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 >

第74章

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第74章

小说: 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弘义轻轻一笑道:“那颗法宝珠子,巫族的大祭司向你索要的时候,你不是说那是本府之物吗?”

    闻言,方平安顿时惶恐地拱手道:“大人误会了。

    “卑职人微言轻,恐不能说服巫族大祭司,方才出此下策。

    “还请大人明鉴。”

    “紧张什么?”

    高弘义抬了抬手,虚扶起方平安道:“本府还不会无耻到贪图你的法宝。

    “况且此番,你为我大乾立了一大功,本府应该奖赏于你才是。

    “只不过本府很好奇,你那颗法宝珠子,真的可以记录事件吗?

    “如此之宝,本府都还闻所未闻,所以才来问你。”

    听到这里,方平安才算是松了口气,颔首道:“回大人,卑职那是诈他们的。

    “要是卑职不使这一招,只怕他们会真的与我们赌上一赌,大打出手。

    “届时局面失控,卑职岂不是要辜负了大人的信任。”

    “原来如此。”

    听完方平安的解释,高弘义伸出一指,凭空点了点前者,摇头笑道:“你这小子,上辈子就是只狐狸,老狐狸。

    “把本府都给骗进去了。”

    “卑职岂敢蒙骗大人。”

    方平安上前一步道:“其实不瞒大人,卑职之前确有制作这样一件法宝的想法。

    “只可惜小人不曾学过造器,空有理论,无法实现。”

    方平安此话,一来,是为了给两觉珠的现世埋下伏笔。

    有了今日的谈论,日后方平安必要之时,便能顺理成章地拿出两觉珠使用。

    而二来,他则是想要试探一下高弘义,看他会不会为自己介绍造器大师,让自己拜师学艺。

    “造器?”

    听到方平安这话,高弘义果然沉思了起来。

    不多时,他抬眼道:“本府记得,你老师赵叔选有一位朋友,是这京临之中的造器大师。

    “要是你真的想要学习造器,可以去找他问问。

    “到时候,本府也会为你亲笔书写一封举荐信。

    “而有了这两层关系,拜师一事,应该不难。”

    “那卑职便先谢过大人了。”

    方平安喜上眉梢,拱手低眉道:“法宝珠子功成之日,卑职第一个拿来,供大人欣赏。”

    方平安并非是多此一举,对于拜师赵择朋友这件事,他的确没有多少信心。

    虽然赵择只需一句话,便能让他的那位造器大师朋友,为自己打造毫锥法宝,但拜师收徒一事,干系重大,岂能轻易为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之亦然。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收徒便好比认干儿子,是要倾注心血,传承衣钵的。

    甚至对有的大师来说,徒弟,那是比亲生儿子还要重要。

    因此,拜师收徒,绝非人情可以左右得了的。

    而即使有了高弘义的举荐信,方平安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到底能不能得到那位造器大师的青睐,最终还是要看方平安自己的努力够不够。

    “诶,你先别急着谢本府,也别急着献殷勤。”

    高弘义抬了抬手,话锋一转道:“那封举荐信,便作为你此番立功的第一件奖赏好了。”

    “大人,你这!”听到这话,方平安顿时抬起了头来。

    “怎么,不想要?”

    高弘义神色严肃道:“你自己不想要的话,本府可是不会补偿的哦。”

    可以,这很高弘义,简直就是铁公鸡一只。

    “卑职多谢大人赏赐。”方平安委屈地拱了拱手道。

    “好了,开始禀告吧。”

    高弘义向后靠了靠,躺在椅背上道:“也别说经过了,那些本府都知道了。

    “说说你对巫族此次决定的看法吧。”

    方平安站在原地思索了一阵,郑重道:“大人,卑职以为,巫族好像并不完全是在我们的逼迫之下,签订的盟约。”

    “哦?”

    闻言,高弘义情不自禁地从椅背上直起了身来,皱眉问道:“此话从何而来?”

    方平安满目认真地回道:“卑职发现,从一开始他们来到约定地点的时候,便在向我们施压。

    “中间,也时常有意无意地在显示自身武力。

    “这样的做法,虽然的确是结盟谈判的方式之一,但可疑的是,巫族明明是不想签订盟约的一方。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除非他们从一开始,便准备好了与我们签订盟约。

    “他们之所以显示武力,也是因为想在签订盟约的过程中,取得优势。”

    听到这里,高弘义的神情愈加的严肃了,他沉声问道:“你想说什么?”

    方平安俯了俯身,也是低语道:“卑职以为,巫族此次,是带有目的来的。

    “他们想要的,或许正是我们大乾的出手相助。

    “而我大哥的事,反倒给了他们一个契机。

    “卑职认为,不久之后,北地必有大事发生。

    “卑职后知后觉,没能及早发现,及早中止结盟,是卑职的疏忽。

    “让大乾卷入未知的危险当中,更是卑职的过失。

    “还请大人降罪责罚。”

    这些事情,是方平安在饭桌上,与斗沉谈话之时才忽然想通的。

    而他怀疑的起点,正是这次结盟的本身。

    这次结盟的过程,虽然不能说是一帆风顺,但却都在方平安的计划之内,没有半分意外。

    方平安觉得送别亭四周有巫人埋伏,那里就真的有巫人埋伏。

    方平安觉得巫族大祭司会让玄战斗沉给自己下马威,他们就真的出手了。

    方平安觉得巫族大祭司会大显神威,争取盟约的主动权,她也真的行动了。

    太巧合了,巧合到方平安都以为是自己神机妙算。

    但实际上,这一切就好像……

    就好像是巫族在故意迎合他一般。



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有张良计



这么说来,巫族反倒是将方平安给装进套里去了。

    不过就当时巫族的反应与神情来看,他们并不像是有未卜先知之能,算到了方平安的计划。

    而更像是在随机应变,以各种姿势,咳,以各种行动来迎合方平安。

    但追根究底,巫族确实是有将计就计,借力打力的嫌疑。

    看来对于巫族,还真不能以斗沉的智商与性情推及全部巫人。

    不愧是主理一个部落之事的大祭司,心机城府,丝毫不亚于高弘义。

    也对,巫族的大祭司毕竟是侍奉他们祖先的使者,甄别人选之时,估计头脑也是要求之一。

    现在想想,她当时同意斗沉与自己饮宴,想必也是别有深意。

    而反过来,要是让斗沉那样的倒霉,咳,老实孩子来当大祭司,侍奉他们祖先的话,那巫族的祖先还不得全都被气死。

    到最后,可能就不是斗沉来侍奉他们祖先,而是他们祖先在照顾斗沉了。

    不过话说回来,巫族给方平安下套,方平安也并非完全没有防备。

    盟约内容之中,虽然没有明显钻文字空子的地方,但却有不少可以回旋的余地。

    “先别急领罪。”

    听完方平安的解释,沉默了良久的高弘义眯了眯眼道:“北地或有大事发生,可我大乾,未必不能从中得利。”

    闻言,方平安拱了拱手,谦逊道:“卑职愿闻其详。”

    高弘义抚了抚须道:“这还是得益于你的提议。

    “当初你建议本府,只与他们一个部落签订盟约,现在想想,乃是极为正确之举。

    “如果真有事情发生,这一条,将会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大人英明!”方平安颔首低眉,轻呼道。

    其实,除了这一条,方平安在盟约之中还准备了诸多后手。

    比如双方危急之时,必须出兵相助的问题。

    在盟约里,这一条有两个前提。

    第一,是双方面临的,必须是真的危急情况,而非与人勾结,故意设计。

    这一点,主要限制的,正是在盟约签订之前,他们双方有没有事先谋划过什么。

    一旦双方查证出来,有人是准备请君入瓮,那么便可以拒绝出兵。

    第二,是出兵的一方可以评估,此次出兵,会不会导致自身陷入旋涡,从而万劫不复。

    如果会,那么出兵的一方也可以选择拒绝出兵,并不违背盟约。

    毕竟签订盟约的意图,是互利互惠,要是因为一场大战,让双方都面临毁灭,岂不是适得其反。

    当然了,这里的评估必须是有理有据的评估。

    天道有感,要是评估的一方居心叵测,故意不出兵,那么对方便会知晓。

    而既然需要用到虚假评估,那便说明当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并非致命的威胁。

    如此一来,大战结束之后,便会是清算之时。

    巫族违背盟约,大乾可以将许立捉拿,挺过大战之后,甚至还能以他的性命做要挟。

    而要是大乾违背盟约,巫族回过神来之后,也能联合别的势力,进攻大乾。

    要知道大乾作为雄踞中原几百年之久的大国,可有不少的敌人对其虎视眈眈。

    尤其是近二百年来,大乾国力日渐衰弱,不复往日盛况。

    否则的话,他们也不必客客气气地,与巫族结盟。

    若是换了当年的大乾,小小巫族,要么偏居一隅,要么朝拜上供,又怎么敢与他们做交易。

    当然了,要说当年,上古时代的巫族更是比那时的大乾还要威风。

    只可惜,这便是现实,没有谁能成为永恒的天下之主。

    言归正传。

    除了出兵相助这一条以外,盟约里的其他条款中,方平安也留有了后手。

    那些后手,本质上是不会对巫族有任何坏处的,可一旦他们想动什么歪心思,方平安便必定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作自作自受。

    总之一句话,只要巫族想要利用盟约来拖大乾下水,那么他们便不可能讨得了好。

    “既然你提出来了,就不能放任巫族的人不管。”

    高弘义考虑了几息,严肃道:“巫族那边,本府会派人监视的。

    “只要他们还没有离开京临,没有离开大乾,我们便不能放松戒备。”

    话完,顿了顿,似乎又想起什么的高弘义补充道:“对了,你大哥家里,本府也会注意的。

    “除了会让平日里巡逻的士卒多加关注以外,也会增设几个固定的哨位。

    “确保他们的周全。

    “至于人手,便按照你谈判之时与他们说好的,从无畏军里挑选吧。”

    “卑职代大哥,多谢大人厚爱。”方平安感激地拱了拱手道。

    无畏军,可不是一支普通的军队,高弘义能真的听从自己意见,算是对得起他了。

    “不必言谢。”

    高弘义摆了摆手道:“这都是为了盟约的延续。

    “盟约本身对我们大乾还是有好处的,倒不能因为疏忽大意而与巫族结仇。”

    语罢,高弘义饮了一口茶水道:“好了,现在来说说关于你奖赏的事吧。”

    “卑职不敢奢求,大人决定就好。”方平安颔首低眉道。

    虽然上位者可能不会喜欢无欲无求的下属,但也绝对不会喜欢贪得无厌的下属。

    “也行,反正本府也没准备别的。”

    高弘义轻轻一笑,吩咐道:“来人,把本府带回来的东西,交给方少参。”

    “是,大人。”门外,传来了那名青袍官的领命声。

    不多时,方平安便见一名府里的衙役,捧了三本书册进来。

    “大人。”那名衙役朝高弘义俯了俯身道。

    “拿给他吧。”

    高弘义冲方平安扬了扬头道:“这是你上次向本府要求的武技。

    “我大乾对武技的限制极为严厉,三本,已是不少了,收下吧。”

    高弘义都这样说了,方平安自然不会嫌弃,当即拱手称谢,接过了衙役手里的书册。

    不过方平安自己是不嫌弃,但他要求武技的目的,也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

    将书册揣入怀中之后,方平安拱了拱手道:“大人,这武技,不知能否借与旁人观看学习?”

    “你说的是你的那几位朋友?”高弘义平淡问道。

    方平安点了点头,没有否认,毕竟他的本意便是如此。

    如今他们壬申伍已经走上了正轨,许立赵显几人的修为也是大有长进。

    可如果他们想要变得更强,强到足以面临更加凶恶的危险,就必须要有武技的支持。

    而方平安身上的那些东西,太过惊世骇俗,还不是拿出来交给他们的时候。

    所以,他才想到了询问李升武技的下落,进而找到了高弘义。

    见方平安大胆承认,高弘义捋了捋须,沉吟几声道:“只此四人,下不为例。”



第一百七十二章 高弘义笑了



武技对于武人的重要性,便好比厨子的菜谱,大夫的药方。

    要是没有它们,即便你的本事再高,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根本发挥不出真正的本领。

    通俗来讲,只要许立赵显学会了武技,一般的九品武人怨灵对于他们来说,那便是小菜一碟。

    而就算是那日在浚河县孤山上遇到的,三人集九品武人怨灵,他们也都能自己应付,无须方平安出手相助。

    当然了,方平安指的是分身之后的那道三人集九品武人怨灵。

    毕竟许立他们可没有“惊雷”这样的,可以拿来破防的杀招。

    总归一句话,修行了武技的武人,与没有修行武技的武人,差别很大。

    尤其是在九、八、七这样的低品境界之内,一式武技,很有可能便会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得到高弘义的允准,方平安欣喜地拱手道:“卑职多谢大人厚爱。”

    “要记住本府的话,只此四人,让他们千万不能外传。”

    高弘义神情严肃道:“否则到时候惹出什么乱子,本府也保不了他们。”

    “卑职谨记大人教诲,回去之后,卑职一定对他们三令五申。”方平安也是一本正经道。

    “你知道就好。”

    见状,高弘义点了点头,起身道:“至于其他的赏赐,待本府明日早朝,禀告陛下之后,让陛下定夺吧。”

    话完,高弘义走向书案道:“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大人,卑职想知道,要是我们主动违背了盟约,对大乾会不会有什么直接的损害?”高弘义身后,方平安拱手道。

    问出这个问题,方平安并不是单纯地出于好奇,他是想进一步去验证一个事实。

    那便是,天道、气运、与国祚的真实存在。

    提到这个问题,高弘义顿时郑重了起来,他转头道:“会有。

    “盟约受天道认可,故意违背的话,失信的一方,国运将会受到冲击。

    “而一旦国运受损,轻则,国境之内天灾连连。重则,朝廷威信削弱,皇权威严大跌。

    “如此长久下去,甚至可能引发亡国之患。”

    听高弘义这么一说,方平安倒是觉得很有道理。

    毕竟天灾还可以治理,但朝廷的威信一旦丧失,皇权的威严一旦不再,可是很难重新找回来的。

    甚至在百姓心中,这两样只要受损,便会越来越不被信任,越来越不被重视。

    并且稍有一分差池,半点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大乱,致使亡国。

    话说回来,从高弘义的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