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生的修士生活-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先生的修士生活》
第一章。宁国
故老相传,古仙人划界成山,名曰界山。
此山高万仞,尽是悬崖峭壁,极险极绝,当真是飞鸟尚不得渡,猿猴亦愁攀援,自此南北断绝,互相不通往来。
这界山以南的疆域,虽然说不得土地繁茂、物资丰盈,终究还算得上辽阔,山下绵延万里。
……
东南靠着大海的方向,有一个挺大的国家,叫做宁国。
在宁国东南,有一条大江名叫盛江,盛江支流极多,再加上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来往的商船可谓是络绎不绝。
盛江府更是一座盛产丝绸的商业雄城,沿着城内运河的两岸,丝绸行少说也有数百上千家,又兼勾栏瓦舍林立,即使入得夜里,便是华灯灿烂,金粉楼台,画舫浮波,纸醉金迷。
这里是整个江州最为繁华的地方。
而在盛江府往东,翻过两座山,沿着河流往下,过西岭县,差不多一百余里,有一处名叫下桥集的小集市。
今年六月的天气,还是有些过于炎热了。
此时又是中午,毒辣的太阳照射下来,晒得人皮肤也有些发疼。
一个瞧上去大约也就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坐在田垄边的大树底下休息。
身旁放着草帽、锄头和一壶水,手里还捧着一本书,看得正入神。
着实有些忙里偷闲的味道。
“小勉哥。”便在这时,一道有些粗犷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山叔啊。”青年咧嘴笑了笑,转头瞧了一眼,是个矮壮的黑汉子,打着一双赤脚,“忙活完了?”
“天太热了,休息一会。”汉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在青年旁边坐下,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袱,包着一份干粮,他掰下一半递给青年,“吃点?”
“已经吃过了。”青年人摆了摆手。
汉子也不客气,自己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口中抱怨:“小勉哥,你说这天儿,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要再这样下去,别说田了,人都得旱得昏死过去。”
“再过三四天就得下大雨了,到时候,可得防着点儿水患,少说得连下三五来天。”青年一五一十地道。
“真的?”汉子神情紧张地盯着眼前的年轻人道。
“还骗你不成?过两三天,就得刮大风了。”
“那真好!嘿嘿,真好!”汉子当即咧嘴笑了起来。
“最近几年,可多亏了您。”汉子抹了一把额角的汗珠道,“说风便是有风,说雨便是有雨,如今旱涝都有了预防,收成可比以前好多了。”
“古人云: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很多事情原本就有先兆的,多读些书也就明白了,哪有什么神不神的。”
“那是您有学问,换俺们可不成。”
“小勉哥。”说到这里,汉子又有些疑惑地看着青年道,“您说……您是有大学问的,干啥来俺们这种地?”
青年人失笑:“学问又不能当饭吃,人要吃饭,当然得种吃的。”
汉子连连摇头:“我瞧着,就城里那些书院的教书先生,可都没您有学问。”
“山叔,您就甭夸我了。”青年道,“糊弄糊弄你们可能还成。”
“瞧您说的!”汉子也跟着嘿嘿笑了起来,随即从地上起了身,“俺也不打扰您读书,先去把消息告诉大家伙。”
“不打扰。”青年人拍了拍手上的泥灰,虽然天气这样炎热,额头上竟也不见汗。
“我就休息一会,待会也快回去了。”
“要回去了?”
“嗯,待会摘些瓜果,就准备回去了。”年轻人抬起头,望向前方。
前方不远,有一座石拱桥,潺潺的水流从桥下流过,旁边是一座小集市,青石铺就的街道,还算宽敞。
年轻人名叫方勉,家就住在这座小集市附近。
河道上,来来往往着不少船只,忙忙碌碌。
自沿河的集市往里走,放眼瞧去,路边摆着不少小摊,包点、小食,应有尽有。
方勉轻车熟路地,走到一片小摊面前,老板是个矮瘦的中年人:“余老板,一碗甜茶,现在喝。”
此时已经是下午,集市上人还真不少,这天气着实有些热得慌,小小一个茶摊,不少人坐这乘凉。
“好咧!方先生,今天比平常晚些啊。”老板抬起头,见是熟识的,连忙笑脸相迎。
“嗯,今天忙点儿。”
甜茶是这边的特色,茶香扑鼻,甜而不腻,算是老少皆宜的饮品,方勉有时忙活完回来,也有喝上一碗的习惯。
方勉在摊位旁边的棚下找了个座位坐下。
“小勉哥,这天儿……”刚刚坐下,旁边一名壮硕汉子便过来搭讪起来。
“梁大哥,下雨嘛,今天已经算过了,过三四天就下雨了。”方勉一边落座一边开口。
“诶,我这都没说完呢。”汉子咧嘴笑了起来。
紧跟着四周围也善意地一阵哄笑。
“老梁,小勉哥神机妙算,用得着你开口?”
“就是!”
“哈哈哈哈!”
那梁姓汉子也拍着脑门哈哈大笑:“那是,那是。”
“勉小哥,能不能帮我算算,我家那婆娘,什么时候能给咱生个大胖小子啊?”
“伍兄弟,这是你自个的事儿,问我做什么?”方勉白了他一眼。
周围登时又是一阵哄笑。
似乎方勉过来,整个茶摊的气氛,都一下活跃了起来。
“勉小哥,勉小哥!”又一名四十来岁的妇人走了过来,脸上微微有些焦急之色,“能不能请你帮我算算,我丈夫跟人去怀州做生意,前些天让人捎信回来说是这个月初回来,这都快半个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方勉见对方焦急的模样,好声安慰道:“张婶,别急,张叔的面相我看过,并没有什么大的灾祸,我给您算算,看是不是路上有什么事情耽搁了。”
“诶,好,你这样说我就安心了。”妇人长出了一口气,连连道谢。
一般说来,方勉每日在茶摊闲坐的时候,都会顺道帮人解解惑、算算卦什么的,只是顺手为之,也不收钱。
说起来,方勉与其他人是大有不同的,他打小便记得自己的前世。
方勉的前世,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而是生在一个名为“地球”的地方。
前世的人生,倒没有什么离奇,大学毕业以后,便回到家乡当了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
白天兢兢业业上课,晚上备完课便利用闲暇时间买些书来读。
不过方勉前世经常喜欢读一些古书,四书五经大都通读,其他一些也几乎都耳熟能详。
说来也奇怪,到了这一世,前世所读过的书籍,居然还记得一清二楚,有的甚至比前世还要清晰。
这样的事情着实神奇。
他索性便将这些记忆中的书籍抄录下来,一来可以避免忘记,二来读书解闷,也可陶冶性情。
时间一久,四书五经大多读通了,自然会比其他人懂得要多一点。
至于算卦……
《易》作为儒家五经之首,方勉自然读过。
略懂点儿皮毛,权当消遣,也实在没什么值得称道的。
第二章。易
一个现代人,将前世嗤之以鼻的玄学搞懂了,这样的事情,似乎很有意思。
但方勉并不这样觉得,经历了轮回,让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改变了。
方勉从包里拿出一把草茎放在桌上,便细细推算起来。
这种古老的推测事物变化的方法,出自《周易》,作为儒家群经之首,其实方勉与其说是用它来卜算,倒不如说是用作教化。
“是一个旅卦。”方勉看了看卦象,微微皱了皱眉,“下艮上离,山中燃火,烧而不止。如此看来……张叔应该确实会有些灾祸。”
“这……!?”张婶闻言,再次忐忑起来,“勉小哥,这该如何是好。”
方勉又道:“张婶你且先别急,根据卦辞来看,旅贞吉。”
贞,《说文解字》解释为:“贞之为问,问于正者,必先正之”。
套用到自身也就是说:“贞”有卜问的意思,问卜于《易》,须先正自身。
所以贞可以理解为正。
“意思是说,在旅行中坚守正道,就能遇难成祥。”方勉解释道,“我看张叔做生意从不短斤少两,人缘也好,虽然这次旅途中会遇到灾祸,但是不会对他造成太大影响的。”
“勉小哥,你说真的?!”
“这是当然。”方勉肯定道。
“小勉哥。”那梁姓的汉子嘿嘿笑着,凑过来道,“咱们这的人,哪会有什么坏心思?我看这次就算有事,也保管有惊无险,张婶,你也别太担心了。”
“诶。”张婶稍稍安心了一些,“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
说起来,方勉从小在这小集市上长大,偶尔也会像这样,将自身所学的道理跟周围的人讲一讲。
这样做,大概也有些年头了。
而这个时候,方勉的面色,却是微微变了变。
“勉小哥,怎么了!?”
方勉摇了摇头,眉头紧锁,指了指对面一桌,一名路人不小心打翻了茶碗,茶水洒了一地,茶碗则正好滚落在自己脚下。
几人见状,连忙上前帮忙收拾。
这看在其他人眼里,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一件小事,但方勉却是有些反常地楞在了原地。
……
他虽然偶尔会帮人卜算,但说白了,只是用《周易》中的道理,来教周围的百姓要遵循正道,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毕竟这个时代嘛,这些平民百姓还挺信这些,而且他如今也算得挺准的。
一来可以自娱,二来可以教人好的道理,何乐而不为呢?
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方勉对这门技艺却是越来越感到惊奇。
《易》中有言,古圣王伏羲氏作八卦以类天地万物,它和仓颉所造的远古文字一样,是一种代表天地万物的符号。
而对于方勉而言,他感到这些符号越来越像是:天地的语言。
但……天地真的有语言吗?
天地又不是人,他会有自己的意识吗?
方勉不知道,但就在刚刚,他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些信息。
“兑为泽,为水性物,为少女……”
“现在时间是六月,夏为火,水火相冲,危险了……”
“有一位少女在水泽边将要遇到灾难……”
虽然《易》中提到,天地万物都是存在联系并且循环变化的,所以从眼前突然发生的事情中,看出许多其他信息来,这根据《易》来说确实是可以做到的。
但眼下这样的事情,对于方勉这样一个从现代过来的人来说,实在有些令人觉得难以置信。
但……真的是自己想得太多么?
他的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他上前将地上倾覆的木碗捡起来。
“这位兄台。”方勉上前问道,“不知从何处来?”
“我么?”那汉子爽朗道,“我打西岭县来。”
方勉点了点头:“各位,我先回去一趟。”
“好咧!”
……
距离茶摊不远,顺着巷子往最里头走去,是一座小院,白墙黑瓦的屋子,院子里种着几株翠竹,篱笆墙上还绕着些牵牛小花,打理得挺整洁。
院子里,一名穿着朴素的妇人,坐在树荫底下,正缝补着衣裳。
“娘!”方勉唤了一声。
“回来了?”
“诶。”大门敞开着,方勉朝屋内看了一眼,一名穿着文士衫的中年男人,坐在屋里喝着茶。
“爹!”
“回来了?”中年人转过头,瞧他一眼,“这么大热的天,也不知道歇会,小心害了热病。”
“爹,心静自然凉嘛。”方勉耸了耸肩。
“又是你那些杂书里的说法?”方父摇了摇头。
方勉的父亲是个读书人,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但读的都是宁国的经卷,不懂方勉读的那些,称为杂书倒也无可厚非。
“有空还是多读读正经书。”
“知道了,爹。”
方父虽然偶尔会劝劝,但倒也并不反对,毕竟,那些书是方勉与生俱来的。
只是希望方勉能够正经考个功名,光耀门楣罢了。
方勉一边答应着,一边推开房门,进了卧室。
卧室布置很简单,也就是一套桌椅,几个旧柜子、书箱什么的。
靠墙有一张书柜倒是新买的,里边密密麻麻地陈列满了书籍,也比较新。
这些书大都是方勉前世读过的书籍,为了避免忘记,一一手抄下来的。
他喜欢读书,他喜欢书中的道理,他心中明白,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积极与乐观的。
就像书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他看了看桌上,此时桌上还摆着一本已经写完的书本,旁边还有一支毛笔与一方砚台。
他将这本书翻看了几页,准备收起来。
“喵……”这时候,一只毛茸茸的小家伙从窗台外头跳进来,是一只小狸花猫儿,喵呜呜地叫唤不停。
这是只野猫,名叫小鱼儿,前些年也不知道从哪跑来的,因为下大雨,便在自家屋檐下躲雨。
当时方勉瞧他可怜兮兮的,脚上似乎还受了些伤,索性便让它进了屋,顺便弄了点米糊之类的吃的,又给它包扎了一下伤口。
哪知道这小家伙便赖在这儿了,时常来这蹭吃蹭喝。
方勉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一边摸着它的小脑袋,示意它安静下来。
看着这小家伙可爱的模样,方勉心情也不禁安定了少许。
他一边将书收起来,一边开口:“这是《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是人应当向天地学习,学习其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深厚的德行。”
猫儿又喵喵叫了两声。
方勉不禁有些嗔怪又有些好笑地道:“你这猫儿又不懂,净晓得来这凑热闹。”
收拾好了,方勉又从厨房里拿了些今早剩下的粥,再多加水泡了泡,当作猫粮,免得自己出门,这小家伙觅食不到饿着。
这个时代,可不像前世。
这个时代生产力普遍比较低下,再加上若是遇着贪官,说不得还要给些苛捐杂税,更不用说有时还闹山匪。
虽然说近些年好了很多,但寻常人也是有得吃就不错了。
下桥集是这些年风调雨顺富裕了,不然,对于大部分普通百姓来说,用余粮来喂猫,算得上奢侈。
方勉只是瞧着猫儿道:“吃吧吃吧,不过最近天太旱,余粮可不能老给你这馋猫吃,吃完这顿,得乖乖去找食吃咯。”
猫儿此时竟停了下来,喵喵叫了两声,像是听懂了似的。
方勉不禁有些惊异于这小家伙的灵性,但此时也只得摸了摸它的头,似安抚它。
方勉心中想着茶摊上的事情,他决定去西岭县一趟。
这样的天气,是很难在白天赶路的,方勉也只得等到傍晚,毒辣的阳光低沉了下去,他才收拾东西准备出门。
去西岭县六七十里路,今夜启程,也用不着太着急,明天清早应该能够赶到。
如果有人知道方勉因为这样一个莫须有的理由,就要赶六七十里路去西岭县,恐怕只会以为方勉疯了。
其实方勉心中也没个底。
但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