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104章

大汉昭烈帝-第104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他爹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是交口称赞,张宁也笑得合不拢嘴,抱着儿子一顿猛亲,在刘永小脸上留下无数淡淡的唇印。
    众人又热闹了一阵,便各自回家歇息去了,刘永却不依不饶,只要糜贞抱他,死活不肯离开,于是刘备只能无奈地看着张宁和糜贞抱着孩儿边笑边聊,并肩向客房那边走去。
    “有了儿子,老子却变成了孤家寡人。”刘备唉声叹气,今晚应该又是孤枕难眠了。
    卢植却没有先走,而是落在最后,直到众人都散去了,老先生才招手让刘备过去,低声问道:“东边是什么情况?”
    “根据辽东派过来的信使汇报,云长预计在本月下旬出兵,南北二路夹攻柳城,算算日子,应该已经在路上了。”刘备见老师问起正事,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一五一十地讲述起来。
    老先生来幽州这两年时间,早已将周边地图记得了如指掌,他思索片刻,脑中勾勒出计划之中的行军路线,赞赏地点点头,“你这个州牧当得轻松,无论军政,皆有良将贤才辅佐,自己一点不用费心。”
    “先生此言差矣,我这才是为官、甚至是治国的正道。”刘备笑着说道。
    虽然刘备不是历史专业出身,但他毕竟受过高等教育,对于人类社会尤其是华夏社会几千年文明史有所了解,懂得一些历史规律。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绝不能外行领导内行,不懂装懂,这是一切国家、组织都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
    所谓管理,除去那些狗屁倒灶的翻闲话扯是非,假模假样的成功学励志学,其真正的核心学问只有一条: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
    任何管理者能做到这一点,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大半。
    “要论行军打仗、坚韧勇猛、与士卒同甘共苦,必要之时身先士卒,我是绝对比不上云长这些将才。我能做到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并且广开财路,为幽州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粮草、财源,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眼看天色已经晚了,刘备索性挽留卢植住下,和自己彻夜长谈。
    反正一个人躺被窝也没意思,还不如拉个谈得来的喝酒聊天呢。
    卢植也正有此意,于是让人安排他的小妾和卢毓住下,自己则是随着刘备前往书房。
    老先生一直想搞清楚,刘备对于幽州,乃至是以后天下的治理思路,可是这师徒二人如今各有各的事,每天见个面,聊上几句已经是难得,如今有机会秉烛夜谈,自然是不会放过。
    “幽州疲敝多年,如今又来了这么多流民,衣食住行就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只有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才能谈别的。”刘备见恩师发问,便毫无隐瞒地讲述起自己的理政思路。
    将土地收归官府所有、将流民和无地贫民组织起来开荒、利用先进的工具,先进的组织方式发展农业,自然是重中之重。
    依托众多河流建设聚居地、改善老旧房屋居住条件、还有以及规划完毕,明年就要开工的新城建设,则是解决住房问题。
    百姓吃得饱,有遮风挡雨的住处,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就得到了保障,以此为基础,无论是发展各种用工行业吸纳劳动力,还是修筑道路确保政令通畅,就都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一番话说得卢植连连点头,虽说他没有见过辽东开拓的情景,但是刘备坐镇幽州之后,进行的所有举措,取得的所有成效,都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别的不说,就说教育这一方面,若是没有滚滚而来的财富支撑,州府哪有力量在每一个县城都建设了学堂?若是没有让百姓丰衣足食,他们哪舍得让半大孩童去学堂学习?
    “玄德啊,听你这么一说,老夫都有些心痒难耐,若是年轻二十岁,必定要向你讨要个太守职位,去亲自践行一番。”卢植本就不是甘于寂寞之人,就连辞官来幽州,一方面是对朝廷心灰意冷,感觉无力回天,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辅佐弟子,成就一番真正的大事业。
    可是他怎么没想到,自己的弟子居然青出于蓝,硬是在短短两年之内,就把天下公认的贫困边州变成了如今欣欣向荣的模样。
    “千万别,先生你还是安心教书吧,多教出些人才,我们也能轻松点,看看张焕,这才几年就有白头发了,他还不到三十岁呢。”刘备连忙出言劝阻,这几年出任地方的经历让他真切地认识到了好官难做。
    说起张焕,卢植便叹息起来,感慨地说道:“老夫当初真是看走眼了,本以为他只是个本领平常的年轻人,却没想到,他能一己之力扛起半个幽州的政事。”
    刘备笑道:“若是上阵杀敌,著书立作,他是不行,可是论做官,没人比得上他,这是真正的大才,拥有世人最为稀缺的珍贵品质。”
    “哦?说来听听。”卢植好奇地问道,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刘备如此称赞某个人呢。
    “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刘备提笔在白纸上写下两行大字,然后轻轻将其推到卢植面前。
    老先生看着看着,不禁陷入沉思,过了半晌,他才长叹一声,“应该在书院门口立碑刻下这九个字,让所有人每天都看。”

第二十四章 晚了,完了
    柳城,乌桓人的王帐内,一群彪形大汉围坐在篝火旁,愁眉不展地望着不断升腾跳动的火苗。
    “天神抛弃了我们,抛弃了他的忠实子民,我们乌桓人的末日到了。”距离众人不远处,一名巫师正在做出各种晦涩不明的奇异动作,但从他口中说出的话,却明明白白地告诉众人天神的旨意。
    丘力居抬起头,褐色的眼眸冷漠地打量着那名巫师,他从来都不相信这些东西,也痛恨关于巫师的一切:肮脏的发辫,枯槁的面容,奇怪的药物,癫狂的行为,甚至就连巫师涂抹在身上的各种油膏,都让他无比憎恶。
    “你们没有遵从天神的旨意,如今天神降下罪责,所有人都要死,一个都逃不掉。”巫师口中继续说出恶毒的诅咒,众人的眉头越皱越紧。
    “要我的女儿侍奉你,也是天神的旨意?”于能臣终于忍不住了,他霍然站起身来,厉声喝问道。
    巫师嘎嘎嘎地怪笑起来,火光摇曳,将那张他涂抹了油膏和颜料的脸映得忽明忽暗,显得格外可怖。
    “别笑了!”寇娄敦压抑着怒吼的冲动,眼中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他忽然觉得自己,觉得乌桓人特别可笑,特别可悲。
    汉军已经杀到了柳城脚下,沿途扫清了所有乌桓部族的营地,他们杀死了所有能杀的人,掠走了所有能走的牲畜,将乌桓人的鲜血洒在大地上作为指引,将整个狭长的阴山东麓变成了红色。
    可笑的是,自己这些大首领,这个王那个王,对此却一无所知,直到汉军在城下十几里外扎下庞大的营寨,才知道汉军来了,直到侥幸逃脱汉军毒手的部族牧民逃回柳城,才知道汉军沿途的动作。
    可悲的是,面对来势汹汹,摆明了不惜代价,要将乌桓人斩尽杀绝的汉朝军队,自己这些大首领想要召集战士,却还要先请求巫师向天神祈祷,请求天神的指示,甚至要忍受勒索,将最美丽的女人献给巫师。
    巫师没有急着说话,而是自顾自地抽搐了一阵,酝酿足情绪之后,才霍地将手中木杖杵在地上,死死瞪着寇娄敦,嘶哑地训斥道:“你们这些凡人,想要反抗天神的威严吗?之前的失利,就是因为你们没有征得上天的同意,擅自发兵造成的,如今你们还要这样做?”
    回答他的不是言语,而是一道耀眼至极的光芒,紧接着,巫师倒在血泊之中,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瞪着对面的大单于。
    丘力居随手甩去刀锋上的血滴,然后收刀入鞘,语气平静地问道:“天神有没有说过,你今天会死?”
    对于这突然发生的变故,其余首领都惊呆了,他们愤怒归愤怒,却从来没有产生过动武的念头,这可是巫师,是天神的使者啊。
    “大、大单于,这样触怒天神,会有罪责降下的。”于能臣是第一个对巫师爆发怒火的人,也是此刻第一个害怕的人,他身躯颤抖,声音同样颤抖着问道。
    “天神?你们到了现在,还在相信天神?”丘力居已经豁出去了,也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忤逆话语是否会被上天听到,“我们尽心尽力侍奉天神无数代人,献出最鲜嫩的羊羔,献出最纯洁的女人,得到了什么?我们每年辛辛苦苦地牧马放羊,节衣缩食,每年冬天都要冻死饿死不少部众,天神在哪里?天神给过我们什么东西?”
    丘力居越说越气,呛啷一声再次拔出腰刀,指向天空骂道:“就算是真有天神,眼睁睁看着我们乌桓人陷入绝境却无动于衷,他要么是心肠歹毒,要么就是懦弱无能,我又何必敬他,何必要畏惧他?”
    或许是觉得丘力居说得有道理,或许是被他毫不留情地击碎了心中的侥幸,这些叱咤一时,各自统领着上万人口的首领们像是被抽干了力气,纷纷瘫坐在地,尽情痛哭起来。
    “蹋顿,进来!”丘力居厉声喝道。
    帐篷门被掀开,一名身形高大、鹰鼻深目的年轻人走进帐中,径自跨过巫师仍在微微抽搐的尸体,向丘力居单膝跪倒,“父亲有什么吩咐?”
    “你去把楼班带来,再召集所有首领的子女在帐外等着,我有话对他们要说。”
    蹋顿毫不迟疑,转身就走。
    过不多时,几大部族的年轻贵族惴惴不安地来到帐外,和他们一同前来的,是各部族最为忠心耿耿的侍卫。
    “都进来吧,不要害怕。”为了打消这些年轻人的疑惧,帐门被整个掀开,让外面的人借着火光照耀,将内里的情况完全看清楚。
    见到自己的父辈都安然无恙地坐在帐中,年轻贵族们放下心来,陆续进到里面,挤挤挨挨地席地而坐。
    在乌桓人眼中,丘力居一向是严厉刚强的形象,但是此刻,这个东部乌桓实际上的统治者满脸和煦的笑容,说话的语调也温柔得根本不像是往日那个他。
    “汉朝军队就在城外,你们都看见了吧?”丘力居自顾自地说话,根本不给其他人插嘴的机会,“为了避免乌桓人全部葬身在柳城,我要你们回去召集尚未成婚的年轻人随时待命。”
    年轻贵族们都惊呆了,这是要我们逃命,给乌桓人留下一丝血脉啊,难道局势已经恶化到不可收拾了?
    蹋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咬着牙说道:“大单于,此事万万不可,城中尚有十几万乌桓人,我们齐心抗敌,定能击败汉军,若是未战先乱就全完了。”
    其余年轻贵族们也纷纷跪倒,希望丘力居收回成命,带领他们共同御敌,有些性情急躁的甚至表示,愿意率军夜袭,挫败汉军士气。
    但是,无论这些年轻人如何激愤,他们的父辈却都一语不发,只是不停地来回打量着自己的子嗣,心中酸楚不已。
    乌桓人已经完了。
    他们被汉军一年多来的平静所迷惑,并且贪恋水草丰美的牧场,没有尽快北上,彻底远离汉朝这个庞然大物。
    如今在自己最虚弱的时候,庞然大物却突然亮出锋利的爪牙,想要逃开,已经晚了。

第二十五章 传位
    前年秋天撤出燕山南麓之后,乌桓人本有机会继续北上,撤回乌桓山老家,去那里休养生息的。
    可是,由于整整一个夏天都被用来和汉军对峙,乌桓人的战马支撑不住长途行军了,为了让整个部族的战斗力得以恢复,丘力居下令,燕山东麓所有草场可以随意放牧。
    在此期间,乌桓人试探性地组织了两三波攻击,试图去辽东捞点好处,但是面对关羽和徐荣构建的坚实防线,他们既没有大规模渡河的能力,也缺乏和严阵以待的汉军硬碰硬的决心,几番试探之后就缩了回去,安心放牧去了。
    稍稍缓过劲之后,寇娄敦信守承诺,将渔阳乌桓并入了丘力居的部族,几个月后,其他首领也陆续向丘力居效忠,不再有门户之见。
    结成同盟之后,丘力居被推举为大单于,他慷慨陈词,将东部乌桓说成是乌桓人的正宗传承,发誓要带领乌桓人恢复先祖的荣光。
    对于乌桓人关起门来的自娱自乐,隔三岔五的挑衅行为,无论是辽东玄莵二郡,还是卡住辽西走廊的山海关汉军都无动于衷,最多是在稳固防线的同时,不断进行巡逻,确保没有任何物资流向乌桓人那里。
    “去年整整一年,我们都尝试着和汉人进行交易,可啊他们根本不理睬,甚至连回话都不愿意。”丘力居缓缓说着,希望对面的年轻贵族们可以认清现实。
    没有汉人卖铁料,乌桓人别说武器,连锅都快用不起了,铁锅用坏一个少一个,如今绝大多数乌桓人家中又回到了陶罐时代。
    没有汉人卖盐巴,乌桓人只能自己跑到海边煮盐吃,味道苦涩不说,还要浪费大量燃料。
    粮食匮乏、燃料匮乏,什么都匮乏,就在丘力居忙着整合乌桓各部族力量,将这个民族真正捏合在一起的同时,他的部族已经衰落了许多,新出生的人口比过去少了一半不止。
    “原本打算熬过今年冬天,我就带领你们北上,回到乌桓山故土去休养生息,可是没想到,汉人居然在如此寒冷的时候出兵,将我的计划全部打乱了。”
    不同于赵云部队疾风迅雷一般的进攻风格,关羽亲自率领的辽东军队则是一路缓缓推进,故意弄出偌大的声势,驱赶沿途乌桓牧民仓皇逃窜。
    险渎、无虑、昌黎、阳乐,这些原本都是汉人建设的小城池,近些年被乌桓人用来过冬,借助低矮残破的城墙抵挡寒风侵袭,但是在看到声势浩大的汉军部队之后,在这里聚居的乌桓人根本不敢久留,带着家当就疯狂地向西跑。
    如今绝大多数还活着的乌桓人都聚在柳城附近,地位稍高的躲在城里,那些普通部众和奴仆则只能在城墙外搭起帐篷,心惊胆颤地祈求上天,希望汉军不要攻打过来。
    “大单于,和汉人战一场吧,我们是雄鹰的子孙,不应该在狂风中收起翅膀。”蹋顿再次重重叩首。
    “我们会带着乌桓人的荣光,战斗到最后一刻,但你们不行,你们是乌桓人的希望,一定要活下去。”丘力居坐在那里,目光向蹋顿那边望去,满眼都是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这个养子和二十年前的自己一模一样,桀骜不驯,充满希望,满怀战意,一心想要恢复先祖的荣光,甚至一样崇拜匈奴的冒顿单于,希望像冒顿那样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但是,自己就要死了,丘力居悲凉地想着。
    乌桓人能被汉朝看重,并用来对抗鲜卑人,依靠的就是娴熟的马术和强悍的箭术,可是现今天气如此寒冷,战马根本无法用来作战,乌桓人的机动优势和冲击力少了一半。
    再说弓箭,游牧民族的弓弦都是牛筋绞合而成,在这样的天气下脆弱不堪,稍稍用力就会被拉断,这样一来,乌桓人的另一个优势也荡然无存。
    没有战马,没有弓箭,想在野战中击败汉人傲视天下的步兵?
    在丘力居的认知中,没有任何胡人能做到这一条。
    步兵正面作战,能打败一支汉军部队的,只有另一支汉军部队。
    丘力居几乎是用尽了一生所有的耐心,终于让这些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轻贵族们认清现实,接受了自己的命令。
    “汉军远道而来,需要两三天时间修整,本单于不会给他们修整完毕的机会,明天中午,我们就会全军出击,作出向西强攻,进入燕山的姿态。”丘力居开始讲述作战计划,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