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方面李璋懂得不多,而且现在已经任命刘平为主将,正所谓用人不疑,而且赵祯也答应放权给他,所以挑选军队这种事李璋也没有插手,更何况他也急着回京,毕竟他答应了青织她们,说好了这次来回不会超过两个月。
又是一路狂奔,一路上倒是没有遇到什么事,不过就在李璋快到京城时,辽国那边的最新情报再次传来,而这次的情报也让李璋精神一振,因为情报中提到了耶律智让。
这次的情报内容对大宋来说也是个极大的好消息,耶律宗真与萧耨斤调集各路大军,分别以中京和上京为中心相互对峙,不过双方都十分的谨慎,主力大军一直是按兵不动,最后耶律宗真可能是有些按捺不住,于是第一个出兵试探。
中京与上京之间隔着一条潢河,这个潢河可不是后世流经河南的那条潢河,而是辽河的上游,刚好横于上京与中京之间,与另外一条支流土河一同汇入辽河,而土河则是从中京横穿而过。
在潢河的东侧,有仪坤州和龙化州两座大城,现在萧耨斤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这两座大城也归她掌握,毕竟她之前执政数年,早就将辽国朝堂上下清洗了一遍,主要职位几乎全都由她的人把持,所以只要她不死,耶律宗真就很难夺回大权。
不过耶律宗真这次却忽然出兵,派耶律仁先与耶律智让为主将,两人奇袭龙华州,结果竟然一举成功,夺得了龙华州这座大城,这也让耶律宗真的实力大涨。
其实丢掉一座城池对萧耨斤的实力影响不大,毕竟她的主力还是集中在中京附近,但是龙华州的丢失却让她的声望大受打击,毕竟耶律宗真才是辽国的皇帝,现在又挟着大胜之威,导致许多本来骑墙的贵族,也开始倒向耶律宗真。
特别是情报还提到,萧耨斤后方的一些汉人官员也开始与耶律宗真联系,这些汉官大都是读书人,所以他们也更看中正统,如此一来他们选择耶律宗真也就很正常了,而萧耨斤的影响力主要是在辽国南部,那里正是汉人的主要地盘,所以汉人官员的动摇也让萧耨斤大为恼火,为此更是下令镇压了一批汉族的官员,这才让后方的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
情报中提到了耶律智让,这也让李璋松了口气,看来自己之前猜的没错,耶律智让果然还活着,另外耶律宗真竟然打了个开门红,这肯定会逼得萧耨斤与他决战,如此一来,他们这边也要快点了,否则等到辽国那边打完了,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出兵,那可就太晚了。
第五百九十八章 耶律仁先的担忧
辽国龙化州,这里位于潢河与土河相汇的交叉点,过了潢河就是上京,而过了土河就是仪坤州,至于中京则离这里远一些,不过现在萧耨斤已经调集重兵到达仪坤州,与上京的耶律宗真隔河相望,眼看着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龙化州的城头上,耶律智让手扶女墙打量着城外这条翻滚不息的潢河,而下游的辽河更是号称契丹人的母亲河,据说当初他们契丹人的祖先就是在这条河边打渔捕猎,最后慢慢的发展成为现在这么大的一个帝国。
另外辽河现在依然是辽国的生命线之一,因为辽河河面宽阔,吃水也较深,所以河上可以行船,再加上这条河沿线经过上京与中京,所以河面上也经常有船只往来,不过他眼前的这段河面却已经戒严,所有船只都被他们征调,避免萧耨斤的大军忽然杀过来。
耶律智让正在想着心事,本来他应该很高兴的,虽然之前的政变失败让他差点丢了性命,但后来耶律仁先救出他和耶律宗真后,耶律宗真并没有因此而怪罪他,毕竟这也不是耶律智让的错,而是明显有人走露了消息,只是现在他还不敢肯定是谁,但能确定的是,耶律仁先和耶律智让,以及那个战死的耶律喜孙肯定没问题,但留下的几个知情人就不那么可靠了。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耶律宗真对身边的人也一直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特别是现在情况特殊,他更是不敢太过信任其它人,于是耶律仁先和耶律智让就得到了重用,这次突袭龙化州也直接任命两人担当大任,结果他们也没有让耶律宗真失望,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拿下了龙化州,这也让耶律宗真声威大振。
立下这么大的功夫,耶律智让本来应该十分高兴的,事实上刚占据龙化州时,他也的确十分高兴,一连与手下大喝了几场,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担任这次主将的耶律仁先却并没有露出任何高兴的模样,甚至还有点愁眉苦脸的样子。
耶律智让和耶律仁先都是耶律宗真身边的心腹,两人早在多年前就认识,交情算不上莫逆但也算不错,所以他自然也看出耶律仁先有心事,而且还是十分沉重的那种,这让他也感觉有些不安,毕竟他一向对耶律仁先的智谋都十分敬佩,特别是在他救了自己后,他更是甘愿作为耶律仁先副手,苦活累活他都干了,也丝毫没有任何的怨言。
想到耶律仁先,耶律智让忽然又想到自己的姐姐,本来当初他对耶律仁先的印象不错,对方精明强干,年纪轻轻就得到耶律宗真的信任,这倒是与自己那位精明过人的姐姐十分相配,可惜后来自己姐姐被选为和亲的人选,当时也让他十分的难过。
“也不知道姐姐现在怎么样,那个李璋对她好不好?”耶律智让这时忽然轻叹一声再次开口道,同时脸上的神情也更加惆怅了。
“智让兄在想什么?”就在这时,忽然只听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耶律智让闻声看去,果然看到耶律仁先从城头的另一侧走了过来。
“没什么,仁先兄怎么来了?”耶律智让当然不会告诉任何人关于自己姐姐的事,于是笑着反问道,耶律仁先是主将,特别是占领光化州后,有许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而这些可不是耶律智让擅长的,所以只能交给他了。
“我来是想告诉智让兄,让你早点准备一下,两天后我们就撤回上京!”耶律仁先这时也来到耶律智让的身边,然后手扶女墙打量着城外的潢河淡淡的道。
“什么?撤回上京?那光化州怎么办?”耶律智让听到对方的话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道,他们好不容易才打下光化州,而且有了这里,他们就能与上京一起,对仪坤州形成夹击之势,所以他本以为自己和耶律仁先会长期的驻扎在这里。
相对于耶律智让的震惊,耶律仁先这时却表现的十分淡定:“当初之所以决定攻打光化州,主要就是陛下的声威不振,朝中绝大部分人还是更看好萧耨斤,所以我们主动出击,并且打下了光化州,这才挽回了陛下的声威,不过光化州现在已经没什么用了,所以还是直接放弃更好一些!”
“为什么,咱们好不容易才打下光化州,之前更是有数千将士战死,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耶律智让这时十分不解的再次追问道,他这时也看出来了,耶律仁先似乎早就知道要放弃光化州,但却没有告诉他,这让他也颇为不满。
“智让兄你也不必生气,其实陛下之前也没想过要放弃光化州,只是我在打下这里后,仔细的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局势,结果发现与其分出兵力把守光化州,还不如将兵力集中到一点,所以我就向陛下建议放弃光化州,而陛下也同意了,我也是今日才接到退兵的命令。”耶律仁先这时淡定的再次道。
“可是……可是有了光化州,咱们就可以与上京夹击仪坤州,如果能拿下仪坤州,那么中京也就孤立无援,咱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仁先兄你这么做岂不是放弃了主动的机会?”耶律智让这时还是有些不甘心的道。
“智让兄此言差矣,你不要忘了,萧耨斤的兵力占据着优势,特别是她不顾后果的将南方边境的将士抽调了大半,这些本来都是布置在边境的精锐,之前更是镇压过大延琳之乱,相比之下,咱们手中的兵力却仅仅只到对方的一半,而且大部分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如果再分散兵力的话,简直就是取死之道。”耶律仁先这时也面色沉重的道。
耶律智让听到这里也终于醒悟过来,这次打下光化州也让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忽视了双方兵力的悬殊,难怪之前耶律仁先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其实我最担心的并不是萧耨斤手中的兵力,她的兵力虽然占优,但却任人唯亲,军中的一些将领全都被她替换为自己的亲戚心腹,这些人大都没什么本事,宋人有句话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让一头羊率领一群狼打仗,最后只会把狼也变成羊……”
“那你在担心什么?”耶律智让听到这里也不由得一脸疑惑的再次追问道。
只见耶律仁先这时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看着远处的潢河长叹一声,这才伸手指着面前的潢河道:“这条河名叫潢河,虽然名字差不多,但相比真正的黄河却要差得多,那条主要在大宋境内的黄河号称天险,也是汉人抵御我大辽的唯一天险,只是每到冬天,这道天险就会失效,但其实汉人还有第二道天险,那就是他们祖先建造的长城,只是现在长城的东段已经完全落入我大辽手中。”
说到这里时,只见耶律仁先顿了一下接着又道:“也正是因为长城不在汉人手中,所以他们只剩下黄河这一条在冬天根本不能用的天险,这也是当初宋太祖与宋太宗想要收复燕云的原因,而我大辽也一直在辽宋边境布置重兵,为的就是防止宋人攻打燕云,可是现在萧耨斤却把边境的大军抽调一空,你说我怎么会不担心?”
“我当是什么事呢,原来你在担心这件事,不过你肯定是想多了,宋人自从宋太祖兵败后,就再也不敢北顾,当年先皇更是逼得大宋签下澶渊之盟,每年都给咱们送上岁币以求平安,他们怎么可能有胆子攻打咱们?”耶律智让听到这里却是哈哈一笑毫不在意的道。
其实耶律智让的态度也代表着绝大多数契丹贵族的想法,他们对软弱的大宋几乎是从心眼里鄙夷,对宋人也十分的看不起,甚至有些激进的人还认为,如果不是澶渊之盟的约束,他们辽国早就出兵把大宋灭掉了,因此在他们看来,只有他们攻打大宋的份,却从来没想过大宋有胆子会出兵攻打辽国。
看到耶律智让的态度,耶律仁先却是苦笑一声,不过他似乎也并不意外,当下犹豫了片刻再次开口道:“智让兄你应该记得当初那个宋国的使节李璋吧?”
听到耶律仁先忽然问起李璋,耶律智让也是一愣,随后也有些紧张起来,担心耶律仁先知道自己姐姐的事,不过他还是强自镇定地问道:“记得,当初那个李璋曾经巴结过萧耨斤,后来离开时还是我送他走的。”
“李璋这个人不简单,我后来让人收集了一下他的情报,结果发现这个人不但是宋国皇帝的表兄,而且还发明了犀利的火器,使得宋人的军队战斗力大增,另外他这个人对外极为强硬,之前大宋对党项用兵,就是他一手推动的。”耶律仁先提到李璋时,脸上的表情也更加的凝重。
耶律智让听到对方并不知道自己姐姐和李璋的关系,当下也是松了口气,随后又颇不在意的道:“那又如何,仁先兄你不会认为李璋会劝说宋国皇帝对咱们用兵吧?”
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战将起
李璋与耶律仁先虽然仅仅见过一次,但彼此却给对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李璋对这位未来的辽国名臣颇有些忌惮,不过他可能没有想到,耶律仁先也一直惦记着他,甚至还猜到他很可能会鼓动赵祯趁着辽国虚弱的时候出兵攻打辽国。
“这不可能,李璋再怎么有才干也只是个外戚,大宋对外戚一向十分防备,怎么会让他参与这种军国大事?”耶律智让这时依然不相信道。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李璋这个人很特殊,他也不必参与朝政,只需要影响大宋的皇帝就行了。”耶律仁先却是依然坚持道,甚至这时他也有些后悔,早知道当初见到对方时,他就应该找机会把对方干掉,虽然死一个大宋使节会很麻烦,但以大辽当时的国力,也不怕大宋找事情。
看到耶律仁先这么看重李璋,耶律智让也不由得露出疑惑的表情,本来他对李璋的认知中,只是觉得对方是大宋的贵族,而且还是自己姐姐甘心委身的男子,其它的就所知不多了,只是现在看耶律仁先的样子,似乎这个李璋应该是个可以影响宋辽两国局势的重要人物。
“可是大宋真的敢对咱们用兵吗,难道他们就不怕重演当初岐沟关大败的悲剧?”最后耶律智让再次开口问道,只是这时他的语气也带上了几分不确定。
所谓岐沟关大败,正是当初宋太宗赵光义在世时,于雍熙三年派大将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北伐,可惜在岐沟关大败,西路主将杨业,也就是演义中的杨老令公为了掩护军民撤退,最后战败被俘,于狱中绝食三日而亡。
这次惨败也彻底的打掉了大宋的勇气,再也不敢对辽国用兵,直到后来女真人崛起,这才联合女真灭了辽国,可惜后来北宋也被女真人所灭。
“难说,宋国对咱们大辽虽然屡战屡败,一直处于守势之中,但宋国境内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一直没有放弃夺回燕云的想法,毕竟没有了燕云,他们只能保持一支庞大的禁军,哪怕以宋国的国力也依然十分的吃力,甚至迟早都会不堪重负,而现在我们大辽又发生这么大的乱子,如果我是李璋的话,肯定也会拼命的劝说宋国皇帝出兵。”耶律仁先这时再次沉重的道。
听完耶律仁先的这些担忧,耶律智让也感觉自己心跳沉甸甸的,这下他也总算知道耶律仁先为什么一直心事重重的模样了,如果宋国真的在这个时候出兵,以析津府和大同府虚弱的兵力,恐怕根本抵挡不住,到时燕云之地说不定真的就要丢了。
可是就算知道大宋可能出兵,耶律仁先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南边是萧耨斤的地盘,兵力也全都在她的手中掌握,现在对方又急着要消灭他们,恐怕就算是把南边的兵力抽调一空她也不会在乎。
“别想那么多了,准备一下撤兵吧,只要咱们能一举打败萧耨斤的大军,才能重新掌握南方的兵力,希望到时宋国还没有准备好出兵的事。”耶律智让最后拍了拍耶律仁先的肩膀道,耶律仁先听后也默默的点了点头,随后两人也一起下了城头。
两天之后,耶律仁先与耶律智让主动撤出光化州,而萧耨斤得知消息后也立刻出兵占据了光化州,却对外宣称自己打败了耶律宗真的大军,重新夺回了光化州,耶律宗真这边自然也不甘示弱的回击,结果双方的嘴仗倒是先打起来了。
不过就在打嘴仗的同时,萧耨斤的大军也集结完毕,当即任命萧孝先为主将,率兵赶往仪坤州,仪坤州与上京只隔着一条潢河,而耶律宗真的主力也汇聚到上京,双方隔河相望,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本来萧孝先并不适合担任主将,虽然辽国文武官员之间的界线并不像大宋那么分明,甚至萧孝先以前还真的领过兵,但他之前在大延琳之乱时吃了败仗,连自己的老婆都死于乱军之中,所以萧孝先这些年也把自己当成一个文臣,估计也是知道自己没有统兵的能力。
但是萧耨斤能信任的人实在太少了,特别是她不敢把手中所有的兵力交给一个不信任的人统率,至于她的那帮亲戚,则大都是酒囊饭袋,最后在矮子中挑将军,也只有萧孝先最适合,当然萧孝先身边也有几个经验丰富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