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港齐名,也是海上丝毫之路的唯一认证起点,而宋朝正是泉州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
相比广州、明州这种传统的大海港,泉州真正发展的时间其实要晚一些,主要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贸,从而扩大了泉州的城市范围,也使得泉州一跃成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港口,世界各地的海船也纷纷到泉州停泊,泉州城内更是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
对于泉州这个大海港,李璋自然早就向往已久,甚至一直想去看看,不过吸引他的并不是泉州的海贸盛况,毕竟相比之下,广州才是大宋的第一大港口,而李璋之所以想去泉州,其实是因为另外一件事,只不过这件事实在不方便对人明言。
董清的遭遇却是给了李璋一个很好的借口,所以第二天一早,李璋就带着董清出了门,马车也径直来到皇城门前,然而这次李璋并没有急着进宫,而是让马车在皇城门前停了下来。
登闻鼓院,门口那面用来让百姓申冤的登闻鼓依然耸立在那里,说起来李璋和登闻鼓院还真是有缘分,第一次是他为了救吕武而亲自敲响登闻鼓,第二次则是青织为他敲了登闻鼓,这也促使了他们夫妻二人最终走到一起。
看着眼前这面熟悉的登闻鼓,李璋也不由得有些感慨,青织和自己已经有了一双儿女,而吕武的年纪大了,早在两年前就辞官在家中养老,每天与老刀他们下下棋喝喝酒,最近又被安然缠着让他教武艺,老头每天都是笑呵呵的,精神头反倒比以前强多了。
当下李璋迈步走向登闻鼓,看守登闻鼓的内侍也都认识他,毕竟整个大宋的皇亲国戚中,也只有眼前这位定北侯敲过登闻鼓,甚至连人家妻子都敲过,所以看守的内侍看到李璋来到登闻鼓前,也不由得腿脚打软,生怕李璋再敲鼓。
“奴婢参见定北侯!”掌管登闻鼓院的太监也得到了禀报,这时立刻跑了出来,看到李璋也十分恭敬的行礼道,这个太监李璋竟然认识,好像名叫许数,以前曾经是阎士郎身边的小内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分配到这里了。
“你叫许数吧,什么时候来的登闻鼓院?”李璋看了对方一眼随口问道。
许数也没想到李璋竟然记得自己的名字,当即也是神色一喜的再次答道:“启禀侯爷,阎都知看奴婢办事还算用心,所以去年赏了我一个缺,让我来登闻鼓院当值!”
李璋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阎士郎是赵祯最信任的大太监,官拜入内省都知,前段时间刚打下燕云时,他被派到燕云做了监军,主要是监视主将刘平,不过后来刘平回京,阎士郎也随同一起回京交差,得了封赏后依然在赵祯身边伺候。
许数也很想问一下李璋为何来登闻鼓院,但两人的身份相差悬殊,他们这些宫里的太监说起来就是皇家的家奴,而李璋却是赵祯的表哥,属于皇亲国戚,所以这帮太监可以不怕其它的官员,但却最怕像李璋这种有权有势,又与皇家走的极近的皇亲国戚。
李璋这时也没有再理会许数,而是迈步走进登闻鼓院,这让许数也是一愣,但也只能小心的跟上,而李璋进到登闻鼓院,径直进到一座大厅中,这才转身对许数问道:“最近可有人敲登闻鼓?”
许数听到李璋的问话也是一愣,因为像登闻鼓这种事情一向都由他们来负责,外人根本无权过问,哪怕李璋也不行,但这时他也不敢不回答,毕竟李璋实在不是他敢得罪的,所以只能小心的道:“启禀侯爷,最近倒是有几人敲登闻鼓,奴婢已经让人报上去了。”
李璋听到这里却是冷笑一声,随后一指身后被带进来的董清道:“你们可认识他?”
许数等人这时也全都看向董清,结果却很快摇了摇头,不过他们倒是没有撒谎,之前董清像个乞丐一样,现在梳洗过后,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所以他们当然认不出来。
“两个月前,他前来敲向登闻鼓,要为自己全家上五十七口人命申冤,但你们却把他给赶了出去,这件事你应该不会忘了吧?”李璋这时冷笑一声道,登闻鼓院是告御状的地方,而像这种涉及到五十七条人命的重大案子,如果不是有人从中作梗,他们绝不敢将人赶走。
果然,李璋的话一出口,许数也立刻脸色一变,不过他这个人倒是十分聪明,随即就苦着脸喊冤道:“侯爷息怒,原来您是为了那件事而来,不过这个泉州人所告之事奴婢已经让人查明,只是一起意外的火灾导致他家人惨死,泉州那边的案子早就结了,所以我们登闻鼓院才会把他赶走。”
如果是别人,说不定会被许数的话搪塞过去,但是李璋却是冷笑一声再次道:“没想到多日不见,你的胆子倒是变大了,在面前竟然还敢撒谎,既然你不敢说实话,那我只能把阎士郎叫来,让他问一问你了!”
李璋说着转身就走,结果许数也吓的脸色大变,李璋是不屑于和他多说,但若是让阎士郎来,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他不说的话,阎士郎有的是手段撬开他的嘴巴。
想到宫中的酷刑,许数当即也一下子跪倒在地抓住李璋的衣襟下摆哀求道:“侯爷息怒,奴婢是被猪油蒙了心,不过这件事和奴婢无关,是内侍省都知黄秋吩咐过奴婢,如果是有泉州人来敲登闻鼓,就将人赶出去,奴婢不敢得罪黄秋,只能听命行事啊!”
“黄秋?果然是条大鱼!”李璋听到这里也是冷哼一声,当即一脚踹开许数离开了登闻鼓院,像许数这种人只是宫中的小角色,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不过他在登闻鼓院的日子也到头了。
当下李璋进宫,董清进不了宫,只能在外面与李璋的车夫、护卫等人呆在一起,而李璋进到皇宫后,则是直接来到了垂拱殿,赵祯这时正在与吕夷简等人商议政事,李璋也没有打扰,而是静静的在一旁等候。
一般来说,只有遇到一些特别难以竭尽抉择的政事时,赵祯才会召集大臣商议,平时一般的政务大都是由政事堂商议出一个决定,然后上呈给赵祯,如果赵祯没有意见,只需要直接批复就行了。
李璋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发现赵祯与吕夷简等人商议的也都是整顿官场的事,而且李璋还在大臣中见到了韩琦,现在韩琦已经有资格进到垂拱殿议事了,这也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好不容易等到政事商议完毕,吕夷简等人也告辞离开,走的时候韩琦还向李璋打了个招呼,等到他们离开后,赵祯也揉了揉太阳穴,随后对李璋笑道:“表哥你今天怎么来这么早,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李璋来找赵祯一般都是在下午,因为早上和上午赵祯要处理政务,所以赵祯才会这么说,而李璋这时也上前道:“启禀陛下,臣今日来的确是有一件事情想要禀报!”
李璋说着就把董家灭门惨案的事情讲了一遍,而且还道出内侍省都知黄秋与这件事有关联,竟然让登闻鼓院赶走了告状的董清,这让赵祯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第六百七十一章 恐惧
“好大的胆子,把黄秋带过来!”赵祯听完李璋的讲述后,当即也是一拍桌子怒道,自从汉代宦官当权之后,后面无论哪个朝代,都是严禁内侍干政,当然在太监当权最为严重的明朝,开始也是禁止太监干政的,只是后来皇帝为了与大臣们夺权,只能依靠身边的太监了。
随着赵祯的吩咐,宫中的内侍也立刻去带黄秋,而这时李璋也在注意着旁边阎士郎的表情,因为他担心对方也被牵扯到这件事中,不过阎士郎的表现并没有什么异常,甚至还露出一丝了然的表情,看样子他似乎是知道些什么?
不一会的功夫,只见头发花白的黄秋就被带了进来,黄秋也曾经是赵祯身边的老人,只是不像阎士郎那么亲近,赵祯当政后,宫中主事的太监也换了一遍,黄秋现在位居内侍省都知之位,与阎士郎地位相当,只是不像阎士郎那么受宠罢了。
“奴婢参见陛下!”黄秋进来后也立刻向赵祯行礼道,不过他这时似乎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这时也面带疑惑,只是看到面带怒色的赵祯时,也不禁有些紧张。
“黄秋,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把手伸到登闻鼓院!”赵祯这时愤怒的一拍桌子怒吼道。
这下黄秋也吓的一哆嗦,也终于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了,不过他倒是十分光棍,当即全身伏地大声道:“陛下息怒,奴婢知错了,这件事全都是泉州提举太监马奉节所为,他以大批财物贿赂奴婢,奴婢一时糊涂就答应他了,请陛下恕罪!”
没等赵祯审问,黄秋就直接把自己犯的错全都认了,而且还把泉州提举太监马奉节给供了出来,反正他只是个从犯,只要认了罪,然后再哀求一下赵祯,就算是被训斥一顿轻罚一下也就算了,一般不会有什么大事。
然而黄秋还是打错了算盘,只见旁边的阎士郎这时却忽然站出来向赵祯禀报道:“陛下,据奴婢所知,泉州提举太监马奉节从小就在黄秋身边伺候,后来更是被他认做干儿子,而这些年马奉节在外搜刮了不少财物,大部分都孝敬给了黄秋!”
阎士郎的话一出口,黄秋也不由得对他怒目而视,但随即又低下头不敢让赵祯看到,而赵祯这时也是冷笑一声,当即再次质问道:“马奉节是你的干儿子,那你肯定知道马奉节在泉州做的好事了?”
董清一家不是普通人,而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他们全家被灭门,而且生意也被人迅速吞并,背后肯定有官方的人支持,不用说那个提举太监马奉节肯定参与了,说不定眼前这个黄秋也是知情人。
“冤枉啊!老奴常年呆在皇宫,根本不知道地方上的事,只是马奉节时间送些东西孝敬我,我也看在父子的情面上帮他遮掩一下,对于外界的事情实在不知啊!”黄秋听到这里立刻喊冤道,他这次倒是没有撒谎,因为他只关心马奉节每年送来的孝敬,至于这些孝敬是从哪来的,就不是他关心的了。
赵祯知道黄秋应该没有撒谎,但越是这样越是可恶,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马奉节做了什么恶,就敢帮他把事情压下去,这也幸亏董清去拦李璋的马车喊冤,否则这么大的案子就真的要被他们压下去了。
“士郎,黄秋交给你审问,撤去他所有职位,以宫中规矩论处!”赵祯冷哼一声再次吩咐道,旁边的阎士郎也立刻答应一声,而黄秋则是吓的面无人色,他与阎士郎虽然没什么大冲突,但同为都知,彼此间肯定有一些冲突,现在自己落到他手中,肯定没什么好下场。
想到这里,黄秋也当即再次喊冤,同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赵祯哀求,然而赵祯却是毫不理会,直接让人就把他拉了下去。
随着黄秋被拉下来,赵祯的怒火似乎也平息了一些,随后这才向李璋道:“表哥,那个董清现在就在宫门外吗?”
“嗯,他进不了宫,我就让他在宫外等候。”李璋点头回答道。
“朕让他蒙受冤屈,实在是有些无颜见他,这样吧,先把他安排到驿馆,这两天我指派一个大臣去泉州把案子调查清楚,像马奉节这种涉案的内侍和官员绝对不能轻饶!”赵祯当下考虑了片刻再次开口道。
赵祯的处置也在李璋的意料之中,不过他却有另外一个打算,只见李璋这时犹豫了片刻,随后这才向赵祯道:“陛下,我有一样东西想让你看一下!”
李璋说着看了看周围的内侍与宫女,赵祯也立刻会意,当即让周围的人全都退了下去,很快整个大殿也只剩下他们两人,而这时李璋并没有急着把东西拿出来,而是沉默了片刻这才开口道:“陛下,不知你对我有何看法?”
“表哥你怎么这么问?”赵祯听到李璋这句莫名其妙的话也不由得愣了一下问道。
“先不要问为什么,你对我这些年对大宋做的事有什么看法?”李璋却是再次追问道。
“这还用问吗?表哥你对咱们大宋立功无数,钱行让我大宋钱币流通迅速,商业大为繁荣,土豆更让大宋无缺粮之忧,而火器则让咱们的大军所向无敌,更是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可以说以表哥你的功劳,哪怕是封王也不为过!”赵祯当即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除了李璋上面的这些功劳外,赵祯最感激的其实还是李璋这些年的陪伴,特别是当初他与刘娥发生冲突时,也多亏了李璋从中转圜,这才没有让他们之间的关系闹的太僵,更不用说因为李璋的帮助,才使得他与李太后母子二人有相认的机会,另外也正是因为有了李璋这个朋友,身为皇帝的他才不会有孤家寡人的感觉。
对于赵祯的这些肯定回答,李璋却并没有露出满足的表情,而是再次严肃的道:“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告诉你,这些年我之所以做这些,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恐惧!”
第六百七十二章 鞭策与动力
“恐惧?”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瞪大眼睛,实在想不明白李璋在恐惧些什么?
“我恐惧,是因为我知道太多!”李璋这时苦笑一声道,无知者无谓,这句话正是李璋这些年最深的体会,熟知历史走向虽然给他带来很大的便利,但也给了他很大的负担和压力,因为他害怕大宋走上原来的老路,特别是想到靖康耻、崖山恨,更让他时刻提醒自己,绝不能让自己的子孙遭受那种耻辱。
“呃?”赵祯听到李璋的回答也再次愣在那里,虽然他也承认李璋十分博学,但李璋的话却实在有些不谦虚。
不过赵祯却是误会了李璋的意思,只见李璋这时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从怀中拿出一个黑色的长方块,这东西正是李璋自己的手机,只是从飞机上找到后,他就几乎没怎么用过,甚至连电脑也在整理过资料后,慢慢的也不怎么用了。
“这个……这个我见过,应该是表哥你从神鸟上找到的东西吧!”赵祯看到手机也十分兴奋的道,他记得李璋从神鸟上找到过一些东西,只是他也只见过没几次,后来李璋藏起来他就再也没见过。
“不错,这个东西名叫手机,上面记载着一些东西,本来我是不想让你看的,但为了大宋的未来,我还是需要让你知道一些事情!”李璋说着将手指按在指纹锁上,随着手机解锁屏幕也亮了起来。
手机虽然已经没什么用了,但李璋还是会定时给它充电,然后关机让它静静的放电,平时的保存也十分精心,所以手机到现在依然可以使用,而随着手机打开后,李璋找到其中一个文档,然后点开后交给赵祯,示意他自己去看。
李璋打开的是一个文档,也是他昨天从电脑复制到手机里的,这个文档里中有些是他从电脑里找到的一些历史资料,有些则是他凭记忆写下来的,里面的文字也全都被李璋转换为繁体,而这份文档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靖康之耻的经过,而第二部分则是崖山之恨。
赵祯刚开始对这个能发光的手机也感到十分的好奇,拿在手中也前前后后的仔细打量了一遍,不过当他看到手机上的内容时,脸上的神色也立刻变得凝重起来,而李璋也在旁边教他上下翻动文档。
随着文档的翻动,赵祯的脸色也越来越白,双手也开始哆嗦起来,如果不是李璋扶着他,说不定他已经瘫倒在地,因为手机的上内容对他的冲击实在太大了。
李璋看到这里也是叹了口气,赵祯现在看的只是靖康耻的惨状,特别是大宋皇族的遭遇,哪怕是后世人读之也为之心惊,更别说作为大宋皇帝的赵祯,要亲眼看着自己的子孙后代遭受如此耻辱,当然了,手机上的内容只是讲了靖康与崖山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