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 >

第173章

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第173章

小说: 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所周知,孔子是鲁国人,因此齐鲁之地以儒家最为强盛,而儒家的大本营,被称为“小圣贤庄”,在桑海。
  当代儒家掌门名为“伏念”,推崇王道治国,独创“圣王剑法”,对于儒家学说和天下大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一直努力将儒家发扬光大。
  太阿剑目前就是伏念的佩剑。
  相比于充满了铁血之气的咸阳,桑海则多是书卷气,靠近小圣贤庄,一种浓郁的“文气”扑面而来,随之而来的则是琅琅的读书声。
  儒家的情报网络也是不凡,吕云澄到达门口的时候,小圣贤庄二当家颜路和当代最优秀的弟子子聪已恭候多时。
  “颜路”这个名字很明显对应颜回和子路,颜路本人也和颜回一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喜静不喜动。
  看到颜路,甚至有一种沈浪、李寻欢的感觉。
  子聪和伏念颜路都不像,反倒像是后世的儒生。
  除此之外,小圣贤庄内尚有子慕、子游、子思等弟子,听着颜路介绍各个弟子,吕云澄差点喷出一口老血。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子游、子思都是孔门七十二贤,未来天明和少羽隐于小圣贤庄的时候,名为“子明”、“子羽”,同样是孔门七十二贤。
  “子X”并不是名字,而是表字,是成年后取的,不是出生时父母取的。
  比如颜回表字子渊、仲由表字子路、端木赐表字子贡。
  儒家对于师徒传承如此在乎,怎么可能让后生晚辈用前辈先人的表字?这特么算是欺师灭祖吧?
  吕云澄懒得管小圣贤庄怎么教学生,寒暄过后,径直去见伏念。
  伏念眼睛比较细长,眉毛长且压得很低,鼻子偏长但很挺,有一种深思熟虑的成熟气质,举手投足间还有一股华贵气度。
  他的服侍很华贵,表情很严肃,就连颜路到了他身边,也收敛了表情。
  “不知吕宗主至此,有何要事?”
  伏念的声音很刚正,好似天上的雷霆,与人一种独特的威严。
  不是嬴政那种手握四极脚踏乾坤的霸道,更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或者内阁首辅。
  伏念给自己的定位非常的明确,就是一个辅佐国君的大臣、能臣、忠臣、直臣。
  “我是来和你论道的,你应该听说过,我对儒家的思想,也有一些了解。”
  伏念知道吕云澄很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他方面就不了解了。
  “不知吕宗主想要从哪个方面开始论?”
  “我不是一个仁厚的人,和你们说仁义,未免有些吃亏,咱们不如从‘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开始论。”
  “好,请吕宗主指教。”
  “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正气歌》当然不止有六句,只不过后面的内容说出来就露怯了。
  比如“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张良现在还年幼,苏武的爷爷现在还没出生呢。
  不过随着诗句诵念,吕云澄身上涌出了近乎凝成实质的浩然正气,伴随着一声浑厚的剑鸣,湛卢剑破匣而出,落入到吕云澄手中。
  伏念眼中精光一闪,道:“湛卢!”
  “没错,这就是湛卢,仁道之剑湛卢,伏掌门觉得如何?”
  “看来吕宗主是想要动手了?”
  “若只动口,那有什么意思,动武才有趣啊。”
  “那就请吕宗主指教了!”
  伏念真气催动,太阿剑落入到手中。
  宝剑端凝沉雄、大巧不工,非眼力、见识和胸襟兼得者难窥其妙。
  “太阿剑?这把剑并不适合儒家心法,你用这把剑,是不可能修行到顶峰的。”
  “那也要试过才知道!”
  伏念凝神片刻,刺出光明正大的一剑。
  圣王剑法——沧浪之水!
  这套剑法乃是伏念毕生心血汇聚而成,讲究内圣外王,乃是“礼”的极致,甚至能以剑气为空气流水定下礼法,让空气和水流遵循秩序。
  好似沧浪之水的剑气爆射而来,吕云澄手腕一抖,挽了三个剑花,以“三省吾身”尽数环住。


第354章 义无反顾,碧血丹心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吕云澄轻轻地诵念《论语》,手中湛卢剑随之而动,三个剑圈环环相扣,把伏念的剑气尽数网住。
  伏念能够以剑气操控空气水流,吕云澄却能以春风化雨的手段,让一切都恢复原状。
  吕云澄的剑法并无往日的狂猛爆裂,也没有千变万化的奇幻妙招,速度不快,力量不大,不管是剑气还是剑招,都是平平常常。
  宝剑挥舞之间,不像是在比武出招,更像是在挥毫泼墨。
  恍惚间,伏念觉得自己好似看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读书人,读到一卷好书之后,喜得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书卷也随之而挥舞。
  而那个挥舞的书卷,就是吕云澄手中的宝剑。
  孔子昔年周游六国,教导三千弟子,培育七十二贤,自有高深武道传承,但不管是哪一脉,都没有这等剑术。
  可这又确实是儒家剑法。
  莫说是伏念,哪怕是孔子重生,孟子在世,也绝不会否认这一点。
  出招收招之间,既有循循善诱的教化,又有以直报怨的锋利,还有荡气回肠的快意、气宇轩昂的卓然。
  一切的一切,又随着出手,俱都化为济世为怀、平息干戈的仁义。
  杀人者胜,固为世俗之强,平息干戈者,才是强中之强!
  吕云澄不管伏念心中震惊,而是借着交手体悟儒家剑术之神妙。
  说来也怪,儒家剑术的精要,竟然是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翻译家的要求,即——信、达、雅!
  信是出剑准确、不偏不倚;雅是气度自如、不可穷凶极恶;达则是剑随心至、势若迅雷不及掩耳,不让对手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伏念作为儒家掌门,早已把儒家剑术练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领悟了“圣王剑法”之后,已经到了脱胎换骨的地步。
  但是昔年入山中向荀子请教,荀子却不发一言,只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显然虽有肯定,但不甚满意。
  伏念闭关至今,也不知道自己缺了什么。
  直到和吕云澄交手,看到这从未见识过的儒家剑术,才知道自己的缺憾。
  他太傲气、太冷肃,甚至有些霸道了。
  圣王剑法要求行仁义、行王道,以道义礼法治理天下,但受到太阿剑的影响,不可避免的有了一些不该有的霸道。
  伏念本以为那是辅政大臣应该有的威严,却不知那已经是“逾越”。
  寻常武者可以不在乎这些逾越,但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忠臣能臣,这些逾越就有些不合适了。
  一念至此,心思瞬间开阔。
  伏念心中既有多年苦修一朝顿悟的快意,又不可避免的生出几分争胜之心。
  剑光裹挟着两人,两人很快便打出了房屋,从东打到西,从南打到北,一直打到了冷月小筑。
  好在吕云澄用的是湛卢剑,而不是破坏力十足的泪痕剑,否则小圣贤庄就可以来一次里里外外的装修了。
  正在读书的弟子也无心读书,相互簇拥着过去,观看伏念和吕云澄斗剑。
  两人此时已经打到了荷花池内,以花香为武器,以水流为兵刃,招式光明正大,看起来无甚变化,但每一次出剑收剑划出的直线弧线,无不符合天地至理。
  斗到兴奋处,还会诵念几句《论语》、《孟子》,或者向几百年后的大诗人们借几首诗歌。
  伏念处于主攻,攻势凌厉浩荡、排山倒海。
  修为不到家的儒家弟子见此,不免有些得意,有几个甚至在嘲笑吕云澄不思量力。
  颜路却越看越心惊。
  伏念的攻击虽然如狂风暴雨,无孔不入,但是却偏离了儒家的本心,不仅不能持久,而且还发挥不出效果。
  吕云澄只是随手的一挥一环,便能卸去他的剑气。
  如果说伏念的剑法是爆发的山洪,吕云澄的剑法就是无边无尽的大海。
  身处桑海之地,颜路自然是见过大海、熟悉大海的。
  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万物,寓变化于平凡,容无限于实在,就如水之为物,不弃涓滴细流,始能成就浩瀚无际。
  小溪潺潺也好,山洪暴发也罢,遇到这浩瀚无际的大海,只能尽数汇入其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吕云澄此时就处于“无欲”的状态,无所谓胜、无所谓败、无所谓起、无所谓落、无所谓浮、无所谓沉、无所谓喜、无所为恶。
  伏念的攻击越是狂暴,吕云澄越显得风轻云淡,潇洒淡然。
  哪怕伏念以圣王剑法操控水流形成牢笼,吕云澄也能轻而易举的破开。
  十几招剑法循环往复,无休无止,无穷无尽,强也好,弱也罢,快也好,慢也罢,总之都有应对之策。
  “礼!”
  伴随着一声爆喝,伏念宝剑一挥,水流凝成一个“礼”字,撞向吕云澄。
  吕云澄笑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且看我这招杀身成仁、义无反顾!”
  剑六·改·义无反顾!
  风轻云淡的剑气忽然间尽数归于一体,一种凛然的肃杀之意喷薄而出。
  好似十步杀一人的侠客,好似救赵挥金锤的朱亥,好似死守襄阳城的郭靖,好似自绝雁门关的萧峰,不求荣华富贵,不求高官厚禄,只有义无反顾!
  吕云澄并非郭靖那种大侠,时常会以“混蛋”自居,但所作所为无愧天地,称一句“小侠”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以侠义之心催动剑诀,一切罗网束缚都好似不存在。
  道义礼法,道义礼法,道义并非在礼法之前,而是礼法也必须要讲道义。
  乳白色的浩然正气凝成剑芒,不着痕迹的刺破了伏念凝出的“礼”字,随即宝剑飞空而起,回到了剑匣之中。
  吕云澄道:“我这一剑,如何?”
  伏念道:“吕宗主学究天人,武功高深,无论文斗武斗,我都输了,便以太阿剑相赠,以感激吕宗主今日指点。”
  “拿你太阿,还你一剑。”
  吕云澄伸手在荷花池的护栏上拽下一截木头,搓成剑形,浩然正气尽数灌注其中。
  用从战神殿学到的方法,结合先天破体无形剑气,把霍家剑法的剑诀镌刻在了木剑之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怕是吕云澄,也不可能同时领悟如此多的绝学。
  把霍家剑法留给儒家,让伏念、颜路、张良等天才参悟,甚至让荀子也来观看几眼,过个十年八年,必然会演化到另一重天地。
  到那时,就不再是“剑六·改”,而是魔改、神改、神魔改了!
  “此剑名为‘丹心’,乃碧血丹心照汗青之意,还请伏掌门不要嫌弃。”


第355章 坑神坑圣亦坑仙,骗儒骗道还骗贤
  修仙小说中,有一种常见的物品,名叫“玉简”。
  那些修行者们,不管是遇到神功秘法,还是游历之时的见闻,亦或是偶有所感,都会记录在玉简之上,能够流传千年万年而不朽不坏。
  以吕云澄此时的修为,想要用一块木头达到玉简的效果,那是做不到的。
  但是在木头上留下剑意,却没有任何问题。
  留下浩然剑意,一是为了交好儒家的高手,二是为了让儒家的天才推演剑诀,吕云澄自然不会故弄玄虚。
  剑身一面刻写了“碧血丹心照汗青”七个字,另一面则是刻写了霍家剑法的剑诀。
  得益于鲁妙子这个博学多才的岳父,吕云澄闲着无聊的时候,也学了一些古文字。
  虽然七国文字还未一统,但以儒家弟子的博学多才,还是看得懂的。
  若是实在看不懂,也没人帮忙翻译,那么抱歉,谁特么让你不好好学习的,儒家不需要学渣!
  伏念送出了太阿剑,得到了霍家剑法的剑意和剑诀。
  虽说明晰前路,豁然开朗,儒家也多了一门传承,但总有一种独特的感觉,就好似范厨师用自行车换了一副拐。
  吕云澄也有一种感觉,就是把自行车改成轮椅,又把那副拐换了回来,对方不仅要搭上钱和表,还要对我说谢谢。
  这是不是叫欺负老实人啊?
  有~点~意~思!
  收好木剑之后,伏念施了一礼,道:“多谢吕宗主指点,此剑事关重大,伏某必然会为它选择一个才智高卓的传人。”
  “才智高卓的弟子也好,群策群力共同参研也罢,剑既然已经赠与伏掌门,那便由伏掌门做主,我很期待看到更强的剑诀。”
  “如此高深的剑诀,还能更进一步么?”
  “当然,武道也是知识,知识本就是该不断长进的,假如出现了退步,那就说明出了问题。”
  “原地不动,也会出问题么?”
  “你原地不动,别人勇猛精进,不就相当于退步了么?倘若故步自封,再怎么高深的剑诀,也终有被破解的一天。”
  儒家内部也分为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思想体系,虽然不是如同道门天人两宗那般上演全武行,平素争斗也是不少。
  就连荀子、伏念、颜路的思想也各不相同。
  有人倾向于改革,有人倾向于教化,有人倾向于崇古,有人倾向于兼收并蓄,有的只想专心做学问,还有的像是晋朝的隐士狂生。
  吕云澄的话和改革一脉不谋而合,崇古一脉鄙视为歪理邪说。
  但刚才论剑,吕云澄只凭儒家的武艺,便能胜过儒家掌门人伏念。
  若是用出最擅长的绝学,怕是举手投足便能杀人,因此心中纵有千般鄙薄,也不敢稍有表露。
  他们可是听说了,吕云澄一拳头下去,能把人炸成粉末,连一片骨头都存不下来。
  吕云澄懒得搭理那些顽固派,更没兴趣在儒家也创立一宗,和伏念、颜路论道几日,又在伏念的引荐下,见到了荀子。
  用荀子的话说,儒家分为文宗和武宗,他是文宗的长老,并不会武功。
  实际上……虽然有些对于先贤不尊重,但这话真的……真的是欺负老实人啊!
  荀子不仅会武功,而且武功非常高深。
  想想原剧情中,荀子曾经挥了挥手,便把藏书阁混乱的竹简恢复原状,这完全是扫地僧出场才有的逼格。
  扫地僧什么级别?机械降神的级别!
  实际战力不好评价,但荀子对于大道的领悟,绝对已经达到了本世界的顶峰。
  只不过他的境界太过高深,已经到了不萦于外物的地步,追求的是内心的完善、灵魂的超脱、思想的传承,比武较技却是不必。
  吕云澄也不强求,和荀子论道一番之后,便飘然离去。
  经此一役,吕云澄的名号彻底传开,从精通道法的有道全真,变成了儒道兼修的绝代高人。
  如今的吕云澄,已经可以底气十足的说一句: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
  当然,如果换成“坑神坑圣亦坑仙,骗儒骗道还骗贤,坑蒙拐骗用不尽,人送外号吕老奸”,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在小圣贤庄装了个逼之后,吕云澄返回秦国。
  虽然是地宗宗主、大秦国师,但吕云澄平日里既不住在咸阳城,也不住在太乙宫,而是住在刚来的时候建造的木屋。
  不是为了显示隐士高人的逼格,而是以此试验“战神殿”。
  小圣贤庄之行,让吕云澄对此有了更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