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没想到这种火器的射程竟然这么远,当即只能命令大军退后,只是这样一来,辽军的士气也大受打击。
趁着辽军被火炮压制的机会,浮桥也在快速的向前推进,这些浮桥很多都是在岸上搭建成一段一段的,然后放到水中再拉到前面组合,同时也有人不断的在桥边打桩子固定浮桥,这也使得浮桥的搭建速度极快,眨眼间已经有一座浮桥抵达对岸。
辽军看到这种情况,也立刻冲向浮桥的桥头阻止宋军登岸,浮桥上本来就有宋军在准备,而且还是火枪军,之前浮桥距离河面还有很远时,他们就已经开始射击,这时更是不断的轮换,一排排的辽军倒在岸边,不过辽军的弓箭手也在还击,浮桥上的宋军同样伤亡不小。
有了第一道浮桥抵达,很快就有了第二座、第三座……不过其中有不少都是假的浮桥,表面上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根本不能走重物,但却能吸引辽军阻拦,而那些真正浮桥上的士卒也很快突破了辽军的封锁,有人冲上岸边并且开始固守,这也让后方的宋军更快的登岸。
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后,并且建立了第一个登陆阵地,宋军的登陆速度也猛然加快,越来越多的宋军顺着浮桥渡过永定河,这时韩南望也将分散的兵力召集起来,然后集中兵力对登陆的宋军展开猛攻。
事实上这时才是真正的大战,这时渡过河的宋军顶多只有五六千人,剩下的宋军依然在南岸,而韩南望的目标正是这过河的五六千人,如果他能在后方宋军渡河之前消灭掉这五六千宋军,那么他的战略目的也就达到了。
“杀~”随着韩南望的一声令下,身后的契丹铁骑也挥舞着长刀冲杀过去,同时长箭也如雨点般射向宋军的岸边阵地,导致宋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不过就在辽军刚靠近宋军时,忽然只听“呯呯呯~”的声音响成一片,导致辽军不断的中枪落马,这次渡河的主力本就是火枪军,因为火枪军对骑兵的杀伤力很强,再加上又擅长防守,所以冲锋的辽军也吃了大亏。
火枪军背河而战,而且后方还有源源不断的宋军补充进来,而辽军在韩南望的指挥下虽然不断的向前冲锋,有些甚至已经冲破了宋军的防线,但却又遭遇到宋军的长矛手,哪怕他们能杀伤一些宋军,但也很快被长矛钩下马,最后的下场十分凄惨。
看着越来越多的辽军倒在河岸边,宋军的伤亡虽然也很大,但宋军本来就有着兵力上优势,所以哪怕是一换一,对宋军来说也是赚的,而辽军却承受不起这样的伤亡,这也让韩南望露出焦急的神色。
“父亲,让我们上吧!”正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年轻的将领拍马来到韩南望面前大声请求道,这个年轻人名叫韩非凡,正是韩南望的次子,他的长子早逝,于是他就重点培养这个次子,而韩非凡也表现的十分出色,现在执掌着韩南望身边的亲军,这也是析津府最精锐的一支骑兵,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两千余人,但却可以和当年的皮室军相比。
看到儿子主动请战,韩南望也露出欣慰的表情,韩非凡手中的亲军是他最大的依仗,当初萧耨斤之所以不敢动他,除了他们韩家背景深厚外,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他手中有这支亲军,这支亲军是他们韩家三代人苦心培养出来的私军,虽然契丹贵族拥有私军十分常见,但辽国对汉人十分防备,甚至禁止汉人为将,如果不是他二伯韩德让的身份特殊,他们韩家也不可能拥有这支私军。
第六百一十章 渡河战(下)
眼看着过河的宋军越来越多,不过就算宋军有火器相助,但在渡河时很多优势发挥不出来,导致宋军的伤亡也很大,当然辽军的伤亡也不小,而且现在宋军的阵地越来越稳固,甚至还在向外扩展,有些浮桥的宋军已经占了兵力上的优势,甚至开始反攻辽军。
在这种情况下,韩南望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加大兵力最后再来一波冲锋,要么就是直接撤退,毕竟如果等到宋军的主力过了河,到时他再想撤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看着越来越多涌上岸的宋军,再看看旁边求战心切的儿子,韩南望也露出纠结的神色,他的亲兵是他的底牌,也是他最后的依仗,虽然他们的战斗力很强,但人数却还是太少了,就算把他们派过去,恐怕也只能占一时的便宜,根本改变不了大局。
“鸣金!收兵!”韩南望最后终于还是咬着牙下令道,既然占不到再便宜,再耽误下去也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他最后还是十分理智的下达了收兵的命令。
“父亲,为何不让我们上去,说不定还能把宋军赶进河里去?”韩非凡听到父亲的命令却是十分不解的大声问道。
“河岸地形复杂,本就不利于骑兵作战,再加上你们的人数实在太少了,宋军的火器犀利,对骑兵压制的厉害,你们上去恐怕也改变不了大局!”韩南望这时也沉声道,其实除了他说的这些,另外他也不想把自己的家底全都押上去,毕竟对方的火器实在太厉害了。
随着辽军中的鸣金声,本来正在猛攻宋军的辽军也立刻退走,走的时候也没忘把河边的战船付之一炬,免得被宋军利用船只运输,甚至连之前的大营都被他们烧了,丝毫不给宋军留半点能用的东西。
这时过河的宋军大都是步卒,想追也追不上,不过这时后面的浮桥正在加固,马上就能让骑兵过来,所以韩南望这个撤兵的时机也选的极为准确,再晚一点恐怕就要被宋军的骑兵缠住了。
随着辽军的撤退,宋军身上的压力也是立刻一松,有些激进的将士还想做追击,但这时刘平却下令阻止了他们,毕竟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过河,而且现在过河的将士还是太少,如果对方万一杀个回马枪,说不定会让他们吃个大亏。
刘平这时也率兵过河,随后指挥着将士在河岸安营扎寨,因为河对岸还有许多的物资需要运输,比如粮草、火炮等全都要一点点的运过来,十万大军的物资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运完的,所以他们晚上也要在河岸扎营。
辽军的第一波进攻被打退了,虽然宋军的伤亡不小,但辽军也没有占到便宜,双方算是打了个旗鼓相当,这也让刘平暗自松了口气,之前他们虽然横扫永定河南岸,但那都是以多打少,而这次渡河战却是与辽军硬碰硬,甚至前期根本就是以少对多,但宋军却能打出这样的战果,这让刘平也是信心大增。
当天晚上,刘平亲自下令给犒赏三军,当然所谓犒赏,无非就是给将士们改善一下伙食,大锅菜里多了几块肉,至于酒就别想了,从出兵的那一刻起,全军上下就禁酒了,当然军医那里倒是有酒精,但那是救命用的,很少有人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偷酒。
晚饭过后,浮桥那边依然点着火把连夜运输,而过河的将士也抓紧时间休息,因为明天很可能就会有部队开拔,而在析津府城下,还有一场恶战等着他们。
不过就在凌晨时分,处理了大半夜事务的刘平刚刚躺下,却忽然听到外面传来示警的鸣锣声,这让他也立刻跳了起来,而当他冲出帅帐时,却发现东北角的方向喊杀声震天,显然是白天撤退的辽军再次杀了回来,想要趁着黑夜偷袭。
幸好刘平十分谨慎,早在扎营时就在四周布置了重兵防御,所以偷袭的辽军还没能靠近大营,就已经被巡逻的将士发现了,不过就算如此,辽军还是凭着骑兵的冲击突破了数道防线,最后将大营的东北角撕开,并且在营中放火,结果导致一部分物资被毁,营帐也烧毁了不少。
刘平当即亲自指挥大军迎敌,不过偷袭的辽军十分狡猾,看到宋军反应过来后,也十分果断的退走,这种风格十分熟悉,显然又是韩南望在指挥。
这时天也亮了,刘平立刻命人清点损失,结果发现物资和帐篷的损失倒是小事,毕竟这次攻打辽国他们携带了大量的物资,可是人员伤亡却多达三千余人,相比之下,辽军留下的尸体却还不足千人,可以说这次他们吃了大亏了。
“将军,末将请战,一定要给这帮契丹狗一点颜色瞧瞧!”帅帐之中,呼延守信这时第一个请命道,而其它将领也都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昨晚吃了那么大的亏,他们自然想要把场子找过来。
刘平这时也心中恼火,从出兵到现在,他们一直十分顺利,却没想到昨晚吃了这么大的亏,如果依他平时的性子,肯定会立刻率兵追击,就算留不下韩南望,也要把这个面子找回来。
不过想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刘平最终还是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当下冷静的考虑再三道:“命令三军加强防备,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等到物资运输过来后再做打算!”
刘平不得不谨慎,本来昨天白天取得的战绩还让他对辽军产生了几分轻视,但昨晚却又将给了他当头一棒,这对他来说未必是坏事,至少让他更清醒了,无论如何,辽军依然是个不可小视的强敌,哪怕对方的兵力不足,但他依然不能大意。
想明白了上面这些,刘平也更加的冷静,当即一道道的命令发布下去,郭遵与曹俣等人也都是领命而去,军营里一切以军令为先,只要主将做出决定,下面的将领只能服从,否则就可能军法从事,这也是军令如山的由来,任何人都不能违抗。
大军在永定河岸又休整了一天,这时物资也运输的差不多了,后续虽然还会有物资运到,但用不着所有大军都守在这里,所以刘平让人修建了防御工整后,留下五千人把守浮桥,随后这才率领大军杀向析津府城。
析津府是辽国南京,是辽国陪都之一,因为地处燕云十六州,所以又称燕京,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十分熟悉,没错,燕京就是北京的旧称,事实上析津府城就位于后世北京城的西南方位,也属于北京城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的北京名叫大名府,后世许多人以为大名府就是后世的北京,但其实这个大名府位于后世的河北大名县,距离北京还有一段距离,真正的北京城现在却掌握在辽人手中。
析津府本来就在永定河边上,只是不像拒马城那样,把拒马河当成护城河,主要是永定河太过暴躁,动不动就迁移河道,所以析津府建城的位置离河岸有十数里,而且地势也颇高,这样就算河水泛滥,也很难淹到析津府。
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刘平率领的大军就来到析津府城下,而这时城头的辽军也早已经严阵以待,韩南望更是登上城头打量着城外的宋军,虽然他们之前已经两次交手,但一次是渡河战,一次是夜间偷袭,宋军根本没能发挥出全部的优势,不过接下来却是宋军最拿手的攻城战了,这让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应对。
第六百一十一章 兴奋的赵祯
“刘平的大军已经杀到析津府城下,前期也打得很顺利,这次应该能一举攻克析津府城吧?”赵祯拿着战报边看边激动的道。
“渡河时吃了点小亏,不过影响不大,物资也跟上去了,现在十万大军围困析津府,以析津府三万人的兵力,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陷落了。”李璋这时也十分高兴的道。
这段时间河北的战报接连不断的送过来,方便他们随时查阅前线的战况,而今天刚送来的战报更是表明大军已经杀到析津府,更让赵祯兴奋无比。
其实赵祯也不能不兴奋,毕竟眼看着他两位祖父都没能完成的事业,现在却在他登基后不久就要完成了,甚至日后也不是没有完全灭掉辽国的可能,这种功绩如果写在史书上,简直可以和驱逐匈奴的汉武帝相比,说不定他死后也能得到一个武帝的庙号。
“表哥,朕想犒劳一下三军,你觉得如何?”赵祯这时兴奋的搓了搓手,随后向李璋开口道。
“这也太早了吧,等到析津府拿下来陛下再派人前去也不迟。”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笑道,虽然现在的局势看来刘平占据了优势,但战场上瞬息万变,谁也不能肯定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万一赵祯犒劳过大军后,析津府拿不下来,那岂不是打他这个皇帝的脸?
赵祯其实也知道是自己太心急了,只是想到拿下析津府后,整个燕云十六州也几乎就要落入大宋的掌握之中,这让他也实在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兴奋,甚至想要大吼两声才能发泄出来,只不过他是皇帝,时刻都要保持仪态,所以这种事也只能想想。
“陛下,若是刘平拿回燕云十六州,恐怕一个节度使的封赏肯定少不了,另外还有郭遵、曹俣、呼延守信这些将领的封赏,到时朝廷恐怕要大出血了。”李璋这时笑着转移话题道。
“区区封赏而已,只要他们能拿回燕云十六州,别说节度使了,就算是一个郡王朕都舍得!”赵祯这时却再次大手一挥道。
“陛下万万不可,郡王的封号就算你想给,恐怕刘平也不敢接!”李璋听到这里却是哭笑不得的道。
大宋几乎没有异姓王,有也是死后追赠,比如开国第一功臣赵普,也只是死后才追赠郡王,后来赵恒时又追封为韩王,而赵祯现在却要封刘平为郡王,显然是坏了朝廷的规矩。
赵祯听到这里也是嘿嘿一笑,其实他也只是说说,虽然他已经破坏了许多祖宗留下的规矩,但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守的,比如异姓不为王,这可是无数血泪留下的教训。
看到赵祯这么兴奋,李璋也不想再和他聊前线的事了,免得赵祯再说出什么惊人之语,于是只见他再次转移话题道:“对了,你和皇后的关系怎么样了,姑母没有再逼你吧?”
果然,一提到那位曹皇后,赵祯刚才的兴奋劲也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只见他十分无奈的摇了摇头道:“还是那样,我现在都不想见到她,可是母后却非逼着我和她圆房,我现在都快不敢去见母后了。”
“这样吧,等有空了我去见见姑母,到时帮你劝劝她。”李璋只到这里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道,本来他是不想管赵祯的家事的,而且这种事也没办法管,不过李太后的做法显然问题,现在已经把赵祯逼出逆反心理了,也就是说李太后越是逼赵祯与曹皇后圆房,赵祯对曹皇后越是厌恶,这几乎成一个恶性循环了。
“太好了,表哥你一定要劝劝母后,后宫里那么多女人等着我去临幸,我哪有功夫去理会一个让我厌恶的女子?”赵祯看到李璋主动要求帮忙,当即也是大喜过望的道,之前他就想请李璋帮忙,可是李璋却拒绝了,没想到现在他终于改变主意了。
“我听说宫里又有女子怀孕了?”李璋这时忽然再次开口道,之前张皇后生下皇子,宫中却没有其它的女子怀孕,不过没想到曹皇后进宫后,宫中忽然又有女子怀孕,而且还不是一个,这也朝堂上下也十分高兴,毕竟皇帝子嗣兴旺,日后皇位才有更多的选择。
“不错,王嫔和周美人怀孕了,这次我倒是希望有个女儿,就像你家安然那么可爱。”提到自己的女人怀孕,赵祯这时再次高兴的道。
不过说到这里赵祯忽然又叹了口气,随后再次道:“不过也正是因为王嫔和周美人同时怀孕,结果母后说那个女人刚进宫,就有两个妃嫔怀孕,肯定是旺夫之相,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璋听到这里也拍了拍赵祯的肩膀安慰他,对此他也无话可说,只能说曹皇后的运气实在太好,偏偏赶上两个婶婶怀孕。随后他这才再次开口道:“曹皇后的事先放在一边吧,有了昉儿这个孩子,你身上的压力也就小多了,生个可爱的女儿也挺好。”
“表姐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