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道剑仙-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眼神惊恐,静静地看向徐子墨。
说着,徐子墨的另一只手从腰间挂袋里取出一张符咒,摆在赵景玄面前。
徐子墨:“臣这张符若是贴在此镜上,昭妃娘娘便遁入轮回转世,与你此生再无姻缘。”
徐子墨:“殿下,您要怎么选。”
赵景玄顿时手足无措,紧张地从椅子上站起身来,静静地盯着桌上的八卦镜。
赵景玄嘴唇颤动,呼吸也有些急促。
徐子墨微微笑着说道:“殿下什么是长生吗?”
徐子墨:“就是跳出生死轮回之苦。”
徐子墨:“但是在这之前,要心先跳出这层天地。”
太子缓缓抬头,看向徐子墨。
忽然,太子轻轻一声叹息,苦笑几声,一挥衣袖。
太子:“我明白了,多谢徐先生。”
徐子墨也笑笑,给八卦镜贴上了符。
只见一道金光闪过,遁入苍穹。
………………………………
第八十五章 内阁表功臣,子墨入汉堂
南汉,洛中二十一年,八月初九。
一阵秋风扫过,打落了片片树叶,如雨点般落在街上。
街上,堆满了金黄的枯叶,留给各家打扫,将整个京都浸入金黄的景象。
鞭炮炸鸣的声音,开始陆陆续续在京都各处回响,无不体现出市井小民的热闹与欢喜。
大内,已然平静了下来,徐子墨诛妖救驾的事情也随着皇榜地张贴轰动了整个京都。此时家家户户传颂起来徐子墨的功绩,就连各处茶馆戏楼也开始在茶余饭后添油加醋地掰扯着徐子墨的故事。
仿佛,没有人再想之前那样担惊受怕,闭门不出。各处的街市店坊,也开始开张招呼,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热闹。
但是这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总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此时此刻,天才刚刚蒙亮,六部的官员便匆忙赶赴任上,随时准备皇帝赵安下旨进行官员调动。
大内的妖祸之乱,恰恰成为了文武百官调动升降的理由,朝内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所以官员都明显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敢有一丝怠慢。
内阁的几个元老更是下了轿便一路小跑到勤政殿面圣,准备迎接着朝堂上的血雨腥风。
此时勤政殿内,虽然坐满了各处的重臣,但是所有人却一言不发,整个大殿显得分外安静,一股压抑紧张的气氛扑面而来。
勤政殿内,分为前中后三个殿厅,后殿是赵安审阅奏疏与军机密报的地方。中殿较小,连接前后两殿,只是一个精致的屋子,一般是赵安休息饮茶的地方。前殿最为宽阔明亮,雕梁画栋气派非凡,中央摆一张红木长桌,两旁宾位各摆四把太师椅,是内阁重臣平常议事的地方。
此时,八位内阁重臣都已就座,静静地等着赵安的到来。
只见八位年余六十多的老臣,彼此只见相互看两眼,既想打声招呼寒暄几句,但是又想到今日这时节,不禁悲从中来,便低下头合上眼,嘴巴也干脆闭了起来,不敢再说什么。
这时,大殿门外传来几声熟悉地咳嗽声,打破了这份尴尬的寂静。
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只见顾怀楼缓缓走了进来。
几个老臣急忙起身,离开座位,快步走上前去,围拢在靠山面前。
“王爷……”
顾怀楼一身朝服,有些佝偻,神色憔悴,两鬓斑白,仿佛一夜之间苍白了许多。顾怀楼与近前的几位老臣搀扶着,嘘寒问暖起来。
要是在平时,顾怀楼是万万不可能穿着朝服来勤政殿的,只是一身便服,嚣张至极。
而如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神色。
“王爷,近来安好。”
一位老臣热泪盈眶,忍不住地问道。
顾怀楼轻轻闭上眼,侧过脸,神色悲沉地摇了摇头。
顾怀楼:“都坐吧,等陛下来。”
几个老臣见顾怀楼如此落魄,不禁为自己的情况开始担忧,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静静地坐下,等候赵安的到来。
于是,气氛又尴尬的起来,陷入了一片沉寂中。
众人心里明白,赵安是故意迟些来这里,让这群文官等久一些。
赵安就是想让这群文官知道,他们也会有一天非常煎熬地等着自己。
过了许久,一阵微风拂过大殿,送来了些许清凉。
“兰不芳兮春已去,官不察兮民已归。”
大殿之中,顿时回响着赵安的声音。
众人纷纷抬头,向中殿的方向望去,只见赵安一身便服,手持一面小铜锣,缓缓向众人走来。
众老臣如释重负,纷纷就要起身跪拜。
赵安一敲铜锣,一声清脆回荡在大殿之中。
赵安冷冷地说道:“都坐回去吧,平时也不见你们跪。”
众老臣纷纷遵旨不敢怠慢,又坐了回去。
只是这一坐,如芒在背,是坐也心悸,不坐也心悸。
赵安:“朕刚才念的这句,是出自哪里的?”
赵安缓缓走到殿前龙椅处,随意地坐在台阶上。
屋内,鸦雀无声,一个个寒蝉若惊,不敢回答。
赵安:“洪德王,你见多识广,回答朕。”
顾怀楼急忙起身施礼,恭敬地达到:“回陛下,出自前朝儒生于滨的《官民赋》。”
赵安点了点头:“不错,《官民赋》,朕常读于先生的书。”
赵安椅着龙椅腿,仰头看看大殿之上,若有所思地说道:“春天走了,兰花就不香了。官员不亲身洞察世俗,民心就远了。”
众老臣心中咯噔一声。
忠心远了,皇帝就怒了。
赵安:“可是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向以自己为天下中心。”
赵安:“想入非非,胆大包天。”
赵安轻描淡写地说着,但是对于几位重臣来说,每一句都如同杀人的刀,割在心头。
众老臣只觉得自己是案板上的肉,赵安在慢慢地享受着割肉的快感。
赵安微微闭着眼,问道:“礼部是谁当差?”
一个老臣急忙站起身来:“回陛下,是老臣当差。”
赵安:“朕问你,公孙琦走的那头为什么没有筹划祭旗礼?”
一时间,那老臣哑口无言,因为换做平常完全可以回答说朝中没有这个规矩给武臣起礼,但是现在,这话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赵安:“是忘了,还是另有隐情?”
老臣一见赵安在给自己台阶下,便赶忙说道:“回陛下,老臣腐朽,给忘了。”
赵安:“既然老来忘事,朕不怪你,找个闲职养老去吧。”
那老臣一时不知所措,知道这是赵安夺权,但是一想到还能保住性命,便急忙跪地叩头谢恩,匆匆退了下去。
赵安:“人,最是抵挡不住春夏秋冬。”
赵安:“朕看你们老了,也痛心疾首,替你们忧心操劳。”
话音刚落,在座老臣心中纷纷明白赵安的意思,急忙起身跪地叩首谢恩。
赵安见这些老臣识趣,便也不再赶尽杀绝。
赵安:“但是内阁不能一下子就空了,你们再替朕管几天这个家。”
赵安:“徐子墨已经帮朕把该杀的人给杀了,朕就不再举刀杀人了。”
“吾皇仁德。”
众老臣异口同声地喊道。
赵安:“洪德王,朕给你件礼物。”、
说着,赵安起身向顾怀楼走去,把小铜锣都给他。
赵安:“今天先给你这个,要是不喜欢朕再给你个别的。”
顾怀楼急忙接过铜锣,跪地谢恩。
顾怀楼知道,要是再有下次,赵安给自己的,怕是个“钟”了。
赵安低头看着跪地的顾怀楼,面无表情地说道。
赵安:“朕想求你帮朕办件事。”
………………………………
第八十六章 三王书功表,藏军剑南关
洪德王顾怀楼“噗通”一声叩头在地。
顾怀楼:“陛下玉言,老臣之躯,单凭驱使。”
赵安只是低头看着跪在地上的顾怀楼,也不急着让他免礼平身,而是缓缓蹲在地上。
赵安:“朕想和北唐在汉中打一仗碰碰实力。”
赵安:“但是你也知道,朕的国库这些年的开销都用在了何处。”
顾怀楼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作为内阁首辅,他自然知道这些年朝中百官贪墨了多少国帑。
赵安:“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饮食节俭与百姓一般。”
赵安:“结果你年年上书拿钱,年年拿钱。”
赵安:“朕都不知道这些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一众老臣顿时感觉不妙,一个个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
顾怀楼也是冷汗直流,紧紧地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
因为他知道,赵安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年朝中的情况他了如指掌,自己现在说什么都会引火烧身。
君臣之间,只有装傻的皇上,没有被臣子蒙蔽的皇上,如果有,那就说明皇上自己本就不想做一个好皇上,只想借着臣子的奸佞,在史官笔下少一些诛罚。
显然赵安是前者,赵安这些年重用内阁独揽大权,让这些臣子吃得满嘴流油,这样也间接地给国库存了些余粮,只要军权还在自己手里,那就不愁这些公鸡不下蛋。
赵安:“朕想先让你写道表文,让一些忠贞之士有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赵安:“然后你把拟好的名单给朕,让朕合计合计。”
顾怀楼见赵安给了自己一个台阶,急忙答应了下来。
顾怀楼:“老臣这就去拟。”
赵安见顾怀楼想溜,又怎能让他得逞。
赵安缓缓站起身:“不急。”
赵安从袖中缓缓取出一张明黄笺,随手扔在了顾怀楼面前。
赵安:“朕替你拟了一张,你先看看。”
顾怀楼急忙接过那张名单,打眼一看,顿时惊得两眼一黑,几近昏聩。
只见那张明黄笺上,详细地纪录着自洛中七年以来朝中贪墨的官员,自顾怀楼起,下至七品县令,凡侵吞国库之人,皆纪录在上,并且在每人名字旁边写上的银钱数额,不多不少,几乎是他们贪墨数额的一半。
顾怀楼一时手足无措,只觉得赵安已有赶尽杀绝之势。
顾怀楼双手颤抖,抬头看着赵安:“陛下,这……。这。。。。。。”
赵安面色沉重,一言不发。
顾怀楼:“陛下,我等身家,又如何拿的出如此巨资,求陛下放过我等吧。”
贪官最为可恶之处,便是他们一向喜欢将贪墨的财富视为己物,赵安也最为痛恨这一点。
赵安一声暴怒,如龙怒一般。
赵安:“那都是朕的钱!”
一众老臣吓得是屁滚尿流,顾怀楼死的心都有了。
平日里,这些老臣依仗年迈权重,都没有把这个三十几岁的皇帝放在眼里,赵安往常也是对这些老臣言听计从,所以这些老臣一见到如此场景,自然吓得半死。
赵安:“你们拿着朕的钱!现在连一半也不想还吗!”
赵安此时已经愤怒到了极致,他实在想象不到这些平日里口口声声圣人贤哲的人,竟然会厚颜无耻到如此地步,这让他更加坚定了重塑朝纲的想法。
顾怀楼心绪飞转,急忙说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老臣的意思是,一些臣子已然过世……”
赵安:“朕想看到的是什么,你不知道吗。”
赵安冷冷地说道,语气中满是压抑的怒火。
赵安的态度很明确,自古欠债还钱,更何况是这些文官徇私枉法,朕让你们还一半的钱已然是宽宏大量,你们竟然会厚着脸皮讨价还价,如今无论如何朕都要看到名单上的钱一分不少。
赵安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缓缓向龙椅走去。
赵安:“你们这些好哭穷。”
赵安:“让你们拿钱,你们一定会有人倒腾家底,哭爹喊娘地跑到街上哭穷。”
赵安:“以此来显示出你们的忠贞清廉,衬托出朕的昏聩暴戾。”
顾怀楼:“臣等不敢。”
赵安:“别说你们不敢,你们还说要学圣人呢!”
赵安:“圣人也吃空饷贪国库吗?”
顾怀楼欲哭无泪,万万没想到赵安如此魄力,竟将众人多年盘根错节的势力如此碾压。
赵安:“朕,没有冤枉你们。”
赵安:“至于剩下的,你自己想办法。”
赵安:“哦,对了。朕这几天在大内又增调了四万禁军,如果有人胆敢造次,朕便派兵助王爷一臂之力。”
众位老臣慌忙跪地叩拜:“吾皇圣明!”
赵安一屁股坐在龙椅上,仰头向上看着,眼神空洞。
在赵安心里,他想要的,便是这天下太平,只要天下太平了,这些文官能使大汉民生得道发展,自己怎么装傻都行。
但是现在,北有强敌,东有雄主,都对大汉虎视眈眈,就不能算作天下太平。
但是这些臣子才不会在意这些,他们只想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吃饱喝足享受一时之乐就行,他们根本不管大汉的兴衰,甚至在他们眼里,他们巴不得大汉如同一条搁浅的龙,虽是残破之躯,但是自己割一刀龙肉能饱餐一顿也是极好的。
但是,他们的屁股,还坐在椅子上,让那些有识之士没有报效国家的道路。
赵安从未有过像此时此刻这么无助过,就连身中妖毒的感觉也比现在强得多。
赵安看着这群臣子阳奉阴违贪赃枉法的嘴脸,恨不得抽出腰间宝剑一刀砍下。
令狐厌虽是无君无父恃才傲物的怪人,但是至少是一个在用身家性命挽救大汉的忠贞之士,与这些口口声声仁义道德的臣子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赵安心里现在一直都是在想着徐子墨。
赵安虽然只与徐子墨见过一面,但是却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徐子墨那眼神,与韩成雁实在是太像了。
那一身的傲气傲骨又与令狐厌不分伯仲。
这让赵安心中燃起了一种强烈的欲望,那就是将徐子墨培养成大汉的中流砥柱。
徐子墨才十几岁,没经历过内阁这些老狐狸的污染,又有着过人的魄力与谋略,确实是最合适的培养人选。
但是赵安又隐隐担心,太子暗弱,自己以后年迈昏聩时,没人能镇得住徐子墨。
这时,赵安脑海回想起令狐厌的告诫。
赵安小声念道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赵安:“顾怀楼。”
顾怀楼:“臣在。”
赵安:“朕命你,联合平阳王三贤王,拟一道给徐子墨表功的折子,明日早朝送给来。”
顾怀楼:“臣遵旨。”
赵安:“还有一件事,给剑南关的驻军去一道调令。”
赵安:“先调三千人马回京,给徐子墨统领。”
赵安:“这一仗,朕想试试徐子墨的本事。”
………………………………
第八十七章 加官大理寺,小臣镇京都
洛中二十一年,八月十一。
徐子墨昨日将大内的妖祸事宜处理完毕,也烧了尸首扫了街市,没留下一点痕迹,又写了奏疏陈述详情后,便辞别了太子赵景玄,带兵回了大理寺。
其实按照最初的计划,八月十五日是皇帝赵安大宴群臣的日子,所以妖祸事宜刚刚结束,宫内宫外便立刻忙活了起来,京都各处的王公贵族与寻常百姓都开始筹划着中期的事宜,街头市井也逐渐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