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年代纪事-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闫刚。
闫刚拿下背在身上的挎包,又捏了捏闫思蕊的小脸颊:“小小年纪少操这些心。”
可这话说完闫刚又觉得有些不对了,这样的笑容,以他对闫思蕊的了解,分明是有事儿啊。
“家里是不是出啥事儿了。”
“对呀,好多事儿呢,只能说你不在家,错过了很多。”闫思蕊一边说一边摇了摇脑袋,表示很无奈。
闫刚抬头大笑:“你快说呀。”
闫思蕊先卖个关子,随即便问到:“你不觉得家里有些不一样吗?”
闫刚起身在家里看了看,随即说到:“没啥呀。”
对于闫刚来说的确是没啥,可闫平当即就发现了问题,“我爹娘的房间怎么不一样了。”
“当然不一要了,咱们已经分家了,三哥家已经分了出去,你们一家现在住在祖宅那屋呢。”闫思蕊解释到。
“啥?”
“啥?”
分家?
两人听到这话后差点儿没惊掉下巴。
分家?老三一家分家分出去了,为什么要分家,这才过了两个月,他们就出去了两个月,怎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儿。
闫刚立即就朝着闫思武那屋看个究竟,里面的阵设的确已经变了,刚才没注意,此时这才意识到闫思蕊说的可能是真的。
“到底怎么回事儿。”闫平有些着急的问到。
这件事儿和闫刚倒是没啥关系,但闫平就不一样了,一家子都搬了出去,他一点儿信都没有,难怪一进屋闫思蕊就怪他们这么久才回来的。
闫刚和闫平两人都看向闫思蕊。
呵呵,她才5岁多,能解释的清楚也不会和这两人解释啊。
“我说不清楚呀,不过平子你们家现在都住在祖宅那边,这里是春芳的房间了。”
哪怕他已经看到房间换了主人,可分家对于他来说还是一件挺意外的事儿。
此时闫平的心里有着无数的问号,怎么就分家了,怎么才离家两个月就分家了。
闫平看向闫刚,似乎是想让闫刚回答他的问题,可闫刚也一脸懵逼呀。
“咱俩一直在一起,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啊。”
可这时家里也没人,大家都还在自留做着收尾的工作呢,家里就闫思蕊一人留守着,想要知道答案,去地里问呗。
可显然,这是不明智的行为。
自留地又不是只有他们一家人,这人直接跑过去问,人也不会直接说呀,毕竟这些人都在一起,谁家不想听些八卦呀。
闫平刚想跑出去,就被闫刚拉了下来,然后两人就去了祖屋,进去一看吧,果然就见到了他父母的熟悉的被褥。
可祖屋的杂乱,也让他红了眼眶。
他一阵心疼,他不在的这段时间,他的父母就是住在这样的屋子里呀。
整间屋子就他父母的房间有着一张床,另两个房间褥子
弟弟妹妹就是睡在这样的环境里吗?这哪是人住的。
闫刚拍了拍闫平的肩膀,“你先在家里等着三婶吧,我先回去了。”
闫平像晃了神似的,没有回答闫刚的话,找了一个凳子呆呆的坐了下来。
闫刚出了祖宅,远远的就瞧见闫思蕊饶有意味的朝着这边看着。
闫刚赶紧跑回家,拉着闫思蕊坐在他的对面后就问了起来。
“到底怎么回事儿,不能跟平子说,还不能跟我说呀。”
第64章 好好说说
“能有啥事儿,就是三哥和三嫂两人想分家,合着演了一出戏。”闫思蕊说到。
闫刚对于这个三婶是没啥好感的,要说这是三婶一个人想的,他倒是相信,可三叔也有份,他却是有些怀疑的,毕竟闫思武这人不管以前怎么样,至少在孩子们长大的十几年的时间是的确是个老老实实的人。
见闫刚不信,闫思蕊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并说到:“既然不信,问我干啥,不过这事儿就是这样,的确是两个合谋算计的。”
“那你倒是告诉我到底为什么,总要事出有因吧。”
“就是赚我在家吃了他们家的粮食,今年队里秋收,队长哥哥给我安排了活计看粮仓,平时都是我在家做饭的,但是看粮仓的话就不能回来做饭了,然后我娘把这活交给了春芳,三嫂就不干了,然后就闹了起来,当天晚上就分了家,三叔一家子就直接搬到祖宅去了。”闫思蕊说到。
闫刚这次是真的震惊了,这样的借口也行?
“算算时间,也就是说,这个家已经分了两个月了,合着咱们刚上班,刚离开就分了呀。”
“对呀,你们走了没多久就分了,别怪你小姑不提醒你,平子这回可惨了,你和他相处的时候可就注意分寸了。”闫思蕊惋惜的摇了摇头。
闫刚笑了笑:“怎么就惨了,怎么就要注意分寸了。”
“三哥三嫂搬出去是借给咱们家祖宅住的,他们不可能住很久,到时候必然要起新房子,起了新房子就要置办新物件,平子那点工资哪里够那两人造的。”
闫思蕊说话点到即止,再往后头说就伤感情了,毕竟事情还没发生,哪怕有想法也不能提出来,不然人家还要怪她心眼小,杞人忧天呢。
可闫思蕊不说,闫刚也懂,要说在个家里他和谁感情最好,那自然就是闫平了。
一方面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子从小就蠢,没啥子心眼再一个,两人又是一家人,他也愿意带着些。
可他愿意带是一回事儿,两人感情再好倒也不是一个爹娘生的亲兄弟,别的倒没什么,可要是提到钱了,少点他能支援支援,可这钱多了,就伤感情了。
要说一开始闫刚还没想到这一层,看着眼前的小不点小姑,这丫的藏的可真够深的,此时也没好气地回到:“小小年纪就操这么多心,也不怕人说你是个小老太太,别到时候人还没长大,头发都操白了。”
我去,这还得了,这闫刚是飘了吗?敢这样说她。
“你是不是闲的慌,你要是没事儿做去把院子里的花生翻翻,把根给拔了,再说,等我刚刚长大,你就已经老了,指不定谁的头发先白呢,赶紧去干活,一回家就偷懒。”
闫思蕊没好气的指使着闫刚,做这儿做那儿的,闫刚也不生气,跟着闫思蕊就来到后院,一会儿忙这儿,一会儿忙那儿。
结果,闫思蕊指使的太开心了,两个小时都过去了,两人在家啥活都没做完,反而还弄的一团糟。
自留地的三人回来后,见到久别重逢的闫刚本想热欢迎的,结果看到后院的景象,嘴边关怀的话立即转变成了叫骂声。
“闫刚,你个小免崽子一回来就捣乱,一点活都干不好,看你把后院弄的,干脆别回来了。”
不用说,敢这样骂人的肯定是王大丫,可跟在后头的闫思文夫妻两也没有一人替闫刚说两句的,毕竟后院的这些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才出个门的工夫就被捣蛋成这样,的确该骂。
闫刚一脸苦笑,王大丫见着就来气,“你还有脸笑,赶紧收拾了,收拾不好中午没饭吃。”
闫刚再想说些什么,此时也不得不为自个的午饭考虑一下,而此时的始作俑者闫思蕊呢,对着闫刚俏皮的吐了下舌头,随即就回屋了,他只能偃旗息鼓赶紧收拾后院。
骂归骂,疼归疼,对于自个的大孙子,王大丫可不会亏待。
思量再三后,拿出了一个肉罐头算是给大孙子加餐了。
都是做惯这些活计的人,没了闫思蕊捣乱,闫刚三两下就把后院收拾好了,回到了前屋闫刚提也没提分家的事儿,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在堂屋逗着闫思蕊。
而闫思蕊严重怀疑,此时的闫刚正把她当成小狗狗一样逗弄,好气哦,可她没有证据。
闫思蕊气呼呼的说到:“你再逗我我咬你了。”
闫刚捧腹大笑:“你咬呀,你咬呀,咬我你就真成狗狗了。”
“你果然把我当狗逗,亏我对你这么好,果然男人都是没心肝的东西。”
闫思蕊越说越带劲,连逗带演的,俨然忘记此时的自个是一个5岁的孩子,可这话一说出来,随即就意识到不妙,现在又没个电视,又没收音机的,像这种话可不是一个孩子能说的出口的。
但闫刚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问题,“你这话是跟哪个嫂子学的啊,该不会整天都听人拉老婆舌了吧,这话可不是你一个小孩子能说的话。”
闫刚的话正巧就被路过的王大丫听了个正着,此时便和闫刚的想法产生了共鸣,随即便说到:“可不是,你小姑成天撒了欢的到处跑,比你们小的时候还调皮,吃了饭就不见人影,到了饭点就回来,要不是这几天要她看着花生,指定你回来的时候瞧不见她,你好好说说她。”
这可就有意思了,不大点的小丫头,整天到处乱跑能玩些什么,“老实交代,你每天都在干啥。”
闫思蕊眼珠子提溜提溜的转着,透着一股机灵古怪的劲,可说谎这事儿闫思蕊真不擅长,哪怕活了几十年,她依旧不旧不擅长说谎,被闫刚这么一问,便有点慌了,赶紧解释到:“我没干啥。”
没干啥还能一天到晚不着家呀,肯定是有干啥的。
闫刚立即想到了之前闫思蕊拉着他上山,又想到了山里的野猪,立即严肃的警告到:“山里可不许去了,那野猪就爱吃你这么点大的小孩。”
第65章 明明白白
闫思蕊翻了个白眼,不理闫刚。
此时的王大丫又晃到了两人聊天的地方,见闫刚没说到点子上,便接着说到:“她最近都不爱去山里了,爱跑池塘。”
话音一落王大丫又像一阵风似的,转身就离开了这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王大丫似是无心的一句话,却是引来了闫刚的在意:“什么,小姑,你咋还跑池塘了,那池塘都没修围边,而且每年都淹死多少小孩,你居然还敢去那玩儿,你咋想的,不怕死啊。”
“没有,别听我娘胡扯,离咱家最近的那个池塘里长了好多的小鱼,我就是看看鱼,况且我最近都没去了。”
想到这儿闫思蕊有些委屈,自个在池塘里放的鱼,居然都不让看。
“鱼?咱们池塘哪里可能有鱼啊。”
村里的三个池塘多少年都没有鱼了,现在的这副年景也没地儿买鱼苗,也没投放鱼苗,那池塘里怎么可能有鱼。
可别人没放,闫思蕊却放了不少啊,见闫刚不信,闫思蕊拉上闫刚就往池塘那边跑去。
自从池塘里发现有鱼苗的踪影后,池塘边总有不少的人在一边围观着。
这里面的鱼苗都属于大队的,他们围着倒没有别的意思,而是觉得奇怪,另一个原因就是,虽然说现在是大队的,可再养养,等养大了,过年的时候村里肯定会让他们用工分换的,到时候也能吃上一些。
想着这些小鱼苗以后能成为美味的大餐,任谁不期待呢,所以村里的人一有空闲就爱在附近看着。
闫思蕊和闫刚走的方向刚好要路过祖宅,此时的祖宅门户紧闭,两人也就看了一眼就朝前面走去了。
远远的就看到许多人围着池塘边看着,闫刚也走近瞧了瞧,还真就在池塘里看到了许多鱼苗在水下翻滚着。
至于这个池塘里到底有多少鱼,他们岸上的人看不清,可整个池塘上面的水被的鱼真是不少呢。
这会儿闫刚也乐了,“这鱼太小了今年是吃不到了,不过明年肯定能吃到。”
“是吧,所以我每天都来瞧瞧,谁知我娘偏不让我来。”
“奶是怕你掉下去了,万一没人捞你怎么办,这底下水可深了,行了,赶紧回去吃饭吧,还有以后不许来了。”
闫刚拉着闫思蕊就离开了,两人再次路过祖宅这块,依旧是门户紧闭的状态,也只是看了一眼,随即就回家了。
两人再次回家午饭刚刚做好了。
季红英两个月没见到大儿子了,连忙拉着人一边吃饭一边就聊了起来,聊聊在厂里都干啥,每天吃啥,有没有吃饱,有没有穿暖,会不会因为他是农村人,在厂里有人笑话他。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一点都没错。
闫刚才短短离开两个月,并且厂子就在市里,和以前高中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能令季红英担心成这样,就更别逞王大丫了,想来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不好过的。
季红英的问题很多,可闫刚一点也没有厌烦的情绪在里头,耐心的回答着季红英的问题,直到饭菜全凉了,这顿午饭才彻底结束。
吃完了午饭,闫刚没等季红英收拾碗筷,趁着家里人都还在饭桌上围坐着,便把包拿了过来,从包里搜出这两个月的工资。
刚去厂里的时候身上的钱和票都是王大丫支援的,而这些东西也都是王大丫儿子给她的养老钱,所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钱他必须还回去,但也仅限于自个的那份,闫平的可不归他管。
厂里有最便宜的饭菜套餐,一个黑面馒头,一个炒白菜加上一小搓咸菜,一餐只需要花1毛钱就够了。
一日三餐加起来也就是三毛钱,一个月光吃饭就花了9块钱,当然这些还是不要票的最基础的套餐,如果想换个口味吃个土豆豆芽这些就需要另外花钱了。
他和闫刚刚去的那一个多月怎么都舍不得花钱买那些,也是到后头吃的实在是受不了了,才用票和钱买了些别的菜改善了一下口味。
把原来的借的钱和票还给王大丫后,两个月的工资还剩下15块钱,而厂里发的粮票闫刚因为出门在外,所以打算自个收着,随后剩下的钱都交给了王大丫。
对于闫刚的这一举动,季红英以及闫思文一点意见都没有。
他们又没分家,王大丫还管着这个家,这钱理应交给长辈。
可王大丫却没要,“我自个有儿子干啥要孙子给家用,这钱给你娘让她收着,全给倒也不用,你们现在还没转正,这钱也就刚刚够吃,每个月交5块钱给你娘就行了,票你也自个留着,等以后转正了不管每个月多少钱,给10块钱你娘。”
王大丫一解释,倒是把家里人给弄糊涂了。
闫刚倒是明白了王大丫的意思,可季红英和闫思文有些不太懂,季红英问到:“娘,这钱您收着呀,以前都是您收着的。”
“我收我儿子的钱就够了,干啥还要收孙子的钱呀,你们儿子的钱应该你们收着,这些钱你们存下来给你们儿子结婚时用,行了,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你要是放在家里不放心,一会儿下午去县里邮局办个存折,每个月刚子把钱拿回来你把钱存里头,他们下午正好要去县里呢。”
王大丫这话一出,‘他们’更是一脸懵逼。
显然,这个‘他们’说的是闫思文和闫刚。
闫思文赶紧问到:“娘,我下午要去县里吗?啥时候的事儿,我咋不知道呢。”
闫刚也连忙点头:“是呀,我才刚回来呢,咋要去县里呀。”
看着眼前这对蠢父子俩,王大丫一阵无语,“你是不是忘记了那些麦子要磨的事儿了,那些麦子不拖出去磨咱们吃啥,以前都是你和老三去的,这不是没人嘛就暂时放下了,你们俩口子去我不放心,正巧刚子回来了,一起去把这事儿办了。”
此时王大丫才想起问一句刚子:“你休几天啊。”
“我明天下午再走。”闫刚苦笑,他奶真是不给人一丝休息的机会,把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呀。
第66章 一出又一出的戏
虽说事情安排的清清楚楚,不过对于干活闫刚还是没啥可抱怨的,干来干去都是自个家里的事儿,而且他多做一些,自个的爹娘也能少做一些。
等季红英洗好了碗,找大队里借了辆板车打算直接手拖着去,放上粮食后与王大丫说了一声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