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更准确的说,让那只鹭鸶活过来的力量,本就是来自这股威压。
方平安皱了皱眉,思考了起来。
应该是他刚刚社死的举动,让自身的官家威压,注入到了这身官服衣袍当中。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般神奇的变化,方平安心中有两个猜测。
其一,或许是这身官服自有的能力。
可能,与他们除怨人的除怨衣一样,朝廷的官服,也可以看做是一件法宝。
毕竟都能自行变大变小了,便说明它并不是一件普通的服饰。
只不过,这个猜测,很快便是被方平安否定了。
因为他尝试了一下,将自身的修为注入官服里面。
如果这套官服是一件法宝的话,那么应当任何修为都能使其上的鹭鸶复活才对。
毕竟朝廷也不能保证每一位官员,修行的体系全部都是一样的。
尤其是武将与文官之间的差别。
他们因为身处环境的不同,需要修行的体系自然大不相同。
至少据方平安所知,朝中的文官大多都是修行的儒道,而武将大多都是修行的武道。
言归正传。
结果是,他失败了。
他的修为,不仅不能让鹭鸶复活,甚至根本无法注入到官服当中去。
更甚至,为了确保这不是偶然,方平安除了尝试武人的内功真气以外,也尝试了儒家与医道的修为。
可最终,结果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
也就是说,除了那股官家威压以外,别的力量,全都不能催动官服,使其上的鹭鸶复活。
如此看来,真正的原因,应该便是方平安的第二个猜测了。
他认为,朝廷的官服,正是为了使用这股力量,才被设计出来的。
第二百三十二章 国运
那么,这股力量是什么呢?
方平安细想了一下。
追根溯源的说,既然这股力量出自圣旨,那么便说明它来自朝廷,或者来自皇帝。
如此的话,朝廷与皇帝,又是从何处得来这股力量的呢?
方平安认为,应该与朝廷和皇帝的身份大有关系。
此二者,都可以看做是一国之主。
而与国家相关的力量,方平安知道的仅有一个。
那便是,气运。
不错,方平安觉得,这股力量,就是气运之力。
或者说,国运之力。
气运,是一个玄而又奇的事物。
对于单独的气运,方平安都不甚了解,更别说宏伟的国运之力了。
他现在唯一知道的一点,便是功德对气运有强化作用。
这一点,是方平安通过自身运气试验过的。
而这一点,对国运来说,也是行得通的。
比如一国之内,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侠客见义勇为,铲奸除恶。官员恪尽职守,舍己奉公。
如此林林总总,积累功德之举,便能使国家兴盛,国祚绵长。
除此之外,对于气运,方平安便是知之甚少了。
不过,就眼下的问题来说,这些都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为什么朝廷非要设计官服,来使用这股力量,而不是其他更容易携带的法宝呢?
方平安认为,这便要涉及到官员与朝廷、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了。
官服在身之时,你是朝廷官员,代表朝廷行事,代表国家行事,自然可以使用这股力量。
而没有官服之时,你代表的便是个人,所以不能使用国家的气运之力。
因此,并不是朝廷非要设计官服来使用这股力量,而是只有官服才能使用这股力量。
因为只有那样,官员才不能以个人的身份,使用这股力量欺压百姓。
而如果你身穿官服,以朝廷官员的身份祸害百姓的话,那么只会让百姓憎恨朝廷,从而使得国运之力衰减。
这样的人,不仅百姓容不下他,皇帝更加容不下他。
所以说,国运之力,从来不是一姓之力,更不是一人之力,而是国家之力。
而值得一提的是。
别的修为之所以无法注入官服之内,应该正是因为,朝廷想要以此,杜绝有人冒充官员的可能性。
其实,在弄明白这股力量究竟是什么之后,方平安关心的已经不再是官场体系,或者官服本身了。
他更关心的,乃是这股力量的作用。
在收到圣旨,入朝为官,真正具备国运之力后,方平安发现,自己居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股力量了。
而是第三次。
第一次,方平安是在庆州之时,李升使用言出法随传送之术的时候,感受到的这股力量。
只是,那时的他,还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只觉得有一股玄奇的气息,夹杂在浩然正气当中。
第二次,方平安是在孟昱为他炼制的洗骨丹出炉之时,见到的那股力量。
方平安现在终于知道,那隐伏在七彩霞光当中的玄妙伟力,正是国运之力。
眼下,正是第三次。
不过,方平安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孟昱与言诲,明明已经不是朝廷官员了,却还能够使用国运之力呢?
难不成,只要做过官,便一直可以使用国运之力吗?
言诲那边,方平安不知道,但孟昱这里,却是实实在在当过太医院院正的。
因此,这个理由,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只是深究的话,如果真是这般,那么那些因德行不匹,能力不足,而被罢官的人,岂不是便会成为大乾的隐患。
而且这个理由,与方平安之前所认为的,需要官服才能使用国运之力的想法相悖。
因此,这个理由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有这个可能,应该也必须是孟昱与言诲那般,德高望重,且修为通天的超凡之人才能使用。
除了这个理由以外,方平安认为,孟昱与言诲能够使用国运之力,还有一个可能。
这个可能便是,儒道与医道体系本身的特殊性。
方平安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他在胡乱猜测,而是因为孟昱言诲两人使用国运之力的情形,具有广泛性。
一个是炼丹制药,一个是言出法随。
此二者,都不是只有孟昱与言诲才能使用,而是只要满足条件,儒道与医道两个体系的修行之人,全部都会。
只能说,孟昱言诲两人所使用的,乃是此二者的极致。
毕竟洗骨丹绝非寻常的丹药,从庆州至京临那么远的传送之术,也并非寻常的言出法随。
至于为什么儒道与医道能够使用国运之力,便要涉及许多方面了。
一时半会儿,单凭推测很难明白。
而此时此刻,方平安倒是突然联想到了一件事情。
这个世界修行之人的寿元问题。
如今可以确定的是,儒道与医道的寿元长短,以及皇室的寿元长短,都与他们的实力不合。
今日之前,方平安不知道这三者之间,寿元缩减的原因是否一致,也不知道这三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共通的地方。
可现在,方平安知道了。
他们相同的地方,正是国运之力。
甚至方平安有理由相信,导致他们寿元缩减的原因,就是国运之力。
这一点,从以往得知的消息当中,很容易便能得到证实。
赵择告诉过许慎,儒道的寿元问题,与朝堂有关。
那时方平安便猜测过,是不是入朝为官之后,便会导致寿元缩减。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而就在不久之前,方平安才刚刚与许慎谈论过,儒道言出法随的事情。
方平安当初猜测,五品以上的言出法随,才是真正的言出法随。
现在看来,应该没错。
因为五品以上的高阶言出法随,会借来国运之力。
至于医道,虽说医者的寿元也不长,但却要比普通百姓活得更久。
那是因为,医道借用国运之力的地方,要比儒道少很多。
目前为止,方平安知道的也就只有炼丹一事。
可反观儒道,便大不相同了。
许慎说过,儒道的很多术法,除了作用不同以外,其他的都与言出法随没有区别。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儒道的全部招式,达到极致之时,全都需要借用国运之力。
如此一来,儒士的寿元自然很短。
并且,相比医道,儒家之人,入朝为官的可能性也是更大。
两两相加之下,儒道之人的寿元,也就与普通百姓相差无几了。
估计,普通百姓的寿元长短,便是缩减的极限了。
至于皇室更不必说了。
毕竟国运的拥有者,正是皇室。
单是分发给朝廷官员的国运之力,便能缩减寿元。
可想而知,皇室受到的影响会有多大。
几乎可以说是,只要生在皇家,便永远不可能长生。
或许,这便是掌权之人的代价吧。
第二百三十三章 转变
不过,也正是因此,可以看出,凡事都有两面。
儒道与医道,虽然都受到了寿元的限制,但他们二者的实力上限,却是全都极高。
尤其是儒道,单从方平安目前了解到的情报来说,普天之下的所有修行体系实力,儒道,绝对能够排在前三之列。
尤其是儒道的手段,相比于其他体系,实在太过骇人听闻了。
光是一个言出法随,便已经让人想要骂娘了。
更别说,儒道还有不少,足以与言出法随相提并论的招式。
至于医道,自然也是不弱。
别的不提,单论六品的悬壶,那就已经是个“爸哥”了。
而且,抛开实力高低不说。
儒道与医道两门体系的修行之人,在身份地位,名气声望方面,也不是其他体系能比的。
儒道自不必多讲,从古至今,读书做官,一直都是大半天下人的毕生所求。
而医道,则是更贴近民间,乃百姓心中的“神仙”。
高品医者,更是备受其他体系修行之人的欢迎。
所以说,任何光鲜的背后,都是有代价在的。
这样一来,方平安准备试验一下官场体系威力如何的想法,便是落空了。
以寿元为代价的国运之力,可不敢随随便便使用。
毕竟,他现在都还嫌自己的命不够长,怎么能去做傻事。
而且,方平安很早之前就计划过了。
如果有朝一日他被逼入了绝境,方平安会付出三十年寿元的代价,去超度陈大儒。
然后借陈大儒之力,走出死局。
所以,他的寿元可以说是最终的手段之一了,绝对不能轻易损失。
至于官场体系的威能,还是去问一问高弘义吧。
方平安估计,以高弘义的身份地位,大乾之内,朝廷之中,应该很少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到时候,自己甚至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下,国运之力对于寿元的具体影响。
使用国运之力,究竟是按照年月减少寿元,还是按照比例减少寿元。
按照年月的话,需要之时,方平安还能忍痛动用一下国运之力。
可要是按照比例的话,那便得三思而后行了。
想好之后,方平安便是褪去官服,将其收进纳玉,出门去了壬申伍小院。
不过他这次过来,也只是看一看几人,问一问情况,不准备久待。
毕竟高弘义让他今夜到高府小住,他倒是不能径直过去,而是应该在官署散值之前,去相国府等候。
如此,才合礼节。
不多时,方平安便是从壬申伍小院里走了出来,离开了十三号分部,赶往了许家宅院。
刚刚他所问的,除了陈汕父亲那边工坊的事情以外,便是赵显几人的修行了。
之前方平安要许立好好监督他们,并非只是随口一说。
且不提天下大势如何,就是他们大乾内部,动乱马上便要到来了。
他必须让这几个小子明白,尽快强大起来的重要性。
更要让他们知道,现在,不仅悠闲的日子结束了,慢条斯理进步的生活也没有了。
至于调味品工坊,在陈汕父亲的张罗之下,已经开始在加紧制作了。
再有几日,应该便能达成约定的,第二次与后土部落交易的数量。
与方平安和玉信婆婆约定好的期限,甚至还提前了几天。
这都得归功于陈汕一家的鼎力相助。
要是方平安自己亲手操办的话,或许还没有这么快。
想来,应该是陈汕特意叮嘱了他的父亲,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
他的确没有看错陈汕。
这小子,虽然不善言谈,但办起事来,却是让人十分安心。
而方平安此去许家宅院的目的之一,正是要跟斗沉这个名义上的交易负责人,商议一下出货收货的细节问题。
当然,方平安眼下真正想了解的,还是斗沉还有没有再教坏许月月。
……
大半个时辰之后,方平安便是从许家宅院当中走了出来。
还好,他的话,斗沉应该是记住了。
这回,方平安倒是没从许月月的口中,再听到“大姐头”什么的。
在检验了一番许月月近来的习武成果,以及指导了前者几句之后,方平安就离开了。
天色已是不早,他也该去相国府守候了。
不过在那之前,方平安还有最后一个地方要去。
问心馆。
风寒灵的事情,他需要去了解一下。
正如郑子规说过的,那毕竟是他的心血。
而且,如果郑子规和沈正心还有什么问题,方平安也能及时出主意解决。
又是小半个时辰之后,方平安走出了问心馆大门。
关于风寒灵,郑子规和沈正心都觉得可以了,没什么必须修改的地方。
并且,多日之前,沈正心已将此事上奏了弘运帝。
听说,弘运帝知道之后,龙颜大悦。
当即便是下旨让户部拨付银两,出资赶制。
另外,郑子规还告诉方平安,沈正心也将风寒灵是他研制出来的消息,禀告了弘运帝。
弘运帝回复道,会重赏于他。
这一点,倒是方平安之前同意了的。
毕竟今非昔比,他早已不是初来乍到的那个小小除怨人了,无需再太过低调。
相反,他甚至应该借助高弘义的信任,弘运帝的赏识,谋求更多的资源。
从而,迈向权力的中心。
因为只有那样,方平安才有可能了解到,这个世界的隐秘。
才有可能,在天道的算计之下,寻得一线生机。
毕竟,在天道的注视之下,方平安没办法逃走,更没办法躲避。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奋起反抗。
这,乃是方平安应有的转变。
从问心馆出来之后,方平安便是径直去了相国府。
眼下正是未时,相距官署散衙,还有两个时辰的时间。
来到相国府,进到高弘义书房。
等到高弘义得空理会他的时候,方平安毫不犹豫地询问起了,自己体内威压,与朝廷官服之间的联系。
不过,国运之力对于寿元影响的事情,方平安没有说出口。
来的时候他想了想,现在便急急忙忙提起这个,为时尚早。
毕竟在高弘义眼中,他应该还是头一次见识到国运之力。
而对于自己的询问,高弘义并没有拒绝。
他拿出一小本册子道:“这也不是什么隐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