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159章

大汉昭烈帝-第159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食当前,刘备也不端着架子,连吃带喝,转眼之间便已满嘴流油,大呼痛快。
    “家在阳翟还姓郭,你是个世家子弟啊,怎么不好好在家呆着等征辟,偏要来冷冻寒天的边州求学?”刘备吃得开心,也不忘记和对面的年轻人扯家常。
    “在下出身旁支,家中以耕读为业,和本家不是一回事。”郭奉摇着头,脸上满是好奇,“今日承蒙使君赠衣赠食,敢问使君,前来求学的士子都能得到如此厚待吗?”
    “当然不是。”刘备失笑起来,“我长年在外奔波,资助贫困学子这种事一般都是几位先生做的,他们也要养家,出手肯定不像我这么大方。”
    郭奉低头看看自己身上厚实的衣服,再想想价格,便明白了刘备的意思,不禁叹道:“籍籍无名之辈尚能被使君如此抬爱,若是名士前来,岂不是要住黄金台?”
    “不要妄自菲薄。”刘备再次笑了起来,“年轻人要有志气,昨天穷、今天穷,不代表明天还穷。我遇见家境不好的学子,向来都要送一件好衣服,一方面是为他们御寒蔽体,另一方面也是激励他们奋发图强,有朝一日,也可以这样资助别人。”
    郭奉万万没有想到,刘备这个身居高位,锦衣玉食,与普通人已经完全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人,居然说出如此的话,一时之间,竟是语塞了。
    “书院对外地学子有补贴,足够让你衣食无忧,若是还想过得滋润,可以替人抄书写信、或是在书院里找一些誊录书目的活计,一年下来也不少赚。”
    如今幽州书院有三大宗师坐镇,他们在日常传道受业解惑之余,还把极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编纂书籍上面,其中光是为了新编的《九章算经》,就让郑玄老先生和他的高足们叫苦不迭,不断招募人手了。
    更别说卢植和蔡邕两个,也是各有大量著作需要出版,雕版来不及,他们就雇学子抄书,每年的俸禄有大半都花在这上面了。
    在这种风气下,幽州书院的学子们只要不懒,都能过上高过一般人家的生活,年轻人又存不住钱,收入全都便宜了书院周边的商户。
    现在蓟城里面最为繁华的街道,正是位于幽州书院两座学馆之间,被刘备称作是吃喝一条街的文华路。
    “颍川那边多有私学,若是能发展成这样的书院就好了。”郭奉听得频频点头,心中满是憧憬。
    “幽州书院的学子只要学有所成,除了愿意留在先生们身边继续钻研学问的,其他人只要品行过关,都可以在官府担任吏员,颍川可做不到。”刘备摇摇头,打断了郭奉的畅想,“没有官府牵头,提供财力物力支持,提供这么多的上升通道,是搞不起来幽州书院这种模式的。”
    “上升通道,模式?”郭奉还是首次听到这种新名词,不由得惜惜咂摸起来。
    刘备见他疑惑,便又解释了一番,听得郭奉豁然开朗,心中越发生出了兴趣。
    “我看你是读过不少书的,前来幽州,也不过是想在大儒门下混个名头吧。”刘备笑着摆了摆手,止住郭奉的辩解,继续说道:“年轻人求名无可厚非,但要记住,名声人脉这种东西用一次少一次,十来年之后就没人认了,本事,才是能让你用一辈子的宝贝。”
    “使君教诲的是。”郭奉正色答道。
    “我是见你千里求学不易才说了这么多,说得对的你就听听,说的不对也别往心里去。”刘备见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便结束了对郭奉的教诲,起身向这间小包厢门外走去,“以前我也没这么唠叨,可能是老了吧。”
    郭奉连忙跟上刘备,轻声笑道:“使君正值壮年,哪里老了?”
    “既然没老,那就是和你投缘。”刘备哈哈大笑,带着郭奉走出酒肆,向书院走去。
    如今书院里的日常事务都是由孙乾管理,这个人勤奋好学,品行高洁,当初追随郑玄,从青州来到幽州,一路跋涉,吃了不少苦头,因此以及推人,对新来的学子多有照顾,深得书院上下敬重。
    刘备曾经有好几次动过心思,想把孙乾拉到州府,给自己当个总揽全局的助手,但是转念一想,这人在书院如鱼得水,将一切事务都梳理得有条不紊,还是人尽其才,就让他在书院里待着,为自己培养预备官员吧。
    见到刘备亲自带了一个外乡学子过来,孙乾也不惊讶,轻车熟路地为郭奉办理了入学手续,又叫来一名师弟,吩咐他带郭奉去领被褥杂物。
    郭奉离去之后,孙乾才领着刘备,缓步向被张焕等人占据的那间大屋走去。
    时值深秋,落叶簌簌,几乎要将曲折清幽的小径完全遮盖住,孙乾每天生活在这里,对此没什么反应,而刘备就不行了,双腿虎虎生风,像是顽童一样,把金黄色的落叶踢得到处都是。
    “没有吵到两位先生吧?”刘备玩得尽了兴,才抬手摘掉一片落在肩头的枯叶,向孙乾问道。
    孙乾笑着反问道:“使君说的是自己,还是张子元他们?”
    “当然是他们了,我帮师弟们扫地,虽然工具不同,却也是一片好心,就算吵到先生也不算什么。”刘备说得脸不红心不跳。
    “二位先生知道这是大事,特意给师弟们放了三天假,并让他们随时听从差遣。”孙乾脸上还是挂着淡淡的笑意,“张子元出手阔绰,只要是帮忙查阅资料,摘录条目的,每人每天都有二百钱的酬劳,师弟们欢喜得不得了。”
    “挺好。”刘备赞许地点了点头。
    片刻之后,二人面前出现了一处高大宽敞的厅堂,隔着老远,都有阵阵扑鼻的饭菜香味传来。
    “公佑,你怕不是迷路,把我带到饭堂来了吧?”刘备指着一名端着大碗从厅堂里面走出,顺势蹲在墙角开吃的年轻士人,对同样满脸震惊的孙乾问道。

第十二章 说来听听
    进到厅内,刘备还能听见太史慈豪迈的声音。
    “再去买点好饭菜,多买肉,吃饱了才好干活。”太史慈的出手和他的声音一样豪迈,刘备看得清清楚楚,被他塞到一名年轻学子手中的,赫然是两三块黄澄澄的金饼。
    他难道是要把整个文华路的肉一网打尽?
    “使君来了。”几名眼尖的年轻人见到刘备和孙乾进来,连忙出声招呼,而那些正趴在案桌上翻阅资料的人也抬起头来,对刘备点了点头,然后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
    刘备原本还是满肚子火气,想要喷一喷这群不务正业,走到哪吃到哪的家伙,可是进来一看,他就全明白了。
    这幅场景,完全就是后世办公楼里为了加班,集体点外卖的工薪族嘛。
    “大哥也过来吃点吧。”张飞从一个角落里挤了出来,拉着刘备就要去他那边。
    “我吃过才来的。”刘备跟着张飞去到他那边,只见赵云颜良二人也一边端着饭碗,一边不知道在讨论些什么,“你们都不主张大举南下?”
    赵云点点头,“南下是必然,但我方兵力尚不足以维持过于广阔的疆域,至少要用一年时间来扩军,到明年秋后再有动作。”
    如果不算辽东和朝鲜半岛,幽州的核心领土面积其实也不大,依仗现有兵力,刘备可以在稳固统治的同时,还有余力出兵南下,或是震慑周边的邻居。
    但是,吞并冀州,就意味着四倍以上的疆域面积、十倍以上的边界线、至少数百万的人口、无数心怀叵测的世家豪强。
    幽州目前的军力和人才储备还不足以吞下如此庞大的邻居。
    “子龙,不要定下过于死板的时间目标,万一袁绍有所动作,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拿下冀州。”张焕从厚厚一堆资料后面伸出脑袋,对这边叫喊起来。
    赵云不甘示弱,扬声反驳回去,“拿下更好,到时候兵戎相见,我们就不必烦恼怎么处理冀州豪强,一概视作敌人,灭了便是。”
    听了这话,张焕身边的田丰一脸尴尬。
    首批投奔过来的冀州三人组里,沮授是激进派,恨不得刘备马上南下,趁着冬天的时间来进行土地改革,将屯田事业推行到整个冀州。
    田丰的想法就要温和许多,虽说他已经说服家族放弃土地产业,举族迁移到了中山一带,在那边的屯田基地做起了生意,但他在冀州交友广泛,怎么也不能看着过去的朋友们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尽量不动刀兵,用温和的方式在冀州推行刘备那一套,这是田丰最希望看到的。
    “审正南还没有回来?”刘备看出了田丰的尴尬,便有意岔开话题,然而他下一句话,又不由自主地将话题引回了尖锐的方面,“也不知道魏郡审家会如何抉择。”
    “要不然我再回冀州一趟,试探各大家族的想法?”田丰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挽救许多人性命,这是最后的机会。
    刘备沉默片刻,然后缓声说道:“还是等等吧,等到审正南回来再说。”
    在屋里转悠了一圈之后,刘备觉得自己不能在这里继续待着了,只要他在,大家的心思就不在计划上,而是想方设法说服他。
    和众人打了个招呼之后,刘备和孙乾离开这间大厅,向另外的方向走去。
    “公佑,你是什么想法?”走了一阵,刘备忽然打破沉默,向孙乾询问起来。
    孙乾摇了摇头,“未经了解,不能妄言。”
    他娘的,这就是君子。
    刘备垮着脸,继续走路。
    冀州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只要能够将这块土地的资源整合完毕,再凭借超越时代的农业生产水平、钢铁生产水平,平定天下可以说是没有一点悬念。
    但如何整合,是最大的困难。
    如果想要最大程度地聚集力量,就必须把分散在世家豪强手中,被他们用来和朝廷讨价还价,甚至是搞对抗的资本——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这样的话,几乎整个天下的所有豪强都会变成自己的敌人,即便是平定了冀州,还会有兖州、豫州,等等。
    想要迈动脚步统一天下,势必会一步血,步步血,艰难无比。
    如果一味求快,把冀州囫囵吞下,在外敌环伺,内部不稳的情况下,他就必须做出妥协,倚仗世家豪强的力量来稳定局势。
    事后再想进行改革,就要搞成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局面,整个集团都会人心惶惶。
    但是,如果任由豪强们占据土地,隐藏人口,继续盘踞在百姓头顶,他就算得到了天下,也不过是把已经腐烂透顶的汉朝换一张皮。
    那样的话,他做的事又有什么意义?
    “还去那边看看吗?”孙乾见刘备愁眉不展,脚步也越发迟缓,知道他遇见了难题,便主动停步,开口问道。
    “先不了,坐一会吧。”刘备回过神来,摇了摇头,顺势坐在道旁的一张长凳上,低头沉思起来。
    孙乾也不说话,只是在旁边坐下。
    这份宁静没有持续太久,就被吱扭吱扭的车轮声和粗重的喘息声打破了。
    刘备抬头一看,只见裴元绍和简雍二人满头大汗,推着一辆二轮小车缓缓走了过来,车上是一个木箱,看样子十分沉重。
    这是遵从他的指示,给众人送资料来的。
    “这是第几车了?”刘备看着两人狼狈不堪的模样,心中暗自偷笑,可还是板着脸,冷声问道。
    “回禀老大,这是第三车了。”裴元绍咧着嘴傻笑起来。
    “累吗?”刘备继续问道。
    裴元绍摇了摇头,“给老大干活,一点都不累。”
    “很好。”刘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比你身边那个偷奸耍滑的酒鬼强多了。”
    简雍早已累得说不出话,只是勉强抬起手,虚虚指了刘备一下,就继续推着小车向前走去。
    经过这么一打岔,刘备忽然觉得自己也不是那么纠结了,他身边聚集了如此多的人杰,只要齐心协力并肩前行,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公佑,你先去忙自己的事吧,我再随便走走。”刘备知道孙乾是个大忙人,也不希望对方把时间浪费在陪自己坐着,毕竟两个男人在小树林里单独相处,总是感觉怪怪的。
    孙乾走了,刘备继续陷入沉思,又过了一阵,沙沙的声音响起,他睁眼一看,却发现是郭奉站在自己面前。
    “使君遇到了什么难处,不如说来听听,或许郭某可以帮忙出主意。”郭奉面带微笑,整个人的气质却与之前截然不同。

第十三章 凭什么告诉他
    之前的郭奉给刘备的留下的印象,只是一个有些聪明,为了成功愿意跋涉千里的普通年轻人。
    现在站在刘备面前的,却是一个神采飞扬、充满自信、甚至有些骄傲的男人。
    “颍川郭嘉,愿助使君一臂之力。”郭奉,现在应该叫郭嘉,对刘备做了个揖,诚恳地说道。
    “郭嘉,郭奉孝,呵呵,看来我真是老了,居然把宝玉认成了石头。”刘备愣了片刻,然后便自嘲地笑了起来,“按照我军的情报,你应该和荀谌等人在朝歌才对,怎么忽然就到了蓟城?”
    对于刘备清楚自己这些颍川子弟的动态,郭嘉也是毫不意外,他迎上刘备的目光,坦然笑道:“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是庄周为了阐明自己高洁的志向,假托鹓鶵,也就是凤凰而做,如今郭嘉借用这个典故,也是为了表明,相比起袁绍来说,刘备才是他真正可以托付才华的明主。
    能够被别人、并且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能人这样称赞,刘备心中有些得意,他矜持地点点头,表示认可了这个说法。
    “奉孝啊,与我刘备并肩作战,那就意味着要与你的家族,过去的好友,乃至是整个世家阶层为敌,你能下定决心吗?”对于郭嘉的主动投效,刘备虽然心中狂喜,但出于谨慎,他还是想事先说明白。
    郭嘉却是毫不在意,随便坐在刘备身边,仰头望向碧蓝的天空说道:“大汉王朝暮气沉沉,那些自以为天生高人一等的世家贵胄,更是弥漫着令人作呕的尸臭,他们就像是人身上的毒疮,只有狠下心来剜掉,才能避免其他部位一起腐烂。”
    “颍川世家培养出的子弟,转过头来却要摧毁他们。”刘备叹道:“跟着我,胜了还好说,若是败了,天下再无立足之地。”
    “杀一人,救十人,不是作恶,而是行善;为万民之利,损一己之名,说起来也不亏。”郭嘉轻笑起来,“使君不必再用激将之法了,郭嘉虽不及古之义士,却也知道何为一诺千金。”
    刘备被说穿心事,讪讪一笑,正要再说些什么,身后却再次传来吱扭吱扭的车轮声,原来是简雍和裴元绍又过来了。
    “我们都快累死了,你却如此悠闲,还能跟人聊天!”简雍见刘备一副悠哉悠哉的表情,不由得气上心头,可是他看看郭嘉,却是发现了一丝端倪,“这小子面容白皙,应该是从南边过来没几天吧?”
    幽州地处边州,春天秋天有大风、夏天太阳毒、冬天又是酷寒,但凡是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半载的,基本都会被风沙镌刻出皱纹,被烈日染成古铜色,正因如此,简雍才一眼就看出来郭嘉的异样。
    “这位是简雍简宪和,擅长才辩之术,前几年在洛阳颇有名气。”刘备没有回答简雍,却是指着他二人向郭嘉介绍起来,“那边是我的小兄弟裴元绍,为人忠厚老实。”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简先生,久仰久仰。”郭嘉连忙起身向二人作揖行礼,“颍川郭嘉,见过简先生和裴兄。”
    裴元绍很少被人如此礼遇,只知道挠着头傻笑,而简雍却是陡然一惊,难以置信地转过头,瞪着刘备问道:“这就是你之前说过的了不得的人才?他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