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变脸刀-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听起来,李云息好像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话要问吗,这个榆木疙瘩,收编啊,这支队伍就由张子奇这小子带领!”李云息大声地说道,“另外啊,对于高家寨,也要奖赏,粮食,布匹……都应具全,但是可严正地告诉韩平,不要作恶,否则死无葬身之地。”
信使认真地听着,道:“是,将军我记下了。”
“不行,我还是写一封军令吧,你带回去,给张子奇那位兔崽子,一定要以此命令办理”李云息不大放心,认真地写了军令,交且密封之后交给了信使。
信使行了礼离开发将军府衙,回去复命。
李云息心情大好,这个任务总算完成了,兵不血刃,当然金发蓝眼人的剿灭离不开这些人的努力,王中珏,上官依依,张子奇,还有莫大老板,当然还包括韩平寨主,理应给这些人都记军功,并且有奖赏,这就看张子奇上报的军功清单了。
李云息的眼光又落到了地图上,蜂腰,这个该死的蜂腰,如一把利剑悬在老子的头顶,时时都在盯着他,孟夏,赵充国两人已经去蜂腰西面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按照往常,这些天应该有书信来了,但是没有接到,他们不会出什么事吧!
从赵充国的来信可以了解得到,他们的任务完成的不错,赵充国,孟夏两人通力合作,一个文功,另一个武力恐吓,终于撬开了羌的统治集团的这块铁板,出现了一条缝,并且成功地打入了一枚楔子,然后大力支持这枚楔子,逐步扩大朋友,当然主要开路的金钱。
只要能用金钱能办成的事,那不是事,李云息经常这样给部下说,当然也是这么干的,看来效果还蛮不错的,在金钱面前,就是铁板一块也能出现裂痕。
对于这一点,李云息还是要佩服太守赵子佩,也许他精通与此道,按排的人更是精与此道,赵充国用金钱开道,还留痕迹,。
从来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还是有一些顽固分子,不能愉快地合做,他们还是一心一意一与匈奴搞和合作关系,对于金钱,他们好像看做粪土,对于出现这种现像,出李云息意料之外,这年月,对于金钱持有如此敌对的态度,说真很少见了!
幸亏他们皇帝是见钱眼开的主儿,但是拿了赵充国很多的钱,很多的珍珠之后,仍然行不通,因为那几位掌握力量的大人不愿意合作,虽然羌王贵为统治者,但是具体的事还得让他们干,他们不合作,有些事就推行不下去。
为什么不合作呢?李云息问着自己,依照他们统者的全体表现,这些不合作的人并不是刚正不阿,清廉奉公,而是给的金钱比匈奴少了,对,一定是给的少了。
李云息笃定地下了结论。
“这个赵充国,真是扣门,不舍得花钱怎么能让那些大臣们合作呢!”李云息将军自言自语地说,要想让那些爱钱如命的大臣们合做,只有用钱砸他们,直到被金钱压得喘不过气来,才有可能转变过来。
赵充国在羌已经待了很长时间了,经过长时间的活动,虽然收获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对于几个权重位高的几位大臣怎么也不能成功,他们仍然支持和匈奴交好,这就带来了很多麻烦,虽然羌王是支持帝国的,但是这位王就是个和稀泥的主,实在搅不动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斗去。
但是另赵充国奇怪的是,这位羌王,却能掌控住局势,不至于乱了朝政,斗可以,便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这才是他最利害之处。
“赵大人,赵大人……”赵充国听到喊声,就知道是孟夏到了,这位老兄就是不等禀报,自个儿就大声嚷着进了门。
赵充国站起身走到门边迎接,这是他的习惯,对于孟夏虽然是武夫,但是和一般的武夫不同,他有谋,有时候想出来的法子自叹不如。
“孟兄,就不要用大人来称呼了,怎么总是这样呢?”赵充国笑着,好像是在责备。
“好好,这是我的不对,赵兄!”孟夏改口,并且承认了错误。
第581章 一枚楔子(2)
两人携手进入了屋。
两人都明白,目前的事态发展并不如人意,虽然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大半达官贵人,但是这里面没有几个实权人物,因此行起事来捉襟见肘。
“赵大人,是不是我们以前使力选错了目标,才造成了如此艰难的局面”孟夏说道。由于几位实权人物不能加入自己阵营,导制了很多困难,以至于孟夏怀疑以前的方法是否得当。
“是啊,目标真的选错了,我也这么想,一开始,就对这些实权人物给金银珠宝,也许会好一点,可是现在,事情进入到两难的境地。”赵充国忧郁地说。
赵,孟两人可想像得到,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内心是憋着一口气,也许他们非常地奇怪,明明找他们有些事就非常地容易,为什么却舍近求远,偏偏找的是中下层官员呢?
赵充国道:“其实人都是相同的,要是我,都和这些掌权者有同样的心理,不找我,那好,什么也别想干成,在关键的某个方面,这些实权人物都会掣肘,当然最高统治者当然睁一只眼,闭一只一眼,只要不威胁到他的地位,什么都好说。”
孟夏道:“那我们改变策略,重新开始对于这些实权人物开始用金钱砸,直到他们在金钱面前投降为止。”
赵充国道:“现在也许太迟了点,效果比起刚开始就差了点,不过可以补救,但是我在想,这是不是最好的办好呢,还能不能采取其它办法来解决问题。”
孟夏沉默不语,也在思索着办法。
两个人在房中讨论着,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有的时候却把酒言欢……
大羌国王也在皇宫中举行朝会,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如何与两大强国相处的问题,一边是匈奴,一边是帝国,那一家都不是省油的主,那一家只要动一协指头,大羌就会有灭顶之灾。
大羌国王得知,匈奴也安排使臣在来的路上,而帝国的使臣已经在大羌国待了很长时间了,如果匈奴的使臣又来到大羌国,这不就更热闹了吗!
而令大羌国王挠头的是,到现在大臣之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大羌国到底倒向那一方最为可靠,每一次朝会,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了僵持,一方主张与帝国搞好关系,而另一方却主张与匈奴搞好关系,两派剑拔弩张,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大羌王冷眼地看着大臣们,也细心地听着大臣们所说的道理,自己也在认真考虑,那一方才是为大羌着想,那一方却为的是自己的利益。
扶羌将军道:“大羌与帝国毗邻,这是事实,而与匈奴却隔着帝国,面对这样的位置,有智慧的人都会知道怎么做,那就是对于帝国我们臣服,对于匈奴我们也不若他们,虽然做不到左右缝源,但是这样做可以使们不败之地,关键的时候一定要跟紧帝国的脚步,否则有灭国之灾,请大王三思啊!”
相国道:“我们可以联合匈奴,在帝国蜂腰之处做文章,打通隔横在匈奴与大羌之间的蜂腰,瓜分这片土地,到那时大羌与匈奴联合,帝国能奈我何!”
扶羌将军听到相国如此无知的言论,不由得苦笑:“你难道忘了,帝国的一个使臣就可以让一个国家短时间内亡国,夜郎国就是前车之鉴,我问你有何实力与帝国对抗,简直是痴心妄想!”
相国道:“大羌与匈奴联合之后,我们的势力大增,帝国这么多年与匈奴相争,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吗,如果再加上我们大羌国,就是帝国的末日!”
大羌王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冷眼相看,他要看看这两位掌握实权人物到底谁说得有理,到底谁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而朝堂的其它大臣,只能静静地听着,这两位大佬争论,谁还敢发言,参和进来,犹如大象打架,脚下的小猴子会遭殃的,这些官场老油条都静静地等着一个人发话,那就是大羌王,这些墙头草,随风倒,只要看到那位大佬稍战上风,他们肯定会跟随,那怕只是暂时的占上风,但是当他们如果看到跟随的某个时候又处于劣势,他们就会面不改色地会跟随另一方。
现在两位大佬,一个掌握着武装力量,另外一个则是相国,谁都不能得罪,现在两位大佬争论,高高在上的王还没有发话,其它大臣只能沉……
这次,朝会的气氛有些不同往日,今天大王至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抬眼看一下两位大佬,这种现象着实让其它大臣摸不着头脑,不知选那位站队,只能选择沉默。
大羌王冷眼看着大臣们,除了这两位高谈阔论之外,其它人的都噤若寒蝉,一个个都像是人人自危,闭着眼站着。
大羌王看着这些墙头草的大臣,都感到厌恶,不像相国和扶羌将军,虽然两人对抗,那只不过是政见不同,至于收利与否的到还是次要的,至少有一点可以接受,他们两人想着法子,替大羌国在争生存空间呢!
大羌王苦笑着,继续听着两位的争执。
扶羌将军道:“要我说,丢下帝国而选择匈奴,就是饮鸩解渴得不尝失,请大王三思”说完他退了下去,站入了班列,看来是不想说话了。
将军认为自己的话已经说完了,用不着喋喋不休地争个没完,现在退下来,把一球踢给大王,是时候让这位老人家拿注意了,这其中的历害关系,做为大王理应比臣子想得更透彻,何必自己说更多话呢!
相国仍然在说着,但是总的翻来覆去地就是那那几句话:“联合对付帝国胜算更大。”
大羌王仍然听着,不发一句话,他在心里盘算着,不能把宝押在一家身上,利用两家互相争取自己,可以左右逢源,争取有利于大羌更大的利益,不仅在金钱上有利,而且在政治,军事上,处境上都有利于大羌,不能因为为处在两大强权的之间,就丧失自我!
但是大羌王也明白,这个度把握还得费点精力。
第582章 一枚楔子(3)
这个度怎么把握呢?大羌王烦燥地拍了一下坐椅的扶手啪的一声,响彻整个大殿,正在喋喋不休说个不停,突然听到响声,不由得吓一跳,便住口不说。
大臣们吓得缩了缩头,微微地抬头看了一眼大王,又代下头,盯着脚专心地研究着鞋子上的灰尘。
相国大惊,不知大王怎么了,为什么拍扶手呢,难道是大王不满意?又看了一眼大王,发现大王又代下头,并没有关心他怎么说,他说了什么。
相国这才明白,原来大王并不在乎自己,索性闭上嘴沉默。
大王已经做出了决定,同时采用两位实权人物的建议,匈奴不得罪,帝国也不得罪,左右逢源,先这么过着,如果要万不得已要做出选择,还扶羌将军说的有理。
大王的主意拿定之后,抬起头道:“各位大臣,本王决定采取两家都不得罪的策略,但是到万不得已选边站队的时候,我再看形势,这是最后的决定,从今天开始,各位大臣就按照这个旨意做事吧!”
“大王英明,大王英明”大臣们都异口同声赞着。
扶羌将军听到大王的最后的决定,也想到了最终的结果,这位大王想在两个大国之间保持平衡,想左右逢源,两边下注,立与不败之地,而且想从两边都能讨好。
“是不是想得太美好了,太天真了,想都得到好处,反而什么都得不到!”扶羌将军心里想着,当然事以至此,大王已经做出了决定,在多说什么已经无意义了,只好也随着大臣们大唱赞歌。
而相国被刚才大王拍扶手的声音已经吓得三魂六魄都出了窍,由此他浮想翩翩,但主要想的还是他自身的升官发财的问题,生怕大王发怒而影响相国的财运。
大羌王虽然爱财,但是在事务的处理上,他并不糊涂,虽然总是和稀泥,但不能让一家独大,更重要的王权一定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是最重要的,因此,这两位强人不管怎么析腾,到最后还是听自己的。不管这两位强人在怎么强势,但是自己还是能控制住这两位强人,不至于自己成为傀儡。任由某一强势人物摆布,对于这一点,羌王还是挺佩服自个儿的。
大王道:“既然都已经出了决定,大家的看法都一致,大家散了吧。”
扶羌将军一出皇宫,就差人找赵充国,这位从帝国那边过来做生意的客人,并把今天的发生的事大致地说给他们听。
趆充国谢过了这位使者,并且使者送了一金元宝,以示谢意。
赵充国道:“匈奴人的使者在路上,他们好快啊,这么快就来了!”
没想到提羌王居然做两个两方都讨好的绝掉谁都不得罪,但是这个决定对羌王能说,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证,因为帝国与匈奴为了得到羌我的支持,都会用大量的金银财宝表诚意。但是羌王这种作法有时候会抱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孟夏道:“羌王也太贪婪了,他没想到的是,帝国有实力完全可以踢开他们,而独自进攻匈奴,他这种两头取巧的方法,看起来聪明,但是实际动脑筋想一想,就会想明白个中道理的,显然羌王没有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赵充国道:“这个暂且不管,但是匈奴使者来到此地,这是个问题,我没得想个办法解决一下。”
孟夏道:“我们何不半道上神不知鬼不觉地解决掉,不让他们活着来见羌王,您看如何?”
赵充国道:“为了不被人认出,我们可以扮成匈奴人去。”
孟夏道:“好,就这样办,我去按排一下。”
赵充国道:“匈奴使者我想人不会多,因为他们不公穿越帝国的境内,而是要绕很大的圏才能到这儿,所以安排到必经之路劫杀,当然也可以扮成强盗抢财,最合适不过了。”
孟夏道:“我这就准备,这次任务我自己亲自去办。”说完就出了房门。很快地一行八人走出了大羌城,向飞马涧奔去。
飞马涧是进入大羌的必经之路,两边悬崖绝壁相对而出,早间只留一条路可通过,天空如一条线般地顠在飞马涧底的人头顶。
无论怎么样,要想进入大羌,就穿过飞马涧,没有其它路可走。
由于太过于险要,这里没有设置关卡。而飞马涧另一侧会有客栈,但是由于这里人烟稀少,经过的人也很少,客栈变逐渐凋零。
这家客栈的主人离开了此地,但是客栈留了下来,过路的客人自行在这客栈里歇歇脚,作饭吃,如果天黑了,也可以在这里过夜。
孟夏当然对于在军事太重要的飞马涧熟翻不过了,这里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孟夏和他的伙伴经过艰苦的赶路,来到了飞马涧。
同伴看着眼前的飞马涧,扫视着这里一切,心中嘀咕,我的天啊,这么险的地势,抬起头看着头顶的一线天,突然感到悬晕。
孟夏推门进客栈了,已经好久没有人光顾了,蜘蛛网得到处都是,灰尘已经落满了桌。孟夏又走上了二楼,这里有七八间客房,有两间是单间的,其余都是大通坑。
孟夏站在二楼,打开窗户,一线天印入眼帘,飞马涧的出口了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各位,不要动任何东西,都保持原封不动”孟夏大声地吩咐,这个客栈肯定自己所带的这些人不能待在里面,这个好去处要留给匈奴人的使者。
在孟夏看来,这个客栈无论是白天,还是什么时辰,匈奴使者都会在这儿停留歇歇脚的,最好能在夜晚他们熟睡的时候,神不知贵不觉地解决掉,不留痕迹这是最好的结果。
孟夏又道:“各位,这几天,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