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开局就杀了曹操 >

第314章

开局就杀了曹操-第314章

小说: 开局就杀了曹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公与那袁绍不同,朱公是真的想要讨饭董贼,兴复汉室。
    而且朱公的能力也极强,是一个知兵的。
    我保存实力,为的就是等待真正的讨董义士出现。
    现在朱公竖起义旗,我陶谦焉能不有所表示?”
    听到陶谦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朱儁派来的使者,对着陶谦恭敬施礼,心中分外感动。
    “天下之人,若都如陶公朱公这般,何愁董贼不灭,汉室不复兴?”
    陶谦摇摇头道:“这次的事情,也并不好做,董贼已经坐大,想要对付并不容易。
    我有一些消息,不知道朱公知晓不知晓。
    一是董卓准备向凉州用兵,凉州韩遂马腾等人不会坐以待毙,只怕用不了多长时间,那里将会有征战起。
    二就是因为长安城中起了谣言,天子亲自下场,导致刘成贼子兵权被董卓收掉。
    此事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需要慎重考虑。
    这两样消息作为参考,若是好好把握,应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番商议之后,朱儁派来徐州的使者离开。
    在离去的时候,携带五千石的粮食。
    这是陶谦对朱儁先一步的支持,也是用来表达自己态度与诚意的最好办法……
    徐州还是很富有的,主要是之前的战斗,没有牵扯到徐州,徐州比较安稳。
    而徐州牧陶谦,在这些时间里,也并不是一直都在划水,而是趁着机会休养生息,派遣手下进行种田。
    手中掌握的粮草钱财这些东西,一点都不少。
    “主公真的要对右车骑将军进行支持?”
    朱儁的使者离开之后,谋士陈圭来见陶谦。
    陶谦点点头道:“必须支持,朱儁这人与袁绍等人不同,是一个真的做事情。
    他站出来竖起义旗,必须要支持。
    不然的话,在今后只怕就更加没有人敢举起义旗讨伐董卓了。
    想要兴复汉室,更加艰难。”
    陈圭点头,然后开口道:“主公觉得这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大吗?”
    陶谦摇摇头:“不知道,没有把握。
    主要就是不知道那杀猪皇叔是不是真的被剥夺掉了军权。
    如果二人真的闹翻,那这一次有很大的机会。
    但就怕二人是演戏给人看……”
    陈圭闻言叹口气道:“人心隔肚皮,这个时候,很多事情真真假假分不清,谁也不会轻易将自己心中真实想法说出来。
    这事情,需要慎重一些。
    主公的想法,属下是赞同的,这时候确实需要与董卓开战。
    最为重要的,倒还不是将董卓击溃,而是将天子迎接出来,让天子摆脱董卓贼子的控制。
    天子的作用太大了,拥护在天子身边,就占据着大义,天然就比一般人高出一些。
    听闻袁绍那里,最近正在谋划着让幽州牧刘虞为天子,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陶谦点点头,然后开口道:“这个时候,不能再继续隐忍了,不然到了后来,最怕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将亲自联系孔北海,济北相,以及刘兖州等人,邀请他们一起出力,助朱儁成事。
    若这一次再不成,只怕到后来想要将董卓铲除可就难了。”
    陈圭点头,表示对陶谦话的认同。
    二人又在这里说了一些事情,便分开行动了。
    陈圭离开之后,陶谦坐在这里思索了一阵儿之后,提笔开始写信。
    让人比较奇怪的是,这第一封书信,并不是写给北海孔融的,也不是写给兖州牧刘岱和济北相鲍信的,而是写给平原县令刘备刘玄德的。
    在写好信封好的第一时间里,他就让人拿信件,前往了平原县那里,将之交给侄女婿刘玄德。
    送信之人离开之后,陶谦执笔,开口喃喃道:“玉不琢,不成器。
    看你像一块璞玉,但出身太低,需要好好雕琢一番,才能成才,才能服众。
    这是你的机会,希望你能够把握住……”
    喃喃自语一阵儿之后,陶谦执笔继续,低头写书信……
    刘备得到陶谦送来的书信时,正好是年三十的晚上。
    当时,他巡视了一下军营的他,正准备与白玉美人甘夫人一起睡觉。
    得知是姑丈送来的书信之后,心里面长松一口气,立刻将外衣披上,接过书信,打开来读。
    才看了没一会儿,他的面色就随之阴沉了下来,表情显得严肃。
    这样看了一阵儿,他起了身,对着甘夫人深深的施了一礼,带着歉意的说道:“夫人,只怕为夫不能陪伴夫人睡眠了。”
    甘夫人闪身躲在一边,闻言满是着急与关切的道:“夫君,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刘备将陶谦送来的书信递给甘夫人,口中道:“姑丈那里来了书信,原右车骑将军朱儁在中牟竖起义旗,号召天下之人讨董。
    姑丈决定大力支持朱公,并写书信前来,让我也起兵一起讨伐董卓。
    此乃大事,军情紧急,不敢耽搁,需要赶紧布置安排。
    且这事情还牵扯到我兄公孙瓒,以及在身侧的袁绍之间的事情,不好处置,需要从长计议……”
    甘夫人扫视了几眼手中的书信,没有细看,将之交还给了刘备,口中道:“这些都是大事,大丈夫当以国事为主,夫君的行为,妾身能够理解,并支持。
    妾身不懂得太多的道理,只知道妾身已经是夫君的人了,夫君在外,需要保重身子。
    今后,夫君都是妾身的依靠……”
    听着甘夫人的话,刘备忍不住的眼窝发热。
    他将甘夫人拥在怀中,在额头之上轻轻的吻了一口,伸手在甘夫人背上拍拍,开口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说罢就披上外衣,拎着佩剑出了房门,甘夫人送至门外。
    “夫人自去睡,不必理会我。”
    他这样出声说道。
    然后很快就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砰!”
    黑暗之中,行走了一阵儿的刘备,站在一棵大树前,将自己的脑袋狠狠的撞在了树干上。
    整个人都显得分外痛苦,有眼泪不受控制的流淌下来。
    双手更是死死的攥着。
    这样过了好一阵儿之后,他才收拾心情,一路往关羽那里而去……
    “唉……”
    刘备离开之后,甘夫人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就返回屋子,反手将房门插上。
    回到床边上,将身上的外衣脱掉,来到了她与刘备的新床之上。
    靠在床头上,愣愣的坐了一会儿之后,她忍不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结亲到现在,已经是十一个晚上了,自己夫君刘玄德,有七个晚上都没有在这里睡。
    他总是很忙,经常出外巡视。
    剩下的四个晚上,第一晚上是洞房花烛夜的时候,他喝醉了。
    在一个就是今天晚上,接到自己姑父的书信,直接就离开了。
    剩下的两个晚上,回来的很晚,与自己说上一些话,很快就会酣然入睡。
    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类似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再加上她曾经听说过的自己夫君曾在战场之上受过伤的事情,她容易就想到了一些事情……
    “大哥,你额头怎么了?”
    关羽见到晚上过来的刘备,不由的满是紧张,望着刘备额头出声询问。
    “夜晚天黑路滑,也不留神走路撞树上了。”
    刘备接过关羽递过来的毛巾,擦拭了一下手上的血,随口解释。
    避免关羽在这个事情上多问,就接着开口道:“二弟,咱们要打仗了。”
    “是不是袁绍那老小子有异动了?”
    关羽开口就将矛头指向了袁绍。
    一方面他们平原县实际上是属于冀州统辖的,他们这里与袁绍挨的实在太近。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公孙瓒被袁绍坑了之后,就曾派人前来联络刘备,请刘备在他与袁绍开战之后,在南面对着袁绍下手。
    自己兄长一直都是以兄事公孙瓒的,关羽这时候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将事情往这上面想。
    刘备摇摇头道:“不是的,与袁绍无关,是讨黄巾的朱儁朱公,在中牟竖起义旗,号召天下之人一起讨董。
    我姑丈陶徐州觉得朱公能成事,准备大力帮助,方才来信了,让我这里抓紧时间准备……”
    一番诉说之后,关羽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关羽听说是要讨董,顿时就兴奋了。
    如今这个阶段,讨不讨董的其实无所谓,最为重要的是讨董的时候,顺便就将刘成那个该死的家伙一起顺便给讨了。
    兴奋过后,关羽显得有些迟疑的开口道:“那公孙兄长那里怎么办?万一咱们讨董的时候,他与袁绍打起来了……”
    该怎么决断,刘备心里面其实已经有了结论,只不过他并不会在这里说出来。
    而是跟着叹口气道:“这事情难做,我所忧虑的也是这个。
    一面是待我很好的公孙大兄,一面是姑丈以及讨董兴复汉室的大义,真的让人为难。”
    口中这样说着,刘备想起了自己的伤心事,忍不住眼角有泪光闪动,倒是将关羽慌得不同……
    过了一阵儿之后,有人陆续前来,来人有孙乾,有简雍……
    刘备将他的困难与众人再次诉说了。
    众人显得沉默,这样过了一阵儿之后,简雍开口道:“不如这样好了,主公和云长带领兵马,前往中牟那里,随着朱公一起讨伐董卓。
    我与公佑等人留在平原县,替主公守平原。
    到时间公孙太守那里,真的在这个时间里,与袁绍起了冲突,我与公佑就出兵帮忙。”
    刘备心中其实就是这样想的,闻言,他沉默一会儿,叹口气点头道:“也只能这样做了。”
    关羽皱眉道:“袁绍兵马不少,到时间开战,真的能够守住平原?”
    在他看来,自己与兄长在这里的时候,或许不用担心开战之后守不住平原县,但自己与兄长带领不少兵马离开了,那事情可就难说了。
    平原县乃是自己兄长的根本之所在,是兄长仅有的地方。
    一旦丢失了,那可就变得无依无靠,更加艰难了。
    这里没有外人,简雍直接就开口了:“或许守不住,但陶徐州乃是主公姑丈,主公又是听从了他的建议,才去助朱公讨董的,到时间平原县真的丢了,陶徐州必定不会看着主公无依无靠,无地居住……”
    此言一出,关羽忍不住多看了简雍好几眼……


第四五八章 滴!好人卡!
    长安这里,时间往前推上一些,来到距离年夜还有五天的时候。
    董卓这里,李儒正在密室之中与董卓商议一些事情。
    以往的时候,刘成也是这里的常客。
    如今刘成前往了玉山,这里也就剩下他们两个人了。
    这一时间倒是让两人有些不不太适应。
    “……如同克德之前所料想的那样,刘焉的那几儿子果然不老实,表面上看起来很老实,实际上不时就会有一些小动作。
    他们这个事时候,已经与西凉那里搭上了线,有了他们作为内应,西凉那边将会更加大胆一些。”
    李儒笑着开口对董卓汇报情况。
    董卓点点头道:“如此最好。
    不过,想要将西凉的人给引诱出来,仅仅依靠这些恐怕不行,这些家伙们,不是毛头小子,容易上头。
    一个个都深谙缩头过日子,一切以稳妥为主的道理。”
    李儒点点头,对此他深有感触。
    这点从之前得知了自己这边正在迁都长安之后,马腾韩遂等人就马不停蹄的返回凉州不出来的事情里,就能够看出来。
    “主要还是鳌头山那里屯驻的大军,过于有威慑力,让西凉那里的人不敢轻动。”
    李儒开口说话。
    在释放了对西凉动手的讯息之后,董卓这里为了迷惑马腾韩遂等人,也有了其余的动作。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往鳌头山那里运送粮草,并往那边调遣兵马,做出攻打凉州该有的态度和动作出来。
    此时的鳌头山可谓是兵马云集。
    “如果想要让凉州的人,大胆的出凉州,就需要将凉州那里的兵马给撤去大半,这样的话,他们才会觉得稳妥,觉得有把握。”
    董卓闻言摇摇头道:“我倒是想调走一大批的兵马,但没有合适的理由不能撤兵啊。
    真的这样做了,会将咱们想要引诱那些人出来的目的给暴露,前面所做的努力,只怕都白费了。
    今后这些人只怕会更加的不肯出来。”
    这个道理,李儒自然也是明白的。
    他挠挠自己的脑袋:“该怎么样才有正当退兵的理由呢?”
    一边这样说,一边挠着脑袋在密室里面转着圈圈。
    这样过了一阵儿之后,他心中升起了好几个想法。
    只是这样想了一阵儿之后,觉得这样的想法都不太稳妥,被他给否定了。
    “要是关东或者是别的什么地方的人,能够造反,前来攻打关中就好了,这样的话,咱们就能够有正当的理由退兵了。”
    李儒叹口气这样说道。
    说完又摇摇头,觉得这事情不靠谱。
    关东那些人,这个时候早就忙着做自己的事情了,十分担心自己这边会出兵攻打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会主动招惹他们这边?
    不仅李儒觉得不可能,董卓也一样觉得不可能。
    二人又在这里合计了一阵儿,没有合计出来一个合适的办法。
    “不如暗地里问问克德,看看克德有没有什么办法,这小子心思活,脑子里的想法多……”
    李儒开口对董卓说道。
    董卓点头,表示对李儒话的赞同。
    二人又说了一些话后,李儒告辞离开。
    且暂时将工作重心从这些事情上稍稍转移,毕竟现在年关将至,有一些别的事情需要做,也需要稍微的放松一下……
    大年三十的晚上,长安城中点亮了不少的灯火,很多有些条件的人,都会在门口挂上两盏红灯笼,虽是一个简单的装扮,但这样简单的一装扮,年节的氛围一下子就出来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快马一路疾驰来到长安。
    持着特殊令牌,让守城门的人观看。
    长安城城门已经关闭,自然不会因为几人的前来而有所改变。
    不过却有箩筐从城墙上放下来,将几人给吊上城墙。
    “有何紧急军情?”
    守城将领出声询问,带着一些着急。
    因为前来汇报军情的人,来的时间过于特殊,并且动用了特殊令牌。
    “关东那里有人造反了,朱儁在中牟那里号召天下人一起动手讨伐关中!!”
    这消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传开,再加上询问的人他也认识,因此上就说了出来。
    一边说,一边匆匆的下了长安城,在一些巡夜的兵卒的引领下,一路朝着董卓所在的地方疾驰。
    马蹄敲打在街道上,在寂静的的夜色里显得很是响亮,将不少人的心都给敲打的不断震颤……
    长安城上,得知了这个消息的人,面色显得不太好看,不少兵卒心中都带着一些紧张。
    一方面是朱儁的名声太大,另外一方面则是现在的时间不太巧。
    因为被奸人谋害,刘皇叔兵权被收,关中实力被大大削弱。
    且太师准备起兵攻打西凉,风声已经放出去,最近的兵马调动也全部都是冲着西凉而去的,西凉的马腾韩遂等人,都已经被调动起来了。
    结果现在朱儁却起兵了,一出手就是号召天下的那种,这如何不让人感到心慌?
    不仅仅是他们,就连送信的人,以及其余知道消息的人,也都觉得心头沉重……
    董卓还没有睡,主要就是今天是年节,是来到长安之后,过的第一个年,咱们的董太师心中高兴,在府中摆了家宴,一家人团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