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生的修士生活-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正邪大战最关键的时刻,从背后给了正道最阴险凶狠的一刀!
这是人族修士所必然经历的劫,没有人能够阻止,即便是仙王姜辰也不能。
可是对于魔而言,它们可并不是那么容易善罢甘休。
这些天地之间最为负面的生命,亦最为接近彻底的消亡。
它们知晓它们最终的命运,因此,它们内心中那股强大的怨恨,直欲将所有人类,也拖入与它们相同的境地!
于是,稷山盟诞生了。
也许在人看来,稷山盟的诞生,只是一个偶然。
他们打着正道的旗号,在残余的正道修士于前方抗敌时,整合后方,迅速壮大。
同时安插内应,令剩余的以姜家为主的正道修士联盟内部分崩离析。
最终将其一举击溃,从容摘下胜利果实。
但……以更高的眼界来看,稷山盟所做的一切,却并非偶然。
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冥冥之中,早已被一股邪恶的力量所主导着。
他们开始大力发展修真界,开辟出宏伟的修士城镇,建造出前人从未见过的飞舟、法器,甚至连修行之道也与时俱进,各种灵丹的出现,令修真者们不再需要苦修。
在这里,只要有钱、有权,便可以得到一切其他人梦寐以求的。
修真界一片繁荣,看起来蒸蒸日上,但并没有人发现,整个修真界的道德,像是山崩一般垮塌下去了。
其中虽然也有质疑的声音,但这个时候,甚至不需要稷山盟出手,谁能对抗得了如此庞大的既得利者群体呢?
当人们逐渐开始背离道的时候,他们开始破坏先人留下的道统。
篡改历史,曲解道法,一代又一代,慢慢地,这个世界的修真者们抛弃了先祖所传承下来的道。
修士们逐渐开始认为,千年前的大劫,便如稷山盟典籍所记载的,纯粹是因为先祖们不懂得争斗,只会闭门清修,贪图安逸。
所以被邪道修士打得分崩离析。
于是他们争权、夺利,前赴后继地爬上高位。
在丧失了道德的底线后,权利与欲望,迅速便能将人腐蚀。
人们所见,所听,甚至所想,都不知不觉地,在稷山盟的掌控之中了。
上行而下效,修真者们的行为与价值观,很快又会影响到底下的世俗。
当人类的一切都堕落到无可救药的时候,那么,任何仙神都无法挽救人类的命运!
如今的稷山盟,乃至整个修真界,便是魔谋划数千年的杰作。
腐朽的所谓“正道联盟”,正在带动整个世界走向腐朽!
……
《易》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大意是说,天地因为变革而形成四季,养育万物。殷朝的汤王、周朝的武王,发动变革时顺天时,而应人心。
如今的稷山盟,倒行逆施,排除异己,各种手段用尽,连许多既得利益集团都受不了了,更不用说底层的普通修士。
这样的时机,自然是发动变革的最好机会。
而变革,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其过程或许是迅雷不及掩耳的。
但事实上,早已经开始酝酿了。
千年已逝,千年前已行将熄灭的余火,亦将重新燃起!
五人自石洞中一步一步朝里走去。
第二百五十一章。仙身
前方道路分明,有五个方向,分别通向五座洞窟。
而这个时候,众人的内心,就像是被什么所牵引着,快步向着其中一处走去。
她们此刻的内心无比地震撼,从未想过,稷山盟之事,牵扯如此巨大。
而既然是如此重要的事情,千年前的那些先辈们,为什么会将东西留给自己。
莫非真的与自己的前世有什么关联么?
她缓缓朝里走去,她见到洞壁、洞顶各处,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功诀、术法、神通……
这些功诀、术法、神通之高妙,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可是出乎她预料之外的是,原本她认为,这些古人留下来的传承,应当极为高深,很难理解才对。
但此时此刻,她却是心中有些莫名的触动。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此时此刻,往日所学的道法,一道道竟化作文字般浮现在她眼前,而她发现,这些功诀神通,竟与道法中所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哥哥……”她轻轻咬了咬下唇,也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紧张。
心中有着一种复杂的情绪,翻涌着。
她深吸一口气,盘膝而坐,开始修炼起石洞中的功法来。
或许,此时此刻,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她们的修为提升得有多快。
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
而此时此刻,甫田园外的小木屋内,方勉亦在盘膝静修。
透过天眼,朝内望去,丹田之中,那个稚嫩的婴儿之身,彻底成型了。
这是真正修真之士元婴之身,通体晶莹,经络骨血纤毫毕现,肤白如玉,盘膝坐在无暇的莲台之上。
莲台上的莲叶,一瓣、两瓣……缓缓舒展开来。
而此时的方勉,已经逐渐开始脱离所谓三大境界的划分,当今修真界的三大境界,只不过是稷山盟为那种歪门邪道的修行方式,所打出来的一个幌子罢了。
事实上,这些人不修道法,根本没有境界之分,绝大多数只是力量的强弱,灵力的多寡罢了。
而境界,在于心。
心的修行,在于所证实、明悟的道法。
因为通达了道法,而炼出的新的身躯,从婴儿开始成长,这是仙人之躯。
因初生时亦如人般,自婴儿始,因此称其为元婴。
此身因道而成,自然天生具备着道法的莫大威能!
只见方勉盘膝而坐,双眼微阖,而丹田之处,那具幼小的身躯,却缓缓睁开双目。
与此同时,方勉见到,眼前的一切,房屋、草木、山石,一切的一切,都在眼前逐渐消失。
骤然之间,只见一道肉眼不可见的华光,自方勉的天灵一跃而出!
入目所见的,乃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哈哈哈哈!”入耳便传来一阵欣然笑声,“方先生,这么快便能出凡尘了?”
方勉一瞧,只见眼前立着一仙风道骨的老者,不是尊阳子又是何人?
旁边司农等各路仙使也不由议论纷纷,连连道贺:“仙身初成,可喜可贺啊!”
方勉当即拱手道:“方勉见过各位仙长。”
他此刻元婴初成,仅是个孩童之身,举手投足,却有种老成的气度,倒是叫诸位有些忍俊不禁,却又心中欣喜。
“当今之世,要成这莲台仙身,可大为不易。”尊阳子感慨道,“方先生不愧是集诸圣之道,道法精深。”
而在此时,司农仙官神色微动,开口道:“方先生仙身初成,府君已然知晓。”
“命我等邀方先生与各洞仙友,往第九天东极仙宫一叙。”
“哦?”便在此时,一道长虹落在众人面前,“看样子某还是晚到一步?”
“司命仙使。”方勉拱了拱手,“仙使此来,不知所为何事?”
他左右瞧了一眼,应该不是我世安谷有人离世吧?
“哈哈哈哈!”司命仙使当场笑道,“方先生,这就是你的不是了,难不成本仙来此,便只为勾魂夺魄?”
“殿主原本欲邀方先生入司命殿一观。”司命仙使笑着道,“倒是没想到东极仙宫快人一步。”
司农仙官也笑道:“上一回府君宴请群仙,还是千年以前吧?”
“一晃又是千年过去了。”司命仙使感慨道。
尊阳子眉角挑了挑:“此事老夫怎么不知?”
“老尊阳,我看你都老糊涂了。”仙使笑道,“千年前你早已下世轮回,可未能赶上这大好仙缘。”
尊阳子一拍脑门,哈哈笑道:“那这回,老夫可要多饮几杯。”
“不过东极仙宫距离此地数万里之遥。”尊阳子道,“方先生少了门行脚的法子,恐怕是一时半会难以抵达啊。”
“这倒是无妨。”司农仙官道,“上界传下道书一卷。”
“而且……”他抬头望向远方,此刻只见一名头戴紫金冠的紫衣小童,乘云而至。
“这位是?”方勉面露异色,此人倒是从未见过。
“小仙尘中君。”紫衣小童洒然道。
“尘……”方勉不由得愣了愣。
那岂不是尘渺先生与曦圹剑的主人?
他随即惊喜道:“前辈已是仙人了?”
紫衣小童当即道:“千年之前,修真界遭逢大劫,我等也只能无奈兵解,只不过得府君看重,才得以在上界做个守殿童子。”
方勉闻言颇有些唏嘘,心知千年前那场大劫,正道几近损失殆尽,有望飞升的修士,恐怕大都不得不拼死抵抗邪道入侵,兵解重修也就成了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似虎陵山那座遗迹,以月华宗为首的所有正道修士几乎都陨落在了大汜关中。
世安谷的镇魔古窟,那些前辈亦是拼死才将九圣魔君镇压。
可想而知当年的惨烈。
尘中君的情况,恐怕亦是如此。
不过如今竟能在此相见,却又是冥冥中的缘法。
紫衣小童却又有些欣然地看向方勉:“倒是没想到,曦圹与尘渺那两个家伙,竟有如此机缘。”
“如今新的圣人大道将传,上界念他们二者护道有功,因此特赠下仙丹两粒,为其点化灵智,通其慧根。”
第二百五十二章。仙宫
方勉闻言,心中也不由得惊异万分。
同时也有些高兴,尘渺先生忠心耿耿,守护洞府,曦圹前辈更是助益自己良多,如今得见旧主,又逢此仙缘,方勉却也是由衷地为其高兴的。
“如此,便多谢了。”方勉道。
尘中君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今后,我这两个朋友,还得劳烦方先生照拂才是。”
“仙长言重了。”方勉连忙道,“倒是方勉,受照顾良多。”
而这个时候,只见尘中君摊开手中,紧接着,两道元神,便飘飘渺渺地,往天空上飞来。
一做灰衣狂士打扮,一做青衣少年打扮。
两人就像是两个袖珍的小人,落在尘中君掌心。
此时此刻,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左看右看:“我们这是在哪?”
随即见到尘中君,却是猛地一震。
“主……主人?”两人浑身皆震,“我们这是在做梦么?”
尘中君哈哈笑道:“人生在世,可不就是幻梦一场,你们二人,也该醒了!”
说罢,只见他手中取来一玉盒,盒中乃是两枚仙丹。
仙丹没入两人眉心之中,不过顷刻之间,一道金色的光华,自两人眉心透出。
一双眸子,也变得清澈起来,不似先前迷茫。
神志为之一清!
两人震惊地看着眼前,尘中君就在他们眼前,还有一名孩童,还有尊阳子与多人。
两人忽然心有所感,连忙行礼道:“曦圹、尘渺,见过诸位仙长!”
众人见状,都不由得抚须笑了起来。
“主人!”接着,两人无比惊讶地看着眼前童子。
“主人!”尘渺惊讶道,“您怎么变成了这幅模样?”
“都过去千年了。”尘中君道,“我自然也有我的缘法,你们二人不必担心。”
“你们二人在人间,做得不错。”尘中君感慨道,“没准比我这个旧主人,福缘要好得多。”
“不过今日不是你我叙旧的时候。”他看向方勉道,“方先生,尘渺身具上古五色孔雀血脉,如今开启灵智,瞬息万里也只是稀松平常。”
“诸位同去东极仙宫,如何?”
“方先生?”两人又讶异地冲着尘中君的目光看去,见到的竟是一个约摸三岁大小的孩童。
只是孩童虽然稚嫩,的确能见到几分方先生的神韵。
“你……你是方先生?”
方勉洒然道:“如今不过婴身初成,只能保持这幅模样,二位莫要见怪。”
“今日修为有成,为诸位仙友相邀,同去东极仙宫赴会。”方勉道,“倒是没成想,正遇到尘中君前辈。”
“赐下如此仙缘,倒当真是可喜可贺。”
两人闻言,当即神色复杂。
完全没有想到,昔日旧主,还能有再见之日,更没有想到的是,今日竟能得此仙缘。
两人深深向方勉拜了拜,又向尘中君拜了拜。
“事不宜迟。”尊阳子道,“方先生,现在出发如何?”
方勉点了点头。
尘渺先生会意,立即化作一只五色斑斓的大孔雀,服用仙丹后,浑身上下发生了巨大的蜕变,羽翼舒展,当真是光耀天地。
方勉跨上孔雀,孔雀立即化作一抹虹光划过天际。
东极仙宫,数万里之遥,沿途只见下方云海翻腾,偶有一两座山峰,如同云中点翠,露出云头。
而与此同时,方勉见到,远方有一片巨大的宫殿群,屹立于云海之上。
楼阁殿宇立于云气之中,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几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那殿宇外头,列着白衣仙士,一道道紫云金气,自天外而来,落入殿外广场之上。
亭廊之中,仙子仙娥,议论纷纷。
一名白衣仙子议论道:“听闻今日一名凡间修士成道,府君竟会因此遍请各灵山洞天,群仙来会,这是何故。”
“妹妹有所不知,如今凡间早已为魔主所统,当今之世,还能证得道法,哪是等闲之辈?”
“不知证的是哪方大道?”白衣仙子惊奇道。
旁边那名紫衣仙子却是摇了摇头:“听闻府君说,此乃天机,岂是你我可以知晓的。”
“不过我听闻,乃是诸圣大道,非同凡响,否则,也不可能在这般魔统之世,革故鼎新。”紫衣仙子道,“不过那日人间道法初传,我倒是与众仙去那世安谷听过一次。”
“当时所论的乃是一位老子圣人所传大道,着实是非同凡响,高妙异常。”
“是么?”白衣仙子眼前一亮,但随即又郁郁道,“只可惜仙人即便闻得道法,修行也是千难万难。”
“世俗凡人,虽迷于轮回,但若能勘破迷障,反倒一日千里。”
“妹妹慎言。”紫衣仙子连忙提醒道。
随即又叹了一口气:“一念既出,因果已生。”
“方先生到。”便在此时,有仙官唤道。
众人朝着前方瞧去,却只见前方白玉天阶之上,一应群仙簇拥着,中央乃是一名白衣小童。
却是星目皓齿,如同温玉雕琢,神剑悬腰间,五色祥云悬于顶,浩然气相随。
虽是孩童之身,却是宝相庄严。
一行人顺着天阶大道,步入中央宝殿之中。
方勉此刻也只觉万分惊奇。
这仙殿处处透着祥瑞之气,麒麟、凤凰各种瑞兽嬉戏于彩云之畔,仙子飞腾,着广袖霓裳,舞于琼楼之间。
仙士、仙官林立,罗列于广殿之中。
随着进入中央那座宝殿中去,只见一名黄衣仙人,着九龙袍服,脑后华光万丈,仪态万千,威严无方。
各司仙官分立左右。
司农等各仙官也随之纷纷入其位。
方勉走入殿来,施礼道:“方勉见过稷山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