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北渊仙族 >

第74章

北渊仙族-第74章

小说: 北渊仙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运往清璃江下游,耗时又过长,一阶矿石和灵木根本不值得。
  若是能打通与河阳郡的水路运输线,就不怕有东西卖不出去,也就不用再压制产量,家族的收入也就能更上一层楼。
  至于得罪杨家,咱们又没有正面跟杨家过不去。
  矿石和灵木有了新销路,价格涨价,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又不是咱们王家故意做的,找事也找不到咱们的头上。
  再说,咱们王家以后要出售禁神蚕丝,那可是大利。
  卖给谁都是卖,就多卖给杨家一些,也就是了。
  杨家得了大好处,也就不会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只是我有些想不明白,孟长风为什么这么积极?
  他难道看不出来,这是得罪杨家的事?
  咱们得罪杨家,不会受多大影响。
  王家已经是杨家阵营中最强的下属家族,杨家要做什么事,必定要倚重咱们王家。
  不可能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和咱们王家反目成仇。
  孟家现在可全靠杨家罩着,才能生存下来。
  连活着都艰难,哪儿来的胆子得罪靠山?”
  九叔公笑道:“我是越来越佩服五哥的看人眼光了,他早就说道昌也是当族长的料,以前没怎么看出来。
  放在外面历练一番,果然是个好苗子。
  道昌分析得不错,咱们王家做了这生意也无妨。
  间接损害杨家利益,杨家也不会怎么样,以后可以用禁神蚕丝弥补。
  至于孟家怎么想的,道远,你来说说。”
  王道远起身答道:“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孟青山前辈临死前,说放心不下了。
  我和太公去吊丧的那天,孟长风借口答谢云翼背回孟前辈的棺椁,请我放出云翼,帮忙镇场子。
  得到梁家赔偿之后,也没有回礼答谢杨家和咱们王家。
  可以看出,孟长风确实是个有手段的人。
  他能看到眼前的好处,也有能力把好处拿下来。
  可却不懂得有来有往的道理,不会和其他势力打交道,这可不是一个合格的掌舵人。
  而且,他的目光太短浅了,看不到以后的处境。
  他以为,杨家需要借助孟家,围堵梁家。
  孟家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杨家也能原谅,就没往后想想。
  几十年后,梁家老祖坐化,梁家必定衰落。
  杨家不再需要再严防梁家,还会容忍一个实力不强,还总想挖自己墙角的下属吗?
  自身没有站稳脚跟的能力,就想把靠山一脚踢开。
  或许,孟家的基业,就要毁在孟长风的手里。”
  十叔公惋惜道:“孟家也真是运气不好,唯一一个适合筑基的,却不是当族长的料。”
  王守业问道:“各位长老还有意见吗?如果没有意见,那就先答应着。
  随后,咱们再派人去试试,看能有多大的利润。
  要是利润少,那就少运过去一些。
  利润多,就在那里盘下一间店铺,好好做这个生意。
  这事就交给十叔主管,道昌和道远协助。”
  三人起身称是。
  王道远直接御剑前往青云峰,向孟长风说明王家的意思。
  孟长风得到消息后,就屁颠屁颠地给李星河传话去了。
  王道远告辞离开,心中暗道:“可惜了,这样的人,可以用来独当一面,却不适合用来执掌全局。
  是个将才,却坐在了元帅的位置上。”
  两个月以后,孟长风来到玉泉峰,转告李星河那边的消息。
  浊水溪和跃马川之间的运河已经挖通,李星河邀请王家派人去鹤云湖坊市,商谈合作事宜。
  王家早就做好了准备,派出十叔公、王道昌和王道远三人,带着两艘灵船,前往鹤云湖。
  两艘灵船,一艘装着王家所有种类的矿石,一艘装着所有种类的灵木,每一类都只装一点。
  这两艘船的货物,就是用来试水的,看看在鹤云湖坊市,能卖出什么价,也顺便展示一下王家的物产种类。
  两艘船从眠弓潭出发,一路向南行进。
  到了清璃坊市后,继续向南行进一百余里。
  到达浊水溪汇入清璃江的地方,此处的河水清浊各半。
  东半边江水清澈见底,西半边则是浊浪翻滚。
  灵船在此处转向,进入浊水溪。
  浊水溪水量丝毫不逊于清溪,只是水面较为狭窄,水流更急。
  西行三千余里,已经能够远远望见西边的高大山脉。
  这正是传说的铁屏山,真如一座巨大的屏风,将东西隔绝开来。
  又前行千里有余,铁屏山已经近在眼前。
  浊水溪本是从南向北流,却在此折返,转头向东流去。
  铁屏山被挖塌的地方,正好赶在浊水溪转弯处。
  这处被挖塌的地方,被取名“天门关”,这个名字也挺贴切,从东侧望去,确实像天上开了一道门。
  溪水在此处被人为地分为两条,大概一半的水量越过天门关,向西流去。
  王道远不敢让灵船贸然过去,万一天门关西侧是一个陡坡,灵船绝对会粉身碎骨。
  他提前御剑飞过天门关,发现西侧是一个巨大的缓坡,坡度比东侧还要小不少。
  灵船在此航行,毫无难度。
  天门关所在之处,可谓是恰到好处,将溪水引过天门,十分方便。
  要说是无意挖塌的,他真不相信。
  灵船越过天门关,进入运河。
  这运河宽二十余丈,深三丈有余,水流也不是特别急。
  灵船使用灵力驱动,勉强可以逆水而上。
  这河道不算多宽多深,可这是在岩石极为坚硬的铁屏山上挖出来的。
  铁屏山的岩石硬度,王道远一个金刀术打上去,也就在石头上留下不到一寸深的痕迹。
  百余里长的运河,绝不可能是短时间开凿出来的。
  为了打穿铁屏山,开通两郡的水路,河阳郡的几个家族,真就硬生生花了几百年的功夫。


第一百七十章 鹤云湖坊市
  船过天门关,剩下的水路就好走了,都是顺流而下。
  沿运河航行百余里,进入跃马川。
  跃马川上游河道,宽度仅有三丈多。
  运河汇入之后,河道宽度一下子扩展到近三十丈。
  跃马川下游河道,也是经过人为拓宽的。
  河岸十分整齐,并没有出现河水不受束缚,四处乱流的情况。
  顺跃马川向西航行两千余里,就到了鹤云湖。
  鹤云湖大致是个圆形湖泊,面积不大,直径不到两百里。
  这还是运河挖通,浊水溪注入之后,才有的规模。
  王道远在绿柳洲呆了近二十年,看惯了百川湖,再看这鹤云湖,实在太小了。
  近岸处,水下还有刚刚被淹没的青草。
  看来,运河挖通后,湖面扩张了不少。
  湖中心水很深,少说有三四十丈。
  鹤云湖所在的地方,是一处天然洼地。
  其东、西、北三面地势都很高,河流都向鹤云湖汇聚。
  唯有湖泊东南角地势低洼,湖水从此处流出,形成一条溪流,名为鹤云溪。
  鹤云溪宽五六丈,深只有一丈多,水流还非常平缓。
  这点流量,跟天门关那边引过来的水量,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以后,鹤云湖的水位还会不断上涨,鹤云溪的流量也会越来越大,直到鹤云湖水位稳定为止。
  此时,王道远才终于明白,河阳郡这几个家族所图甚大。
  挖通铁屏山,不仅是为了连通两郡北部的水运,还考虑到了向南发展。
  引浊水溪一半的水量流入鹤云湖,鹤云溪水流量会暴涨,即便在平常年份,也能向南流入万川河,通航不是问题。
  如此一来,河阳郡北部的家族强大之后,也就能通过水路,将生意扩展到河阳郡南部。
  凿穿铁屏山,解决河阳郡北部缺资源的问题,给河阳郡北部的家族,提供了光明的发展前景,还顺便解决了清璃郡资源积压的问题,一举三得。
  这几个家族的老祖宗,可真是有远见啊!
  跃马川从鹤云湖正东方向汇入,鹤云溪在鹤云湖东南角。
  鹤云湖坊市,正建在跃马川河口与鹤云溪之间的这一段湖岸边。
  方便接收清璃郡运来的资源,也方便与河阳郡南部势力做生意。
  不过,坊市并未完成,只有靠近跃马川河口的几十家店铺已经完工。
  坊市的布局非常讲究,整个坊市像是一个钉耙,钉耙齿都伸入湖中。
  每个钉耙齿上,都有一条街道,街道两旁是店铺,每个店铺后面都是一个小码头,将水运作用发挥到极致。
  湖岸上只有零星几个店铺和一条大道,连接各个钉耙齿。
  这些钉耙齿都用岩石铺成,高出水面两丈多,充分考虑到以后鹤云湖水位,会持续上涨的情况。
  王家的灵船一到,立马有十几个人迎了上来,前面五六个都是筑基修士,应该都是各家族的族长,领头的一人正是李星河。
  灵船在最靠近跃马川河口的第一个钉耙齿靠岸,王家三人离船登岸。
  李星河是筑基修士,王道远作为王家此行唯一的筑基修士,自然要走在最前面。
  李星河拱手道:“王小友,别来无恙。我们几个在这里,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小友盼来了。”
  王道远回礼道:“山高水远,又不熟悉水路,走得慢,让诸位前辈久等了。
  族中还有要事,族长不能亲自前来,还望各位前辈恕罪。”
  李星河摆手道:“王家家大业大,事务繁多,族长岂能轻易外出。小友能来,我们已经很满意了。
  几位里面请,生意的事,咱们慢慢谈。”
  王道远三人在李星河的引领下,来到一个很像王家议事堂的大厅里。
  众人分主宾落座,李星河开口问道:“不知,王家此来,带了哪些灵物?”
  王道远答道:“王家势单力薄,地盘狭小,产业稀少。
  此次,只带来了一阶矿石十种,二阶矿石两种;一阶灵木十二种,二阶灵木一种。
  不过,每种资源带的都不多,族长的意思是,先带来样品看看价格如何。”
  听到共有二十多种资源,还有三种二阶的,几位筑基修士当时就激动了起来。
  李星河发问道:“不知是哪些种类,王小友能否解答一二。”
  王道远向众人介绍王志和与王道昌,道:“这位是我十叔公,王家主管商贸的长老。
  这一位是我二哥,王家主管矿山与林场的长老。
  诸位要问矿石与灵木的种类,可以由我二哥回答。
  有关交易的问题,可以由我十叔公回答。”
  王道昌将所带来的矿石、灵木的信息,详细介绍了一遍。
  李星河问道:“不知这青玉竹,王家能提供多少?
  此物虽然在清璃郡不算稀罕,可在河阳郡北部,那可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王家带来的二阶灵木,正是青玉竹,这东西虽然不属于树木,但一般交易时,也都归在灵木类中。
  王道昌答道:“这青玉竹,王家种植时间也不长,每年也就出四五株成竹,还要出售给杨家,每年能卖到鹤云湖坊市的,顶多两株。”
  青玉竹要生长二十年,才能用来炼制法器。
  完整的一株青玉竹,最多可炼制二阶下品法器长剑五柄。
  考虑到成功率问题,一般的炼器师,也就能出两三柄,每柄价格是两千灵石左右。
  清璃坊市那边,一株青玉竹的价格,一般在一千灵石左右。
  王道远命随船族人,将一株青玉竹扛到门口。
  几位筑基修士立刻用神识扫过去,随后,他们神识传音交流了一番。
  之后,李星河出价道:“这样的青玉竹,一株两千灵石怎么样?”
  这当然只是试探价格,王家三人只是面带微笑,都没有发话。
  李星河叹了口气,道:“最多三千,河阳郡这边,之前虽然没有外郡来贩卖资源的,但贩卖法器的修士还是有的。
  一柄二阶下品法器,也就三千多块灵石。
  青玉竹价格再高的话,我们这些炼器的,就没有利润了。”
  王家三人用神识交流一番,点头应下这个价格。


第一百七十一章 杨家的态度
  从玉泉峰下的眠弓潭出发,到鹤云湖坊市,行程八千余里。
  再加上有近半路程都是逆水而行,船上又载满货物,即便全力催动灵船,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
  从出发到灵船进入鹤云湖,需耗时十多天。
  虽然行船路程长,耗时也长,但三倍的价格,利润仍然十分丰厚。
  随后,王道远命人随船的族人,将货物样品一一拿到大厅门口,给几位筑基修士过目。
  再由十叔公王志和,与他们商议价格。
  花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才将所有矿石、灵木的收购价全部谈妥。
  此处的收购价是清璃坊市的两到四倍不等,两船货物的总价,卖到了清璃坊市均价的三倍左右。
  鹤云湖这边的家族,收购资源也是合在一起收购,然后再分配。
  王家也不用一家一家地谈,有个总价就可以了。
  两船货物的价格谈妥之后,李星河还做东请王家众人吃了顿饭。
  河阳郡虽然缺乏矿石、灵木等资源,但在饲养灵兽方面,比清璃郡强太多了。
  招待王家众人的宴席上,摆着各种妖兽肉,其中有几道菜,竟然是用二阶妖兽肉做成的。
  这让王志和与王道昌大开眼界,倒是王道远无所谓,他平时也是吃各种妖兽。
  吃完饭后,王志和向李星河询问道:“李前辈,不知贵方能否出售妖兽肉啊?
  实不相瞒,清璃郡那边,除天斩山脉以外,很少有妖兽。
  猎杀天斩山脉中的妖兽,危险性又太大。
  饲养灵兽,成本太高,难以大规模饲养。
  所以,这妖兽肉,在清璃坊市那边是非常金贵的。
  若是我王家来此出售矿石、灵木,回去时装上妖兽肉,总比空载强,咱们双方都能多赚一笔。”
  他倒是不怕河阳郡的家族直接运妖兽肉过去,跟王家争生意。
  河阳郡少河流,修士也不善舟船,想跟清璃郡争水路运输,他们差得太远了。
  河阳郡北部地貌以草原为主,能开辟灵田的地方都很少。
  但却极其适合饲养各类灵兽,平时宰杀灵兽,要的也是灵兽角、骨头、牙齿、鳞片等,用来炼制法器,灵兽的肉实在不值钱。
  修士平时也是以肉类为主食,这东西在河阳郡的地位,与灵谷在清璃郡的地位差不多。
  以前,也没人想过,向清璃郡贩卖灵兽肉的事。
  水路不通,带着大批灵兽肉,走陆路跑个上万里,需要一个多月,肉都放臭了。
  若是带着活的灵兽,一路上还得防灵兽逃跑,防散修截杀,需要太多人力,得不偿失。
  现在有了水路,运输速度比陆路要快得多。
  灵船装满妖兽肉,不像装矿石那样,严重影响速度。
  若是全力催动灵船,三到四天就可以到达清璃坊市。
  妖兽肉不像普通肉类那样容易腐败,三四天时间,还是比较新鲜的。
  一听这话,李星河来了精神,这可是巨大的商机啊。
  他连忙应道:“这事当然没问题,我们哪个没有大批的灵兽?只要王家愿意收,我们这边没问题,灵兽要多少有多少,死的活的都行。”
  之后,王志和又与李星河商议了合作的细节。
  最后,李星河代表本地家族,免费赠送王家一座店铺。
  店铺位置也是极好,坐落在第一个钉耙齿,最靠近跃马川河口的地方。
  李星河将控制店铺阵法的令牌,连同一个传信玉符,一起交给王道远。
  这传信玉符也不简单,至少是二阶上品炼器师才能炼制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