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寒酸的慈航静斋,远比金碧辉煌的静念禅院更有修行者的气质。
进入静念禅院,只会想到和尚真有钱,进入慈航静斋,却有一种想要入山清修的感觉。
两人在正堂外的青石广场上止步,婠婠道:“静斋所有人都被遣散了么?”
师妃暄道:“静斋原本有九十六人,一部分陨落在了高句丽,还有一部分在后山的‘空山隐庵’,她们都不会武功,还请手下留情。”
“我既然来的如此‘晚’,你就应该明白,我已经不是曾经的我,阴癸派也不是曾经的阴癸派。”
“是妃暄孟浪了,勿怪。”
话已至此,余下的已经不必多说。
婠婠双手一挥,天魔双斩出现在手中,师妃暄也拔出了宝剑。
伴随着淡淡的微风,婠婠漂浮在了半空,无形的气场笼罩整个广场,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已经变得扭曲。
师妃暄感觉到了寒冷。
她的内功早就已经到了寒暑不侵的境界,但还是感觉到了寒冷。
不仅是因为婠婠把明玉神功催动到了极限,更因为婠婠的修为已经到了至阴无极的边缘,一举一动都能引动天地元气。
明明师妃暄才是帝踏峰的主人,婠婠是不折不扣的外人,帝踏峰的风雪却选择帮助这个“外人”。
冷风如刀,断魂蚀骨。
婠婠没有出一招,只是不断地凝聚气势,便迫的师妃暄不得不先手出招。
“嗤!”
伴随着一声破空声响,一道剑气射向了婠婠的左肩。
此时的师妃暄有些像是曾经的吕云澄,是惊涛骇浪中的顽石,是天人合一中的异数。
可是这顽石却偏偏能够挡住数百上千的冲击,这个异数却能把握住每一次的精巧变化。
慈航剑典最高深的境界名为“闭死关”,是一种比道心种魔大法更加极端的突破方式,倾尽一切,死中求活。
哪怕是初祖地尼,也没能修成这一法门。
不过地尼的身体经过天地元气长时间的淬炼,已经达到了和蒙赤行一般无二的地步,火化了数日才完全烧毁。
慈航静斋前辈们发觉此法太过艰难,便退而求其次,简化出了“撒手法”,师妃暄此时就处于这种境界。
剑心通明,紧守一点灵光。
师妃暄把周围的一切尽数“撒手不管”,只余下天地之间的一抹灵光。
婠婠每一刀都能引动整片山头的风雪,周围的一切都是她的武器,天魔力场更是把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扭曲。
强、猛、狂!
十成攻势抢占了八九成,但就是那仅剩的一两成,却足以让师妃暄与之周旋。
婠婠不像是在强攻,因为她每一招似乎都手下留情。
师妃暄不像是在顽抗,因为她无时无刻不在展露剑典和仙胎的秘密。
两人确实是在生死对决,却又不单单是生死对决,还在比拼对于武道的领悟,对于天道的领悟,甚至是对红尘情爱的领悟。
极致的肃杀,却又极致的热忱。
如果问天下间最了解婠婠的女人,那一定不是祝玉妍,而是师妃暄。
如果问天下间最了解师妃暄的女人,那一定不是梵清惠,而是婠婠。
假如上天能给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么两人很可能会成为朋友。
可惜,没有这个机会。
两人仍旧在死斗,因为她是师妃暄,因为她是婠婠。
彼岸剑诀的妙处被施展到了登峰造极、更上层楼的地步,九招剑法被融为一体,只余下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剑招。
天魔双斩上闪过凛冽的寒芒。
随着寒芒越来越盛,婠婠身上的气势也越来越强。
漫天飞雪之中,蓦地闪过一道充满了精纯至极的杀意的刀气。
雪飘人间!
风为之散去,雪为之欢呼,气为之凝聚,剑为之低垂。
凄厉的寒光一闪而过,风雪好似在这一刻彻底的静止。
刀在婠婠手里,也在……师妃暄胸口!
第330章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静斋仙子,绝迹江湖
冬日的风雪是寒冷的,但再怎么寒冷,也冷不过天魔双斩的锋刃。
师妃暄此时就感觉到了这种寒冷。
冰冷至极的锋刃,刺破了她的护体真气,刺破了她的衣服,刺破了她的皮肤、血肉,一直到刺入她的心脏。
那是一种非常古怪的刺痛。
师妃暄从未感觉到过这样的痛苦,她甚至不觉得恐惧,也不觉得绝望,反而觉得有些新奇。
就如同婠婠刚才说的,慈航静斋和阴癸派一样,培养出来的都不是人,只不过一个培养妖女,一个培养仙子。
师妃暄从小就被当成仙子培养,从小就在帝踏峰顶参天悟道。
参悟的越久,身上的仙气越浓,感情就越发的淡薄。
如果问师妃暄最快乐的时光,那一定是回到慈航静斋之后的隐居。
挑水、砍柴、烧火、做饭、洗碗、洗衣服……
不用管什么天下大势,也不用管正邪交锋,就是做最最平常的事,过一个凡人应该过的日子。
除了有些孤独,别的简直是太完美了。
能够在死之前有这样一番生活,能够和婠婠好好论一次道,能够感受到从未经受过的痛苦,一切都已经足够。
滴答!
鲜血从胸口流下,滴落在了地上,绽开一朵灿烂的血花。
天魔双斩只是刺破了师妃暄的心脏,并未爆发刀气震碎她的脏腑。
以师妃暄的修为,完全有能力凭借真气暂时续接心脉,至少可以维持七七四十九日。
但是她没有这么做,她收敛了一切真气,任凭鲜血从胸口流出,滴落在地上。
“这一刀叫什么?”
“雪飘人间。”
“冰封千里,雪飘万里,万物肃杀,生机灭绝,这一刀太过极端,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对这一刀进行一些修改。”
“四季交替是一个轮回,寒冰飞雪看似是万物肃杀、生机灭绝,实则有瑞雪兆丰年,风雪不是生命的完结,而是萌芽的开端。”
“既如此,妃暄就放心了,剑典就在会客厅的桌子上,你若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说罢,师妃暄向后轻轻一躺,倒在了地上。
婠婠轻轻一挥手,把周围的冰雪都凝结起来,凝聚成一具冰棺,把师妃暄放置其中。
“慈航静斋从今日起就不存在了,那就改名为……想不出来,还是让云郎去想吧!”
婠婠先把冰棺送到了师妃暄最喜欢的听雨亭,随后去往会客厅,翻看慈航静斋传承千年的剑典。
慈航静斋并不如同少林那般,追求外门七十二绝艺内门七十二绝技,凑足一大堆绝学,但是若论对于心法武技的创新,却是丝毫不差。
她们把彼岸剑诀从三十招精炼为九招,师妃暄更是精炼成了一招。
她们把成功率近乎为零的闭死关简化为撒手法,虽然成功率仍旧很低,但已经可以修行。
对于心法的不断创新改进,再加上团结的门派氛围,只从武林门派方面来看,慈航静斋比阴癸派“健康”的多。
如果双方拥有同样强度的武藏,在同样的条件下传承、发展、争锋,那么阴癸派绝不可能是慈航静斋的对手。
婠婠翻看剑典,看着上面的批注,再回忆阴癸派的种种,越发觉得吕云澄的建议很对。
阴癸派需要一场彻头彻尾的改变,否则即便能够暂时获取一些优势,兴盛过后也一定是快速的衰落。
富贵人家败落了,运气好的,还能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阴癸派这种门派败落了,鸟儿们要么被关进笼子成为玩物,要么被红烧、炭烤、蜜汁、酱香、水煮、白切,连“投林”的资格都没有。
剑典一共有一十三篇,前十二篇是地尼毕生修为的总结,最后一篇是观看《魔道随想录》和《道心种魔大法》之后的创想。
破碎虚空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肉身和精神同时离去,比如令东来、传鹰、向雨田、庞斑、浪翻云、孙恩、燕飞。
一种是精神超脱而留下不朽肉身,被称为“破碎金刚”,广成子和鹰缘均是如此。
“闭死关”走的就是“破碎金刚”之路,舍弃自己的一切,全身心的封闭起来,在最极端的境况下追寻精神上的超脱。
最终结果没有人能够确认。
没人知道地尼最终是超脱了,还是陨落在了半途之中。
不过只是类比肉身,倒是和蒙赤行的状态很像,突破失败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婠婠看着最后一篇的内容,不由得出了神。
如果是以前的婠婠,必然是想着如何破解,进而心神损伤,武功大退。
可如今慈航静斋已经成为过去,婠婠能够以平常之心观看剑典最后一篇,结合师妃暄展示出的“仙胎”的精要,反倒有了不小的感悟。
……
婠婠回到终南山的时候,吕云澄正在“观雪亭”赏雪。
往常这个时候,要么有卫贞贞温酒,要么有石青璇吹箫,要么是商秀珣烤肉,今日却只有吕云澄。
吕云澄的身体好似和整片天地融合为一体。
明明只有一个人,看起来分外的孤独,实际上却又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融洽。
坐在吕云澄身边,婠婠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原本有些空虚的感觉,也随之散去了很多。
“云郎,从小到大,我的愿望都是彻底击败慈航静斋,如今成功了,却一点快意的感觉都没有,只觉得空荡荡的。”
“每一个人在完成一个大目标之后,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你现在觉得失去了目标,失去了继续努力的方向。”
“云郎会么?”
“不会,还记得壶中之天的故事么?我最终极的目标,就是冲破所有的葫芦,在所有的世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逍遥游。”
“还以为你的目标是和我们长相厮守呢,真是个负心人。”
“如果只是孤身一人,那么不管多么奇幻的世界,多么美丽的景色,也总是会失去几分颜色。”
婠婠依偎在吕云澄肩头,柔声道:“我会倾尽一切,陪你走到最后。”
“现在是不是不觉得空虚了?”
“在云郎身边,我怎么会觉得空虚呢?”
“你出的最后一招,是什么?”
“雪飘人间。”
“你终归还是用了这一刀。”
“云郎错了,用出这一刀,不是我的选择,而是师妃暄的选择。”
“随你吧,看过剑典了?”
“看过了,但我总觉得‘闭死关’有些怪怪的。”
婠婠把剑典最后一篇的内容复述了一遍,奇道:“我总觉得,这不是死中求活,而是……找死,我觉得这就是在找死。”
“佛门求涅槃,修的是来世,死亡对于他们而言从来都不是完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如同你的雪飘人间,四季轮回,循环更替。
但是死关之法并不是地尼领悟出来的,而是根据道心种魔大法演化而来,比道心种魔大法的死中求活更加极端。
或许地尼畅想的也是死中求活,但是她的能力并不足以把这一法门完善,自己把自己的求活之路给堵上了。”
吕云澄已经把道心种魔大法练到了顶峰,只是听婠婠复述了一遍,便看出了剑典最后一篇的问题所在。
地尼就像是创出乾坤大挪移的那位波斯高手,思想上天马行空,武道能力却有极限,最后的内容是设想,而不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婠婠道:“慈航静斋天才无数,也一直在对剑典进行修改完善,为何没能找到一条新的路呢?”
“因为根本就做不到,地尼堵上的不只是转死为生的生路,还有修改完善之路。
如果某一代高人,闭死关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想到了修改之法,但死关能停下来么?而死关不管成与不成,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闭死关,成了,精神超脱,留下一具空壳。
闭死关,失败,魂飞魄散,留下一具空壳。
后人根本就无法判断前辈们的修行是否成功,前辈们不管成功与否,也都不能留下指示。
最终就导致“闭死关”这一篇仍旧还是最原版。
不过慈航静斋弟子还是非常聪明、非常有创新性的,简化出了没那么极端的“撒手法”,走出了一条更加光明的路。
听完吕云澄的解释,婠婠点了点头,转而又有了疑问。
“慈航静斋和武林高人的关系向来不错,看过剑典的也不只是宁道奇,那些人没给过建议么?”
“唯有把道心种魔大法练到最高境界,或者把生死之道参悟到濒临破碎虚空的级别,才能看出这一点。
古往今来修生死之道的高手我不了解,但是把道心种魔大法练到这等境界的,唯有初代邪帝谢眺,以及百多年前的向雨田。
谢眺和地尼由于理念不合而闹翻了,向雨田刚刚利用邪帝舍利把道心种魔大法练到大成,就和叶孤城破碎虚空了。”
婠婠道:“天命如此,如之奈何,云郎,慈航静斋从今日起就不存在了,你觉得改成什么名字比较好?”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静斋仙子,绝迹江湖。”
第331章 终幕拉开,渭水之会
婠婠和师妃暄的了结之战结束了,随后便安心在终南山清修。
吕云澄同样不管外界如何变化。
就连厮杀连连的江湖武林,似乎都进入了沉寂,把世界的主题重新还给了战争。
寇仲和李世民一南一北,分别领兵出征,击败一家家的势力,收服一位位的手下,占据越来越大的地盘、越来越多的人口。
刘武周、宇文化及、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先后被击败,整个中原大地,有资格争夺天下的,只余下了两家。
北边的李唐,南边的……明!
李唐早就已经称帝建国,寇仲当然也不能落后,同样称帝建国,根据吕云澄的建议,把国号定为“明”。
北唐南明争得激烈,草原之上也是血战连连。
石之轩不是什么安分的人,在突破了精神上的魔障,成功统领大明尊教之后,连续在草原上挑起纷争。
吐谷浑、铁勒、羯族、回纥、东突厥、西突厥打成了一团。
毕玄有心出面调停,但不管是武功还是智计,都弱于石之轩,最终也是无功而返。
这些战争并非没有好处,随着打的越来越激烈,数不尽的小部落被扫平,稍大一些的部落也越来越弱,草原甚至有了一统的迹象。
在石之轩的算计下,就连毕玄都不得不提起“阿古施华亚”,带领突厥铁骑冲锋陷阵。
铁勒最先被突厥铁骑攻破。
此后被攻破的是吐谷浑王庭,吐谷浑可汗战死,王子伏骞带领残兵败将逃到了漠北。
再然后覆灭的是羯族粟末部的“小长安”,“龙王”拜紫亭被“武尊”毕玄挑杀,“天竺狂僧”伏难陀投降。
中原进行最终决战的时候,草原主要的势力,也只剩下东西突厥两家。
虽说还有别的势力,虽说东西突厥的矛盾永远无法化解,虽说突厥铁骑早就已经疲惫,但不管是颉利还是突利,全都没有停手的意思。
长久的厮杀让整片天地都充满了凶煞之气,吕云澄甚至有了一种观看“植物生长”的感觉。
如果说世界是一颗大树,人群就是那数不清的叶片。
大树用自己的能量供养叶片,叶片落在地上,腐烂朽坏,重新归于大树。
从八王之乱至今,三百多年时间,近乎全部都在打仗,让这棵名为“大唐双龙传”的树充满了伤痕和疲惫,就像是经历了深秋寒冬。
可只要渡过寒冬,便是重新萌芽的春日,就是生机勃勃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