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123章

大汉昭烈帝-第123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聊了一会,卢植觉得有些疲倦,便自己回去歇息了,刘备看看简雍,笑着问道:“我们去喝两杯?”
    “不了不了,最近不能再喝了。”简雍连连摆手,起身就要离开,正当他将要走出书房的时候,却忽地停住脚步,转头问道:“洛阳那边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我们的人手都撤回来了,如今全靠糜家的商队探听消息,他们哪有你的本事?”刘备苦笑起来。
    简雍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头也不回地走了。
    幽州这边如今是耳目闭塞,基本不清楚洛阳那边的情况,刘备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洛阳,已经是天翻地覆了。
    董卓在掌控住洛阳附近兵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封官。
    司空,位列三公之末,主管礼仪、德化、祭祀,是一个尊贵却没有太多权力的官职,往往是用来封赏那些没什么本事的世家成员的,在汉灵帝刘宏在位这些年里,更是把这个位置卖了不知道多少遍。
    可是如今,董卓堂而皇之地以天不下雨,必是司空德行有亏,得罪了上天为由,罢免了原来的司空刘弘,自己坐了上去,一个五铢钱都没花。
    直到这个时候,何太后才真真念起了灵帝刘宏的好,不管怎么说,能往家里搂钱的男人总是好的。
    但是,何太后的悲剧还没有结束,因为当上三公之后,董卓就已经开始琢磨着换皇帝了。
    这一天,司空董卓邀请司隶校尉袁绍到自己府上饮酒,酒过三巡,董卓便拉着袁绍,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皇上是天下共主,需要贤明的人来担任才行,像是先皇那样昏庸无道的,肯定不行。本初,你说对不对?”董卓似乎是有些醉意,摇摇晃晃地说道。
    袁绍点点头,继续喝酒。
    “依我看来,当今天子和先皇差不多,没有明君的样子,陈留王倒是不错,聪明伶俐,若是立他为帝——”董卓观察着袁绍的表情,试探地问道。
    袁绍放下酒杯,向董卓说道:“当今天子刚刚即位,也没有什么恶行,贸然废立,恐怕满朝文武都不会同意。”
    听了这话,董卓有些失望,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和袁氏关系莫逆,在大事上理应共同进退,才能攫取更多的利益。
    废立皇帝,正是将朝廷重新洗牌,安插党羽,彻底控制朝政的好机会,这种事情,袁绍为什么反对呢?
    “无论如何都应该让陈留王试一下,若是先皇的两个儿子都担不起重任,我看,刘家的天下也不值得留恋了。”董卓沉思片刻,决定再把话挑明一些,探探袁绍的意思。
    汝南袁氏的野心,基本上是个人就能看出来,董卓一向以袁隗门生自诩,更是对这一点看得清楚,他不相信以皇位作为诱惑,袁绍还不动心。
    但是出乎董卓意料的是,袁绍既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对自己做了个揖,诚恳地推开了话题,“国家大事,不是我这种身份可以置喙的,仲颖兄还是去找太傅商量吧。”
    见到对方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董卓终于有些压不住火气了,他环视四周,见到墙角的架子上摆着一把宝刀,便摇摇晃晃地走了过去,伸手拔刀出鞘,瞪着袁绍说道:“如今天下大事都在我掌控之中,我要做事,谁敢阻拦,难道是以为我董卓的刀不够锋利?”
    “难道天下只有你董卓有刀?”袁绍见董卓拿着刀威胁自己,顿时火冒三丈,站起身来针锋相对地说道。
    一时之间,厅堂之上气氛变得极为紧张,两个男人互相怒视,像是两只亢奋的斗鸡一般。
    许久之后,董卓才缓缓松开了紧握着刀柄的手,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既然如此,我就去和太傅商量。”
    快要进入第一个大场景,诸侯讨董了,求票票,给点动力吧。

第七十一章 挖坑埋自己
    兵权在手,无人制衡,李儒又去了凉州,这让董卓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令人感觉到匪夷所思的是,袁隗竟然也跟着董卓一起发疯,成为他废帝的重要支持者。
    当消息传到幽州的时候,已经是董卓废帝一个多月之后了,但是从那厚厚一摞书信之中,刘备还是清楚地看到,董卓是怎么给自己挖坑的。
    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改年号为永汉,毒杀何太后,这一系列举动进行得行云流水,成功为天下展示了一个大逆不道,骄横跋扈的权臣模样。
    “这个董卓,事情做得太绝了。”看到一封记录下何太后下葬情形的信件,刘备不由得沉下脸,语气也变得不好了。
    按照礼制,何太后是要与灵帝刘宏合葬的,然而借着何太后下葬的机会,董卓竟然命令军队把灵帝的陵墓挖开,将内里陪葬的金银珠宝劫掠一空,更为可恨的是,他还让人勘探了之前历代皇陵的位置,似乎要将刘氏历代皇帝扫个遍。
    简雍好奇地探头过来,结果也是看得咋舌不已,他再看看自己手中那封信,里面记载有董卓奸淫公主、霸占宫女,纵容士卒抢劫财物的报告,与挖坟盗墓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了。
    刘备摇了摇头,又拆开一封信,继续查看起来。
    或许是废立皇帝、挖掘皇陵给董卓壮了胆子,也让他心中惶恐,在矛盾的心理作用下,新一轮的官员变动又开始了。
    由于对之前自封的司空一职有些不满意,董卓大手一挥,继续加封自己。
    太尉,兼前将军,加节传、斧钺、虎贲,进郿侯,董卓把自己能捞到的全力都捞了个遍,这一下政权、军权、专杀之权,就全落在他手里了。
    与此同时,三公的另外两个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太中大夫杨彪被任命为司空、豫州牧黄琬被任命为司徒,这一下就有意思了。
    弘农杨氏是东汉一等一的世家,虽然在实际力量上无法与汝南袁氏相比,但是要论尊崇,他们丝毫不比袁氏逊色。
    袁绍和袁术整天喊着自己家族是四世三公,但弘农杨氏同样也是四世三公,如今加上杨彪这个司空,杨氏可就是五世三公了,比袁氏还要厉害。
    沔南黄氏同样是天下有名的世家大族,黄琬更是天下第二个州牧,位高权重,身份尊崇。
    让这两个人进入朝廷中央,董卓的用意不言而喻,那就是他想要逐渐摆脱袁隗的影响,剥离自己身上的袁氏门生印记,真正站到对等的位置上去。
    除了拉拢弘农杨氏和沔南黄氏,董卓还听从自己两位幕僚周毖和伍琼的建议,广泛征召天下名士入朝,其中名气最大的三人,全部是来自于颍川,那个世家的大本营。
    荀爽,父亲是神君荀淑,颍川四长之一,自己则与兄弟一起,被并称为荀氏八龙。
    陈纪,颍川四长之一的陈寔之子,并与父亲陈寔,兄弟陈谌并称三君。
    韩融,父亲韩韶,颍川四长之一。
    对陈纪和韩融这两个人,董卓用了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以及五官中郎将的职位就解决了,唯独荀爽名字太大,家族背景太硬,不太好安排。
    于是董卓灵机一动,又开始了他的表演。
    这一次董卓从故纸堆里翻出了“相国”的职位,乐颠颠地就给自己安在脑袋上了,并且赐给自己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
    董卓当了相国,三公的位置就腾出来一个,然后大家继续挪窝,刚刚当上司徒的黄琬成了太尉,刚刚当上司空的杨彪成了司徒,空置的司空位置,就给了基本没当过官的荀爽。
    朝廷的秩序,在董卓的一番神操作下,彻底变成了儿戏。
    “若是真想谋朝篡位,就应该好好封赏自己的部下,让他们占据高位,掌握实权啊。可他偏偏要讨好世家,热脸去贴冷屁股,真是可笑。”刘备冷笑着扔下这封信,结果卢植眼疾手快,一把拿过去读了起来。
    片刻之后,卢植也无奈地笑了,“沫猴而冠,虚有其形,到现在还想不明白自己的权势来自哪里。”
    董卓想要讨好世家大族,希望用朝堂上的职位来拉近双方的关系,但那些人连皇帝的情都不愿意领,你董卓一个边地武夫,在他们眼里算个屁啊,再怎么做,只不过是自取其辱而已。
    “他这样做对我们来说是好消息,宪和,你笑什么?”刘备正说了一半,却被简雍突如其来的大笑给打断,当即好奇地问道。
    “这个董卓,嫌自己死得不够快了,居然主动帮别人磨刀。”简雍笑得前仰后合,将手中信件的内容念了出来。
    除了任命朝官,董卓还任命了一批地方官员,其中尚书韩馥被任命为冀州牧,侍中刘岱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
    这还没完,当初袁绍和董卓吵架之后,由于担心遭到报复,便一路逃出洛阳去了冀州,董卓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非但没有追杀袁绍,反倒任命他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
    为了搞平衡,董卓又给袁术升官,封他为后将军,结果没想到袁术也毫不含糊,领了官职就跑,一路去了南阳。
    “呵。”刘备彻底无语了,他记得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讨董是前期的重头大戏,其中韩馥、孔伷和张邈都是讨董主力,若是再加上袁绍这个盟主,袁术这个主管后勤的大队长,可以说整个关东联军,有一半都是董卓自己给作出来的。
    送官位、送地盘,让别人抱团来打自己,这是何等的精神?
    何等的精神病?
    “玄德,你那个好友曹孟德也被董卓任命了,可是他根本没有接受官职,当天就逃出洛阳,还被董卓亲自下令通缉呢。”简雍看到最后,笑着对刘备说道。
    “这是觉得曹家是阉宦之后,可以随意拿捏?”卢植听到袁绍袁术和曹操的不同待遇之后,不禁皱起眉头,有些难以理解。
    刘备却不这样认为,“先生不知道,曹孟德的本事比起袁氏兄弟,乃至董卓任命的所有人都强,而且强上不止一点半点,董卓若是没眼瞎,就会看出来他才是最有威胁的人,通缉都是轻的。”
    仗着对历史的了解,刘备深知曹操这个后来的魏太祖有多厉害,说句不夸张的话,如果他是董卓,就算派出一支军队,也绝对要把曹操给弄死。
    “这么厉害?”简雍只是在洛阳的时候见过曹操一次,并且接触时间太短,没留下什么太深的印象,而在洛阳那个圈子里面,曹操作为宦官曹腾的后代,名声也根本比不上其他年轻俊才。
    可是此时听到刘备对曹操有如此高的评价,简雍隐隐觉得,自己当初是不是看走眼了。

第七十二章 突如其来
    在大肆封赏世家和名士之后,董卓才想起来,远在帝国北疆,还有一个位高权重,手握重兵的汉室宗亲——幽州牧刘备。
    为了拉拢刘备,董卓再次翻书,找出一个尘封已久的官职,太保。
    太保乃是西周始制,负责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历史上第一个担任此官职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召公。
    按道理说,刘备是宗亲,并且年富力强,正是适合这样一个职位,但是,当刘备看到封他为太保的诏书之后,却差点笑得岔了气。
    原本在西周时期,太傅、太保、太师这三个,是正儿八经的三公。
    可是到了汉朝,三公早已经变成了太尉、司空、司徒,就连太傅袁隗,也不敢厚着脸皮往这个名号里面挤。
    为了笼络人心,整天干那翻故纸堆的活,估计董卓也够累的。
    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派往幽州的使者终于到了目的地,并且见到了幽州牧刘备。
    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刘备无情的嘲笑。
    “这个董卓真是瞎胡闹,干脆把太师职位也翻出来,给他自己安上,让三公变成六公算了。”刘备笑了一阵,忽然想起来,后来董卓好像确实是给自己封了个太师,还位列各刘姓诸侯王之上,“回去吧,这个太保我不想当。”
    远道而来的使者哪受得了这种嘲笑,气得面色通红,厉声喝道:“刘备,你可是要抗旨?”
    这名使者的愤怒是有原因的,他从洛阳一路赶来幽州,本以为刘备会按照流程走,没想到这个胆大包天的幽州牧根本不按常理,不派人迎接,不肯下跪接旨,听到自己宣读圣旨之后还肆意嘲笑。
    他是想造反吗?
    刘备嘲弄地看着对方,“天子下诏才叫圣旨,乱臣贼子写的,不过是废纸而已。”
    “你竟敢血口喷人,污蔑董相国是乱臣?”这名使者气得浑身颤抖,指着刘备怒目说道。
    “趁着我还没想杀你,赶快滚蛋。”刘备不屑的挥挥手,让卫士把这人架出去,“给董卓带句话,老老实实蹲在洛阳等死就好,千万不要惹我。”
    看着自己学生敢如此硬气地对抗董卓,卢植觉得心中无比宽慰,但他又有些担忧,“董卓把持朝政,若是他继续以朝廷的名义下旨,派其他人前来幽州担任州牧或是刺史,到那时如何应付?”
    “先生放心,董卓没机会对付我了。”刘备冷笑着说道。
    自从曹操逃回家乡之后,他便在家族的资助之下招兵买马,四处联络豪杰,准备推翻董卓。
    在曹操的号召下,丁原旧部张扬在上党一带攻城掠地,聚起了数千人马,对洛阳虎视眈眈。
    从徐州那边传来的消息表明,东郡太守桥瑁甚至伪造三公文书陈述董卓恶行,并将其散发到各州郡,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
    董卓的号令,已经出不了关东了。
    “董卓倒行逆施,天下人迟早要联合起来对付他,我们幽州的当务之急,是要做好秋收,解决掉马韩,然后趁着冬天的时间休整兵力,为起兵讨董做好准备。”简雍说道。
    刘备点了点头。
    三天后,消失很久的糜竺,乘坐一艘巨大的商船,出现在蓟城边上的港口。
    这艘船停靠在岸边之后,开始披红挂彩,把整个船身几乎都要用红色包裹起来,做完装饰之后,船上的人开始向港口卸货,一箱箱礼物被堆积在港口的货栈,渐渐堆成了一座小山,足足两个时辰都没有搬完。
    当刘备得到消息,跑到港口去看热闹的时候,他却赫然看见,挥汗如雨地指挥着搬运货物的正是糜竺。
    “子仲!”刘备远远喊了一声,糜竺回头看见是他,连忙甩开腿跑了过来。
    “使君怎么亲自来了。”糜竺问道。
    “你搞了这么大的动静,幽州商会还以为是哪里来的豪商砸场子呢,连忙去找我报告,这不就来了?”刘备呵呵一笑,拉着糜竺就要往州府走,“把船弄这么漂亮干什么,也要卖?”
    糜竺也笑了,“送嫁妆的,当然要弄好看一些。”
    “给谁送啊——”刘备不以为意地问道,紧接着,他的双脚就像是扎了钉子一样,牢牢停在地面,“什么意思?”
    “我们回去再说。”转眼之间,两人的位置颠倒了一下,变成糜竺拉着刘备往州府走去,仿佛他才是主人一样。
    二人回到州府,糜贞一见哥哥时隔半年终于来了,还是带着整船的嫁妆过来,又是高兴又是害羞,躲到自己房间不肯出来,反倒是张宁落落大方,以大妇之礼见过糜竺,然后留下两个男人在书房说话,自己去找糜贞谈心了。
    “到底怎么回事?”直到此时,刘备才收起礼节性的笑容,瞪着糜竺问道。
    婚姻这种大事不是儿戏,更何况这桩婚事的双方是幽州牧刘备和徐州豪商糜家,糜竺但凡要点脸面,就一定会把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这六项流程做得堂堂正正,哪有悄无声息拉一船嫁妆,还搞得人尽皆知的道理?
    其中必然有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