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韩琦跟着马周进了城,然后登上城墙向四处张望,不过当看到两侧的长城时,韩琦也不由得暗叹了口气,只见两侧的长城城墙早已经破败不堪,有些城墙更是倒塌一片根本无法起到防御的作用。
甚至韩琦他们脚下的这座瓮城,在外面看起来似乎还不错,但登上城头才发现,整个瓮城也有许多地方十分破旧,而据韩琦所知,这里本来有一支辽军驻扎,只是辽国对这里并不重视,驻扎这里的辽军也主要是收税,之前听说析津府被宋军打下后,这里的守将立刻率人逃跑了,留给马周他们一座什么都没有的空城。
“这段长城几乎都是当年北齐为了防备境外的奚人所建,所以这里也叫奚关,当年北齐国力不是很强,建造长城主要是用砖土垒成,并不是很坚固,后来隋唐时期对长城也不怎么重视,所以这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后来被辽国占据后更不用说了,所以这么多年下来,这段长城也已经倒塌多处,如果不重新修缮的话,恐怕也难堪大用。”马周这时再次开口介绍道。
“除了咱们脚下的奚关外,长城上还有没有其它的通道?”韩琦这时终于开口问道。
“有,转运使请往那边看!”马周这时带着韩琦来到城墙的另一侧,然后伸手一指道。
韩琦也顺着马周指点的方向看去,结果发现对方指的竟然是一片密林,这让他也是一愣,但随即他就发现有些不对,因为他听到一阵阵的水流声,而且还颇为湍急,这让他也立刻开口道:“那边是一条河?”
奚关的城墙不是很高,再加上这时是夏日,树木十分的茂盛,所以河岸的树木也把河面都给挡住了,韩琦站的位置也就看不到河面,但因为河流离的不远,因此在城头能清楚的听到水流声。
“不错,那里就是横穿析津府的潮河,这条河就是从辽国境内穿过古北口,然后流经析津府城,因为潮河水流湍急,水声如潮,因此而得名,但也正是这条河,把长城截为两段,如果辽人南下的话,就算我们死守奚关,对方也可以顺流而下,直抵析津府城墙之下!”马周当下也有些无奈的道,奚关的确是守死了陆路,但水路却不在奚关的防卫范围内。
韩琦听到这里也是一皱眉头,潮河他当然知道,析津府那边的取水几乎全都靠这条河,只是他没想到潮河竟然是从古北口流过去的,而且有了这条河,长城防线也有一个巨大的缺口,哪怕辽人不擅水战,但毕竟是个不小的隐患。
“将军,如果日后要重修长城的话,末将觉得可以把这座奚关的范围扩大,然后把潮河也纳入城中,这样一来奚关横跨潮河,可以在河上设水闸,如果敌人来落,水闸落下之后任何船只都别想进出!”这时只见马周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建议道。
韩琦听到马周的建议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片刻这才迈步道:“走,你带我去潮河边走走!”
马周听到这里也立刻答应,随后两人一起下了城墙,然后迈步向潮河边走去,奚关本来就在潮河边上,两地距离不过里许,因此两人直接步行来到河边,只见这里的树林茂盛之极,而且大都是高大的桐树,只是为了取水方便,所以才从奚关修建了一条小路通往河边。
“以前辽军在奚关驻守,对来往的客商收取重税,为了逃税,许多商人就铤而走险,将货物装上船从潮河过长城,为了防止奚关城头的将士发现,他们还特意在河岸种植了大批的桐树,枫树生长快,树木也高大,刚好把奚关城头的视线给遮挡住,从而让他们能够在白天时也不怕被辽军发现。”马周这时边走边向韩琦介绍道。
韩琦听到这里也是啧啧称奇,他本以为河边树木茂盛很正常,却没想到竟然是那些走私的商人特意种的,这倒是一桩奇闻,不过现在奚关落入到大宋手中,日后这些树木肯定也要砍伐掉。
不一会的功夫,韩琦与马周两人就来到河边,而韩琦也大概估算了一下距离,的确离奚关很近,完全可以把奚关的区域扩大,把整个潮河包括进去,毕竟潮河的另一侧就是山崖,也十分适合建城。
“这段潮河算是比较狭窄的,毕竟两侧都有山体,导致河水从这里流过时十分湍急,河下又多有巨石暗礁,以前走私的商人经常有船毁人亡的事发生,所以除了一些经验丰富、熟知当地水情的老河工外,一般人也不敢从这里行船。”马周当下再次介绍道。
“不错不错,马将军的建议倒是十分中肯,如果能把奚关延伸到这里,古北口的防御性也将大大增强!”实地察看了一下地形后,韩琦这才终于点头夸赞道。
看到韩琦赞同自己的建议,马周也十分高兴的谦虚了几句,不过这时韩琦忽然发现河岸附近的山坡上竟然露出一角屋檐,这让他也十分好奇的指着那里问道:“马将军,那里怎么有房子,难道是城中设在这里的岗哨?”
马周顺着韩琦手指的方向看去,随即脸上也露出郑重的表情道:“启禀转运使,那里其实是一座庙,而且与我们大宋也有着很深的关系!”
“庙?什么庙?”韩琦听到马周的话也不禁好奇的追问道。
“此庙名为无敌!”马周当下再次郑重的道,特别是说出‘无敌’这两个字时,神色中也带着无比的敬仰。
“无敌?好大的口……呀!原来是他!”韩琦本来还想嘲笑供奉这座庙的名字太过狂傲,可是随即他就想到了一件事,当即脸色也是一变道,别人叫自然当不得“无敌”这两个字,但有一个人却是宋辽两国公认的无敌。
“不错,庙中供奉的正是杨老令公!”马周看着远处的庙宇神色出神的道,身为武将,杨业杨老令公也一直是他最佩服的武将之一,所以对于供奉他的庙宇自然更是十分尊敬,甚至之前他就亲自去祭拜过。
“不对啊,杨老令公不是战死在陈家谷吗,他老人家的庙怎么设在这里?”韩琦这时忽然想到一件事,当下再次好奇的追问道。
当年宋太宗出兵北伐,三路大军攻入燕云十六州,但中路军的曹彬出师不利,潘美率领的西路军也只能撤退,但为了掩护几个州的百姓,杨业主动要求留下断后,本来潘美应该率兵在陈家谷口接应,但潘美却率先退走了,导致杨业完成断后的任务后无人接应。
在后无援兵的情况下,杨业只能率兵与辽军决战,最后身边的人都战死了,连他的次子也死在身边,但杨业却只身杀入敌中,手刃数百辽军,后因战马受伤被俘,但杨业宁死不降,绝食三日而亡,而陈家谷属于岚州,距离古北口可是有相当远的距离。
“转运使有所不知,杨老将军勇武过人,一杆关刀有万夫不挡之勇,早在军中就有‘无敌’之名,死前更是力杀辽军数员大将,手刃数百人,一时间辽人也慑于老将军的威名,这才想要招降老将军,但老将军最后却绝食而亡,这让辽人也敬重他的勇武与忠义,所以后来就有辽人在这里设了无敌庙,里面供奉着杨老令公。”马周当下再次解释道。
“可为什么是在这里,而不是在老将军战死的陈家谷口,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典故不成?”韩琦这时还是有些不解的追问道。
第六百一十九章 参观
杨业战死在陈家谷口,可是他的庙却在古北口,两地相上千里,所以韩琦也有些想不明白,幸好马周对杨业的事迹颇为熟悉,再加上又在古北口驻扎,曾经询问过当地人,所以才对其中的缘由十分清楚。
原来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兵分三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后三路大军会在析津府汇合,然后合兵一处攻打析津府,这几乎与刘平之前的策略完全一致,而且当时的古北口还不像现在这么破败,这里也驻扎着一支精兵,所以大宋的最终目标是在打下析津府后,再控制古北口,从而封死辽军南下的大门。
只可惜当年宋军出师不利,上面的这个战略目标也没有达成,辽人感叹于杨业的忠勇,希望他能在死后达成之前的战略目标,本来析津府更合适,只是析津府是辽国的陪都,为敌国将领立庙有些不太好,于是供奉杨业的庙就被立在了古北口,因为杨业生产号称无敌,哪怕他最后因战马受伤被擒,也照样杀的辽军胆寒,无愧于“无敌”之名,所以这座庙也就叫“无敌庙”。
听完了无敌庙的由来,韩琦也不由得露出感慨的表情,遥想当年杨业勇猛无敌,可是个人再怎么勇武,却无无法改变当时的大势,如果杨老将军处在自己现在这个时期,肯定会立下更多的功绩,就像刘平与赵振一样,以前虽然也是军中的大将,但算不得名将,可是经历了党项与辽国之战,他们却可以永留史册,成为历史上的名将之一。
“既然来了,那咱们就一起祭拜一下杨老将军吧!”韩琦当下迈步向前道,无敌庙就在前面的山坡上,他既然来了,不去祭拜一番怎么也说不过去,更何况他对杨家满门忠烈也十分的敬仰。
马周当然也立刻跟上,两人穿过林间的小道,很快来到了无敌庙前,只见这座庙并不是很大,只有前后两座院子,但修建的却十分精致,而且相比残破的奚关,这座无敌庙却是保存完好,看得出来似乎有人时常维护。
“转运使,您别看这座庙虽然不大,但名气却不小,特别是辽人一向尚武,对杨老将军自然也十分尊敬,许多路过这里的辽国武将也会前来祭拜,据说庙上的匾额还是当年韩德让亲手写的,而且这座庙之前还被韩南望出钱重新修缮过。”马周当下再次介绍道。
韩琦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难怪这座庙看起来这么新,原来是韩南望出钱修过,当下他也抬头看了看传说是韩德让亲笔写的“无敌庙”三个大字,发现韩德让的字竟然写的相当不错,三个字的一撇一捺就像是暗藏刀剑一般,一看就知道出自武将之手。
当下韩琦迈步进到庙中,庙中也有庙祝照看,看到客人也立刻迎接他们进庙,等到来到大殿后,韩琦也一眼就看到了供奉在神位上的杨业雕像,只见整个神像比真人高大一些,身披铠甲,头戴战盔,舒眉朗目,方面阔口,灰白胡须,看起来威风凛凛,下面还有两个武士,一个手捧关刀,另一个手捧兵书。
而除了神像之外,大殿两侧的墙壁上画满了关于杨业的事迹,特别是最后一幅,更是杨业血战陈家谷,最后被俘绝食而亡的情景,而韩琦看过后也露出惋惜的神色。
其实韩琦不知道,如果李璋在这里的话,肯定会发现这座无敌庙与后世的那座杨老令公庙有很大的不同,事实在后世的古北口,那座杨老令公庙是解放后新修的,而眼前这座无敌庙则是它的前身。
比如后世的庙中不但有杨老令公的神像,另外他的几个儿子、孙子的神像也都有,因为后世的杨家将深得人心,所以庙中的神像都是小说中的人物,相比之下眼前的这座无敌庙才更加的写实。
韩琦拿起旁边庙祝递来的香,然后亲自为杨老将军上香祈福,随后这才又在庙中参观了一遍,虽然整个庙不大,但却收集了不少杨老将军有关的事物,比如大殿后面供奉着杨老将军生前使用的大关刀和铠甲,其中关刀已经锈迹斑斑,铠甲更是十分残破,甚至仔细观察的话,还能看到上面刀箭留下的伤痕,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干涸的黑色血迹,让人观之也不禁为之肃然。
而在无敌庙的前院,甚至还有一块辽国皇帝赐下的碑文,上面记载着杨业的功绩,虽然是敌人,但辽国皇帝对杨业的忠义也满口夸赞,由此可知杨业在辽国的影响力。
不过韩琦也知道,辽国皇帝之所以赐碑文夸赞杨业,无非就是看中了杨业的忠义,所以也希望手下的大臣能像他一样为国尽忠,所以才会如此的夸赞杨业,至于效果可能并不怎么好,比如韩南望就没有杨老将军绝食而亡的勇气。
韩琦在庙中参观了一遍后,这才与马周一同离开,回去的路上也顺便勘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毕竟长城要重修,奚关肯定也要扩张,这些都需要韩琦事先筹划,甚至如果时间足够的话,他都想把整个古北口长城都转一遍。
然而很可惜的是,韩琦虽然提前做了安排,但他也不能离开析津府太久,否则大军的后勤万一出了问题,他这个转运使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他也仅仅在古北口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在附近转了转,中午就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回了析津府。
而当韩琦回到析津府后,这一件事就是处理积压下来的公务,第二件事则是从战俘中抽调出一批人,押送到古北口做劳役,虽然现在还不是重修长城的时候,但古北口那边的工事实在太残破了,许多地方都需要修整,之前都是马周率领着手下的士卒在干活,现在有这些战俘当然要物尽其用。
几天之后,前线大军再次传来一个好消息,槊州、寰州被攻克,如此一来,燕云十六州除了大同府外,其它各州全都落入到宋军手中,接下来就是集中兵力攻打大同了。
第六百二十章 赵祯的无奈
“说吧,你们两个打算怎么办?”公主府中,赵祯一脸怒火的盯着眼前的李璋和妙元大声质问道,大殿中的下人早就被赶出去了,现在整个大殿只有他们三人。
之前妙元怀孕的事被赵祯发现,本来当时正在气头上的赵祯恨不得直接砍死李璋这个勾引自己妹妹的家伙,可是后来被析津府大捷打断,只能先把这件私事放到一边,现在国事处理完了,自然要把这件事说清楚,所以他特意又悄悄的出宫跑来公主府。
“那个,事情是我做下的,我也绝对不会否认,这是我和妙元的孩子,我自然会将他悉心的抚养长大!”李璋看到发火的赵祯,当下也有些心虚的道,毕竟自己有错在先,不过说来也有趣,以前都是他教训赵祯,但这次却反过来变成赵祯教训他了。
“孩子你当然得抚养,不过妙元该怎么办,她现在未婚先孕,若是这件事传扬出去,她还要不要做人了?”赵祯当即再次恼火的质问道。
“大哥,我当初早就说了,这辈子我都不想嫁人,至于我和表哥的事你就不要管了,我觉得现在就挺好的。”妙元这时却抢先道,她现在身子不便,所以赵祯和李璋都站着,唯独她坐着。
“好什么好,没名没份的,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生出来后怎么办?”赵祯听到妹妹的话却是一脸痛心疾首的再次反问道。
“当然想过了,我是公主,本来就不需要停靠男人,孩子生下来我自己养着就是了,大不对外宣称是我领养的孩子,甚至到时直接认表哥当干爹,哪怕别人知道了又怎么样,我看他们谁敢胡说?”妙元这时十分霸道的道。
妙元的确有这个底气,虽然大宋的公主不像唐朝时的公主那么任性妄为,但公主就是公主,身为皇帝的女儿,她们本来就不同于一般的女子,更不需要依靠男子而活,再加上妙元的经历本来就与一般的女子不同,再加上从小受李璋的影响,被带偏也很正常。
“你……你糊涂,就算是公主也不能……不能……”赵祯听到妙元的话也有些急了,可是话说到一半就说不下去了,毕竟妙元是他妹妹,有些重话他还是说不出口。
看到赵祯又气又急的模样,妙元忽然站起来扶着赵祯坐下,甚至还亲手给他倒了杯茶,随后这才再次开口道:“我知道大哥是心疼我,可是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你再怪我和表哥也没用,而且我也不瞒你,当初我之所以不愿意嫁人,其中有一部分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