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青蛇之法海佛缘 >

第345章

青蛇之法海佛缘-第345章

小说: 青蛇之法海佛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裴文德之所以至今都没有横渡苦海,不是因为他的没有前路了,而是因为他不想走前人的道路。
  现如今的裴文德,其实已经有开宗立派的资格了。
  有能力,有野心,又有充裕的寿命……
  这样的裴文德想走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去见识一下那些前辈们从未见识过的风景。
  这才是裴文德一直拖着的真正原因。
  “师弟果然好抱负……”
  似乎早有预料的慧寂笑了。
  “不过正因为你想要走的路太过艰难,有‘七窍玲珑心’的帮助总是会强一点的。”
  再次翻了个白眼,并没有被会计忽悠瘸的裴文德当即说道。
  “师兄,你也知道我的能力……”
  “凡是死在我手上的人,只要我愿意超度他们的怨念与不甘,便获得他们生前的部分记忆。”
  “而就在三天前,死在我手上的那个人叫赵归真。”
  此言一出,慧寂顿时陷入了沉默。
  “赵归真……真的死了?”
  尽管早有预料,可是真当慧寂从裴文德这里得知这一真相时,他还是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这个时候的慧寂甚至忽略了“阳神稳固、轮回不灭”的本质,裴文德是如何从赵归真那里获得他生前的记忆的?
  “你不是早就猜到了吗?”
  说句实话,裴文德在得知这一真相时,脸上的震惊和慧寂一模一样。
  在赵归真主动挑衅裴文德的时候,他只是以为有某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夺取了赵归真在玲珑宝塔里的那缕分神。
  这种操作虽然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可要是裴文德或其他精通化身之法的归葬弟子,其实也不是不可能做到。
  直到裴文德以红莲业火焚尽玲珑宝塔,赵归真不仅没有反抗,反而用最后的力量护住玲珑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猜错了。
  眼前的赵归真的确是真正的赵归真,而且还是赵归真的最后一缕元神。
  “自长安一役后,赵归真便因为武宗时期的逆天改命,耗尽了自身寿命和道行……”
  “因此在安排他的徒弟——紫阳继承符箓宗中没多久,他就转世投胎去了。”
  “他留在玲珑宝塔内的那缕阳神只是得益于‘镜中洞天’的特殊性,这才勉强保留下了一缕意志。”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赵归真修成阳神之后,理论上是已经摆脱了寿命限制的。
  但摆脱寿命限制的是他的元神,赵归真的肉身依旧只有五百年的寿命。
  为了帮助武宗登基,改变大唐的颓势,赵归真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就耗尽了自己五百年的寿元。
  不仅如此,就连号称“不朽”的阳神都因为受到朝代更替的影响,不得不转世等待下一次的轮回。
  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赵归真付出的代价丝毫不为过。
  “所以,这才是我一直拒绝赵真人的原因。”
  从沉默中缓过神来,重新恢复正常的慧寂喃喃自语道。
  “他的死与我有脱不开的关系,我没有资格继承他的‘遗产’。”
  听着慧寂的自言自语,裴文德不知道是无奈还是苦笑的摇了摇头。
  “于是你就决定让我去继承他的‘遗产’?”
  “玲珑也就罢了,你事前可没告诉我那‘镜中洞天’还镇压着万千妖魔?”
  正是因为“镜中洞天”正压着万千的妖魔,慧寂才会想方设法的把玲珑送走。
  只有这样,慧寂才有可能把那些不稳定因素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防止“镜中世界”的妖魔因为种种原因而失控暴走。
  “你这不就知道了吗?”
  重振精神的慧寂再次笑了,只不过这次是愉悦和调侃的笑容。
  “而且师弟不就是用来坑的吗?”
  “比起这些,我其实更好奇赵真人的人生经历,介意说一说吗?”


第五十一章 赵归真波澜壮阔的一生
  赵归真原名赵福安,出生于玄宗年间,是终南山下一户农家子弟。
  由于自幼家贫,无法养活赵归真的家人便将其送入道观,让他正式成为了仙云观的一位童子。
  或许是因为天生俊朗、聪慧过人的缘故,赵归真自加入仙云观后,便深得道观上下的喜爱,其师父更是不顾规矩的私传道法。
  当然了,那时候的赵归真还没有加入符箓道,所修道法也是最基础的练气之法。
  然而就是这等最基础的练气之法,却奠定了赵归真一身修为的根基。
  如果是在先秦百家时期,像赵归真这种纯粹的练气之人又会被称为“练气士”。
  道家修行者和炼气士,这看似只是一个简单名称的变化,实际上却是根本性的不同。
  道家修行者有丹修、剑修、符修。
  但练气士却专指气修,在趋吉避祸、预测天机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因此当仙云观的师兄弟们纷纷入世修行后,赵归真也选择离开了自己长大的地方,正式开启了寻道之旅。
  这期间,赵归真遇到了诸多妖魔鬼怪,也见过了很多不同派系的修行者。
  只是这些家伙都与赵归真想象中的“仙人”不同,直到他遇上了仙风道骨、白眉齐肩的归玄子。
  作为符箓道一脉的嫡系传人,归玄子虽然在道法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修为,但他那不靠谱的性格同样广为人知。
  就连收赵归真为亲传弟子,都是看在对方俊秀的面容上。
  用归玄子事后的话来说就是,人长得俊一点、气质潇洒一点,行走在外连化缘都比其他人要容易一点。
  赵归真曾无数次怀疑,归玄子收自己为弟子,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给他跑腿的。
  好在归玄子不靠谱归不靠谱,可对于自己这位唯一的弟子,他还是尽可能的倾囊相授的。
  甚至就连赵归真坚持仙云观的炼气之法,不愿改换门庭的事情,他都只是轻松的一笑而过,完全没有强迫对方的意思。
  从那个时候开始,赵归真就知道自己作为便宜师父不仅长得仙风道骨,行事风格也颇有几分仙人的意味。
  在跟随归玄子修行的那段日子里,赵归真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只可惜,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寿元将近的归玄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带着赵归真回到终南祖庙后,他便带着笑容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临终前,归玄子最后对赵桂珍说的话就是——我之一脉选择弟子全看缘分与天意,你未来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弟子,也不必为了香火而强求,那只能说明符箓一脉的传承缘尽于此。
  然后,再次孤身一人的赵归真重新踏上了周游九州的旅途。
  只不过这一次,赵归真找到了自己的“道”,从此不会再迷茫了。
  于是在接下来漫长的旅途中,赵归真结识了刚刚出山的灵祐禅师,也遇到过白龙腾空的异象,在神州大地上闯下了赫赫威名。
  可是这还远远不够,赵归真想要看看这个世界的尽头,想要知道九州之外是什么样的世界。
  心动不如行动,更何况是赵归真这种行动力极强的寻道者。
  赵归真在东海之滨寻找过传说中三仙岛……
  赵归真在南洋之角见到“一鲸落、万物生”的奇观……
  赵归真在极北之地体验过极昼、极夜的无尽霞光……
  赵归真在塞外漠北挑战过永恒不衰的漫天沙暴……
  最后的最后,赵归真还在极西的冰川之岛上探索过古老的异域神灵……
  如果不是灵祐禅师在这个时候强闯终南山,惊动了道家诸派的大能,恐怕赵归真的这段探索之旅还将继续下去。
  说句实话,在见识了九州之外的世界之后,赵归真其实对大唐的佛道之争已经很难提起太多的兴趣了。
  无论是神秘的金字塔,还是两河流域的失落文明,亦或是北方极境的异域诸神……
  这些东西哪一个不比佛道之争更加有意思?
  奈何赵归真虽是孤家寡人,又得到归玄子的临终嘱托,可他的根终究还是在大唐。
  因此在得到仙云观师兄弟们的消息时,赵归真几乎没有犹豫的就返程回到了长安,回到了自己的出生之地。
  这就有了赵归真先是在终南山拦截灵祐禅师,随后又成为大唐国师的经历了。
  前者只是单纯的顺手而为之,后者却是仙云观观主的临终遗愿……
  诞生于盛唐时期,又经历过安史之乱……
  仙云观的观主是眼睁睁的看着大唐由盛转衰,所以格外不想看到自己的国家就此衰落下去。
  可惜的是,仙云观的观主只是一个普通的道士,没有那种挽大厦于将倾的能力。
  事实上,别说是观主了,纵观整个仙云观,真正有能力、有智慧、有觉悟的道士也没几个。
  理所当然的,仙云观观主的临终遗愿,最终还是落到了赵归真的肩上。
  二十多年来,赵归真倾尽全部心力、用尽一切办法,这才有了武宗时期的短暂辉煌。
  在意识到事不可为之后,赵归真也没有丝毫犹豫的将一切留给慧寂,自己只带着紫阳和李罡回到了终南山上。
  是的,赵归真在离开长安的时候,几乎没有带走任何东西。
  并且就在赵归真回到终南山不到一个月,他就因为耗尽心力而亡了。
  这种衰亡是由内而外的,就算赵归真修成阳神,拥有化身万千之能,也无法阻止这种心力耗尽导致的死亡。
  就如同当初在长安时,玄绝对赵归真的评价一样——他这是在自己找死。
  唯有“镜中洞天”凭借着自身的特殊性,保留下了赵归真最后的一缕阳神不灭。
  令人遗憾的是,就算是有这最后一缕阳神存在,赵归真也没有借机复活的想法,而是选择彻底放手。
  玲珑宝塔也好,大唐的未来也罢……
  赵归真已经累了,他已经不想再背负如此沉重的责任了。
  至于裴文德这位“自愿”承担这份责任的后辈?
  赵归真能为他提供的,只有最后一段关于玄绝转世之身的线索了。
  ——丹鼎派,吕岩,道号纯阳子。
  

卷末 八仙出世
  纯阳观是终南山上一座道观。
  不过与其它道观不同的是,纯阳观位于终南山深处的某座高峰之上。
  接近九十度直角的山壁根本就不是常人能够攀爬上去的,其高度更是深入云层、直插苍穹。
  如果不是事先得知云层之上有一座道观,恐怕真的很难有人想到,在那飘渺的云层之上还有一座烟云缭绕的道观。
  恍若仙境,又好似神庭……
  纯阳观的特殊可见一斑,能够生活在这种高度的生物的可怕更是可见一斑。
  事实上,这座纯阳观正是终南诸多道派之一——丹鼎派的驻地。
  据传,丹鼎派的历史可以向上追溯到商周时期,最早的理论基础是一本名为《周易参同契》的道藏。
  到了诸子百家时期,丹鼎派融入了部分黄老思想,开出了一条以食气炼丹为主的修行路子。
  待到魏晋南北朝的抱朴子横空出世,丹鼎派方才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高峰,由原本的道家末流一跃成为主流派系。
  发展至今,丹鼎派又勉强可以被分外丹与内丹两个分支。
  外丹,即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药物,以配制可服食的长生不死的金丹。
  内丹,大体上指把人的身体当成“炉鼎”,以自身的精、气为药物,用神去烧炼,为神气相交结成之物。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丹鼎派其实还与道家的第一位阳神——李玄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诞生于先秦时期的李玄曾经就是丹鼎派的一员。
  也是这位才华横溢的天才,将原本式微的丹鼎派带到了如今这个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丹鼎派能够有今天的威名,与李玄这道曾经的“师祖”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不过,才华横溢往往也意味着离经叛。
  李玄在练虚合道之后,放言称“丹鼎之路”已然走到尽头,这是一条注定会走进死胡同的歧途。
  所以他不打算在这条是路上继续走下去了,而是要去看看其它的道路。
  说句实话,凡是能够开宗立派的大师,无一不是那种目光长远,精通百家的大能。
  对于这些人而言,李玄的这番言论,尽管听上去有些荒谬,可却并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东西,更没有人会因此将对方逐出丹鼎派。
  李玄叛逆就叛逆在,除了理论之外,他的执行力也是点满了的。
  在放下一番豪言之后,李玄几乎没有停歇的就开始践行起了自己的理论。
  或骗、或偷、或抢……
  李玄几乎把当时的所有宗派都得罪了个干净,只为了谋取他们手中的道藏。
  在这种情况下,饶是丹鼎派的长老们再怎么宠爱李玄,也只能被迫宣布将其逐出师门。
  可惜诸子百家又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自然不可能接受丹鼎派这种单方面的“宣布”。
  于是,曾经辉煌一时的丹鼎派就进入了长达百年的衰落,就算期间有数度复兴的趋势,其门下弟子也始终不超过十指之数。
  除了已经绝脉的归葬派,以及始终一脉单传的符箓宗之外,嫡传的丹鼎派弟子可以说是熊猫级别的珍惜物种了。
  但是就和前两个宗派一样,没人可以否定丹鼎派的强大,就像没人怀疑李玄是否还与丹鼎派保持着联系一样。
  不怎么客气的说一句,如今道家的修行之法,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从丹鼎派的理论中延伸出来的。
  至于这些理论究竟是怎么流传开来的?
  这或许得问一问那位盗取了诸子百家的典籍,一直试图勘破阳神极限的李玄了。
  尤其是在“欲传上洞八仙,演教全真之道”的说法流传开了之后,每一位有野心的知情者都想争一争那八仙道果。
  因此,当久未出世的丹鼎派又收了一名新的弟子时,没有人会忽视他的存在。
  ……………………………………………………………………………………………………
  吕岩,终南山下吕家村一脉幼子,其祖籍是河东蒲州河中府人。
  传说吕岩出生的那一天,空中有黑蛇显化、河里有玄龟冒头,至刚至猛的纯阳之气赫然扫荡了百里妖邪。
  如此明显的祥瑞特征,是个修行者都不可能忽视它的存在。
  奈何等到终南诸派想要一探究竟的时候,似乎早有预料的丹鼎派却先一步将吕岩接走了。
  而负责下山接走吕岩的,便是丹鼎派最年长的长老,同时也是现世已知寿元最悠长的活神仙——正阳子。
  正阳子,俗家本名钟离权,号和谷子,字云房(寂道)。
  在后世,这位正阳子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称呼——汉钟离。
  作为魏晋时期就活跃着的丹鼎派弟子,钟离权距今已经活了七百年,早就已经超越了五百年的天人大限。
  理论上来说,就算钟离权修成了不灭阳神,其肉体现在也早就应该已经寂灭了。
  可事实上,钟离权到现在都还没有尸解,更没有任何天人五衰的迹象。
  就像现在……
  在高耸入云的纯阳观中,钟离权顶着大肚子、扇着芭蕉扇,满脸笑容的敦促着观众弟子进行着早课的学习。
  这些弟子中即有已经成年的青壮,也有稚气未脱的少年……
  而在这些弟子中,一位看上去不过三、四岁大小的孩童却显得格外瞩目。
  呼!
  只见那位童子盘住在团蒲之上,双目紧闭运气。
  浑身燃烧着金色的火焰,九窍之中喷出实质化的元气……
  一枚若隐若现的金丹在其头顶上空悬浮,海纳百川般吞噬着清晨的第一缕朝阳。
  “丹成九转,群魔辟易。”
  “师祖,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