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我的野蛮老祖 >

第223章

我的野蛮老祖-第223章

小说: 我的野蛮老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这个排名前三的大型商行应该称作云雀阁,聚香斋只是云雀阁所控制的一桩最为著名的生意。
  许多人将聚香斋与云雀阁混为一谈,而楚阿大作为聚香斋的幕后老板,却也不主动去纠正这个错误,甚至经常会故意混淆这两个概念。
  人们虽然对站在云雀阁幕后的人物有颇多猜测,并且有人断言,聚香斋或者云雀阁是后党一派。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当今帝后虽然颇为强势,对于朝堂之事野心勃勃,但朝堂中真正支持帝后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时候,帝后的亲信,需要与当朝左相梁昌宗结成联盟,才能在朝堂之上,发出些许声音。在这些人看来,以帝后的实力,尚且达不到自成一党的规模,将其称为左党或者梁党更为准确。
  梁昌宗出身吏部,元婴中期的修为,为人阴柔圆滑,历经两朝而不倒,人称梁长青。不过武朝当今登基以来,真正在朝堂之上权倾朝野的势力,却不是左党,而是所谓的舅党,也就是当朝国舅黎殇,黎真人。
  当今武帝也就是武成帝,并非先帝也就是武景帝的血脉,而是武景帝的侄子。武景帝是武朝诸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在帝位上只坐了六百余年,他虽成就元婴,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药罐子。问题是,纯靠灵药丹丸,能结成金丹就已经是谢天谢地,想要纯靠灌药凝聚元婴,即便是富甲天下的蛮皇武氏也做不到。
  武景帝为了凝聚元婴,不惜动用武氏秘传的天机秘术,天一神数。所谓天一神数,传说就是创造天下十万八千符文的天一真人所创的一套天机推衍之术。
  天一真人作为此界万千道法之祖,一共传下三套推衍之术,分别是天一数,遁甲数,以及六壬数。这三套推衍之术,正好对应天、地、人三才之数,也就是所谓的三式之学。
  传说中天一数,可衍朝代更迭,天运变迁,遁甲数可以行兵布阵,攻城掠阵,六壬数则是真正用来推算人生命运的奇数。
  至于天机子后来所推衍出的所谓《天机神数》与《天一神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高下却有云泥之别。
  由于这三式之学实在是太过玄妙,除了六壬数得以流传下来,天一数被历代君王锁入禁宫,只许宦官阉人研究,不能向外泄露半字。而遁甲数属于征战兵伐的秘术,虽然没有纳入禁宫,却也仅限于朝中重臣武将之间流传,严禁向民间泄露真诀。
  不幸的是,天一数虽然被深锁禁宫,却好歹流传下来了,而遁甲数虽然在朝臣之间有所传承,却在七八千年,武朝立国不久就失传了。
  至于流入民间的六壬数,则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经过万年传承,六壬数不断被后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肆意篡改,以讹传讹,到如今民间所谓的六壬数比较大的传承就号称有七十二家门派,这些六壬数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时灵时不灵,灵的时候少,不灵的时候多,所以近几百年来,六壬数已经逐渐被天机子的《天机神数》慢慢取代了。
  天一数作为三式之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套推衍天机之法,不但能够推衍,传说还可以借助星辰之力,扭转天机。据说当年武景帝就是依靠武氏秘传的天一数,引动星辰之力,成功凝结出元婴。
  也不知道武氏秘传的天一数是否完整,抑或是天道求衡的原因,反正武景帝凝结出元婴之后,他的子嗣便凋零起来,膝下四子在百年之内便死了两双。武景帝本人的寿数也不算长,在位六百年就因雷劫而死。
  武景帝在死前,努力耕耘,总算生出一个幼子,不想却在他死后不久,就被当今武成帝在黎氏的帮助下篡了帝位。武成帝继位之时,不过是金丹期后期的修为,却是因为前车之鉴不敢再用天机秘术强行拔高,挑战元婴了。武成帝到如今,在位已经将近二百余年,修为一直卡在金丹大圆满,一直无法凝聚元婴。
  好在武成帝春秋不过五百,还有大把的时间寻求机缘,成就元婴。唯一的问题就是,作为当今武帝,没有元婴期的修为,如何能约束住梁青天之类元婴期的朝臣?更何况武朝还有三个隐居不出,甚少参与政事的元婴后期的大能,以武成帝的修为就更是指使不动他们。
  武成帝的帝位来的不正,武家人自然是指望不上,只有依靠娘家人,也就黎老祖的力量。黎老祖当仁不让,通过不断往朝堂中安插亲信,帮助武成帝掌握了权力。不过近百年来,黎老祖闭关不出,准备应对雷劫冲击化神,当初被他安插在朝堂中的亲信,就全都被黎老祖的儿子黎应云一一收编。
  要为第三卷开始铺垫了,各种设定来了哦。


第563章 三足鼎立

  事情演变成这个样子,修为已经百年未有寸进的武成帝就郁闷了,曾经的亲信全都以黎应云马首是瞻,他又成了孤家寡人。更让他担忧的是,黎老祖闭关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了应付雷劫,抑或是干脆趁着这个机会,将权力移交给黎应云?
  倘若是后者的话,就坐实了黎家的不臣之心?!蛮皇武氏一直对外宣称有三大元婴坐镇皇城,问题是眼下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阶段。三位元婴太上年岁都已经超过两千五百岁,即便使用增长寿元的秘法,也最多能将寿元再延长三五百年而已。而使用增长寿元之秘法的代价则是彻底丧失进阶化神的希望。
  虽说皇城之外,武氏的家谱上还有四五位元婴太上,不过这些太上真人要么是隐居不出,要么是去往蛮荒深处云游修行,供奉在元灵殿中的本命烛灯显示他们尚在人间,但行踪何处却是不得而知。
  相比之下,朝堂之上,左右二相全都是元婴修为,朝堂之外尚有四大门阀坐镇四方,其门下也有元婴坐镇。这四大门阀虽说都是当初追随武氏初祖玄黄大君打天下的家臣,但经过万年的时光,这四家对于武氏的忠心尚存多少,又有谁能说的明白?
  近一二百年来,蛮皇武氏表面上依然风光无限,但是其外强中干的本质却难逃有心人的眼睛。一些有识之士,甚至指出,武氏眼下正在经历其万年传承中,从未有过的危机时刻。一旦坐镇皇城的三大元婴驾鹤而去,武氏在元婴数量上长达万年绝对占优的局面就将被彻底打破。
  对于武成帝来说,能够挽回局面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寄希望于武氏族人,能够有人进阶元婴,从而将其调入皇城,成为未来两千年武氏的中流砥柱。
  而细数武氏遍布各地三十六金丹老祖,论天分修为,在未来百年之内有可能成就元婴的不过一掌之数,其中蛮荒西部与南部各占了两位,再加上东方坠星海边的一位。而蛮皇西部的两位金丹,正是仓山郡王武青衫,以及临渊亲王的武青元,其中又以武青元的机会更大一些。
  除去从武氏族人内部挖掘培养力量,另外一个巩固帝位的方式就是结盟。对于武成帝来说,可选的对象并不多,而他最终所选择的结盟对象,不是左相出身梁阀的梁长青,而是右相唐衍一。
  与梁昌宗这种出身武朝四大门阀世家的人物不同,当朝右相唐衍一的背景并不突出,虽然算不上出身寒门,唐家在武朝众多世家之中绝对算不上门第显赫。唐衍一三百岁金丹成就,其资质修为若是放到大仓山这种西部边陲,自然算得上出类拔萃,可是放在武朝的朝堂之上,天才遍地的情况下,三百岁成丹,只能得一个不算差的评语。
  唐衍一自知在朝堂中枢之地难有出头的一天,便主动请辞去往极北之地镇守铁荆城。许多人都认为唐衍一简直疯了,铁荆城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给多少俸禄都没人愿往。某说金丹老祖,就算是筑基修士听到铁荆城三字,也都是退避三舍不肯靠前。
  哪知唐衍一到了铁荆城之后,苦心经营百年,竟然被他从极北境通过蛛丝马迹寻到了已经失联多年的涂山人的踪迹。
  按理说,剿灭涂山蛮人这等事情,应该是由镇守四方的四大门阀梁、凌、尹、陆中的元婴太上出手才对。唐衍一接连向镇守北方的梁阀传讯,结果全都石沉大海,唐衍一一怒之下竟然跑去皇城,擂起了大殿之前的撼天鼓,逼得镇守皇城的武氏元婴不得不亲临极北境,斩杀了涂山蛮人的三大蛮王。
  不过,经过这一番耽搁,到底没能将涂山蛮人斩草除根,一部分蛮人少壮精锐在大蛮巫的带领下,见机的早提前逃了。
  换作一般的外姓朝官,遇到此种情形,也是无奈,安心领个朝廷的嘉奖就算完事。可唐衍一却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都想不到的事,他竟然联名一百八十名武朝的外姓官员,将梁阀狠狠地参了一本,并且顺道针砭了武朝门阀制度的种种弊端。
  虽说以武成帝的实力,也奈何不了四大门阀,但唐衍一这个名字却被他牢牢地在心里了。而唐衍一也因为此举,俨然成为朝堂之上出身寒门朝官之代表人物。
  唐衍一的义气行事虽然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却也遭致四大门阀的合力反扑,武成帝迫于压力不得不将唐衍一打发到东方坠星海畔的一座小城黑石城去做个闲官。
  哪知官闲,人却不闲,唐衍一在黑石城做了将近百年的城主,或许是心境起了变化,其修为竟然突飞猛进。忽然一天,斜阳西垂之际,原本灰蒙蒙的东方天穹却忽然现出元婴大能顶天立地的真身法相,被贬去黑石城的闲人唐衍一,进阶元婴。
  这下子,朝野震动,就连当初合力打压他的四大门阀也全都没了脾气。三百年成就金丹的修士不算稀奇,然而一个六百年不到便能凝聚元婴的家伙,却绝对算得上蛮墟荒原上不世出的天才!
  唐衍一被武成帝高调地请回皇城,许以当朝右相之职,主掌兵,礼二部,与主掌吏、刑二部的梁昌宗,以及掌控户、工二部的黎应云成三足鼎立之势。唐衍一被武成帝纳为心腹依仗,正是武朝百年来,朝堂之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最耀眼的官星。
  至于所谓的后党楚氏,其崛起发迹,就显得颇为耐人寻味了。首先楚氏开始向朝堂插手的时间与唐衍一崛起时间点大致相同,而且,从风闻来说,帝后楚氏与当今武帝的关系一直可用和睦二字来形容。
  与根深蒂固的四大门阀不同,楚氏是近三千年才崛起的南方新贵,甚至在楚氏崛起的早期,曾经有过他们与南方蛮人关系密切的传闻,直到楚氏举家北迁,再到楚家与当今联姻,那些有关蛮人的传言便不攻自破了。
  武氏与蛮族之间的血仇绵延万年,武成帝再糊涂也不会将与蛮人有瓜葛的女人娶进宫来。


第564章 楚阿大的烦心事

  让人看不懂的是,楚家作为武朝新贵,除了曾因旧居南方与地头蛇凌阀有些摩擦之外,与武朝三大派系,四大门阀都没有太大的瓜葛。并且楚后与武擎苍的感情一向和睦,即便楚家有野心,想参政,也该绑在武擎苍的身上,与右相唐衍一合作才是。
  谁知楚家却反其道而行,与左相梁昌宗来往密切,要知道当初唐衍一被贬往黑石城就是因为联名上书,狠狠参了梁家一本造成的。
  有人说,楚后与武帝只是貌合神离,也有人推测,武帝的心腹之患不是左右相,而是他的亲舅舅黎老祖,他与楚后是打算左右逢源,同时拉拢住左右二相,共抗黎家才对。
  帝室的内幕,寻常人等无从揣摩,至于聚香斋或者云雀阁其后台到底是不是楚后,其实也没有个定论。大家之所如此猜测的原因,只因为聚香斋的老板唤作楚阿大而已。
  不过,无论云雀阁到底是不是楚后一脉,它能够位列武朝十大商行,并且排名靠前,就说明其背景身家非比寻常。就算不是楚后的人,也必然与朝中的某个庞大的势力关系密切。
  楚阿大没有乘坐聚香斋常用的玄级飞舟,而是调用了商行内部等级最高的“雀梭”,一来是此舟的遁速极快,可将从皇城到郡城的时间缩短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的提速,听起来不起眼,可是真正了解“遁速”这两字含义的人,自然明白其中难度之巨大。
  一般的黄级飞舟,遁速与筑基修士御剑飞行的速度相当。提到修士的遁速,常有一个误区,以为修士的遁速与修为等级成线性关系。比如,筑基二级的修士其灵根比筑基一级的修士粗了一倍,理论上讲瞬间外放的灵力也比筑基一级的修士多一倍,许多人就想当然地以为筑基二级的修士,其遁速就应该比筑基一级的快一倍。
  然而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倘若两个筑基修士在地上撒丫子跑,那么谁能调用的灵力多,谁的速度自然要快很多。但也不是说,筑基二级的修士,就能比筑基一级的修士快上一倍,因为奔跑的速度还受到肉体极限的限制。哪怕是修士,受限于其肉身的强度与构造,其所能达到的速度也是有个极限。正常情况下,筑基修士全凭两条腿跑,一个时辰最多能跑二百多里而已,超不过三百里。
  另外一种情况,当筑基修士踏上飞剑,御剑飞行的时候,其遁速就会提升十倍。那么,御剑飞行的时候,一个筑基二级的修士,其遁速能否达到或者接近筑基一级的两倍?答案也是否定的。
  学过物理力学的人都应该了解,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空气阻力是与其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当修士全力奔跑时,其速度并不快,受到的空气阻力也不大,很多情况下就可以忽略不计。当他的速度提高了十倍,那么他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就提高百倍,这股力量可是相当巨大的。
  正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造成了金丹修士与不同等级的筑基修士之间,其遁速的差别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巨大。通常情况下,金丹修士的遁速能够超过筑基修士两三成就已经非常难得了,除非像是遇到云裳当初奔袭千里救援殷勤的时候,其遁速虽快,那是她不计后果,疯狂催动金丹之中的天元祖气换来的。若非事后殷勤的不灭灵根能够生生不息将地元祖气补与云裳,那一战之后,云裳的修为就要被打回到金丹一级。
  当然,若是修为达到元婴,甚至化神般的存在,那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修士到了这个层次,就已经摸到了一丝此界法则之力,通过对空间与时间法则的掌控,达到瞬间移动的目的。类似的情况还有通过符文符谱炼制的传音符,以及传输法阵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符文符谱其实就是此界法则之力的一种具现而已。
  换到云雀阁的这艘“雀梭”飞舟,它的遁速既然比普通黄级飞舟提高了两成,也就是意味着,它实际的速度已经达到了金丹老祖的飞遁速度。
  更难得是,这艘飞舟的速度虽然上去,对于灵石的消耗却没有恐怖地成倍增长,这全都得益于嵌入舟身的暗金符文。若是殷勤能够看到楚阿大现在的样子,恐怕要羡慕非常,这飞舟可是比他前世所向往的私家飞机舒服多了,除了空间巨大,以及飞行平稳上的差别,最爽的是在飞舟里感受不到发动机的震动和噪音。
  楚阿大身材娇小,窝在一张懒汉椅中,从后面看几乎看不到人。他的手上正拿着幻影大比的评判名单,眉头微皱,在为两位武家的老祖同时出现在名单上感到头疼。
  武青衫与武青元虽然都是同宗同祖的血脉,可这二位彼此之间的矛盾甚至能用势如水火来形容。这二人都是金丹后期的修为,武青元更是在金丹大圆满上停留多年,是武擎苍眼中最有希望晋级元婴的武家老祖。为了武氏之未来,武擎苍对武青元自然是特别拉拢照顾。
  武青衫虽然也被武擎苍寄予厚望,但他的修为和资历,与武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