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88章

我的帝国无双-第88章

小说: 我的帝国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宁初始也不在意,笑眯眯看着永宁,心里有些毛爪,心说今日看你还凶不凶?
  永宁并不是什么优物,但气质高雅,别有一番风情。
  尤其是,自己有时候都看不透她,从今日,却要和自己灵肉交融,这样的女子,就好像一本书,灵肉交融后,才真正打开这本书,不知道,里面却又是如何灵秀?
  永宁被陆宁打量着,螓首低垂,第一次,在陆宁面前,这般示弱。
  陆宁就更是好笑,心情更好。
  前阵子这永宁何等嚣张,看起来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可真到了这一日,原来,比之寻常女子,也没什么不同。
  越看她不敢看自己的样子,陆宁心情越好。
  可随之,陆宁就有些等得不耐,回头喊道:“仙儿,好了没?”随之便是一呆,却见黄幔里面,紫檀大床旁侧木阶下,雪白衣裤叠得整整齐齐,仙儿好似,却是已经在大床最角落,萝体裹了毛毯平平躺着。
  陆宁呆了呆,“这是做什么?”回头不解的看向永宁,心说,你身边这尚秘书,是真真实实有什么癔症吗?
  永宁螓首低垂,语气却平常,好像诉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殿下,若妾身侍奉的不好,仙儿就在一旁,殿下可尽兴……”
  陆宁瞠目结舌,随之渐渐明白,永宁这是真的没有自信的表现,自是觉得和甘氏、五娘比,她姿色不足,担心侍奉不好自己,所以,才想到了这么一个主意。
  “仙儿,起来,出去吧!”陆宁喊了声。
  那仙儿便赶紧爬起来,穿上衣服,跑了出去。
  “你呀!真是的!”陆宁突然起身,双手一伸,抓住永宁双腋,便如拎尤五一样,巨人拎着小兔子一般拎起她,就向云床方向走。
  永宁失声惊呼,随之忙捂住樱唇,一时有些哭笑不得,但她自不好挣扎,只是低声道:“你,你干什么……”
  黄幔抖动,低呼声戛然而止。
  ……
  福宁宫是李氏居住的宫落,此时李氏、陆宁、甘氏和尤五四个,正吃酒聊天。
  “永宁从昨天我就没见了?听说染恙了,可好些了?”李氏关切的问。
  尤五便偷偷吃吃的笑,桌下,精美无比的诱人小绣花鞋更偷偷探入陆宁双足间,一触便回。
  陆宁狠狠瞪了她一眼,又偷偷瞥了眼甘氏神色,心里颇有些虚。
  含糊的答应了声:“嗯,没什么大碍。”
  实则,还未和赵匡胤争锋时,本来带了甘氏出去游山玩水,就是想增进感情,令一些事情水到渠成,却不想,汴京巨变自己这一走,就是数个月。
  现今更是觉得,顺其自然就好,急急的想什么男女之事,倒显得下作了。
  等这几天忙过去,封禅后,却是要带着甘氏四处转转,想想倒也美哉。
  陆宁琢磨间,却见老妈就问了声永宁,就不大说话了,笑笑道:“娘,等过几日,你就变成太后娘娘了,有什么感想?”
  甘氏和尤五娘都是一怔,尤五娘眼中更迸射出激动的光芒,只是这些事,她不敢多问。
  李氏更是呆住,好半晌,嘴唇嚅动,不知道说什么好。
  陆宁本来是和老妈开玩笑,老妈如果能笑骂一声,“你都什么身份了说话还这般孟浪?”那就真是再好不过了,可惜啊,对老妈来说,现今生活的这个世界太遥远太遥远了,而且,是短短一年多还不到两年时间,老妈估计现在,还觉得是一场梦吧,是那么的不真实。
  “来,吃酒!”陆宁拿着米酒,给老妈倒了一杯,对米酒,老妈倒是能喝一些,而且,现在很爱这口。
  “儿啊,我,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你,万事小心……”米酒进腹,李氏好似终于能借着微微的酒意,将自己的担心和关切,说出来。
  陆宁微笑,点点头,心里暖暖的。


第七十六章 奉天元年
  奉天元年五月,齐王陆宁率内外命妇文武百官在泰山祭拜天地后称帝,国号为齐,建元“奉天”。
  随后,封泰山神为“天寿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圣女碧霞元君”,在泰山山顶的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
  一切追尊先祖、岳父的尊号自不必提。
  定都汴京,改开封府为京兆府,同时升大名府为北京,洛阳为西京,升徐州为淮北府,邓州为湖北府。
  又将治下之土划为直隶道,河北道、山东道,陕中道、湖北道、淮北道六道。
  除直隶道外,其余五道设巡抚民政事,总理各道政事,巡抚同时兼任治所府尹,五道治所为,河北道在真定府,山东道在山东府,陕中道在河中府,湖北道在湖北府,淮北道在淮北府。
  直隶道则是环绕汴京、西京和北京的繁华之地,各州府由中枢直接管理。
  又左右内史府升中书、门下两省,司会府升尚书省,司宪府升御史台,文馆升翰林院,光政院升枢密院等等。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又称政务三院,以赵普为总理政务事,不过政务三院,各有权责,三院主官便类似副相,又可直达天听,对政务总理自然是个制衡。
  而且,和历朝历代不同,赵普这个国相对军队事务,不管是人事财政等等,没有半分发言权,只负责政务。
  而总理政务事、三院主官也就是中书令、门下令、尚书令,御史台主官御史大夫及副官御史中丞,枢密院主官枢密院使及副使,翰林院大学士,大理寺卿,六部尚书,商税院主官等,又被新帝称为内阁,命其定期合议政事、武事。
  其中,翰林院,在陆宁构筑的新政体中,便类似后世的某种顾问委员会、国务参议院之类,不过里面年轻人会越来越多,科举后一些人才会选拔进来,有优秀者,外放为官。
  御史台及大理寺自不必言,在陆宁眼中,一个官员吏员纪律检查机构,一个则是可以稽查天下刑狱的最高法,自也在内阁之中。
  还有六部中兵部和枢密院的关系,在陆宁看来,便更类似于后世的国防部和军委。
  诸如此类,等等。
  禁军编制,河西大营改河东大营,驻守北京大名府附近,毕竟占据狭义上的中原后,对地域的看法又自不同。
  又在京师汴京组京戍大营,在徐州以山东大营及武宁军为基础组江北大营。
  在邓州,以武胜军为基础组湖北大营。
  这样,禁军共六大营,镇北京大名府的河东大营和汴京附近的京戍大营,是拱卫京师的力量。
  其余四大营,河北大营、河中大营、江北大营和湖北大营,为边营,戍守四边。
  不过这镇边四大营中,湖北大营基本为原武胜军节度使宋延渥的旧部,河中大营,赵匡胤降军也很多,江北大营,又有近半数军卒,为原宋王武宁军所属,一切,都要慢慢消化改变。
  ……
  齐王登帝位,阖天同庆,同时大赦天下。
  很快,原来臣属周国的南平国国主高保融,上表向齐帝称臣,陆宁遂封其为南平王,算是也暂时承认了他为南平国主的身份。
  其实现今中国之地,皇帝便有六七个,江南李景遂是皇帝,北汉刘钧是皇帝,后蜀孟昶是皇帝,南汉刘晟是皇帝,大理段思聪是皇帝,甚至后主李煜的哥哥李弘翼,不过几州之地,都已经称帝,当然,他是和李景遂争夺继位的合法权。
  赵匡胤虽没有称帝,但其有傀儡幼帝,可以借天子名义行事,为属下加官晋爵等等。
  地盘稍大而没有称帝的,也就只有吴越国主了。
  而已经占据了狭义上中原地区的陆宁,再不称帝的话,怕是会出大问题。
  ……
  简便的双驾马车中,陆宁笑嘻嘻的又唤:“贵妃,甘贵妃……”好似这个称呼,怎么都唤不够。
  终于,引得车窗旁正向外眺望的淑雅端庄的碧纱丽人无奈的叹气。
  陆宁就哈哈笑起来,心里更是美滋滋。
  能令昔年跟随自己,因为有了七品诰命就感动的死去活来的美妾,自己心目中的这个小女友,现今尊为皇贵妃娘娘,心里,自是别样滋味,满足而又有些想拥有这贵妃娘娘的冲动。
  甘氏心内,却是更为复杂,当年被抄家发为奴时,又哪里能想到会有今日?
  竟然,竟然成为了皇帝嫔妃,而且,还是皇后之下的第一等皇贵妃。
  至于做了皇帝的这个家伙,却是当年穷困潦倒的佃农人家。
  还记得,当年特别可怜他母子,那时候,却怎么也不会想到,造化如此弄人?
  可他,又哪里有皇帝的样子?这不,一直贵妃爱妃的乱叫,体验那种新鲜劲儿,真是让人无奈。
  不过,也只有在自己面前,他才如此了。
  想想,后妃之中,自己和他相识最久,他最穷困潦倒之时,自己都见过,那些,却是尤五儿都不知道的了,尔后,自己便一路跟着他,走遍天涯。
  甘氏想着,心中也是温柔涌动。
  “主君,当年主君在东海之时,可曾喜欢奴婢?”莫名其妙的,甘氏突然想起个疑问,随即“啊”的一声,说:“奴,奴不该问的……”俏脸通红。
  陆宁咳嗽一声,“你说呢?你现今该不会因为我对主母心中不敬,要人鞭打我吧?那时候我可不敢说,其实,也不太敢想。”
  甘氏羞的不敢抬头。
  车厢内,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
  陆宁心中,想起昔年,看看现今,心中满是柔情,又隐隐有些,禁忌之恋要得逞的快感。
  看甘氏娇羞无限的样子,想来,也是同样感受,主母被奴暗恋,现今却身份颠倒,成了昔日奴仆的爱妾、嫔妃。
  突然,陆宁啊的一声,却是胳膊碰触腰间时感觉空荡荡,忙低头去寻,随之松口气,从榻上拣起鱼符,笑道:“这个要丢了可不行。”
  这是他被任命为颖州学馆学倌令的身份证明,虽说此外还有委任书,上面写明他的体貌特征甚至还有画像,又因为学倌令新设,还带了官印来,但缺了一样鱼符的话,终究麻烦。


第七十七章 学倌令
  前朝各州学、县学,学官称为博士,又有助教、教员等等,州学来说,又有一些州设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
  现今各州,便是多博士的,学馆也合而为一,又分为初等班(也叫学童班)、童生班和秀才班三等。
  初等班多是稚嫩学童,参加童考,考童生也容易。
  中了童生后,便有了参加州试考秀才的资格,考中秀才,才有了参加道试的资格,道试如能中举,成为举人,才算真正有了光明前途,也才能参加在汴京举行的会试。
  不过道试虽然在一道首府举行,但不管试卷还是监考官,都是由京官派到诸道,最后判卷,也是封存后送入京师翰林院,如此,只是免得劳动天下学子而已,不但高效,也省得劳民伤财。
  按照齐律中的荐员及科举例,二十五岁还考不中举人者,便不得再参加道试。
  不过圣天子登基后,恩赦天下,特意就此例发了恩旨,十年之内的州试、道试,学员年龄不予限制。
  立时,齐国读书人感恩戴德,称颂圣明。
  陆宁也是琢磨,毕竟很多读书人,读了一辈子以前的书经,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还未中举的,又没别的技能,总要给出路,里面也未必没有可塑之才,甚至未必不会出现新学大家,只是以前接触不到新学内容而已。
  当然,这也是内阁们劝说的结果。
  陆宁设内阁,就是不想管的那么细,自己拿捏大框架就行了,真管那么细,自己一来心烦,二来,其实自己也没那个能力。
  而且内阁治天下,更可以令新政在现今历史的惯性下得到一定程度修正,使得新政能顺利实施。
  现今暂时不限制考生年龄就是如此了。
  恩旨一下,齐国读书人都感恩戴德,骂圣天子的指数噌噌的下降,那些中老年读书人,曾经骂齐王的主力,立时都噌噌的研究新学去了。
  这就是人类一个很奇妙的心理了,如果齐王从开始推行新政没有二十五岁不许再考举人的规定,现今民间骂声估计还少不了,但本来令你绝望,突然给了你希望,便自不同。
  又好比商业谈判,先开出个你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的条件,重压之下,再开出其实本来底线也极低的条件,但对方就不会那么难以接受了。
  现今中老年读书人就是如此了,哪里还会理会十年后洪水滔天?干我何事?
  ……
  看着陆宁宝贝似的将鱼符收入香囊,甘氏就有些无奈,主君就是经常干这种匪夷所思之事,都登上大宝了,哪里还有自己给自己封个小官跑下面任职的道理?
  不过,事实又往往证明,主君这些匪夷所思的行为是有大目的,而且,绝对正确。
  而且,想想,可以去一个远离京师的地方,和主君扮作普通人夫妻生活,甘氏心里又有些甜甜蜜蜜的,更很是期待。
  当然,州学馆学倌令为正八品官员,实则,也不算普通人了。
  陆宁此时却是看着窗外,也不知道琢磨什么。
  即将去的颖州,向南一百余里就是淮河,淮河南岸,就是南唐领土了,颖州离淮南南唐屯有重兵的寿州,有二百多里。
  现今淮河中西段北方地区,州府比较稀少,如蔡州,半径三四百里内,就孤零零一州,和狭义上中原州府之星罗棋布,差得很远。
  但作为漕运的一部分,颖州却一直商贸很发达。
  颖州,被自己划为淮北道,但距离淮北首府徐州甚远。
  从后世来说,颖州就是阜阳,属于安微省。
  而现今,这颖州就是自己皇权很难到的地域之缩影,更兼之商贸发达,同时颖州新任刺史杨迁,是新科进士,也是唯一被任命为一州长官的进士,这是内阁合议的结果,显然内阁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杨迁有大才。
  甚至令自己也好奇的看了看他的考卷,法学部分,选择题拿了满分,论述部分,也颇有见地,新政部分,更可以看出他对新政的研究是下了大功夫的,甚至提出来一些查缺补漏的见解。
  当然,他自然不知道自己有很多不拿工钱的包打听,对天下之耳目,历朝历代怕也没有帝王能到自己这般。
  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纸上谈兵,这家伙很不错,所以,自己也便朱笔准了内阁对他的任命。
  可以说他真是赶上了好时候,恰好本朝刚刚立国,恰好又急需要通晓新学的新鲜血液推动新政,同时也替换刚刚依附州府的旧官僚来消化这些地盘。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令这个刚刚二十多岁的杨迁,直接被破格选拔为一州刺史,为正四品官员。
  现今自己倒要看看,他到底才具如何,德行又如何。
  何况,书生意气,没有吏员的工作基础,直接便被任命为一州主官,又是刚刚归附的州府,莫惹出什么大麻烦。
  如颖州这种州府还有许多,自己也看一看,该如何消化而又不引起大的动荡。
  当然,来此地,也是自己想起了寿州的孙羽,当初这厮输给自己后,自己说要他答应自己三千件事,他却说只要自己有令,他莫不遵从。
  现今这孙羽已经高升镇寿州的清淮军副使、兵马都监,而且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病重,基本上清淮军已经是孙羽实际指挥。
  清淮军是南唐在江北淮南最重要的军镇,抗拒北朝的门户之地,自己倒要看看,当年和孙羽的赌约,他现今有什么想法。
  而且,就算原来在齐鲁地,新学教授本来就都是临时抱佛脚,很多学馆,都是新学书经发下去,学员们自学,教授们,也在自学,学到什么程度,全看自悟能力。
  而现今治下国土突然膨胀,便是推动自学的教授,人手也根本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