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144章

大汉昭烈帝-第144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着复杂的心情,李儒看完了这份情报,他双手合上信纸,抬头正色问道:“以相国看来,刘备沿河东进,是何用意?”
    “之前有消息传回来,说是曹操统兵一万,扬言要攻下成皋,为关东联军打开前往洛阳的咽喉。”董卓回想起之前的几封情报,缓缓说道:“莫不是刘备要去与他合兵一处?”
    “曹操现在何处?”李儒一听,眉头立刻竖起,自己不在洛阳这些时日,关东联军竟然已经有了行动?
    而且董卓还没有派人去通知自己?
    董卓从案桌角落抽出一叠信件,大咧咧地说道:“前几天还在整顿兵马,准备粮草呢,估计出兵也就在这两天。”
    李儒将信件一封封展开,全部铺在面前,开始相互比对印证,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最后他终于长出一口气,神情放松下来。
    “文优可是有了主意?”董卓连忙问道。
    “相国无须多虑,刘备不敢渡河,我们应当派遣精锐沿虎牢东出,在荥阳一带歼灭曹操,以解相国心头之恨。”李儒胸有成竹地笑了笑。
    “那刘备兵精粮足,即使碰上并州狼骑,胜负也在五五之数,如今洛阳以东只有李傕郭汜等人,兵马不过一万,若是听从文优之言,到时候被刘备从五社津渡河,切断他们退路,又当如何?”董卓缓步走到巨大的地图前方,仔细研究起来,半晌之后才转过脑袋,狐疑地望着李儒。
    李儒轻声笑道:“为将者不知天文,不识地理,是庸才也,若是刘备胆敢渡河,李儒愿亲领大军,使其葬身在北邙山边。”
    随后,李儒便向董卓讲述了,素来谨慎的他,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自信满满的话。
    自从进到洛阳,李儒便有预感,那些盘踞在朝堂之上百年之久的世家贵胄,绝不会甘心被凉州来的武夫骑在他们头上,双方之间必有一战。
    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抢占先机,李儒没有像西凉军中其他人那样抢夺财物,而是带人来到皇宫之中,将大汉王朝数百年来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记载着天文地理的书籍,全部收集到自己的府邸。
    “黄河汛期就在十几天后,到那时候河水暴涨,舟船难渡,刘备若是行动缓慢便无法渡河,若是他腿脚麻利又胆大包天,抢先渡过黄河,那么——”李儒也来到地图前方,用手在五社津附近,黄河与洛水之间的狭长地带画了个圈。
    “那他就无路可逃,一战可擒!”董卓也彻底弄明白了,面目狰狞地握拳叫道。
    李儒见董卓认可自己的说法,心中也颇为得意,继续说道:“既然刘备不足为惧,我军便无须坐等曹操前来,还请想过下令,让李傕郭汜诸部立刻东出虎牢,在荥阳一带设下埋伏,斩杀曹操!”
    “文优不必操心,老夫已有安排,早在五天之前,李傕便已率部东进,郭汜张济二人也在前去支援的路上,一万五千铁骑,别说曹操带的那些乌合之众,就算是孙坚亲至,也只有落荒而逃的份。”董卓得意地大笑起来。
    其实在董卓眼里,屯驻在酸枣的关东联军根本不足为虑,真正打过仗的人都知道,临时招募而来的农夫和游侠儿几乎没有战斗力,再加上一群只会高谈阔论的将领,老老实实蹲在一起喝酒唱歌,反倒能多活几天。
    真正令他忧惧不已的,除了气势汹汹,千里南下的幽州军,再就是正在鲁阳厉兵秣马,每日操练不辍的孙坚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出征
    危机来自南北两个方向。
    刘备在黄河北面大施拳脚,不但把吕布赶回洛阳,继续当挖土的工头,还不断摆出一副继续进攻的姿态,试图响应曹操。若不是李儒及时回来,恐怕董卓就真的下令,让李傕郭汜率军固守成皋了。
    但是比起刘备,驻军鲁阳,并不急于发动进攻,却也不像酸枣诸将那样不思进取,而是每日招募猛士豪杰,操练士卒,看架势是要与自己长期作战的孙坚,在董卓看来更加可怕。
    作为当年在凉州对抗羌人叛军的战友、仇家,董卓对孙坚的本事和勇气一直是很敬佩,然而,如今他们变成了敌人,这份敬佩也就变成了深深的忌惮。
    单单是孙坚,就已经相当可怕,更别说他背后还有个占据南阳,财大气粗的袁术,源源不断地提供钱财和粮草。
    根据密探回报,孙坚麾下有几员大将,个个勇猛无比,能征善战,他们各自统领数千名士卒,再加上孙坚直属的精锐部队,总人数接近三万,着实不可小觑。
    “孙坚麾下勇将,不就是程普和韩当两个幽州人嘛。”当第一次收到情报的时候,董卓还有些不以为意,但当类似消息不断传来之后,董卓终于有些警惕了。
    “我军虽然强盛,却难以同时面对南北双方来敌,文优,有没有什么计策,能够让关东诸人退兵?”董卓越想越是头痛,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李儒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分而化之,挑动酸枣诸将内斗,我方便可以集中兵力,先退刘备,再对付孙坚。”
    “哦?”董卓听得一愣,李儒说的每一个字他都听得懂,整句话他也听得懂,但是,如何挑动对方内斗,他还真没办法。
    “朝廷西迁长安已有一段时日,在下又数次前往,协助司徒王允稳定局势,如今满朝文武都在相国掌握之中,用这些人做做文章,此事便易如反掌。”李儒笑道,随后他开始分析,有什么人可以利用。
    东汉朝廷的官员一向是被世家大族所垄断,这些家族为了联合起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往往都要花费数十年时间来构建关系网,到了当今这个时候,满朝文武之间不是门生故吏就是亲朋好友,只要从朝廷里面挑选几个与关东诸侯有亲戚的,派去酸枣和谈,无论成败,都会在诸侯间制造嫌隙,使其相互掣肘。
    “若是袁绍和袁术答应和谈,各自收兵,又当如何?”董卓瞪着眼睛,疑惑地问道。
    “那不正合了相国之意吗?”李儒也惊了,董卓最近挖坟挖得来劲,智商和地平面一样直线下降,让人都有些不敢认识了。
    董卓一拍脑门,他也是魔怔了,一心想着怎么通过武力,解决掉所有的反对派,思路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对于自己的计谋,李儒有着充足的自信,在他看来,无论袁绍还是袁术,都绝对不可能答应和谈。
    要知道袁绍现在只是个区区渤海太守,却能够支使一群官位高过自己的刺史,还有官位与自己等同的太守,他凭什么?不就是凭借着盟主的名头和讨董的大义吗?
    一旦与董卓议和,甚至只是表现出不愿意战斗的苗头,可以预见的是,袁绍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仰人鼻息过活。
    所以,为了向盟友、向天下士人表现自己的坚定,这两个人很有可能会大开杀戒,斩杀来使。
    至于派谁去送脑袋,那是董卓需要考虑的事情。
    “嗯,抛出去几个没用的怂货给袁绍和袁术杀,让他们失去其他人的支持。”董卓捋着自己茂密的胡须,眼睛眯成一条细缝。
    或许他已经在琢磨,应该把哪些倒霉蛋送到酸枣了。
    “如此一来,袁氏兄弟必然会丧失人心,等到他们各自为战,势单力孤,相国便可以一个一个地收拾。”李儒笑着说道。
    这已经不是阴谋诡计的范畴了,而是用活生生的性命,把对手逼到两难的境地。
    不愧是毒士。
    董卓看着轻描淡写,就把许多人送上绝路的李儒,心中颇有感慨。
    这样的人,只能安排在不近不远的位置,若是靠得太近,给予他太多的信任和权柄,保不定那天,他就把自己给卖了。
    估计自己到时候还得帮他数钱。
    李儒却不知道,他越是尽心尽力出谋划策,董卓心中,就对他越发忌惮不已。
    “文优啊,李傕郭汜虽然作战勇猛,却没有什么韬略,不如由你前去监督诸军,统辖他们与曹操交战。”董卓思前想后,考虑到李傕等人官职相当,只怕行军作战会各行其是,把李儒这个智谋多端的毒士派去临时监军,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相国以重任相托,儒敢不从命。”李儒闻言大喜,他自幼熟悉文韬武略,相比起鼓唇弄舌,研究阴谋诡计,踏上战场,统领千军万马,用平生所学将一个个敌手斩落马下,这才是凉州人最喜欢做的事。
    董卓见李儒慨然领命,心中却犹豫起来,此人才学天下少有,若是让他外出统辖诸将,与那些粗胚朝夕相处,凭他三寸不烂之舌,时间一久,恐怕又要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那曹操也曾经领兵征战四方,讨伐黄巾多有建树,文优万万不可轻敌,务必要稳重行事。”虽然董卓心中有诸多思绪,但他表面上还是对李儒信任有加,不住地提醒对方。
    李儒此时正是踌躇满志,闻言之后傲然笑道:“兵贵神速,只要我军抢先到达预定战场,区区曹操,一战可破,相国只管静候捷报便是。”
    在董卓复杂的目光注视下,李儒携带任命书走出大帐,带了十几名随从就飞马向东奔去,须臾之后,这一行人马就消失在董卓的视线中。
    “如此瞻前顾后,看来真是老了。”董卓在温暖的微风中伫立片刻,忽地自嘲一笑,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以胸怀广阔自居,遇到年轻才俊,往往都是尽力提携。
    怎么位置越高,权柄越重,疑心越大,胆量也越发小了?
    这个坏毛病得改。
    并州来的那个吕布不错,就从他开始,重新树立董相国爱才的形象吧。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倍兵力的重任
    李儒轻装前进,所以走得飞快,经过一天一夜换马不换人的狂奔,终于在成皋附近遇见李傕等人,此时这几员猛将正在犹豫不决,是应该东出虎牢,还是反身向北,防止刘备渡过黄河,切断自己退路。
    见到李儒亲自前来,并且携带有督军作战的任命书,李傕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都是心思简单的西凉汉子,冲锋陷阵是强项,运筹帷幄,可就要了他们的老命了。
    “先生此次前来,必定是有破敌之计,快快说来,让我等也能放心。”郭汜尤其崇拜李儒,一见面就拉着他的双手,迫不及待地讨要良策。
    被这些粗豪汉子如此礼遇,李儒心中得意,可是为了营造自己高深莫测的形象,为今后继续统御大军做准备,他还是保持着矜持,直到被众人簇拥着进入大帐,在主位坐定之后,方才缓缓开口。
    “诸位,接下来的计划,只能你们知道,身边若是有从事之类的文官,先让他们去军中担任闲职,不要放在身边。”李儒环视众人,首先颁发了第一条军令。
    众人齐齐一惊,互相看了几眼,这李先生如此郑重其事,怕不是要带着自己这些人长驱直入,去把酸枣的十几万大军给端了吧?
    李儒一看,就知道自己刚才的话让这些将领产生了误解,于是他不慌不忙,微笑着开始解释,为什么自己要颁布那样的命令。
    关东诸侯大多是世家出身,无论从关系网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要远远超过董卓一方,西凉军进京之后,为了把持朝政,与世家大族搞好关系,董卓还大量征召士人在朝中和军中效力。
    如今双方交战,诸将帐中,或许就有很多幕僚心向关东诸侯,暗中向那边提供情报。
    由于此次行动的胜负关键就在于隐秘,所以,隔绝那些幕僚从事获取情报的渠道,从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敢问先生,我们这次莫不是要伏击刘备,将他斩杀在黄河南岸?”张济身后,一名年轻将领向李儒拱手行礼,恭敬地问道。
    这名小将名叫张绣,是张济的从子,从小勇悍剽烈,在乡中十分有名,从十六七岁便被张济带在身边,像亲儿子一样抚养,如今在西凉军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年轻才俊。
    李儒一向喜爱张绣,如今见他出言相问,便微笑着答道:“刘备不会渡河,我们的目标是曹操。”
    “先生有所不知,据斥候回报,刘备今日已经抵达温县,正在大量征集渡船和船工,若非是为了渡河攻打巩县、偃师,他何苦如此大费周章?”李傕不解地问道。
    “刘备此人用兵喜欢谋定而后动,尤其喜欢快速奔袭,攻敌不备,他若真想渡河,真想和我军大举交锋,早在一个月前就可以从怀县或是平皋渡河,截断我军出关之路,何必走河阳津?”李儒自信地笑道。
    在李儒心中,比起顶着四世三公名头,实则志大才疏的袁氏兄弟,年轻一代俊才之中,最厉害的当属幽州牧刘备、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这三个人,其中刘备坐拥幽州之地,麾下兵强马壮,猛将如云,更是董卓的心腹之患。
    有鉴于此,李儒不惜花费重金,多方打探刘备前几年讨伐黄巾、以及在幽州主政时期,在军政商等诸多方面的情报,可以说除了刘备阵营的人之外,最了解他们的,就是这位西凉毒士了。
    正是因为对刘备做过研究,李儒才可以确定,这一次虽然大举南下,刘备的心思却不是为了替袁氏兄弟卖命,所以他才会极力劝说董卓,放任刘备不顾,全力攻击曹操。
    “言之有理。”郭汜趴在地图上仔细研究了一阵,方才抬起头来,支持李儒的判断。
    “既然如此,以先生只见,我军该如何部署行动?”李傕一向喜好战斗,如今听说不用驻守黄河,而是可以主动出击,连忙迫切地询问起来。
    李儒环视众将,最后才缓缓说道:“这一次出击,我军将兵分两路,其中一路,要担负起三倍于自己兵力的重任。”
    孤军奋战,以一当十,是存在于所有男人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这些西凉汉子自然也不例外,倾听着李儒的声音,感受着李儒的目光,他们每一个人都觉得,这样的重任,自然要交给自己。
    经过一番激烈无比,最后差点演变成肉搏战的争论,郭汜终于争下了这个任务,心满意足地接下军令。
    然而,当李儒缓缓讲出要他做的事情之后,一旁的李傕张济等人疯狂大笑,几乎将大帐给掀翻。
    郭汜的脸则是阴沉无比,并且充满了莫名的悲愤,若不是他一直敬佩李儒,此时肯定会扑上去,狠狠揍这个坏家伙一顿。
    两天后,当刘备领军浩浩荡荡来到黄河岸边之时,他欣喜地看到,一座庞大的军营正矗立在滔滔黄河对岸。
    为了确认敌军人数,刘备来到一处小丘,放眼向南望去,只见董卓军营寨中无数旌旗随风漫卷,犹如黑云一般,各处营寨也时有士卒往来。
    “瞧这规模,李傕等人的一万多名西凉精锐,应该全被吸引过来了。”刘备看了一阵,转头对身边的简雍等人说道,脸上满是掩藏不住的喜悦。
    董卓果然中计了。
    那就说明,曹操将要面对的,只是有少许守军,并且不一定会忠于董卓的荥阳城。
    那还不是唾手可得?
    简雍同样面露喜色,在他看来,即使只有一支孤军相随,却始终不肯放弃希望的曹操,值得一场辉煌的胜利。
    这一次佯攻,刘备只带了简雍和赵云二人,此时赵云却不搭话,只是皱着眉头,借着阳光,凝视对面的董卓军营寨。
    他怎么看,都觉得有些不对劲。
    可惜黄河过于宽阔,实在是看不清楚。
    与此同时,郭汜也站在高大的箭楼之上,手搭凉棚,向对岸眺望着。
    “明明天色还早,有充足的时间渡河,幽州军却开始安营扎寨,看来文优先生说得不错,刘备确实没有南下的意图。”郭汜喃喃自语,心中满是敬佩。
    可当他转过身去,看着己方营寨中铺天盖地的旌旗和稻草人,还有正在忙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