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 >

第205章

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第205章

小说: 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苍龙七宿,绕进去不知多少才智高卓之人。
  “你是不是想问老夫,先圣为何没有把两颗宝石留在儒家。”
  “不想,因为这并不重要,我只想知道,那两个铜盒在不在?我能不能看看那两个铜盒?”
  “如果吕宗主能够回答我一个问题,两个铜盒拱手相赠。”
  “请讲。”
  “吕宗主已经得到两颗宝石,且能够引动部分元气,想来对此有些了解,敢问吕宗主,这些宝石,还有那块碎片,有什么隐秘?”
  “宝石和碎片都是从天外而来,属于‘命外之物’,碎片来自于一把绝代魔刀,宝石则蕴含了一套惊人的绝学。”
  “吕宗主是命外之人,对此又如此熟悉,莫非知道这些东西的来历?”
  “这似乎是下一个问题。”
  “吕宗主还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
  “我的心眼比较小,吃亏是不可能吃亏的,永远都不能吃亏的。
  不如这样,咱们互相问问题,一个问题换一个问题,这个提议如何?”
  “非常公平的提议。”
  “尊老爱幼,我先来回答前辈的问题,我只有一个猜测,正确与否没人能够做出保证。”
  “你的问题。”
  “天地间,真的有一种力量,在冥冥中掌握着人类的命运吗?”
  “有,那种力量叫做——人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下人之心,好强大的力量。”
  “下一个问题,说说你的猜测。”
  “宝石的数量并不是九颗,而是十颗,每一颗宝石都蕴含一门绝学,合起来是一整套绝学,名叫。
  如果真的是这门绝学,那么和天下更替确实有关联,在我听到的故事中,被尊奉为‘天子武学’。
  您的浩然正气练到了什么地步?”
  “比你稍微强一点点,什么是天子武学?”
  “练了天子武学,有成为天下之主的潜力,就好比周武王。”


第407章 四季轮回,冬雪雪冬寒又寒
  “天下一统的契机已经出现,您打算出山去看看么?”
  “既然已经出现,看与不看,又有什么区别?一大把年纪,没精力四处走动了,留在深山中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点东西,已经心满意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姜子牙八十多岁还能出山,辅助周文周武打下赫赫江山。”
  “八十岁能出山,九十岁就不必了,让伏念他们去看看就好。
  吕宗主,你方才说练了天子武学,有机会一统天下,这岂不是说,和苍龙七宿最有缘分的,是秦国大王?”
  “如果这真的是,那确实如此。”
  “我能看看吕宗主领悟到的绝学么?”
  “我也很想看看荀夫子的浩然正气。”
  历史上的荀子,在这个时间已经仙逝,但武侠世界,高手都是长命百岁,目前还活的很健康。
  不仅健康,自身修为也是高深莫测,精神修为更是通天彻地。
  仅仅只是稍稍晃了晃;释放出自身的气机,诸邪不侵、群魔退避的浩然正气;便让人感觉到了天塌地陷般的压力。
  而且这压力是有“智能识别”的。
  如吕晓梦这种单纯澄澈的;不受任何影响;好奇的看着眼前似乎很厉害的老爷爷。
  如吕云澄这种五毒俱全的,下意识的催动真气反击;运起了最新感悟到的心法。
  浑天宝鉴共分为十重,分别是:白云烟、玫霞荡、土昆仑、碧冰雪、紫星河、玄混沌、靛沧海、金晨曦、血穹苍、玄宇宙。
  心法蕴含在女娲补天留下的天晶中,需要天晶配合才能修行;每一枚天晶均蕴含女娲娘娘的造化神力和无上慈悲。
  按照吕云澄的估计,蕴含惊人血气的火雨玛瑙是血穹苍,白亦非家传的宝石是碧冰雪。
  经过多年研究,虽然还没有发觉到具体心法;但火雨玛瑙内部能量已经被提取过数次。
  可惜这是强身健体的血气,不便在此时使用。
  荀子是年逾九旬的老人家,教书育人的大学者,若是拳拳到肉的硬拼,叮叮当当的乱打,连吕云澄都觉得别扭。
  此时运转的,是从刚刚得到的“碧冰雪”中吸取到的寒气。
  这份寒气不能直接施展,吕云澄也不知具体的心法口诀,但以“二十四节气惊神指”中冬季的招式出手,却是分外贴合。
  食指轻轻一弹;冰寒指力电射而出;赫然是一招“立冬”。
  二十四节气惊神指对于出招的手指并无具体要求,愿意用哪个就用哪个。
  比如白愁飞喜欢用中指;吕云澄则更加喜欢食指或者食中二指齐出。
  指力弹出的一瞬间,周围好似突然冷了十七八度,空气中甚至飘落了冰晶雪花。
  晓梦下意识的向吕云澄怀中缩了缩。
  以吕云澄的武道境界;阴阳真气的界限早已不是那么分明,手中催动阴寒指力,体表却能散发出九阳真气。
  在晓梦的感觉中,吕云澄就好似铺着厚厚的绒垫的地暖;又柔软;又温暖,非常的舒服;想要完全放松的睡一觉。
  可在荀子的感觉中;周围的一切都像是被排斥了出去;只余下至阴至寒的冰冷指力。
  冷!冷!冷!
  冰天雪地的冷,万物肃杀的冷,生机灭绝的冷,让人觉得到了千里冰封、万里飘雪的北国冰原。
  荀子没有任何动作,只是轻轻地抬起头,“看”向了这道指力。
  随着目光闪过,指力就好似积雪遇到了暖阳,尽数消融于天地之间。
  眼劲!
  瞳中剑!
  荀子用的赫然是最难练的眼劲,以双目催动浩然正气,以浩然正气消融、同化万物。
  每个人的心思都不同,修成的浩然正气也不同,荀子的气机有“教化”之意,让人觉得回到了课堂,回到了“背诵全文”的时代。
  这种气机就是荀子思想的体现。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是这种恶可以用后天教育来化解,引导人走入正道。
  外来的攻击就相当于“恶”,荀子以浩然正气消散“恶”,恍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境界之高深,堪称本世界第一。
  看到这种新奇的武道,吕云澄就好似老饕看到美食,酒鬼看到佳酿,赌徒看到骰子,必然是要好好地过一次瘾。
  五指同时收起,又从小拇指开始逐步放开,弹射出五道力量速度各有不同,却又同样至阴至寒的寒冰指力。
  小拇指“小雪”,忽来忽去,变化精微,一秒数变,劲力暗藏。
  无名指“大雪”;层层叠叠,排山倒海,雪花漫天,积雪成山。
  中指用“立冬”,大开大阖,气势雄迈,刚猛难挡,所向披靡。
  食指用“小寒”,巧妙灵活,速度随心,似缓实快,似快实缓。
  大拇指“大寒”,风起云涌,石破天惊,以力制霸,一击至胜。
  五道不同的指力,不仅是按照时间顺序爆发,力量和意境同样是逐步递增,却又能够在发出之后统合为一体。
  荀子年逾九旬,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周游天下,各家各派的武者都见到过,甚至闯过农家地泽二十四阵法。
  但哪怕是农家的太上长老,也绝不可能以同源的阴寒真气,爆发出五个节气循环变化的指力。
  尤其是这五道指力轮流激发而出,却又能在气势最强的一刻同时到达,发挥出最高、最快、最强、最劲、最寒的威能。
  直到此时,荀子才明白,吕云澄的武道境界,究竟高深到了何等地步。
  好在两人只是在比拼境界,而不是生死搏杀,这五道指力固然厉害,但太过寒冷,太过极端,太过不留余地。
  不给别人留余地,自己也就失去了后退的空间。
  这便是破绽。
  对于荀子而言,这“不是破绽的破绽”,已经完全足够。
  双目一凝,眼劲迎着指力射出,间不容发的触及了指力的核心——大寒!
  大寒是冬天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惊神指的终结,也是五道指力层层递进迸发出的光辉。
  “波!”
  空气中传来一声微不可查的爆响,就好似戳破了一个肥皂泡,眼劲和指力同时散去,漫天寒意瞬间消散了大半。
  可就在这一瞬间,吕云澄的食指再次弹出,仍旧是冰寒刺骨的指力,却给人一种独特的温暖。
  就好似冬日已经结束,严寒已经散去,生机勃勃的春天马上到来。
  六道阴寒指力并非彻底散去,而是在时间的轮回中破碎,孕育出崭新的生命,崭新的生机。
  立春!
  恍惚间,荀子见到了先贤描绘的场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眼劲的催发速度在指力之上,但这份美好却让人忍不住沉溺其中,尤其是儒家弟子,更加难以忍受其中的诱惑。
  指力散去,吕云澄轻轻地哼着童谣,晓梦好似猫儿一般缩成一团,舒舒服服的酣睡。
  先天罡气环绕在体表,把一切寒风、噪声都隔绝在外,只余下舒适和美好。
  吕云澄非常擅长营造舒适的安睡空间,晓梦从满月开始,便喜欢让吕云澄哄睡,千泷亦是如此,搞得吕云澄连和绯烟亲热的时间都没有。
  绯烟对此有些怨言,吕云澄却觉得无所谓。
  女大避父,儿大避母,等到晓梦再长大一些,就不好如此了,不如趁着小时候多多宠溺。
  看着睡得香甜的晓梦,荀夫子心中虽有疑惑,却不好意思打扰小孩子的美梦。
  吕云澄笑道:“前辈有事尽可以说,我用先天罡气把一切都隔绝在外,晓梦听不到的。”
  “传闻吕宗主的先天罡气是最顶尖的护体绝学,曾凭此两次硬抗东皇太一的强招,没想到竟还能哄小儿入睡。”
  “能让晓梦舒舒服服睡一觉,为她遮风挡雨、驱赶蚊虫,岂不比打打杀杀强得多?”
  “却是如此,敢问吕宗主,方才用的最后一招,也是从苍龙七宿中领悟出来的么?”
  “是,也不是。
  宝石中蕴含的是精纯的寒冰之力,大部分人得到,都能参悟出至阴至寒的绝学,比如白亦非的先祖。
  这并不是错误,但却违背了其中的本意。
  寒冬不是为了肃杀,而是为了储存,储存能量,储存雨水,等待新一年萌发、生长。
  四季是一个轮回,二十四节气也是轮回,大寒不是结束,是立春的开始。
  我有一位道侣,领悟了一招名为‘雪飘人间’的绝学,便是在寒风大雪中寻找孕育在地底的一线生机。
  这就好比农家的一句谚语——瑞雪兆丰年!”
  “生与死,枯与荣,兴与衰,阴与阳,寒冬和暖春,世界还真是奇妙。”
  “所以我们才要用开拓进取的心,去探索每一处的未知。”
  “一人之力终归有限。”
  “我崇尚交流,在交流中查找缺陷,完善自我。”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懂这个道理,小圣贤庄不懂这个道理的,至少有四成。”
  “不懂得交流,不懂得进取,固步自封,敝帚自珍,这种人无论修为如何,都没资格与我论道!”


第408章 你有宝盒,我有外挂,大炼宝术
  “我非常非常喜欢与人交流,我的剑法、掌法、身法、指法,全部都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成长。
  有的成长来自于敌人,有的成长来自于对手,有的成长来自于朋友,有的成长来自于亲人。
  每一次战斗,每一次论道,我都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感悟,绝没有任何一次是荒废的。”
  “所以你才能有最博学的武功。”
  “儒家不也是如此么?如不是一次次的交流,哪有如此丰富的藏书?”
  “藏书和武道一样么?”
  “天下间最有价值的就是知识,武道是知识的一种,而书卷是知识的载体,正是因为有了书卷,武道才能更好的流传下去。”
  “如果我告诉你,我现在才真心的称你一句道友,你会觉得愤怒么?”
  “能够得到他人认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得到一个前辈高人的认可,那就更加困难了,我觉得这是我的荣幸。”
  “你要去看看那两个铜盒么?”
  “不急,等晓梦睡醒再说。”
  “小圣贤庄的床铺非常的舒适。”
  “但绝不可能舒适过一个父亲的怀抱。”
  吕云澄抱着晓梦,走到悬崖边,看着流动的浮云,享受着柔和的山风,轻笑道:“暮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句话出自《论语·先进篇》;  是孔子和弟子的问对,询问弟子们的理想。
  曾点用诗意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和谐安然的浪漫图景;  孔子表示这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评价不可谓不高。
  儒家最高的追求不是出将入相,而是天下大同。
  不同的大儒对于大同世界的描绘不同;  但无一不充斥着美好的愿景以及高度的理想化,也可以说是乌托邦。
  众多“乌托邦”中,描绘的最浪漫、最能让人“见字如面”的;  便是曾点的这段描述。
  吕云澄方才那招“立春”;  核心的意境也来自于这句名言;  因此才能引动荀子宽广如海、沉稳如渊的内心。
  多说一句,曾点不是配享孔庙的“宗圣”曾子;  曾子本名叫做曾参,是曾点的儿子。
  这也可以看出;  曾点不仅本人很有智慧;  也非常擅长教育后代。
  荀子笑道:“吕宗主也有这种理想么?”
  “差不多吧;  我还要加上一条。”
  “加上什么?”
  “当然是好好吃一顿烤肉,修道之人本该吃的清淡一些,但我平生最好口腹之欲;  一天不吃肉浑身难受。”
  “吃肉是好事;  儒家弟子也是支持的。”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可惜天下能做到梁惠王那份上的都没有几个;  更别说这些了。”
  荀子叹道:“想要做到这些,绝非一人一力、一家一言可行。”
  吕云澄道:“诸子百家本来就不是敌人;  就比如想要完成孟子的理想;  让百姓都吃得饱,穿得暖;  没有农家参与是不行的。”
  “据我所知;  农家的根基在楚国,目前秦国和楚国大战;  罗网和农家也争斗连连。”
  “诸子百家中,农家的弟子是最多的,据说有超过十万之众,却也是最好收服的。”
  “何解?”
  “我家乡有一个乞丐组成的帮派,名叫‘丐帮’,弟子遍布天下,人数远远多于农家。
  有一天,国君问丐帮帮主,什么时候把丐帮解散,帮主却回答办不到,因为决定丐帮弟子数量的不是帮主,而是国君。”
  “为什么?”
  “如果国君英明神武,让百姓都吃得饱饭,穿得起衣,又有谁会愿意当乞丐呢?
  同样的,决定农家弟子数量的也不是侠魁,而是国君,如果安安分分种地就能吃饱穿暖,老老实实种地不就行了么?”
  “尝闻吕宗主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道、儒、墨、纵横四家均有显露,今日仅此一言,吕宗主对于农家的了解,便已经胜过九成九的农家弟子。”
  “我刚才用的指法,和农家的二十四节气也有几分关联。”
  “你还真是博学。”
  “学习不会负人,勤勉不会负人,知识不会负人,前辈不也是这么认为的么?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
  谷戫  吕云澄把玩着两个铜盒。
  铜盒很精致,内部的结构却并不复杂,可以明显的看到几个卡扣,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