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取得战果,必须火中取栗。
白马义从将士们也不是傻子,他们肯跟随单经做出这样的举动,同样也是对自己有着绝对的信心,他们拥有天下无双的快马,长年累月苦练出来的速射技艺,以及今年春天才从辽东的军械工坊火热出炉的新式铠甲,就算冒点险也不算什么。
伴随着单经的怪吼,数千支羽箭脱弦而出,划出低平到近似于平射的弧线,飞快地扑向冀州军军阵中心,他们的出手速度极快,乃至于冀州军的弓箭手刚刚搭箭上弦,就不得不暂停行动,低头躲避这蓬箭雨。
一轮齐射之后,单经的部队根本不去观察战战果,而是纷纷低头伏在马背上,拼命地催马脱离战场,即便如此,落在队伍后面的不少骑兵还是被追击而来的箭雨集中,还有十几匹战马被射穿铠甲,将背上的白马义从将士摔到地下。
“还好还好。”向外兜了个大圈子,远远脱离战场之后,单经才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这一轮攻击过后,白马义从仅仅减员了十几人,并且其中好几个人在摔下马背之后就迅速爬起身来,拼命地向远处的友军跑去,看来是没什么生命危险的。
“他们那是什么盔甲,竟然具有如此强横的防御?”冀州军这边的高览都快疯了,跳着脚怒骂起来,“去几个人把尸体拖回来,老子要仔细看看。”
按照常理,现有的任何骑兵甲在如此近距离遭到远程武器,尤其是弩的攒射之后,都会被彻底穿透、撕裂,失去防护效果。
如果是专职冲阵的重装骑兵,战士们穿戴上双层铠甲,却又会导致速度减慢,缺少机动能力。
可是刚才那轮攻击,无数的箭矢击中白马义从将士之后,却像是雨打芭蕉一样,发出了无数清脆的响声,高览甚至亲眼看见一名白马义从带着满身的箭,像只巨大的刺猬一样扬长而去,令他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机动性,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双层铠甲的重装骑兵,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们的盔甲有古怪。
“这是什么玩意?”片刻之后,一具造型与普通铠甲差不多,制作工艺却完全不同的亮银色甲胄出现在高览面前,一众将校围上去看了又看,口中啧啧称奇起来。
这具铠甲分为前后两片,各自由一整块铁板锻打而成,再用厚实的牛皮带子连接,在胸腹处还额外铆了一层加强防御的铁片,高览试着敲了敲入手冰凉的甲面,发现其格外坚硬,即便是被箭矢击穿的部分,也只是向内破损成不大的口子,甚至不能让整个箭头穿过。
“能够有效杀伤敌军的只有大黄弩了。”高览脑中做出判断,口中也立刻发出一条命令,“传令下去,除了大黄弩之外,其他弓弩手集中攻击敌方战马。”
他就不相信对手能给战马也披上这样的盔甲,刚刚那一轮攻击也证明了,敌军的战马可没有人那么能抗。
经过这一轮试探,双方都对地方的武器配备有了一定的了解,严纲和单经二人不敢怠慢,命令各自的部队分为数部,由几名年富力强的都尉率领,用散兵队形轮番试探冀州军,自己则是遥遥观察,识图摸清冀州军弓箭手的攻击频率。
拉弓射箭需要消耗极大的体力,即便是再强壮善射的弓手,也没办法做到不间歇地射击,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观察对手部队的射击速度,就能大概判断出敌军的战斗能力。
见到战局趋于平淡,远处幽州军的高台之上,刘备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有些庆幸地说道:“当初给你们换装,好多人还觉得我是在浪费钱财,现在看看,这钱花得值当吧。”
白马义从将士们身上的铠甲不是任何一种传统的中式甲,而是风靡于一千三四百年后的板甲,这种铠甲是由大块钢板锻打而成,通体没有半点缝隙,相对于无数细小金属片制成的鳞甲和扎甲而言,在同等重量之下,拥有更加强横的防御性能和灵活性,由于出厂时被打磨得光亮无比,犹如镜面一般,又被刘备起了个名字叫镜铠。
为了将这种超时代的防具从图纸变为现实,辽东那边甚至在水力充沛的玄菟郡设立了四个大型水力锻锤,昼夜不停地敲打着沉重的钢板,将钢板锻打成人们想要的形状。
由于板甲是一个整件,淬火退火相对来说容易许多,也避免了以往加工札甲时繁琐的工艺流程,在解决了动力来源之后,辽东的甲胄工匠们惊奇地发现,过去制作一副札甲的时间,现在居然可以锻打出两三副板甲了。
若是说板甲有什么缺点,那应该就是价格了,但这个问题还要归结到建设成本,四个可以将厚实钢板敲薄敲弯的大型水力锻锤可不便宜,作为盔甲原料,上等的钢板同样价格昂贵,这两样成本算下来,即便是节省了人工费用,起初一万多具板甲的价格仍旧比过去最顶级的盔甲贵上一倍。
换了其他财力不足的诸侯,他们即便能够造出这种昂贵的防具,也最多是用来赏赐给极少数将领,而绝不会像刘备这个钱多得没地方花的主儿一样,让一万人的白马义从整体换装,这种行为不能用烧钱来形容,因为即便是烧钱,也绝对烧不了这么猛。
放眼整个地球,在公元二世纪,拥有如此财力,并且敢这样挥霍的,也就只有刘备一个人了。
玩过三国志曹操传的,应该都知道镜铠这个道具吧
第三十二章 步卒出战
刘备那边如释重负,而袁绍就不是那么开心了,他明明看着己方部队抓住了白马义从的尾巴,并且发动了一次攻击,可是效果不尽如人意,数千支弓箭,仅仅带走了几条性命,这算什么事?
他甚至有些怀疑,高览是不是贪污军费,把配备给部队的弓弩和箭矢做假了。
经过几个回合的试探,高览终于摸清了对手的底细:他们就是仗着快马坚甲,娴熟的马术和射术而已,面对己方的绝对射程优势,以及二百具大黄弩的威慑力,根本没办法接近,更别说啃一块肉下来了。
于是他大手一挥,将旗前移,整个军阵开始继续缓缓前进,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高览被敌军分割,张郃也下令自己的部队开始前进,跟随在高览部队的侧后方。
“敌军几乎全是骑兵,无法正面抗衡我们的重装部队,我军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就可以让那刘备仓皇逃窜。”高台之上的逢纪也看出了一点形势,邀功一般地对袁绍说着,仿佛这仗是他打的一样。
袁绍也是心中得意,虽说目前还没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但形势一片大好,那就是好结果的前兆嘛。
区区一群边地武夫,学了点胡人的骑射战术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今天就要他们看看,什么才是堂堂正正之兵。
看见冀州军重新开始移动,摆出一副正面决战的架势,刘备目光一凛,知道真正的战斗就要开始了,于是头也不转地吩咐裴元绍道:“敌人已经抵达场中,去看看沮公与那边做好准备没有。”
话音未落,沮授的声音就紧接着响起了,随着话语声,他高大的身形也一步步出现在刘备面前。
“不用看了,我军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战。”沮授今天一反常态,没有穿着平日里的文士服,反倒是一袭黑红相间的劲装,英姿飒爽,像是即将要踏上战场的儒将。
“那就去吧,让冀州军看看,我们不止有天下无双的骑兵,论起步兵,也毫不逊色于任何人。”刘备微微一笑,将手中的令旗递给沮授,“接下来的战斗就交给公与兄,我也好学习学习,长长本领。”
沮授毫不推辞,大步来到刘备面前,双手接过令旗,开始了有条不紊地调动起各支部队,虽说这是他加入幽州阵营之后第一次指挥战斗,但瞧那一丝不乱的节奏,刘备就知道,自己的器重没有错。
几条命令下达,赵云和颜良的部队也缓缓向两翼移动,将己方营寨大门让开,然后,数量众多的步卒踏着整齐划一的步点,从宽广的道路上鱼贯而出,占据了阵型的核心位置。
与白马义从光线明亮的装备不同,这支部队的着装风格延续了汉军一贯的黑甲红衣,等到他们列开阵势之后,两翼的纯白色部队夹着中间的黑色劲旅,带给人无尽的视觉震撼。
从装备上来看,这支幽州步卒比起战场对面的同行来说,具有了更强的攻击倾向,他们没有太多的弓箭手,取而代之的则是身披重甲,双手分持战刀和圆盾的刀盾兵。
放弃远程火力,放弃长枪带来的密集防御,顶住对手一轮乃至数轮攻击,进行贴身肉搏,这就是刀盾手的战斗方式。
队伍最前方是为数不多的大盾兵,紧随其后的则是鞠义的先登营,这支部队在幽州和辽东转悠了半年,搜刮了目光范围内的所有新式武器装备,他们身上是漆黑的半身板甲、手里是小型弩、肩上是战刀,背后是圆盾、腿上还绑着短剑,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武器库。
在经过渤海郡的小试牛刀,大陆泽周边地区的意犹未尽之后,鞠义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可以真正检验自己部队实力的战场,为了感受战斗的快意,他不顾多方劝阻,穿戴着与其他战士没什么区别的装备,站在整支部队的最前方。
唯一可以体现特殊身份的,就是他那顶特制的尖顶头盔了,足足一尺多高的鲜红色盔缨,足以指引攻击方向,让战士们在激烈的战斗之中找到他们的主将。
当然了,敌人只要不傻,也肯定会集火这个无比张扬,像是大公鸡一样的家伙。
号角声、鼓点声再次响起,幽州步军跟随着鼓点,不断调整着己方的阵型,朝着远处的冀州军迎去。
看见黑压压一片步卒从幽州军大营里面出来,袁绍当时就傻眼了,大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是谁说的幽州军只有骑兵?”许攸沉寂了半天,这时候终于找到机会插了一嘴,顿时把逢纪给气得够呛。
其实也怪不得许攸,他天生就是这么个脾气,不分时间场合,只要看见别人露脸,自己心里就不痛快,就得憋着一肚子气,非得找个机会讽刺两句,或者是使个坏,心里才能平衡。
在骂跑了荀谌、排挤了郭图等人之后,许攸终于又对南阳老乡逢纪下手了。
逢纪这时候心里这个骂啊,心想着根据高览的消息,幽州军第一天渡河,就过来了上万名步卒,之后才是刘备带着白马义从渡河的。
就是再愚蠢的人,也不会认为那座规模不小的营寨,是吹吹气就能建起来的吧?
再说了,刚才的战场之上,幽州军确实是只派了骑兵部队出场,率先发动进攻的也是骑兵部队,谁能想到他们在骑兵身后还藏了好几千步卒呢?
后方的谋臣们在勾心斗角,前方的冀州将士们却是神情凝重,幽州军这样安排阵型,隐藏步兵的站位,明显就是要引诱己方越过半场,在身后留下巨大的空档。
而且高览看得清楚,在幽州军两翼,之前一直没有任何动作的白马义从主力也开始进行小规模调动,看样子也要出击了,只要自己和身后的张郃被拖住,数量庞大的白马义从就可以从两翼包抄过来,到时候战场一片空阔,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是进,还是退?
第三十三章 杀进去
“如果敌军倾巢出动,我们这边能顶住吗?”看着一触即发的战局,刘备忽然开口询问起来。
沮授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一万步军,一万白马义从,面对任何敌手都没问题。”
“那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行动了吧。”刘备继续问道。
“不急,杀招要在激战正酣的时候再放。”沮授摇了摇头,再次挥动了手中的令旗。
命令被一层层转达到两翼的白马义从,赵云和颜良同时面露喜色,命令士卒加快脚步,看那架势,他们是要从战场外围整整绕一个大圈。
“给身后友军发信号,让他们补上两翼,我军变阵。”冀州军紧密厚实的军阵之中,高览也紧跟着见招拆招,发布了新的命令。
他这支部队的阵型原本极度收缩,像是无坚不摧的巨拳一般,如今随着命令下达,两翼的盾兵迅速向前移动,将阵型从数阵变为了普通的方阵。
摆出这样的阵型,说明高览是把背后和侧面交给张郃,自己则要专心对付正面袭来,气势汹汹的幽州步卒了。
而这样的阵型变幻,也引发了远处幽州军高台上众人的赞叹。
“这高览能够将麾下士卒操练的如臂使指,真是不简单。”刘备摸着下巴,心中又升起了爱才之心。
步兵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早出现的兵种,同时也被许多人认为是最容易操练,最容易形成战力的部队,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在懂行人的眼里,一支真正能打仗的步兵部队,不是随便拉些人过来,给他们套上装备,武器,就可以拉出去砍人了,那种不叫步兵,而是乌合之众。
想要训练出一支真正的步卒,不要说骁勇善战,单单把要求降低到“阵列而战”这个级别,就需要至少半年时间的严格训练。
如今天下大乱,割据各地的诸侯们纷纷招兵买马组建军队,但他们的部队基本都是列队行进十几二十步就变得散乱不堪,需要重新整队,能够连续前行三四十步才整队一次,那就是绝对意义上训练有素的强军了。
而此时的高览和张郃两支部队,竟然是可以前进得行云流水,即便是三四十步之后停下一次,重整队列的时间也极其之短,在数里长宽的战场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能够做到这样的纪律性,那战斗力也不用质疑,肯定是能打的。
“我听说高览这支部队的主力是原本赵浮和程奂麾下的冀州老卒,他们原本就训练有素,这两年又没怎么损耗,都是在紧锣密鼓地操练,战斗力绝对不弱。”沮授也顺着刘备的话头说了几句,但更多的,则是对那两位老友的惋惜。
倘若赵浮和程奂没有被荀谌设计杀死,而是赶回邺城与张郃联手,袁绍就绝对不可能那么轻易地夺取冀州,在那个时间段,只要韩馥拖上几个月时间,幽州军就可以大举南下,将袁绍赶出黄河北岸了。
只可惜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眼下他能做的,就只有帮助刘备,击败这支曾经的友军。
这个时候,位居中路的两个步兵方阵已经越拉越近,冀州军仗着充足的远程武器配备,一上手就是两轮齐射,纵然幽州军这边的刀盾手纷纷将圆盾顶在侧前方,却也不断有人发出闷哼或是惨叫,被身后的战友拖向后方。
遭受远程火力打击,幽州军却是丝毫不乱,继续按照之前的节奏前进,他们深知步兵对战比的就是阵列,一旦在接战之前就心浮气躁乱了阵型,这仗都不用打,就可以宣布失败了。
“稳住,稳住,不要急。”鞠义半伏着身子,紧跟在大盾手身后,口中不断地念叨着,也不知道是在告诫部下,还是在告诫自己。
直到双方的距离接近到三四十步,这时候两边部队的速度才越来越快,相对而言,冀州军那边的速度就要慢上许多,因为他们已经摸清了对手的兵力配备,没有远程武器、没有如林的枪阵,自己只需要稳住阵型,利用坚固的前排防御,就可以凭借数量众多的弓弩手,不断对对手造成杀伤。
终于,双方最前排的盾手重重撞在一起,令冀州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幽州军队列正中的盾手不顾对面层层叠叠的长枪,同时测过身体,把整个身体藏在高大厚重的盾牌后面,肩胯腿同时发力,重重撞向敌阵,遭受如此巨大的冲击,他们对面的敌军前排盾墙就稍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