看清楚的看到对方迈出的每一步,却在落到实处的时候无法判断对方真正的位置所在。
  要不是青蛇早已眼窍小成,可以从周遭人群那不自然的扭动看出些许端倪。
  恐怕连它这条百年蛇妖都看不出来,那个小厮居然短短几步之内就跨越了十余米的距离。
  “嘶!”
  眼珠子不自觉的转动了一下,小青蛇突然想起了灵祐禅师不久前为裴文德讲道时,曾经着重强调过的一门奇术——奇门遁甲。
  那时候的裴文德才刚刚从长沙回来,并且把自己遭遇到红衣厉鬼、美人首的经过全盘复述给了灵祐禅师。
  结合慧寂和尚那边的遭遇情况,灵祐禅师当时就判断,两人可能碰上了会一点“奇门遁甲”的邪道修行者。
  在随后灵祐禅师的讲解中,裴文德和小青蛇逐渐明白,所谓的“奇门遁甲”实际上并不是指某种固定的法术或者神通。
  广义上的奇门遁甲又被称为玄门五术,分别对应山、医、命、相、卜五大分支。
  “山术”亦被称为“仙术”、“道术”、“方术”。
  是修行之人通过符箓、丹药、练炁等手段,调节自身精神状态的变化,以求达到玄能通神的境界,对修行者的资质、天赋要求最高的。
  “医术”则是道家结合医家的部分理念,出现的一个分支。
  简单来说就是修行者通过方剂、针灸、穴位等方式,驱除肉体上的病灶和祸根,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进而延年益寿。
  “命术”则更一步,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时间”概念。
  是道家修行者通过生辰八字、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之数,来预测某个人过去、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的方法,也就是俗称的“窥探天机”。
  而“相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命术的延伸。
  因为所谓的“相术”其实就是修行者观测固定的“相”,来推测某类固定人物、固定布局的气运走向、
  最常见的就是手相、面相、星相、风水之说。
  “卜术”则更好理解了,因为后世那些纷繁复杂的各种“占卜”其实都算是这一脉的分支。
  不过和讲究避祸自保的“命术”不同,修行“卜术”的人一般都相信人定胜天。
  因此他们也喜欢采用占卜、易经、布局、战阵等方式,强行扭转天地阴阳的规律,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三国时期点燃七星灯、试图续命救蜀的诸葛亮……
  唐朝时期画出推背图、预言李家王朝的袁天罡……
  明朝时期斩天下龙脉、强续明朝国运的刘伯温……
  这些集玄门五术之大成者,往往有逆天改命之能,是当之无愧的玄门强者,是足以横压一世的存在。


第二十三章 先斩后奏·司辰使
  “嘶!”
  如果小青蛇没有看错的话,那位佝偻的少年使用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卜术——缩地成寸。
  同为玄门五术的一大分支,卜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修行之法。
  在小青蛇的眼里,这更像是一种对天地大势的利用,是以“术数”入道、辅易经之说形成的“遁术”。
  从最粗浅一点医术定穴、占卜预测、排兵布阵、道场法事……
  到稍微深奥一点的点石成金、隐身穿墙、水火不侵、撒豆成兵……
  无论学习者天分如何,都可以从中习得到自己想要的本领。
  只是悟性越高、见识越多,学习者从卜术中获得的收益也就会越大,堪称黄老道家的术法总领大纲。
  更神奇的是,卜术中记载的术法并不强调修行,而是注重算学之道。
  因此只要精通“术数算学”,哪怕就算是普通人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神乎其技的技艺。
  不过在裴文德看来,卜术、或者说玄门五术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法术”概念。
  那分明就是道士们以易经理念为核心,融入了法、墨、农、杂、乃至于阴阳家技艺的“技能总汇”。
  小青蛇至今都记得,裴文德在灵祐禅师的讲述之后,就利用纯阳之火短暂的扭曲了空气,让自己的身体发生形变。
  据裴文德自己的说法,这是利用高温扭曲了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
  因为光线在不同密度的大气中,折射与反射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因此会给依靠视觉的生物造成视觉误差。
  这就和人在岸上看水里的鱼,会因为水中的光线折射而无法捕捉到鱼的真实位置一样。
  如果有人能够精准的计算出光线在不同空气中的折射率,甚至可以制造出类似于海市蜃楼一般的幻象。
  小青蛇听不懂裴文德和灵祐禅师交谈中透露出的原理,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它的知识体系和范畴。
  但这并不妨碍小青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这些“法术”。
  特别是在灵祐禅师毫不掩饰的讲解种种奇门遁甲之术的情况下,本就对妖气有着今人感知与控制力的小青蛇,自然而然的也学到了一些旁门之术。
  就比如说现在……
  “嘶!”
  伴随着一声若有若无的蛇鸣,树冠之中的小青蛇竟然如同泡影般幻灭了。
  因为出现在这里的本就不是小青蛇的本体。
  它的本体仍然在裴文德的身上趴着,出现在这里的只不过是它的一缕分神与化身。
  ——奇门遁甲·千里幻行!
  自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修行之道后,小青蛇就已经逐渐拥有了一些只有妖怪才能拥有的特殊能力。
  尤其是跟着裴文德一起听道学习,小青蛇发现灵祐禅师不仅并不介意自己这个额外的旁听生,甚至还有意无意的在点拨自己。
  顺理成章的,本就拥有着杰出天赋的小青蛇自然更上一层楼,习得除本体神通之外的一些法术。
  反正小青蛇与裴文德不同,它对于法术的使用不求甚解,只要自己能够用出来就行了。
  至于原理什么的?
  学渣表示我也不清楚这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利用公式去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