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275章

大汉昭烈帝-第275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家只是个跑腿挣辛苦钱的,许多事情做不得主,裴公子自己掂量,这买卖能做最好,若是实在做不成,某家就离开河东,去其他地方碰碰运气了。”燎原先生看看裴潜,又有意无意地扫了其余人几眼,“河东世家林立,有实力的也不在少数,那边一直在注意我们的年轻人,应该就是卫家的卫觊?”
    随着说话声,这位燎原先生稍稍抬起了手,与相隔甚远,正被几名年龄相仿之人簇拥而坐的俊俏男子相互致意,然后微笑着侧过脑袋,跟裴潜告辞了。
    “公子说得不错,河东与北地气候迥异,令人困乏得紧,感觉这酒也是喝不动了,还是尽早告退,不打扰诸位的雅兴吧。”
    裴潜根本没有料到对方会如此决然地拒绝了自己的讨价还价,并且根本不给自己继续谈判的机会就抽身而退,不由得愣在当地,心中腾地冒起了火气。
    在这个节骨眼上,除了裴家,哪还有旁人能够穿越黄河渡口,安安稳稳地把粮食运到三辅之地去谋求暴利?
    卫家没有这个实力,其他家族同样没有!
    就这么耗着吧,再耗几个月就是秋收,到那时候,这个装神弄鬼,不敢以真实姓名示人的家伙就得火烧屁股了。
    燎原先生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庄园,那些被金钱的味道吸引而来的人们顿时没了继续坐下去的兴头,纷纷前来与裴潜做别,然后乘着马车离开,也不知是回家睡觉,还是想要继续跟远方来的客人联络一下感情。
    半柱香的工夫,原本欢声笑语不断的庄园后院就沉寂下来,裴潜冷着脸坐在正中,十几名与他亲善的世家子弟则是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打听起了谈话的内容。
    “没有,这人嘴很严,始终不肯透露自己身后究竟是什么大人物,但从他之前带来的货物和手下来看,来头肯定不小,至少是太守一级、并且有很大权柄的。”面对对那位燎原先生身份的质疑,裴潜缓缓摇了摇头,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他跟燎原先生搭上线还是在半个月前,那时候从王屋山下的东垣,直到河东的治所安邑,到处都传播着东方豪客的消息,出于好奇,裴潜亲自前往拜会,并跟这个身份扑朔迷离的家伙成了酒友。
    经过一番试探,燎原先生那股颐指气使的傲慢态度、以及他麾下那些一看就是精悍士卒的“伙计”,都让裴潜敏锐地感觉到,对方从属于某个或是某几个手握权柄、想要中饱私囊、却又不方便抛头露面的大人物,专门负责倒卖军资军粮的。
    然后,裴潜又把今天的寥寥数语说给众人。
    听说对方一点都不肯让步,咬死了五万钱这个底线,诸人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几个脾气暴躁的甚至骂了起来。
    “人家千里跋涉而来,就是看准了司隶粮价飞涨这个机会,想要狠狠地捞上一笔,换了是谁都不会轻易松口,就算他同意,也得向河北那边的幕后人物请示才行。”裴潜倒是不怎么生气,反倒更加笃定了这个燎原先生的跑腿身份。
    “文行,除了粮食之外,你就没谈谈其他的生意吗?”说话的年轻人来自于另一个颇有势力的世家,这家人有严重的受迫害妄想症,总觉得长安那边的乱局会蔓延到河东,一心想着购买兵器铠甲,增强自己家族的私兵,那位燎原先生之前透露过只要价钱合适,可以卖一些质量上乘的二手兵器,这是最让他感兴趣的。
    “没有粮食生意获利,我们拿什么来买其他的军资?”裴潜有些不耐烦地反问道:“再说了,粮食生意都做不好,怎么能让人家放心大胆地运输大量兵器盔甲过来?河内可是还在张雅叔手中,跟河北的刘使君是敌人呢!”
    “那怎么办,答应他的价格?如此一来,算上运输的损耗、往来打点的花费、我们最多能赚上一倍,跟预想的差距太大了。”这名世家子弟不满地嘟囔起来。
    裴潜气得笑了。
    几个月时间,把手中的钱财翻上一番,这种快钱是多少人做梦都想赚的,你居然还嫌少?

第十四章 路子很野
    驶出裴家庄园后,那位燎原先生浓眉皱起,满是虬髯的方脸也有了一丝疑惑。
    裴潜看似云淡风轻,但他对这笔粮食买卖,甚至于后续的其他物资生意都非常感兴趣。
    他怎么有信心穿越数百里兵荒马乱、盗贼横行的地区,攫取那足以令人疯狂的财富?
    不知不觉间,马车轻巧地拐了几个弯,来到一处规模较小的半废弃庄园,这里本是高望位列十常侍之时,他的某位亲戚半抢半买来的,后来高望在那一场夺宮之变中丢了性命,在外享福的族人也都遭到了反攻倒算,这座庄园里死了不少人,也就渐渐地败落了。
    如今河北来的商队看上了这块地方,花了不多的钱就从现在的所有者那里买了下来,并轻车熟路地开始了修葺和打扫,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让废园重新焕发了生机。
    “都尉回来了。”庄园外围设有暗哨,这些人善于掩藏身形,只有在马车驶过他们身边之时才会开口打个招呼。
    “嗯。”燎原先生、或者说大汉都尉王烈点了点头,对这几名下属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又有人带着消息回来了吗?”
    “光是上午就有四批人回来,想必是搜集到了不少情报。”几名暗哨笑着答了一句,便继续回到各自的岗位,监视起周边的动静。
    进到庄园之中,王烈跳下马车,大步走向自己用来议事的那座高大厅堂,好几个商人打扮的幽州军精锐早已等在那里,见到王烈进来,连忙起身问好。
    “几年没见,你们的繁文缛节是越来越多了。”王烈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直截了当地问道:“怎么样,查到这个裴潜或是裴家有什么路子了吗?”
    “查到了,这人可不是个普通的世家子,若是说河东有谁能绕过太守王邑做出什么大事,除了他还真没别人了。”一名面容白皙的中年男子咧嘴一笑,开始将自己搜集到情报讲给众人。
    闻喜裴家在河东颇有声望,自从先汉武帝时期的水衡都尉、侍中裴盖开始,这个家族就成为当地豪族,裴盖的九世孙裴遵追随光武皇帝平定陇西和巴蜀等地,后任敦煌太守;裴遵的曾孙裴晔曾历任度辽将军、并州刺史,此人也就是裴潜的祖父。
    裴潜之所以有胆量做粮草生意,主要是因为他有个在朝中当尚书令的好老子——裴茂裴巨光。
    经历了董卓乱政迁都、李傕郭汜之乱,许多家族势力在关东等地的高官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犹如没了根基的浮萍一般,只能依附于那些往日里被他们踩在脚底的兵汉,任由他人欺压。
    然而裴茂过得就滋润许多了,他的家族产业都在河东,并没有遭受什么战乱,始终保持着比较强大的财力和人力,就连当初先后把持朝政的董卓、王允,见了裴茂也是客客气气,不敢像对待旁人那样肆无忌惮。
    董卓和王允死后,朝中群龙无首,裴茂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家族的财力,帮助儿子裴潜与驻守华阴的段煨、驻守弘农的张济搭上了关系,这最近的一两年时间,闻喜裴家通过暗地里的交易,可是赚了不少钱财。
    除了在朝廷内部和军方趟出了一条大道之外,裴潜还在河东当地广结好友,据说白波军几个头领李乐、韩暹、胡才等人都跟他在暗中有所往来。
    “哟,这裴潜看起来像个普普通通的书生,想不到还是一条黑白通吃的地头蛇。”王烈饶有兴趣地摸着下巴,“有意思,真是有意思。”
    再想想几次见面之时,裴潜明里暗里想要购买军械物资的场景,王烈更加笃定这人与白波贼寇有往来的消息是真的。
    “这样一看,他倒不像是我们之前打过交道的世家子了,难道还是个有野心、想要趁势争雄的?”另一名男子开口说道。
    “肯定不是。”王烈摇摇头,“这裴潜是个聪明人,应该看得出来自己晚生了几十年,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他想做的无非就是在有人问鼎天下之前尽量积累实力,并以此待价而沽,交换更高的地位。”
    对于任何一个征服者来说,河东某个世家的公子,河东黑白通吃的大佬,这两者之间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前者无足轻重,想用来当个招牌的话随便扔个闲职过去就是,心情不好了弄得他家破人亡也不在乎;后者则需要慎重对待,放到自己身边好吃好喝地养着,保不准还得给个符合对方身份的官职、爵位。
    裴潜有个当尚书令的老子在背后出谋划策,对这些肯定早就了然于胸,只怕他对自己如此热络,也是想借机搭上自己背后“大人物”的线,为以后改换门庭做准备吧。
    只是裴潜应该怎么也想不到,这偷偷摸摸倒卖粮食、还放风说能从军中弄出来二手兵器的幕后主使并不是幽州方面某位利欲熏心的高官,而是刘备自己。
    想到这里,王烈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即向坐在桌子末端的男人看了过去,“河内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不要弄得咱们都在河东忙乎,把攻打河内的正经事给耽误了。”
    “都尉放心,河内之前就是宪和先生重点布局的地区,明里暗里倒向我们的人很多,张扬一个初来乍到的边地武夫,根本掌控不住局势。”那人笑着答道。
    “那就好,你去安排一下,从魏郡运送五千石粟米来闻喜,探一探商道是否通畅,也探一探张扬和王邑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动作。”王烈点点头,下达了今天的第一道命令。
    “诺!”这人起身行了个军礼,大步走出屋门,转瞬间就没了踪影。
    “其他人也不要松懈,继续打探情报,最好是能绕过裴家,把黄河渡口的关系打通,另外再派人去洛阳看看,那里虽然烧成了一片白地,可终究是我大汉的都城。”说完这番话,王烈向面前这些老下属点了点头,“都忙去吧。”

第十五章 敲断他的狗腿
    “听说冀州那边来了商贩?”
    安邑城中,郡守府内,大汉河东太守王邑坐在有些破旧的蒲垫之上,皱着眉头听取下属的汇报。
    “正是,据说以裴家、卫家为首,河东大部分世家豪强的子弟都聚到了闻喜,想要跟远道而来的豪商做生意。”这名下属低声答道。
    王邑点点头,脸上布满了狐疑。
    根据去年年底传来的消息,冀州牧袁绍兵败如山倒,成为了幽州牧刘备的阶下囚,后来又遭遇冤魂索命,全家惨死在赵忠旧宅之中。
    如今整个河北都被刘备刘玄德纳入囊中,冀州又有人打着商贩的旗号千里迢迢来到河东,说句实话,王邑压根不相信在这个时候还会有人来兵荒马乱的地方做生意,他从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笃定对方背负着其他的目的。
    难道是那刘玄德得陇望蜀,又盯上了河东这块地盘,预先派出了探子?
    “不对,河东与冀州之间可是还有个河内,刘玄德就是对我这边动了贼心思,也得先攻打那里。再说张雅叔可是个硬茬子,凭着太行山的屏障,上党和河内互成掎角之势,怎么说也不会是一年半载就能败亡的,刘玄德就是觊觎河东,这心思也动得过于早了些。”王邑起身来到墙边,看着悬挂在那里的地图自言自语起来。
    过了半晌,王邑才从地图上收回目光,对一直侍立在身后的亲信说道:“去探探卫家的口风,看他们跟冀州人在做什么生意,如果能套出来交易的货物,我们就能大概推测出对方的来意了。”
    ******
    日落西山,红霞满天,看着远处江山如画的美景,喝着杯中凌冽的美酒,王烈的心情也变得极好。
    “当初我要买下这座庄园,你们还都嫌弃是半山坡上,地势不好,如今看看这美景,还是我有眼光吧?”王烈笑着说道,引来一阵附和声。
    天气渐渐热了,身边又没有娘们,以王烈为首的家伙们过得极其随意,一个个都是开襟短褂加大裤衩,微风拂过,胸毛与腿毛随风飘扬,显得极为壮观。
    就在夜色快要降临之时,一辆马车缓缓进入众人视线,沿着小山坡七转八转地进到了庄园,两名汉子掀开布帘跳下车厢,一边扇着风一边向王烈这边走来。
    “这鬼天气,还没到夏天呢就已经热得不行了。”走在前面的汉子没走几步就已经脱下了用来见客的长袍,顺手扔到了一张空竹椅上,然后一屁股坐到王烈面前,自顾自地端起酒杯喝了起来。
    “等会,想喝酒可以,先说说你这一天干了些什么。”王烈一把抢过酒壶,瞪着眼睛说道。
    “对头,做了正事的才能喝酒,什么消息都没打探到的就只能喝凉水。”先回来的汉子们看热闹不嫌事大,嘻嘻哈哈地吵闹起来。
    这名汉子哈哈一笑,又从王烈手中抢回了酒壶,“我亲自出马,哪有空手而归的时候?卫家公子和裴家公子之间的恩怨你们应该没听说过,说起来还跟咱们幽州有点瓜葛。”
    河东位于长安和洛阳之间,依仗这两座都城之间的绝佳地理位置,孕育出了不少世家豪强,其中声望最高的当属卫家。
    卫家初兴于先汉名将、长平烈侯卫青,以及他的姐姐、孝武思皇后卫子夫,依仗一位军功盖世的奇男子和一位母仪天下的奇女子,卫氏家族从他二人开始便平步青云,并一直在河东之地开枝散叶。
    然而,最近几十年来,卫家却没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声势也渐渐衰落,好容易才熬到了这一代,出了两个少年早成,以才学见称的年轻人——卫觊、卫宁兄弟。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想要出头,名声是必不可少的踏脚石,卫家不断给两位年轻人造势,同时还不遗余力地为他们选择佳偶,希望借助亲家的名望来抬高二人的身价。
    卫家给卫宁选择的佳偶,就是天下第一大儒蔡邕的女儿,当时还未及笄的蔡琰。
    可巧不巧的,闻喜裴家也看上了蔡邕的名声,想要借助这门亲事给自家的裴潜来抬高声望,有道是一山难容二虎,一女难嫁二夫,卫宁和裴潜二人、以及他们身后的两大家族,就互相有些看不顺眼了。
    可就在这两家准备撕破脸皮,各自去蔡邕府上求亲的时候,洛阳城中的天子骤然重病,所有人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押宝皇子上面,却没想到大事一桩连着一桩,等到卫家和裴家回过神来,却发现蔡邕和两个宝贝女儿已经杳无音讯,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卫宁本就体弱多病,得知自己一直倾心仰慕的蔡琰突然没了音讯,几乎板上钉钉的婚事告吹,竟然怒极攻心,一病不起,很快就撒手人寰。
    而卫家在悲痛之余,又恨起了横插一杠的裴家,作为兄长,卫觊哀痛自己英年早逝的胞弟,自然对裴潜也没什么好脸色,于是两人各自拉拢了一批世家子弟,在各个方面进行起了明争暗斗。
    “胆大包天的贼人,居然敢对我子龙兄弟的爱妻动心思,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德行!”这桩八卦听得众人惊叹不已,王烈更是怒发冲冠,险些把面前的桌子给拍散架了,“派些弟兄盯着那个裴潜,找机会把他的狗腿打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哪能算是罪过?再说当时赵将军还没见过昭姬姑娘呢,要说先来后到,也应该人家恨咱们才对。”见到王烈生气,一名与他亲善的汉子便嬉笑着劝解起来,杀人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因为这么个事情去杀人或者是揍人,实在有些掉价,传出去也不好听,所以能不做还是尽量别做。
    王烈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便打消了收拾裴潜的心思,但他还是余怒未消,气哼哼地咕哝起来,“我就说怎么看他不顺眼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