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舻那疤嵯路轮疲又欣躺弦槐省
然而,金币正面栩栩如生、一片片鳞甲都清晰可见的盘龙图案,让程熙意识到造假的可能性不是太高,而他暗中用指甲划过金币边缘,那股略显柔软的感觉,也表明了金币成色十足。
但即使这样,程熙还是不死心,想要把金币和银币各拿一枚回去研究,但刘备直接让他带了家中所有的金银前去兑换,显然是看穿了他心中所想。
话已经说出口了,接下来自己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程熙陷入沉思。
******
夜色已深,州府之中的师徒二人也已经收好了那些金币和银币,将其重新放入衬有绒布的木盘,然后放进刘备书房角落的铁柜子里。
“徒儿还有一事不明,先生之前说过,要用三五年时间储备足量金银,然后推行金银币制,为何又这么早地把消息泄露给这些豪商?”诸葛亮擦了一把汗,再次开口问道。
“他们毕竟是为师的盟友、下属,而不是敌人,懂吗?”刘备伸了个懒腰,朝着后堂的院落那边走去,“新钱换旧钱,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我们先在商贩之间的大宗交易里使用金币和银币,从中总结经验,等到倭国那边的铜矿开采出来,再一步步取代现有的五铢钱和各类铜钱,就有借鉴的范例了。”
“原来如此。”诸葛亮点点头,跟上刘备的步伐。
来到专门为自己辟出来的客房,诸葛亮略作盥洗便吹熄了桌上油灯,但他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却是怎么也睡不着觉。
之前刘备给这位弟子分派了任务,要写一篇总结历代币制的文章出来,于是诸葛亮在书院里泡了接近半个月时间,又向曾经在洛阳为官的卢植、博闻广知的蔡邕求教了好几天,这才大概理清了当今天下的币制,知道了刘备为何会对铸钱这么感兴趣。
不知不觉间,诸葛亮再次坐起身来,重新点亮油灯,提笔研墨,写下了自己的想法。
第六十九章 两汉币制
“这是你连夜写出来的?”
第二天一早,看着诸葛亮顶着一对黑眼圈,郑重其事地双手奉上厚厚一叠纸张,刘备有些吃惊地问道。
诸葛亮有些疲惫地点点头,又对刘备俯首施礼,低声说道:“若是先生没什么吩咐,小徒就再去睡一阵。”
“快去快去,你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怎么能经常熬夜呢,要秃头的知道吗?”刘备连忙摆了摆手,让诸葛亮回去补觉,自己则是拿着他连夜赶出来的文章,认真看了起来。
华夏自周朝以来,王室衰微,列国并起,各国以其实际情况出发,铸造和使用了各种货币,其中青铜铸币最为广泛,包括三晋、两周地区通行的布币,也就是青铜铸造的铲形货币;齐国、燕国地区流通的刀币;秦国、魏国一带流通的圜钱;以及楚国流通的蚁鼻钱。
除此之外,楚国还有郢爰,也就是黄金铸版,使用时切割成零星小块称量使用的货币,也是最早有史料记载的黄金铸币;另外还有沿海地区使用贝壳作为货币的,但由于保存和使用起来比较繁琐,逐渐被时代淘汰了。
“还不错,确实是当成正事去做,也下了心思去寻根溯源了。”刘备赞许地点点头,继续看了下去。
秦王扫六合,四海归一,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建立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同时废除了大小、形制、货值不一,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新铸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将其推行天下。
半两钱虽然规范了货币流通,但由于币制较高,被太史公司马迁评价为“重、难用”,不利于普通民众使用,故而受到很多地区的抵触,加上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为了填补财政,粗制滥造了大量钱币,重量不足却仍称半两,越发被民间抵触。
秦亡汉兴,高皇帝刘邦为了休养生息,尽快恢复民间活力,颁布了一条法令,允许民间私铸钱币。诸葛亮认为,这一条法令是不折不扣的败笔,对汉王朝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
在他看来,私铸钱币必然会使铜钱轻重和成色不一,进一步扰乱民众,州府库房中还储藏有之前所谓的“荚钱”,大小有如人的指甲盖,轻得能浮在水面上,用手一捏就会碎裂,这种钱币流通于世,损害的只会是民众对朝廷的信任。
其次,通过偷工减料可以牟取暴利,这会驱使大多数有钱有势的人去犯法作恶,使朝廷难以控制,豪强富商们通过这种手段变得比官府还要富有,势必会形成割据势力,拥有铜山和铸币权的吴王刘濞引发七国之乱,一度危及到汉家江山,就是源出于此。
第三,货币滥行,引发物价混乱,普通民众根本无力应付,普遍变得赤贫,要么落草为寇,危害地方安全,要么依附于富商豪强,成为不交税赋的隐户,不管做出什么选择,只会造成社会动荡,税收降低。
所以在元鼎四年,孝武皇帝颁布诏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往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重新收归中央,然后成立铸币机构,由水衡都尉下属的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钱,于元狩五年铸出第一枚面文五铢,重量也是五铢的钱币,被天下人成为五铢钱,从此通行于世。
五铢钱由于大小适中,价值稳定,一直被沿用下来,期间虽然遭遇王莽乱政,但直到今日仍然大量留存,就在十几年前,灵帝刘宏还重启了五铢钱的铸造,意图剥削民间,最终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中黯然收场。
看到这里,刘备不禁摇了摇头,显然是不太满意。
日上三竿之时,诸葛亮再次来到书房,然后就被刘备叫到身边,对那篇文章做起了评论。
整体来说,诸葛亮的叙述都是合情合理,唯有最后一部分让刘备觉得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先帝重铸五株钱,从道理上来说并没有错。”刘备拿起两枚摆放在桌面上的铜币,向诸葛亮展示起来,“无论从成色、做工来说,都和孝武皇帝当年督造的五株钱没什么差距,是难得的好钱。”
“那为何会招致天下人反对,最后弄得山河破碎,应了谶纬之言呢?”诸葛亮不解地问道。
刘备冷笑几声,把这两枚铜钱轻轻扔在桌子上,发出清亮的声音,“这就要从光武皇帝做的好事说起了。”
光武帝刘秀是个传奇人物,甚至被后世的无知少年以讹传讹,称其为气运加身的位面之子,殊不知他实质上还是通过政治联姻,得到了南阳豪强与河北豪强的鼎力支持,这才顺风顺水,一路夺了天下。
刘秀一生有两位妻子,第一个妻子阴丽华出身于顶级豪族南阳阴氏,号称富贵胜似王侯。第二个妻子郭圣通更了不得,父亲家族是真定国首屈一指的豪强,母亲家族更是真定王室,正儿八经的大汉诸侯王。
更别说刘秀跟随兄长刘縯起兵之时,家族随随便便就给他们凑出了八千人马。
除了李渊那个bug,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谁还有这种起步的本钱?
正因为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借助了太多豪强阶级的力量,刘秀在平定天下之后,完全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除痼疾,甚至连丈量天下农田,知道自己名下有多少土地这种关系到王朝命脉的大事都做不到,其他方面更是可想而知。
铸钱就是其中之一。
“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世家豪强形成割据,搞起了相对封闭且自给自足的庄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不会欢迎钱币的流通呢?”刘备问道。
“自然是没有钱币,以物易物的好,这样他们就能够操控物价,从中牟利了。”诸葛亮不假思索地答道,他跟着刘备学了半年,又整天接触到各种新鲜的文字和理论,知识储备相当丰富,这种问题根本难不倒他。
刘备笑着点了点头,“对了,所以伏波将军多次上书,光武皇帝也有心推动的情况下,我朝的铸币之事都进行得举步维艰,并且没有维持几年,就被顶得无法继续,光武皇帝只得再次颁布法令,废除铜钱,改用布帛等物充当货币。”
“可是先生之前说过,幽州商会通过行商四方,积累了堆积如山的铜钱,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诸葛亮更加疑惑了。
“你要记住,坏人很少有蠢的,铜钱比布帛好使,那些人心里比谁都明白,他们通过法令,限制了铜钱在民间流通,而在他们内部,该怎样还是怎样,通过巧取豪夺,天下的钱币绝大多数都汇聚到了官吏豪强手中。”回想起那些坑蒙拐骗的光辉岁月,刘备不禁有些唏嘘,“光是从十常侍家里,为师就弄来了十几亿钱,那时候赚钱真是轻松又愉快。”
第七十章 不是久留之地
正因为朝廷里的高官显贵,地方上的世家豪强掌握着天下大多数流通的钱币,控制了整个大汉疆域内的资金流动性,为他们在地方上形成实质割据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所以,当灵帝刘宏推出新的铸币计划,显露出增强中央集权的意图之后,遭致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也是情理之中了。
已经吃进嘴里的肥肉,谁还愿意吐出来呢?
当刘备用尽量浅显的语言,将这些东西讲解给诸葛亮之后,这位十三岁的少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可是我们要弄清楚一件事情,能够在朝堂上、士人群体中发声的,都是些什么人,然后要弄清楚另外一件事情,在这些可以发声的人眼里,所谓的天下人,包括不包括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刘备屈起手指敲着桌面说道。
诸葛亮沉默了。
坦率地说,华夏历史上的儒家,从董仲舒开始,就一步步开始沦落,变成了脏污纳垢的粪坑,期间偶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高洁之士,但绝大多数,都是些猪狗不如的渣滓。
在他们眼里,所谓的“民”就是自己这个阶层,只要帝王触及到自己的利益,那就是与民争利,是罪无可恕。
至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真正的民众,却被掌握着话语权的阶层开除出“民”的范畴,甚至剥夺了最基本的人权,默默忍受着无尽的压榨。
在他看来,自己师父一直以来做的,都是在为真正的民众谋求一条活路,从世家豪强手里夺回土地和人口、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积极开拓海外都是出于这个目的,包括即将推出的铸币计划同样如此。
但如此一来,刘备势必会成为所有世家豪强的公敌,每一步开疆拓土,都会遭受到极大的阻力。
可是,当诸葛亮说出自己心中忧虑的时候,刘备却不以为然地笑了。
“为师这十年来做的事情,哪一件没有重重阻碍来着?”刘备说道:“只是人在世上走一遭,看见那么多的黑暗、那么多的不公,总不能自欺欺人地闭上眼睛,就觉得这些事情都不存在吧?”
“更不能随波逐流,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诸葛亮也严肃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
刘备看着面前的少年,心神一阵恍惚,这是他前世最为崇拜的贤者,又是他这一世的弟子,并且很有可能是他最坚定的战友,只是不知道在这个时空,能在后世留下什么样的评价。
过了一阵,裴元绍敲了敲门框,说是午餐已经备齐,师徒二人便停下了交谈,一前一后地朝着饭厅走去。
由于诸葛亮是刘备的第一名、也极有可能是唯一一名弟子,并得到卢植等老先生的格外器重,所以家中的主妇张宁也对他格外青睐,不但专门给这个孩子在府中留了一间客房,平日里见到了,也像是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亲近。
“最近天气转凉了,人们也该出来走动走动,哪天把婉儿带来,师娘给你们做一顿好吃的。”看着狼吞虎咽的诸葛亮,张宁笑得眼睛弯弯。
诸葛亮脸一红,胡乱点了几下脑袋,继续埋头吃饭。
张宁吃了几口饭,又转过头对刘备低声说道:“贞儿这几天吐得厉害,饭都不愿意吃了,要不要请医师来看看?”
“又不是头胎了,怎么还那么大反应,哎对了,你不就是接生婆出身的吗?”刘备瞪大眼睛,满脸震惊地反问道。
“我这几年光带孩子了,哪还有心思钻研医术,以前那点东西早就忘光了。”张宁又羞又恼,隐蔽地捏着刘备大腿用力一拧,“再说这不都是被夫君折腾的?”
刘备忍着疼痛点了点头,“吃饭吃饭,夫人也多吃点,哪有吃几口就放筷子的道理。”
******
琅琊,开阳。
“吃饭吃饭,哪有吃几口就放筷子的道理?”在一处宽敞的宅院之中,大汉王朝前太尉曹嵩瞪着儿子曹德,语气中充满了不快之意。
曹德是曹嵩幼子,自幼跟随他享受富贵,素来没什么主见,此时见父亲生气,更是不敢抵触,老老实实地拿起筷子,继续往嘴里塞着菜肴。
这时候曹嵩的小妾端着酒水进到堂屋,见状连忙粗声粗气地说道:“大人好生不通事理,哪有在外面受了气,却跑到家里发火的?”
曹嵩正妻丁氏早死,加之年事已高,便断了续弦的念头,转而专心宠爱一直跟随自己的小妾,把她养得白白胖胖,脾气也随着腰围一天天大了起来,如今一番呵斥,却让曹嵩不敢顶嘴,气焰低落了下去。
“老夫还不是被那逆子给气的?”曹嵩低声嘟囔了一句,然后自顾自地喝起了闷酒。
要说曹嵩一向好脾气,这辈子跟任何人都没红过脸,是谁能让他发这么大脾气呢?
这事就要从几个月前说起了。
由于在南阳一带孤立无援,袁术选择进入兖州,准备在中原地区开拓势力,却没想到遭遇曹操的当头一击,被追杀了六百多里之后仓皇逃入扬州地界,才算是逃得一条性命。
曹操主力跟袁术打得不可开交,自家后院却又进了敌人,徐州牧陶谦打着剿匪的旗号,把兖州东北部的几个郡给洗劫一空,面对火速回援的兖州军也不慌不忙,准备一较高下。
结果两军一番交手,承平日久的徐州军明显不是经过战争洗礼的兖州军的对手,被打得屁滚尿流,刚刚到手的几个郡转眼之间就还给了曹操不说,还被一路追杀到徐州境内,连着陶谦自己的十多个城都丢了。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陶谦发动文人,在徐州各郡展开了舆论战,把自己塑造成冰清玉洁的白莲花,把战争的经过说成是曹操对徐州悍然发动进攻,经过一番宣传,徐州各地同仇敌忾,纷纷对虎狼成性的曹操发动口诛笔伐。
徐州人的嘴炮打不到千里之外的曹操,可是寓居在琅琊的曹嵩却遭殃了,什么赘阉遗丑、什么为富不仁,各种污言秽语铺天盖地,让老头出个门都要被吐沫星子溅一身,买菜都被人索要高价,家中雇佣的仆役跑得就剩下谯县老家带来的几个了。
老头胆小怕事又自觉理亏,窝了一肚子火气也只能跟自己儿子撒了。
“徐州不是久留之地,趁早另谋出路吧。”曹德鼓足勇气说了一句,然后便飞一般地逃窜而去,只留下曹嵩和胖小妾在那里默然无语。
第七十一章 整治
金秋,丰收的季节。
看着一辆辆满载着粮食的大车沿着崎岖不平的道路缓缓驶向城中,曹操一直紧绷着的脸庞终于有了些暖意。
“文若,秋收结束后,再安排些人手把路修一修吧。”曹操看了看身边的荀彧,压低声音说道:“兖州处于四战之地,境内的道路又过于残破,一旦真正遭遇强敌,我们连调动兵力都很困难。”
荀彧点点头,认可了曹操的说法,今年有两场战争爆发在兖州境内,虽然结果都是曹操获胜,保住了兖州的统治根基,但崎岖难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