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冒险,但好在成功了,而且还在兴州开始屯田,这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李璋当下陪着李迪聊了几句,随后就将他迎回城中,本来李璋想着先帮李迪安置一下,毕竟李迪这次可不是他自己一人回来,另外还带着家眷下人,不过李迪却是个急性子,进城后直接要求进宫面见赵祯,所以李璋也只能带他进宫。
赵祯也没想到李迪会这么急着见自己,不过当看到李迪这位当年的老师时,他也是起身相迎,结果没想到聊了没几句,李迪就呈上一本奏折,看样子是他早就准备好的。
“臣奏请陛下罢免吕夷简!”只见李迪递上奏折后立刻向赵祯行了一个大礼郑重的道,这让赵祯的脸色也是一僵,随后与李璋对视一眼,两人都露出一个无奈的苦笑。
谁也没想到李迪回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奏了吕夷简一本,奏折上历数吕夷简的数大罪状,甚至连吕夷简当政导致朝政败坏的话都说出来了,可谓是火力十足。
赵祯对这种情况也有些措手不及,不过罢免一位宰相可不是小事,而且吕夷简他用起来还算顺手,之前吕夷简也表达要支持他和李璋制定的大战略,所以赵祯自然不能轻易的罢免吕夷简,最后只能暂时将李迪搪塞过去了。
不过李迪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反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接连上奏折,本本都是冲着吕夷简去的,至于他和吕夷简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仇,李璋倒是知道一些,据说当初李迪还曾经是吕夷简的上司,但后来却被吕夷简算计了,再加上吕夷简为人圆滑,这也让李迪对他极为反感,所以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让赵祯罢免吕夷简。
面对李迪的主动开火,这件事的另一个当事人却十分淡定,甚至吕夷简从头到尾就像是没事人似的,上朝时见到李迪还会主动上前行礼,毕竟对方曾经是他的老上司,结果李迪却没有他的气量,往往没什么好脸色。
其实从李迪和吕夷简两人的反应就能看出,李迪在格局上的确不如吕夷简,甚至从能力上来说,李迪也不如吕夷简,唯一比吕夷简强的地方估计就是他的性格方正,面对当初权倾朝野的丁谓也不示弱的勇气,但除此之外,李迪其它方面都被吕夷简完败。
赵祯刚开始也有些为难,但后来索性就不看李迪的奏折了,最后终于让李迪消停了,这也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不过通过这件事后,赵祯也看清了李迪身上的缺点,本来想要重用李迪的心思也就淡了。
随着天气的转暖,兴州那边的情况也陆续传了过来,年前一场大雪堵塞了兴州与后方的联系,不过赵振他们已经在兴州站稳了脚根,并且派出骑兵四处出击,附近的各族部落要么归降,要么被驱赶到长城以北。
而年前被调集到西北的厢军也开始往兴州迁移,第一批赶到的厢军已经划分好土地,并且开始开垦土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就能种上一季麦子,到时就算收成不好,但也可以养地,毕竟兴州的土地大部分都荒芜了,想要养成农田也需要数年时间。
“吕相,朝中有人提议将土豆推广到兴州种植,不知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垂拱殿内,赵祯拿着一份奏折向吕夷简询问道,除了吕夷简,另外三司使薛奎等人也都在这里,而李璋则是站在赵祯的旁边,因为事关兴州,所以他也被召来参与议事。
只见吕夷简这时沉吟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议可行,土豆经过数年的推广试种后,已经发现土豆更适合在北方种植,因为它比较耐寒却不耐热,同样的土地在北方的产量更高,而且土豆也不太挑地,如果能在兴州种植的话,会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粮食,有粮食则是一切的根本,也能让兴州更快的稳定下来。”
“臣以为不可,土豆产量巨大,若是在兴州种植,很可能会传到辽国,如果辽国也得到土豆,肯定会让他们粮食产量大增,到时对我大宋更加不利!”三司使薛奎这时却第一个开口反对道,事实上不但他这样想,另外几位重臣也都有同样的想法,这时也纷纷表示反对。
赵祯这时同样也有些顾虑,不过只见吕夷简这时再次开口道:“陛下,臣觉得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土豆被辽国窃取的事!”
“为何?”赵祯这时也露出不解的神色,周围的薛奎等人也同样惊讶的看着吕夷简。
“陛下,辽国无论是人口、财物等人远不及我大宋,但唯独军事强于我国,而辽军之所以强盛,主要还是契丹人以游牧为主,骑兵也是辽军的主力,可是这些年辽国人口渐增,也开始重视农耕,只是辽国苦寒,粮食产量也不高,所以很多契丹人还是保持着游牧的习俗,但如果土豆传过去,以土豆的产量,肯定会让辽国大为重视,到时若是辽国推广土豆,定然会让契丹人从游牧变为耕种,而失去了马匹的契丹人,还会那么可怕吗?”
吕夷简的话一出口,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愣住了,包括李璋也没想到吕夷简竟然这么大胆,其实这个想法他也曾经有过,但他却不敢冒险,毕竟其中的变数实在太多了。
“这个……吕相的话虽然有道理,但风险还是太大了,朕看还是取个折中的法子,在环庆等地种植一批土豆,这样也方便支援一下兴州的粮食,不必再从黄河以南运输过去。”赵祯最后还是没有同意吕夷简的建议,当下再次开口道。
薛奎等人听到赵祯的话也都是松了口气,而吕夷简也没有坚持,当下赞同了赵祯的提议,以前土豆只能在黄河以南种植,现在能推广到环庆等地,距离兴州其实也不算太远,而且环庆路种植土豆后,肯定能大大缓解西北粮食不足的问题。
看到大家都同意自己的意见,赵祯也露出满意的笑容,随后再次拿起另一件奏折道:“另外还有一件事,赵振派人送来奏折,希望朝廷能出兵攻占兴州以西,另外他也准备派骑兵袭扰李元昊,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臣赞同!”吕夷简第一个表态道,既然兴州打下来了,长城以南的地区自然都要打下来,反而党项人的主力都败了,剩下的只需要派兵将以前党项治下的游牧部落吞并或驱逐就行了。
薛奎等人也没有意见,这件事就这么通过了,不过这么一来,估计西北又将掀起一片腥风血雨,毕竟占据长城以南土地的游牧民族肯定不会甘心让出,不过他们大势已去,面对占据着优势的宋军,他们如果不归降的话,那就只能去死了。
接下来赵祯又提出几件事,大都是与兴州有关,李璋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发表看法,除非是赵祯询问自己,他才会说上几句,否则就当自己是个摆设,毕竟韩琦已经警告过他,朝堂对他也颇有微词,虽然他不在乎,但有时还是要避一避风头。
好不容易等到议事结束,赵祯也一脸的疲惫,李璋与吕夷简等人一起告辞离开,不过就在他刚出了殿门,却只见吕夷简快走几步叫住他道:“李都尉留步!”
“吕相有事?”李璋听到这里也停下脚步看向吕夷简问道。
第五百一十五章 吕夷简的试探
李璋正准备离开垂拱殿,却没想到被吕夷简叫住,只见对方将他拉到一旁避开众人,这才开口道:“李都尉,陛下虽然拒绝了我在兴州推广土豆的提议,但你却一直没有开口,难道你也担心被辽国得到土豆?”
李璋听到这里也沉默了一下,随后这才开口道:“吕相说的那番话的确很有道理,事实辽国这些年之所以不再南下,除了咱们每年送上的岁币外,主要还是辽国的国力也在衰退,军队的战斗力也在下降,比如前年的大延琳之乱,辽国竟然弹压不住,最后还是调动边军才镇压了下去。”
李璋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辽军的战斗力之所以下降,除了承平日久外,也与他们国内的变化有关,我出使辽国时一直在暗中观察,发现一路上都有人在开垦土地,虽然耕种的大部分都是汉人,但也有一部分契丹贫民改放牧为耕种,毕竟相比放牧,耕种的风险更小,收益也更大,而在失去了马匹后,契丹人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
“这么说来李都尉是同意我的建议了?”吕夷简听到这里也是似笑非笑的看着李璋再次问道。
“不,我并不同意吕相的建议,因为我知道吕相你之所以提出来这个激进的建议,其实是想试探一下陛下!”李璋则是淡定的摇了摇头,最后又十分肯定的道。
其实在吕夷简赞同在兴州推广土豆时,李璋就感觉有些不对劲,虽然在兴州种植土豆有很多的好处,但风险也很大,特别是万一传到辽国,哪怕有吕夷简说的那些理由,但也太冒险了,所以这绝不像是一位宰相应该说的话。
“哈哈哈~果然瞒不过李都尉,陛下这段时间对朝政也越来越熟悉,施政时也考虑的十分全面,这让我们做臣子的也颇为欣慰啊!”吕夷简当下大笑一声直接承认道。
“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以吕相的身份,为何会在这个时候试探陛下,难道你就不怕陛下怀疑你的能力吗?”李璋这时却再次盯着吕夷简再次问道。
吕夷简试探赵祯的手段并不高明,万一被赵祯察觉的话,说不定会心中不快,就算赵祯没有察觉,也可能会对吕夷简的能力与眼光产生怀疑,毕竟他可是宰相,赞成如此激进的策略可实在不怎么应该。
听到李璋的问题,吕夷简则是再次沉默了片刻,随后这叹了口气道:“我这么做的确是有私心,李迪的事李都尉你应该知道,我这也是担心陛下偏听人言,却没想到陛下远比我想像的要沉稳!”
李璋听到这里也了然的点了点头,吕夷简表面上对李迪的弹劾十分大度,其实暗中还是在担心,他今天的试探就是想看看赵祯的脑子是不是清醒,同时也卖出一个破绽,如果赵祯对他不满,说不定会直接呵斥,不过结果让他十分满意,赵祯对他并没有产生什么反感,显然是没有受到李迪的影响。
“其实在兴州推广土豆也并不是那么冒险,李都尉你与陛下的计划不是要在数年内收复燕云吗,如果把燕云收复回来,辽国必定元气大伤,到时我大宋绝不会给辽国休养的机会,肯定会追着辽国人打,那时辽国人就算拿到土豆也没时间推广。”吕夷简这时忽然再次笑道。
“可是这个计划现在还不能公开,陛下估计也是考虑到这个,所以才同意在环庆推广土豆,否则以他的性子,最近几年恐怕还是只能在黄河以南种植土豆。”李璋当下叹了口气道。
在灭掉李元昊前,李璋和赵祯都不打算考虑对辽国动手的事,而且这件事绝不能泄露出去,否则如果让辽国提前得到消息,也就失去了突袭的效果,毕竟在辽国人眼中,宋国根本没有胆子去捋他们辽国的虎须。
就在李璋感慨时,只见吕夷简忽然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再次开口道:“李都尉,听说李迪回来时,是你亲自去迎接的,看样子你对李迪这位老师还是十分尊敬的吗?”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心中一动,感觉吕夷简是话中有话,随后也十分谨慎的道:“李少傅曾经教过我和陛下,身为学生,老师归京于情于理都要前去迎接,更何况陛下不方便出宫,只能由我代劳了。”
“原来如此,李迪回来后多次弹劾老夫,本来念在往日的情分上,我不愿与他多做计较,只是他却有些得寸进尺,最近听说他正在搜罗所谓我的罪证,实在让人气恼!”吕夷简听到李璋的回答点了点头,随后再次看着李璋说道。
这下李璋总算是听明白了,吕夷简对李迪的耐心已经用光了,或者说之前他的大度都是假装的,只是为了给人留下一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好印象,不过现在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他也要开始反击了,只是有些顾忌李璋与李迪的关系,不对,确切的说是吕夷简顾忌赵祯对李迪的态度,所以才出言试探。
想明白了上面这些,李璋当下也淡定的一笑道:“朝堂上的事下官从来不喜欢掺和,吕相的担心有些多余了,不过我想陛下对李少傅还是很有感情的,但只要吕相拿捏住分寸,我相信陛下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李璋对李迪还是很尊敬的,毕竟李迪的人品很值得佩服,但李迪这次回京却显得很不明智,而且他一回来就与当朝宰相杠上,如果适可而止,赵祯倒也乐见其成,可是李迪现在却似乎想揪住吕夷简不放,这已经影响了朝堂的稳定,同时这也是赵祯不愿意看到的。
“哈哈~多谢李都尉,日后若有事情,本官必当竭力相助!”吕夷简得到了他最想要的回答,当下也立刻道谢,算是承下了李璋的这个人情,而李璋则是微笑以对,让吕夷简打击一下李迪也好,至少可以让他看明白现在的局势,免得冲动之下做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来,只是他也在好奇,吕夷简到底会用什么办法来打击李迪这个政敌?
第五百一十六章 结交皇族
吕夷简的反击还没有来,但李迪那边却再次动手,初十这天,李迪来到垂拱殿面见赵祯,然后上了一道弹劾吕夷简的奏折,相比之前没有实质的指责,这次李迪却是抓住了吕夷简的“罪证”,那就是“结交皇族”,而这个皇族正是那位八大王赵元俨。
说起来赵元俨这个家伙现在也十分老实,之前刘娥将死之时,他把赵祯的身世故意泄露给赵祯,结果引得赵祯怨恨刘娥,可是后来等到事情大白之后,赵祯也回过味来,自己这位八王叔根本就是不怀好心,再加上李璋以前就提醒过他,这也让赵祯对赵元俨颇为恼火。
所以在安葬过刘娥后,赵祯立刻给赵元俨下了一道圣旨,那就是下令将刘德的女儿嫁给赵元俨的小儿子为妻,其实这明摆就是恶心赵元俨,毕竟他被刘娥打压了那么久,最后还想挑拨赵祯和刘娥的感情,索性赵祯就把刘家的女儿嫁到赵元俨府上,让他们家与刘家也变成了一家人了。
刘德的女儿也就是青织的侄女,比青织只小两岁,李璋也曾经见过几面,据青织说对方性格泼辣,而且她背后不但有刘家,还有李璋这个姑夫,甚至连赵祯都站在刘家这边,所以这个刘家小娘嫁过去后,赵元俨一家也都得哄着让着。
不过真正让赵元俨老实下来的却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刘家小娘子刚嫁过去,御史台竟然得到密报,说赵元俨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并且意图谋反,这下可把赵元俨给吓坏了,虽然他谋反的事根本不是真的,但作为皇帝的亲叔叔,一旦沾上“谋反”这两个字,哪怕是假的也能让他脱层皮。
最后一通折腾之后,谋反的事虽然没有查到实据,但也把赵元俨的胆子吓破了,事实上谋反的事虽然是假的,但他从太宗时就觊觎皇位却是真的,私下里也曾经结交了不少大臣,这些都是十分犯忌的事,如果不是看在他是太宗皇帝唯一还活着的儿子,说不定赵祯真的敢把他杀了。
只是赵元俨做梦都没有想到,他已经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呆着了,却没想到祸从天上来,李迪竟然上奏折说他结交吕夷简,而证据就是多年前他曾经通过吕夷简推荐了一个人为官,而那个人的任命书上则有吕夷简的签名。
“陛下,臣冤枉啊!”李璋来到垂拱殿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高喊,结果当来到门前时,却发现赵元俨竟然哭天抹泪的冲着殿中喊冤,但却被禁卫拦着不让他进去,显然是赵祯不想见他。
“李都尉,看在往日的交情上,请你务必转告陛下,老臣实在是冤枉啊!”赵元俨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