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生的修士生活-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好在夫妻恩爱,儿女孝顺,但好景不长,家中却缕缕遭逢变故,天灾、战乱……
流离失所,骨肉分离,慢慢地,心神俱损,意志消沉。
每个人都沉溺在梦境之中,或酸、或甜、或苦、或辣……
但没有人发现,他们此刻正躺在九劫关当中,一缕火焰自脚心燃起,慢慢沿着经脉往上,灵力、修为、道法、神通;一切的一切,过之即成灰。
而此刻的方勉,则依旧盘膝而坐。
他的眼中看到了一抹奇异而又凄凉的景象。
世安谷中,一轮血色的圆月,高悬于空。
河水蜿蜒着血流,自谷中流淌出来,无数世安谷弟子的尸体载沉载浮。
清庙山、臣工崖、召南台……
原本宏伟而又精致的建筑,倒塌在尘埃之中,血与火中夹杂着嚎叫声、哭喊声。
不知道为什么,方勉的内心,生出一种悲凉的感觉来。
就如他先前与鲁之止等人论道所说的,不论一生,而论万世。
那么,今时之劫,也非这一世之因,一如这九劫关中,鲁、骆等各家之劫。
对于这些大世家、大势力而言,或许总是认为自己势力庞大,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但统御天下的王朝,也有覆灭的时候。
甚至是鼎盛一时的文明,也有浩劫之时。
在真正的劫难来临之时,又岂是人力可以避免?
这种时刻,也许……人可以依靠的,唯有天与道罢了。
依稀之间,鲁之止仿佛感到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他忽然有些惊悚地看着眼前,酒池肉林,笙歌燕舞。
自己沉溺其中的,真的是道吗?
恍惚之中,骆倾霄心中依稀升起一道念头:“改过、积善、谦德……改命之法……”
她目光迷茫地看着眼前,自己是不是忘了什么?
“还不醒来!?”一道呵斥声,如同炸雷般在所有人耳中响起。
双眼猛地睁开!
整个人仿佛瞬间清醒了起来。
阳光刺目得几乎令眼睛睁不开。
身躯却有着一种深深的疲惫与虚弱。
好似遭逢重病一般。
“我们这是怎么了?”虽然只是过去不长时间,但却好似经历了一生一世。
心中已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看向四周,风早已经停了,只剩下几具再也没有醒来的躯体,化作一抹飞灰,不过片刻,便消散了。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惊出一声冷汗,忽然回想起来!
先前,被那风沙一吹,便神魂不醒,陷入梦中。
现在想来,若不是那道声音将自己叫醒,没准自己也跟那几个化作飞灰之人一样了!
到底是谁救了自己?
众人现在甚至都无暇去想这一梦到底过去了多久。
这样的事情,能够活下来已经是万分庆幸了!
他们细细回想起来,只感到梦中听到的那道声音,有些熟悉。
“方先生?”他们心中一惊,难道是他?
四下寻找着方勉的踪迹。
忽然,他们在前方的一处石柱下,见到了方勉。
此时方勉就站在石柱下,仔细地端详着石柱上的文字。
鲁之止却丝毫不敢再有轻蔑之色,上前拱手问道:“方才可是方先生出手相救?”
方勉回过头来,看向众人,却是摇了摇头:“并非我的功劳,只不过因为各位心存于道罢了。”
就像是早已经偏离了道路的马车,朝着悬崖边驶去。
人若是愿意自己改变,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之上,灾祸虽然凶险,但至少还有机会走回来。
听到方勉的话,所有人久久无言。
回想起来,在刚才那一刻,什么修为、法宝,一切力量都不起作用。
能够自救的,唯道而已。
心存于道,关键时刻便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则生。
失于道,自然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则死。
皆在一念之间。
即便是此刻,所有活下来的人,心中仍是后怕不已。
他们心中唏嘘,那些逝去的人,此刻连替他们收尸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那些死难的人,有些是自家长老,有些是熟识的人,不过眨眼之间,便天人永隔。
这种心绪,是旁人很难感同身受的。
但他们却也同样感受到了,道的力量。
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第一百六十七章。进与退(三更)
而徐家之人,此刻感受更为深刻。
他们跟着方勉一路走来,他们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比在场的其他人可多得多。
对于徐家人来说,他们的整体实力,可谓是比鲁家人要低得多。
可一路走来;鲁家人亦遭受如此损失,再看看他们,却能不折一兵一卒。
对比起来,这简直像是一个奇迹。
这难道是偶然的么?
他们心中明白,事实上不止是在刚才的梦境之中,在来到这片妙元山之时,他们便已经在不断地做出选择了。
所以他们并不是比鲁家人厉害;而是因为经历得更多;所以比鲁家人更坚信。
比起鲁家之人元气大伤的模样,他们此刻却只不过小损了一点修为罢了。
“方先生。”徐家老祖问道,“你可知道我们在这里呆了多久?”
“可要有望出去?”
方勉的目光,落在眼前的石柱上。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也许离开的契机,就在这些石柱上。”
在场众人一听,当即议论纷纷起来。
“真有办法出去?”
“方先生,是不是真的?”
连鲁元也面露惊容,他原本在入九劫关之前就已经受伤,此时更是元气大损,脸色苍白。
由鲁之止搀扶着,踉踉跄跄地走上前来。
“方先生,这上边写的是龙章篆,莫非方先生连这也懂?”
他实在无法理解,龙章篆的传承;早就断了,即便现在有龙章篆存于世间,世间人也根本不可能学懂这种文字。
“龙章篆?”方勉神色有些讶异;他的目光落在眼前石柱的文字上,原来这种文字叫做龙章篆么?
他摇了摇头:“我并不认识这些文字。”
“那……?”所有人都疑惑起来。
方勉解释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刚才开始,我看到这些文字时,脑海中自动便会浮现出它们的意义。”
“什么?”听到方勉的话,所有人均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们绝没想到,方勉竟会以这种方式读懂龙章篆。
“那这上面写的是什么?”立即有人问道。
“好像是一部功法。”方勉一边观摩着眼前的文字,开口道。
“功法?”所有人再次一惊,随即激动起来。
居然会将功法记载在这种地方?
难以想象,这到底是一部怎样旷古绝今的神功?
“敢问先生,这到底是什么功法?”骆倾琅有些好奇地问道。
方勉听到对方的询问,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恐怕没法翻译。”
“这……”众人面面相觑,“怎么会这样?”
“这其中的描述与用语,很多都是现今人类文字中所没有的。”
方勉只得解释道:“仙人眼中的世界广阔太多了,不仅仅只是鸟兽虫鱼,花草树木。”
“单说万物有灵,包括术法神通所涉及到的各种灵,仙人们对这些都有文字性的分门别类。”
“甚至还包括一些在修真界没有的东西,涉及不到的词汇。”
“在下虽然能够理解一个大概意思,但……”方勉摇了摇头;也有些无奈;“用现今的文字无法描述出来。”
“原来如此。”鲁元微微点头,深以为然道,“这样玄奥的功法,的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不过。”方勉接着又道,“这些文字暗合天道,即便不明其意,大家多观摩观摩,想必也对修为有好处。”
“是吗?”众人登时都惊喜起来。
“我看看!”
“我也来看看!”
劫后余生,已经很幸运了,他们倒也不敢奢求太多。
一众人连忙围在石柱旁开始观摩起来。
而对于方勉来说,他此刻的修为,已经达到了上乘九重天巅峰。
《升灵诀》已经全部练完了,正缺一部能够练到洞境的功法。
眼前可当真是瞌睡送枕头。
他立即盘膝而坐,开始依法修炼起来。
如果要相比的话,这部功法,自然不是升灵诀可以相提并论的。
这其中实在是有种仙凡之差,云泥之别。
一瞬间,方勉便只感到一股庞大的力量,自丹田而起。
几乎同时,九根石柱再次亮了起来。
见到此等情形,众人心中皆是一寒。
要知道先前那样的大祸,也是因为这石柱点亮而起。
但这一次,他们发现与之前却是大有不同。
天空瞬间晦暗下来,不见上,不见下,不见天空,不见大地。
九座石柱,仿佛立于深邃的寰宇之中,周围点点星辰,闪烁光芒。
几乎同时,他们见到方勉的身躯之内,一道道穴位也如同漫天星辰般亮了起来。
由内,对应于外。
星辰间流光电转,方勉身躯内亦如是。
这样神异的景象,几乎叫在场所有人张大嘴,发不出声。
即便是鲁元,此刻也不禁咋舌道:“真没想到,我等率众进入妙元山中,反倒无意中成就了此子滔天机缘。”
骆夫人也点头道:“此等神功仙诀,前所未见,假以时日,此人定能成为稷山洞天东部第一修士。”
“夫人说得还太浅了些。”鲁元感慨道,“此等人物,恐怕真有机会将千年来断绝的天路打通。”
“如此说来,又岂止是东部第一修士?”
“倒是我们,都跟着沾光了。”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此子也不知从何处学来的道法。”骆夫人应声道,“先前我还有些不以为然。”
“但现在越是琢磨,越是觉得这道法意义深远,非比寻常。”
“爹。”这个时候,旁边的鲁之止颇有些疑惑道,“孩儿此时也觉得,这道法确实神妙。”
“只是这样的道法,反倒与我鲁家早年的功法暗合,如今我鲁家功法经过千年改良,倒反倒像是越改越偏了?”
“难不成我鲁家千年来,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在退步么?”
鲁元闻言,也露出深思之色。
的确,如今鲁家之人所修功法,比起最初时,是方便易学许多了。
限制也少了很多。
但现在看来,那些所谓的限制,也许正是鲁家先祖为了避免鲁家后人偏离于道而定下。
如今这些后人,却自作聪明,将整个鲁家陷入劫中而不自知!
想到这里,鲁元忽然惊出一身冷汗来。
第一百六十八章。天垂象见吉凶
而此刻的方勉,他深知自己的能力还很浅薄。
他心中猜测,自己之所以能读懂龙章篆,或许并非是因为自己有什么过人的能力,也并不能说明自己有多厉害。
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若是用另一种更广阔的眼光来看,也许; 这多助并非只是体现在人上。
天地万物皆有其灵,都是有意思、有思想的。
那么它们,或许也会给予真正的有道之士一定的帮助。
也许,这九座石柱,看似死物,事实上也有其灵,只是方勉与在场的所有人都察觉不到罢了。
……
这些事情说起来实在简单; 但看在其他一众修真者眼中; 便像是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真的是奇迹; 以他们的思维很难理解这样的事情。
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便是道法神奇、玄奥而又无法解释的力量。
但无论他们是怎么想的,至少在这一刻,他们真的相信,这世界上有道存在。
至少有方勉所说的那样的道存在!
他的存在并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而像是流水一般,润物无声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
无时无刻,无论何时何地,即便每个人都察觉不到,但他确确实实地就存在于万事万物中。
……
而这个时候,妙元山的修士,所有人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石柱与方勉的身上。
就在这个时候,远在妙元山数千里外,世安谷。
夜幕降临了,月上树梢; 但今夜的月色; 却格外的怪异。
“大家快看天上!”
世安谷的广场上,来来往往的弟子,远望着天空,议论纷纷。
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只是今日的月色,却是带着一种暗沉沉的红色。
与方勉在九劫关中提前看到的一模一样。
“怎么会这样?”
“血月!”
“是血月啊!”
对于这些世安谷弟子来说,似乎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异象。
“是啊,我听说血月现,妖邪出,难不成又有什么妖邪将要现世了吗?”
“宁师兄,你看天上。”此时此刻,宁静思等人也刚刚从外头回来。
他们脸色惊讶地看着天空,在他们生命的十余年中,似乎还从未见到过这样的异象。
众人脸上都现出一抹忐忑之色。
方师兄先前跟他们稍稍提及过,在不久的将来,无论遭逢什么样的变故,一定要坚守于道。
现在突然出现这样的异象,让他们的心中也不得不忐忑起来。
……
召南台; 行鹭湖。
琴音自湖心的楼阁中传出,虽然依旧优雅动听; 但若是细细听去; 却带着丝丝缕缕的紊乱。
“师尊。”白衣少女从阁楼外进来。
秦长老微微点头。
“外头都在议论,今晚这样的异象,是否……?”
秦长老微微叹息一声:“不瞒你说,近日我的内心中也感到一丝不安。”
“先前,邪道修士屡次出现,现在又出现了这样的异象。”秦长老摇了摇头,“真是多事之秋。”
“近日掌门师兄将在外的长老、弟子都召了回来,你们若无要紧事情,也切勿外出。”
“是,师尊。”
……
与此同时,后山禁地的洞府之中。
“太上长老。”掌门凌之华拱手揖礼,“时至今日,我世安谷长老、护法、执事等已全部回谷,出门在外的弟子,除暂时联络不上的弟子以外,其他也全部归谷。”
“一旦有什么变故,只需一声令下。”
太上长老尊阳子微微点头,目光中,却有着某种凝重的色彩:“今晚天现异象?”
“确有此事。”掌门凌之华躬身道,“今夜天空月色化为一片血色,这是从世安谷建谷以来,都未有过的事情。”
他面带异色:“太上长老,这是否意味着什么?”
太上长老尊阳子深吸一口气道:“方先生临走之前留话说,世安谷大劫将至。”
“这……!?”凌之华一惊,“方先生离开时就说了?”
尊阳子点头道:“当时我还有点将信将疑,但现在看来,方先生早有先见之明啊。”
“方先生怎么会知道?”凌之华惊异道,“难不成方先生真有未卜先知之能?”
尊阳子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