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大表哥 >

第282章

北宋大表哥-第282章

小说: 北宋大表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少调动。
  “刘兄你怎么来了,找我可有何事?”李璋看到刘恕这个老部下当下也是笑着问道。
  刘恕和李璋的交情不错,这时也没有废话,直接就开口道:“都尉你可真是太难找了,火器监那边遇到一个难题,我和几个匠头把脑袋都快想破了,却还是没有想出办法,现在只能求助于都尉了!”


第五百八十章 再临火器监
  “轰~”随着一声炮响,一枚炙热的弹丸飞出,整个火炮也被硝烟笼罩,不过旁边训练有素的炮手却毫不犹豫的冲进硝烟之中,立刻开始清理炮膛、降温等工序,他们的动作熟练之极,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让人竟然有种赏心悦目之感。
  等到第二枚炮弹装填完毕后,刘恕这才大喊一声“停”,而旁边的李璋也停下计数,按照他的计数,两枚炮弹之间的间隔几乎达到了十息,这个速度实在谈不上快,至少比笨重的床弩快不了多少。
  “都尉你看,这些都已经是最熟练的炮手了,可就算他们,也只能做到这种地步,前线前军的炮手可能还不如他们,所以火炮在军中使用后,军中将士虽然对威力十分满意,但却觉得火炮的射速实在太慢,哪怕我们已经和火枪一样,让火炮使用了定装的弹药,但速度也只能提升到这种地步了。”刘恕这时向李璋介绍道。
  今天刘恕之所以叫住李璋,为的就是向他求助火炮遇到的问题,也就是火炮射速太慢,对于这个问题,刘恕也将火器监经验丰富的匠头全都组织起来,苦思研究数月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李璋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走到火炮前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当初火炮的研制他也参与其中,只是后来他事情太多,所以在火炮试射成功后,他就不再过问火炮的事。
  只见这门火炮与当初他参与研制的火炮样式差不多,都是前细后粗的前装火炮,只是以前是铜炮,而现在却已经是铁炮了,这说明刘恕他们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竟然将铁炮制造了出来,这意味着火炮的成本也将大为下降,毕竟大宋实在太缺铜了,哪怕因为钱行的原因,使得铜钱的使用量下降,但铜在大宋依然与钱等价。
  除了材料外,火炮的样式虽然大体没变,但一些细节也做了些改进,比如炮架就经过精心的设计,可以调节高度,从而改变火炮的射程等,这些都是不小的进步。
  观察过火炮后,李璋又来到火炮后方看了看火炮的炮弹,这也是李璋最为惊喜的地方,因为火炮也用上了定量的弹药,显然是受到了火枪的启发,只是火炮的装填更加麻烦,它的弹药分为三部分,其中最前面是弹丸,中间是木质的弹托,最后则发射药包,这三者被牢牢的绑在一起,就形成了最原始的定装炮弹。
  也正是有了这个定装的炮弹,所以这门火炮的射速才能超过床弩,可以说现在火炮的威力已经全面压倒了床弩这种大型的远程武器,特别是将火炮由铜制改为铁制后,火炮的成本也比床弩要低,别看床弩大都是木制的,但其实造价相当昂贵,除了大宋有能力大规模装备床弩外,连辽国都不舍得大规模的制造床弩,否则床弩没用上,他们的国库就先耗空了。
  观察过火炮与炮弹后,李璋这才站起身来,随后对旁边的刘恕道:“你们做的不错,特别这个铁炮竟然已经制成了,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至于提高火炮射速的办法……”
  李璋说到这里却故意停顿了一下,这让刘恕也急的抓耳挠腮,最后禁不住催促道:“都尉您快说,有什么办法才能提高火炮的射速?”
  看着刘恕心急的样子,李璋却是笑着摇了摇头道:“基本上没有办法了,现在你们已经把前装火炮的射速提升到极致,除非是技术出现大幅度的进步,否则不可能再提升前装火炮的射速了。”
  李璋的话也像是当头一棒似的打在刘恕的脑袋上,让他好半天都没能反应过来,毕竟他一直把李璋当做无所不能的神人,因为在火器上李璋提出过太多思路,而且每一种都证明他是对的,所以刘恕也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李璋身上,可是没想到李璋竟然告诉他不可能再提高射速了,这让他实在有些无法接受。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旁边一个面色黝黑的年轻官员上前开口问道:“都尉您刚才说前装火炮,难不成这世上还有后装的火炮不成?”
  这个年轻官员正是包拯,当初他与韩琦一起来到火器监,只是他的职位要低一些,而且官运也不如韩琦亨通,不过韩琦升迁之后,火器丞一位就由包拯接任。
  包拯本来是个白面书生,但这几年天天在各个火器作坊里泡着,有时还会有工匠一起试验火器,甚至曾经数次受伤,结果生生的把自己给折腾成黑脸,如果他再胖一些,倒是和历史上的黑脸老包一模一样。
  听到包拯的话,李璋也是哈哈一笑,随后这才开口道:“不错,咱们现在的火炮都是前装火炮,炮弹需要从炮口装入,这种火炮有好处,那就是不用担心后面漏气,射程远威力大,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装填不方便,打扫也麻烦,但如果改为从后面装填的话,那速度可就快多了……”
  李璋说着来到火炮前,然后指着炮尾的位置给刘恕等人讲了一个后装火炮,也就是俗称的后膛炮的原理,不过他对火炮的了解也十分有限,只能讲一个大概的原理,至于后装火炮具体怎么造?对不起,这个问题李璋回答不了,只能靠刘恕这些人自己去摸索实验了。
  当然了,后装火炮也有不少的问题,比如最大的问题就是漏气,要知道爆炸时产生的气压十分可怕,如果工艺不过关的话,后膛漏气严重,会让炮弹的射程大减,威力也会大打折扣,李璋倒是觉得螺丝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问题是螺丝的制造不易,而且要把螺丝上紧也颇为麻烦,所以李璋只能提出一些想法,供刘恕和火炮匠人去参考。
  “其实军中的建议十分中肯,受限于火炮的射速,现在火炮只能用于守城,如果是两军对垒的野战,恐怕火炮根本发射不了几枚炮弹,但如果火炮的射速上来,并且炮弹的威力增大的话,火炮很可能成为战场的主宰,而这些都需要你们的努力了。”李璋最后再次说道。
  “我明白,都尉请放心,刘某一定不负众望!”刘恕这时也激动的保证道,经过李璋的指点,他现在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李璋并没有教给他们具体的方法,但却为他们指明了一道正确的道路,这就像是黑夜中为他们点亮了一盏灯,而他们只需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李璋对刘恕这个老部下也十分的放心,毕竟在自己离开火器监后,火器的研发并没有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刘恕的确十分的用心,甚至刘恕这个半路出家的人,现在也已经成为火器方面的专家,许多火器上都有他献出的心血。
  难得来一趟,李璋也就顺便在火器监参观了一下,火器监虽然名为一监,但其实下辖着无数个作坊,比如冶铁作坊、硝石作坊、木炭作坊等等,这些作坊为制作火器提供各种样的原料,毕竟制作火器需要的材料特殊,比如一个火药原料就需要各种提纯,这些都是外界无法提供的。
  本来火器监在皇城中,但是后来因为火器监的研究太危险,几乎每月都会爆上几次,这让周围的几个衙门实在受不了,最后一起上奏把火器监给撵了出来,于是火器监索性就迁到了皇城西侧靠近城墙的位置,这里有一大片的空地,现在全划给火器监了。
  火器监下属的作坊实在太多了,自然也不可能全都聚在一块,事实上这些作坊大都在城外,特别是火药作坊,更是因为太过危险,绝不能放在城内。城西的火器监算是总部,这里并不负责生产,而是负责研究改进,比如铁炮就是在这里研究成功的。
  李璋最关注的还是开花弹的研究,这东西他早就提出来,而且开花弹也初步的制作出来了,只是因为炮弹不过关,使用也比较麻烦,比如现在只能在臼炮中使用,而且开花弹还需要用引信点燃,根本无法控制爆炸时间,所以使用起来也十分危险,根本无法投入实用。
  其实以现在的黑火药,就算是开花弹研究出来,威力也十分有限,不过李璋却知道开花弹是历史的趋势,特别是火炮想要成为真正的战争之王,就必须从实心弹走到开花弹,所以开花弹必须要研究,哪怕投入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李璋在火器监转了一圈后,心中却越来越沉重,并不是刘恕他们做的不事,恰恰相反,刘恕和包拯等人将火器监管理的井井有条,就算是李璋亲自来管理,顶多也就是这个水平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不如他们。
  但是火器监管理的虽好,但李璋却从中看出几分隐藏的危机,而且并不仅仅是火器监,他发现还有一些其它的方面,也有着同样的危机!


第五百八十一章 医学院
  不成系统!这是李璋参观火器监时的第一感觉,虽然那些研究改进新火器的工匠大都十分有经验,甚至有人可以简单的工具钻出一根笔直的枪管来,但这些人的技术虽好,但却很难传承下去,一个学徒想要学到他们身上的本事,却需要跟着师傅身边苦练数十年,最后的成就也未必能比得上师傅。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工匠虽然不能说完全不识字,但也只认识一些常用的简单字,根本无法将自己的经验写下来,更无法将自己的技术总结归纳,而如果他们死前没有教出一个好徒弟,那他的本事就要失传许多。
  而且工匠们的技术传承也是古老的师徒传承,这种传承带着不少的糟粕,比如徒弟要无条件的服从师傅,甚至还要在师傅家打杂,做牛做马才能换来师傅的传授,甚至有些师傅为了防止徒弟学会了自己没饭吃,还会偷藏一手。
  总的来说,其实也就是技术的传承有问题,而且李璋从火器监也联想到其它方面,比如钱行、纺织等等,这些被自己提前带来的新兴行业虽然看起来十分兴盛,但想要让它们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不断的专业人才加入。
  “既然军队的人才有武学,那么这些行业也必须有专门的技术学校。”李璋这时低声自语道,“看来是时候普及一些基础的教育,甚至开办一些专门的技术学校了。”
  李璋是个穿越着,他可以依靠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眼光和见识,创造出一个行业来,只是这个行业没有原先的苦累,只靠李璋自己的指点虽然能有一些成就,但却容易变成无源之水,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李璋有一天去世了,那么这些行业又该怎么发展?
  以前李璋并不是没有想过这些事,只是当时他年纪太小,影响力也有限,所以就算提出来恐怕也没多少人影响,但现在赵祯当政,李璋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年纪渐长,甚至连孩子都有了,所以他也要为以后做打算了。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也要一件件的来做,如果不分先后所有事情一拥而上,到时李璋也吃不消,而且还容易因为事情太多而导致有所疏漏。
  第二天一早,李璋再次进宫见赵祯,而赵祯看到他也立刻道:“昨天母后找你是不是说曹氏的事?”
  “嗯,姑母已经知道了,而且还十分的自责,昨天我和杨太妃劝了她许久,但看姑母的样子,似乎还是有些放不下。”李璋点头应道。
  “昨天下午母后也去找我了,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也是怎么劝都没用。”赵祯这时也是苦笑一声道,他最怕的就是让母亲因为这件事而内疚,结果还是发生了。
  “再等等吧,这种事光靠别人劝根本没用,也许时间久了姑母也就想通了。”李璋这时也颇为无奈的道,不过他也能理解李太后的心情,毕竟她身为母亲,好不容易想为儿子做点事,却没想到又遇到曹氏这种女人。
  “这个曹氏真是害人不浅!”赵祯这时再次有些恼火的道,虽说曹氏能入宫不仅仅是因为她自己,朝堂上的大臣也要背负很大的责任,特别是吕夷简,但曹氏毕竟是始作俑者,所以赵祯也把怒火都迁到了她身上。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暗叹一声,虽然他对曹氏也十分不满,毕竟因为她的自私,使得赵祯和李太后都成为受害者,但他还是希望赵祯能接纳曹氏,哪怕是为了宫中的安宁,可是看赵祯现在的样子,恐怕等她进宫后只会倍受冷落。
  “陛下,我今天来是有一件事想与陛下商议!”李璋这时转移话题道,当然他也的确是有要事与赵祯商量。
  “什么事?”赵祯当即把曹氏的事抛之脑后问道。
  “是这样的,我想由朝廷出面,开办一所医学院,就像武学为军队培养人才,医学院不但将为宫廷,同时也是为大宋培养更多的大夫。”李璋当下开口道。
  李璋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还是把医学作为一个突破口,而他准备开办的医学院不仅仅教授传统的中医,另外他也将把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现代医学写入教材中,虽然他的所学有限,但却可以为这个时代的医生提供另一条完全不同的思路,希望他们日后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医学院?表哥你为何忽然有这种想法?”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是一愣道。
  “其实这个想法由来已久,特别是当初我看到陛下因皇后的去世而痛苦万分时,我也在痛恨自己的医术不精,其实像皇后当初的情况,如果能提供一些好的医疗条件,是有可能让皇后活下来,而医学院除了传授医术外,也将进行一些医术的研究,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李璋这时也面带沉痛的道。
  听到李璋提到去世的张皇后,赵祯也感觉心中一痛,特别是想到当初两人相处时的甜蜜,更让他鼻子发酸,眼睛也热热的,不过最终他还是长吸了口气,止住了将要溢出的眼泪道:“表哥你说的不错,皇后虽然去世了,但类似她的病人还有许多,别的不说,光是每年因难产而亡的女子,就不知凡几,如果医学院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也将功德无量!”
  “我也是这样想的,医术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比如军中受伤的将士,以前每次打仗,受伤的将士死亡率都是极高,现在军中使用了新的伤口处理办法,死亡率已经大为降低,类似的还有一些以前的绝症,现在也能治疗了,我想集中全天下的良医,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医术,总有一天,现在的绝症在日后也能得到治疗。”李璋再次缓缓的开口道。
  “准了,那就按表哥的意思设立医学院,只是医学院没有先例,表哥你觉得该如何办理?”赵祯先是点头答应,随后又开口询问道。


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弹劾的赵振
  “医学院不如就交给我来打理,至于武学那边,这几年已经走上正轨,平时我经常十天半月还不去一趟,所以完全可以交给别人来打理。”李璋这时毛遂自荐的道,他本来就是半个医生,而且又想把后世的医学理念引入到现在的中医体系中,所以除了他之外,还真没有人能担当这个重任。
  听到李璋愿意亲自打理医学院,赵祯也十分高兴,但是当听到李璋要把武学的事放下,这让赵祯又有些发愁的道:“表哥你去医学院我求之不得,可是武学也没必要放任不管吧,现在曹老将军不能管事,武学可全都靠你撑着,如果你走了,我实在想不出来有谁能接手。”
  “当然是你啊,武学从建立之初就应该由皇帝来兼任山长一职,只是当时情况特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