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341章

大汉昭烈帝-第341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章 九卿的诱惑
    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本该令人心旷神怡,然而,站在偶有绿芽钻出的山脊上,马腾的脸上仍然布满了忧色。
    负手迎风,眺望着远山和蜿蜒曲折的黄河,马腾也仿佛与高山融为一体,变成一座雕塑。
    数十步外,马铁反复地踱着步子,时不时抬头看上几眼。
    “父亲还是下不了决心?”
    正午时分,马超从山下策马而来,但他也害怕会影响到父亲思考问题,不到山脚就翻身下马,徒步走到马铁身边,压低声音问道。
    “不知道,从清晨到现在,一动不动。”马铁同样压低了声音。
    “唉!”马超一屁股坐在地下,重重叹息了一声。
    自从去年响应段煨的号召,起兵攻打李傕郭汜,马家就一直没顺过。
    明明已经把李傕郭汜堵截在陈仓城下,并且在会战中重创了贼首李傕,谁知道候选梁兴等八部众又反水了,帮着李傕郭汜来打自己,恶战是一场接着一场,双方都损失惨重。
    经过几个月的苦战,好容易把李傕和郭汜都给杀了,结果还被段煨捡了便宜,拿着两个贼子的脑袋去向朝廷请功,连飞熊军的残部都被段煨收拢了八成,马腾和韩遂是什么都没捞到,还把自己的家底给损失了不少。
    更让人生气的是,大战过后,韩遂利用自己的手腕和口才,迅速与败退回凉州的八部众达成和解,一众人等勾结起来,反倒把马腾的部众给孤立了。
    朝廷的援军屯驻陈仓,一步都不肯前进,段煨为首的关中诸将也折返回了弘农,只留下马腾军孤零零地待在凉州,面对跟敌人相互勾结且对自己不怀好意的“老朋友”韩遂等人,形势极为不利。
    终于,新皇登基,天下大吉,马腾等人翘首企盼的封赏也到了,然而,看着这姗姗来迟的诏书,包括马腾父子在内的所有人又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朝廷以马腾兴师讨逆有功,封其为卫尉,在讨伐李傕郭汜之战中骁勇过人,屡立战功的庞德庞令明也被封为奉车都尉,刚满二十岁的马铁和尚未成年的马休二人则被征召入太学。
    卫尉是九卿之一,担负宫城卫戍的责任,货真价实的两千石高官;奉车都尉则是比两千石,负责掌管天子车马,也是一个热门的职位,能够把这样的位置交给马腾和他的下属,可以说刘备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诚意。
    但是有一个问题摆在众人面前——
    不管是卫尉、奉车都尉这些,都要去洛阳赴任,也就是说,马腾等人想当官,就要离开自己的老巢。
    至于他的军队,朝廷也有安排,马腾长子马超被封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部队,驻地则被安排在由陈仓北上进入凉州的咽喉要道汧县。
    对于这样的任命,马腾一家是有喜有忧,能够洗刷贼名,被朝廷封赏,担任两千石级别的高官,对平民出身,还当了这么多年叛军的马腾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
    然而马腾害怕。
    他心里清楚得很,自己这样的边地军阀,能够被朝廷看在眼里的,就只有麾下的军队了。
    自己父子前去洛阳,名为高官,实际上就是朝廷手中的人质,用来威胁留驻凉州的长子马超不要轻举妄动的。
    可问题的关键就是马超。
    所谓知子莫若父,养了儿子二十来年,马腾对马超的性子可以说是了解得不能再了解了,在他看来,这个长子志向远大,而且天性凉薄,不是个能为了家族而做出牺牲的人。
    如果自己进京,被人捏在手里,当成威胁的工具,一旦真有什么事情发生,只怕马超会毫不犹豫地起兵作乱,甚至会先发制人。
    到那时候,自己和马铁、马休,以及其他进京的家人一起,就都要没命了。
    “太早了,实在是太早了。”马腾看着远处窃窃私语的两个儿子,心中不禁暗自叹息起来,“若是再晚十年就好了。”
    再晚几年,马休马铁年龄大些,他再培养培养,给这两个儿子树立军中威信,那时候朝廷再征召入京的话,就能把马超带着一起去,让两个野心没那么大的儿子统领部众,不管是马休还是马铁,都比马超来得让人放心。
    如今马超才刚刚二十二岁,别说野心什么的,让他统领全军,他能经得起韩遂的算计吗?
    马腾的眼神和表情反复变幻,最终,他还是做出了决定。
    赌一把。
    心思既定,马腾顿觉心中轻松,迈开腿就朝着两个儿子那边走去,不料站得太久,双腿麻木,刚走一步就觉得腿脚不听使唤,险些一个跟头栽倒在地。
    “父亲!”
    “父亲!”
    马超和马铁异口同声地惊呼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马腾身边将他搀扶起来。
    “不妨事,只是站得久了。”马腾呵呵笑道,然后抬起手,重重地拍了拍马超的肩膀,“孟起,日后你统领全军,一定要稳重再稳重,切不可这样大惊小怪。”
    “父亲,你这是……”马超一愣,随即脸上露出喜色,“父亲应下了朝廷的任命?”
    马腾点点头,“我等马氏子孙乃是名将之后,一向忠君为国,如今新皇登基,委以重任,为父岂能拒绝征召?”
    马超和马铁二人对视一眼,脸上都有些发烫。
    他们一家子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不假,但这个一向忠君为国,实在是跟马腾、马超这些人扯不上半点关系。
    盘踞凉州说忠义,忠君爱国当叛军?
    马腾看着两个儿子的表情,自己脸上也是觉得有些火辣辣的,连忙咳嗽两声,豪气干云地向前走去。
    “走,回城。”
    父子三人带着在山下等候多时卫士们策马而行,一路返回城中,他麾下的将领们听了马腾的话,面色都是有些复杂。
    将军真要入京当大官了,自己这些人还要留在凉州。
    同时,也有不少人注视着庞德,眼神中满是羡慕和嫉妒。
    “洛阳城中的那位天子是怎么听说庞德的,居然特意点名,要让他一起进京,还当什么奉车都尉?”几乎所有人心中都疑惑不已。

第七章 如何是好
    不管下面人怎么说,怎么想,马腾都不管不顾,径自让家眷收拾细软,准备前往洛阳了。
    马腾早已打定主意,去到洛阳之后就韬光隐晦,尽力讨好朝中大员,尽量让自己安稳度过晚年,天子给他封了个卫尉的官职不假,但双方都知道,天子不会对马腾这个贼头子有什么信任度,更不会放心让他掌管禁卫,所谓卫尉,不过是个吃饷的闲置,摆在那里给外人看的。
    去洛阳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别人不假,但即便如此,马腾也宁愿相信那个素未谋面的天子,而不是跟自己称兄道弟十几年,却想方设法坑害自己,甚至杀害了自己妻子的韩遂。
    韩遂,韩文约。
    这是个毒蛇一样的家伙。
    边章、北宫伯玉……这些人一个个被推上凉州叛军首领之位,又一个个地被杀害,而韩遂这个实质上的老大,却一直藏在幕后,操纵着半个凉州。
    如今韩遂又跟八部众结盟,实力远胜马腾,他若是继续待在凉州,只怕也会像那些老熟人一样,脑袋被挂在金城的城头上吧。
    还是离开这穷山恶水的好。
    ******
    马腾这边整装待发,远在更西边的韩遂,同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朝廷封赏马腾,自然也没有忘记韩遂这个凉州大佬,大鸿胪,掌诸归义蛮夷,九卿之一的两千石高位,就堂而皇之地摆在他的面前。
    按照朝廷那边的说法,韩遂闻名于凉州,在汉人和羌人两个群体里都有极高的声望,若是能够大鸿胪一职,让汉人和羌人和平共处,解决延绵百年,对两族民众都造成极大伤害的羌乱,这功绩甚至不亚于当年的凉州三明。
    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甚至跟威震边疆的凉州三明相提并论,换了其他人被如此赞誉,只怕是要乐得鼻子冒泡。
    但韩遂不同,他可是纵横凉州近二十年的叛军大佬,当今凉州最有权势的人,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情没经历过,什么话没听过?
    他心里清楚得很,若是自己没有掌握着凉州境内最强大的势力,就是有再大的本事,朝廷也不会高看两眼。
    一旦扔下军队,去了洛阳,哼哼,就不是这个话了。
    什么大鸿胪,什么九卿,不过是给外人看的。
    可这毕竟是朝廷主动伸手,给自己许了个两千石的高官职位,韩遂要说不动心,那绝对是自欺欺人。
    并且,这一次若是拒绝了朝廷的善意,很可能就意味着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那位新登基的天子听说是幽州边地杀出来的武夫,一路血雨腥风,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刀下亡魂不计其数,只要是触怒他、甚至只是挡了他的路,基本都没有好下场。
    韩遂是没有见过刘备麾下军队的战斗力,但他知道大汉朝廷的正规军是什么水平,能够在诸多军阀之中脱颖而出,用脚后跟想想,都要比凉州这群乌合之众要强得多了。
    拒绝的话,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究竟该如何是好?
    ******
    “奉孝,你猜猜马腾和韩遂会来吗?”御书房中,刘备捻着颌下不长的胡子,若有所思地问道。
    坐在刘备不远处的,是大汉帝国新一任的廷尉郭嘉,听到天子发问,他不假思索地就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不会。”
    “为什么?”
    “他们清楚得很,这九卿的位置给他们就是个摆设,与其进京唯唯诺诺看陛下的脸色,还不如在凉州山高皇帝远,当他们的土霸主。”郭嘉慢条斯理地解释道:“这不就是咱们当初推敲得出的结果吗?如果不是这样,陛下又怎么舍得摆出两个九卿的位置来让天下人看?”
    “商量的时候你在?”刘备一愣。
    “当然在了,我就在那边那个位置。”郭嘉也是一愣,伸手指了指另一旁的空座位。
    刘备敲了敲脑袋,有些恍然大悟,“对对对没错,最近实在是太忙太累,都忘记了。”
    他这话倒也不是托辞,而是事实如此。
    当初陕县惨案,朝廷中有数的高官都死在了滔滔黄河之中,大汉王朝失去了一大批精锐,这些人虽然普遍本事不大,各自有各自的心思,把家族看得比国家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熟知朝廷的组织架构,知道这架权力机器的运行规律,没了这些人,重建朝廷中枢,是一件浩大的工程。
    即使有卢植和蔡邕这种久在中枢、才学渊博的老臣辅佐,又从各地抽调的精干人手进京,还收拢了一些侥幸逃过一劫的朝臣,刘备还是感觉处处捉襟见肘,总是缺人。
    他在记忆中搜索了一些三国名人,结果一打听,差不多全淹死了。
    就连颍川钟家这一代的杰出代表,刘备记忆中引领了汉字书法从隶书向楷书演化,被后世奉为楷书鼻祖的钟繇钟元常,都跟着刘协一起死在黄河里了。
    这也就是说,在原本时空里的后三国大放异彩的钟会钟士季,甚至连当个小蝌蚪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无情地扼杀了。
    再加上被连根拔起的河东世家、幽州冀州世家豪强,基本上魏晋时代大放异彩的家族们都歇菜了,就连后世出了五十九位宰相、三位皇后、六百多人史书留名的闻喜裴氏这样的巨无霸家族,都只剩下了小猫三两只,注定再无翻身的机会。
    毫不夸张地说,刘备这个蝴蝶的振翅,完全改变了这个时空的走向。
    再加上平定的地盘不够大,平定的势力不够多,也间接地导致了他的可用人才不足。
    这才导致了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的局面。
    “陛下,尚书令一职,还是要尽快安排得力之人来担任,不能再空缺下去了。”郭嘉口风一转,将话题引到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上,“若是能有人协助综理政务、执掌机密,陛下便可轻松许多,无须如此劳烦。”
    “我看还是奉孝你想偷懒吧?”刘备呵呵笑道,“不要急,再过一个月就有人了。”

第八章 僵住了
    “陈家人都离开了?”
    “今天早上走的,说是要返回颍川老家去。”
    “哼,说是回乡读书,从此不理世事,他们陈家是这种人?”
    “读书人最是虚伪!”
    定陶城中的一处宅院内,几名彪形大汉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愤愤地谈论着事情,苦酒入喉心作痛,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愁闷和强烈的不甘。
    在外人眼里,他们是故兖州牧曹操麾下大将,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但此时此刻,坐在此地的,不过是一群失去了主心骨,又对己方势力分崩离析无可奈何的失意者。
    包括曹仁、曹洪、夏侯渊等人在内的众人都是头扎白布,这是为战死的曹操和夏侯惇戴孝,按理说他们也不应该喝酒,但形式不断崩塌,这些人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早在几个月前,以山阳李家为首的好几家兖州东部豪强就宣告脱离曹家势力,泰山郡也开始对阳奉阴违,转而跟青州和徐州眉来眼去,程昱为代表的兖州本地士人与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人为了争夺内部主导权,更是斗得不可开交。
    失去了曹操这个主心骨之后,时间一长,曾经团结一致,这些挺过了最艰难岁月的战友们不再团结,而是为了各自的前途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随着今天清晨,陈群带着族人黯然离开,曾经在曹操麾下占据重要地位的颍川士人,就只剩下了荀家人。
    “荀军师什么时候走?”夏侯渊仰头喝下满满一碗酒,然后将碗重重地放在桌子上,粗声粗气地问道。
    曹操麾下有好几个军师,姓荀的就有两个:荀彧、荀攸。但是,如果是刻意提到“荀军师”这三个字,所有人都知道,指的就是荀彧。
    自从当初投奔曹操,荀彧在别部司马这个位置上一做就是六年,期间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不但把所有内政之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让曹操能够把全部精力用于战争,还不断举荐良才,充实曹操麾下的人才储备,甚至在生死存亡之际孤身出城,说退豫州刺史郭贡数万大军,让曹操得以保留了最后的一点元气,从而收复兖州。
    夏侯渊对陈群、杜袭这些人满腹怨气,可对于荀彧,他心中只有感激和钦佩,即使荀彧提出要离开,他也会恭恭敬敬地将其送出定陶,并且衷心祝愿对方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因为荀彧实在是为曹操的事业竭尽了全力,不能成功,只因为上天不作美。
    非战之罪。
    “军师不走。”曹仁摇了摇头,“我问过了,军师说,他至少要看着丕儿、彰儿和植儿,还有夫人,都能有个安稳的去处,才能放心离开。”
    夏侯渊的眼圈瞬间就红了。
    当日一战,曹操和他唯一的嫡子曹昂战死,直接导致了权力真空,剩下的几个儿子中,年龄最大的曹丕才刚满十岁,在如今这个礼乐崩坏,强者为尊的世道,根本不可能令人信服,继承兖州基业。
    正因如此,失去了曹操的兖州势力急需一个新的强有力的领袖,然而可悲的是,他们争了几个月,也根本找不出这样的人。
    陈群那些颍川人一向喜欢政治投机,当初荀彧出使冀州,就是他们极力鼓吹之下,曹操才同意的,曹操战死后,他们又念叨着不如归顺了刘备,让所有人都有个好归宿。
    以程昱为首的兖州本地士人谁都不认,也不愿继续打仗,只想让局势平稳下来,保留兖州好不容易才恢复的一丝元气,按理说应该赞同陈群的建议,但是,他们看不惯颍川人,觉得对方是拿着兖州人的东西去给自己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