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好像这也真是没办法的办法,困守汴京,不过也是在等死而已。
退向北方或者东方,仍旧是齐王和秦王之间的夹心饼干,而且,北方和东方都是中原繁华之地,赵匡胤得汴京,必然顺势攻略北、东方向的州府,到时候,可是逃都没处逃了,只能逃去齐王那里寄人篱下……
“容我想想……”李重进叹口气,挥了挥手。
群臣都纷纷躬身,退下。
无力的坐在软榻上,李重进轻轻叹息着。
这一刻,他想起了很多很多事,想起了世宗刚刚中箭身死之时,自己和赵匡胤在庙堂的交锋,想起了,自己那亲表妹,现今身为齐王妃的永宁,自己曾经谋害她,但现今,却又是那么的期盼,能看到她的书信。
闭目叹息间,听得细碎脚步声响,他知道是谁来了。
睁开眼睛,眼前是一位青春丽人,正是他刚刚续弦不久的王妃李氏,名灵若,曾是江南的太宁公主,江南先主李璟的女儿,自己晋宋王没几日妻就亡故,外间传闻很多,说自己气运不够,是以妻才病故,恰好江南也发生巨变,李璟离世,李景遂登基不久,就将太宁公主送来联姻。
自己喜爱她青春年少,温文知礼,所以册她为宋王妃,而私下间,自己常常宠爱的称呼她为“小妃”。
不过想想,也真是讽刺,这李景遂的眼光,实在不怎么样,还是自己太过无能?在外人眼中占据很大的优势,最终却落败如此?
“殿下,莫烦忧……”李小妃轻声劝慰。
听她轻灵嗓音,李重进精神便是一振,笑笑道:“不烦,不烦……”正待说些什么,外间传来脚步声,谒者禀道:“殿下,范相求见!说有大喜讯。”
李重进一怔,说:“传。”
李小妃便想退入侧殿,李重进做个手势,“不必了。”
范质已经匆匆而入,满脸喜容,“殿下,枢密院接到齐王亲笔书信,信里说,他已经调动军马,全力来援汴京,助殿下讨逆!”说着话,双手奉上一封黄绸包裹的信笺。
李重进呆了呆,忙接过信笺,抖开来看,果然,范质说的不假,齐王在信里,甚至毫不避忌的说他正亲领殿前侍卫亲军在郓州,书信发出之日,便即启程,此外河西大营万名水卒,也将顺运河南下。
看着看着,李重进眉头却皱了起来,“文素,陆宁的亲军有多少人?”
“据传闻,大概有三五千数?”范质规规矩矩回答。
“三五千亲军,加一万水军,就要来解汴京之围?”李重进咬了咬牙,“就知道,永宁选的这小子,和永宁一样,没半分好心思,这是来诓我么?”
李小妃从听到齐王,耳朵就竖了起来,这时想说话,但随之,好似犹豫了一下,又将话语咽回了肚子。
范质不做声,好一会儿,见李重进似乎火气小了些,斟酌着道:“殿下,齐王这个人,好似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
李重进沉默了一会儿,“再召他们来吧!”
“是!”范质躬身,退了出去,自是去召回方才的众臣商议齐王来援之事。
“你方才想说什么?”李重进看向了李小妃,盯着她青春俏脸。
“没,没什么……”李小妃本能的感觉到有些不安。
李重进笑了笑,“齐王也曾经是江南勋贵,想来你听过他的传闻吧?”
李小妃轻轻点头,“是,听先父说过几次,和范相说的相仿佛。”
李重进盯着她漆黑眸子看了会儿,点点头,“希望他真跟你们说的一样吧!一万水军,三五千亲军?……”说着,摇头苦笑。
李小妃这才松口气,大概是因为宋王年纪大了,又万事烦忧,所以很有些力不从心,也就格外敏感,当然,自己明白,他这是太过喜欢自己宠爱自己,所以,才对自己的心事,格外在意。
实则那齐王?自己又哪里仅仅是听先父说过几次?甚至到底要将自己嫁给宋王,还是嫁给齐王,自己那叔叔都很是犹豫了好久,但终究因为宋王占据中枢,手握汴京,更有众多繁华军镇,加之宋王正妃去世,这才使得叔叔下了决心,和宋王联姻。
可现今,好似齐王成了宋王唯一的救星,也实在是世事无常。
想起哥哥嫂嫂曾经说过的齐王的一些事,还有那古灵精怪的周司徒幼女,齐王的义女,可崇拜她这个义父大人的紧呢。
从嫂嫂郑王妃,现今的吴王妃嘴里,那齐王简直就是天底下第一胡闹的家伙,说的一些事可逗得自己笑得肚子疼,而在吴王妃那小不点妹妹嘴里,齐王又是天下第一大英雄,令人仰慕的很。
还真的挺好奇的,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
第六十九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
“齐王单骑入城!”
“齐王单骑入城!”
“齐王单骑入城!”
惊人的消息在汴京城内长着翅膀一样传递。
汴京城,天子之地,皇城根下,跟乡间自然不同,酒楼瓦舍中的酒客高才,各个跟后世出租车司机差不多,人人消息灵通,天下事信手拈来。
现今城内繁华无比的酒肆虽然大多已经闭户,城门外的瓦舍更早成了废墟,但市井中,仍少不了聚拢在一起谈论的市民,这些人,看起来自然是人人对齐王了如指掌,仿佛昨天刚跟齐王殿下身边亲随吃过饭喝过茶一样。
这不,西市飞巷中,一位白胖子正说得唾液飞溅,这位西门大官人,是附近坊市最了解齐王动向的权威,有理有据的考证出了齐王身边有一百零八美姬武士,无人能够反驳,一时压倒所有齐王八卦党,被奉为西市内通晓齐王齐地事务的第一人。
此刻他正大吹特吹齐王修了仙法,可退十万甲兵,旁边听众,听得呆若木鸡,连连点头。
……
陪着齐王殿下策马进城的韩通脑子有些懵圈,早听说齐王行事一向出人意表,可没想到,是这么个出人意表法。
突然单骑出现在东门自报家门叩门,若不是离得远,士卒们怕一轮箭雨就射了下去,诓城门也没这么诓法不是?
幸好宋王委派自己统领各路禁军守城,巡视过来,听得这话,上城头看了看,那白袍如雪金冠璀璨,英气冲天的形象,好像真是传说中的齐王。
自己原本镇澶州,直面这位传奇般崛起的国主压力,他的画像也有收藏。
但,画像本来面相就不甚明了,更在神韵,虽说看城下这位冲天豪气,怕除了齐王天下也不做第二人想,但万一是赵匡胤派人假冒的呢?
而犹豫间,那齐王突然就拉开了弓箭,甚至那长弓怎么取下来怎么到他手里速度快的好像忽略不计,没等自己反应过来,箭矢已经挂着风声射到,自己头盔红缨应声而掉。
现今想起那可怕的一幕,自己这心还怦怦跳,第一次,感觉到距离死亡是如此之近。
此人,不是齐王又能是谁?超远的射程,精准无比的射术、快的肉眼好似都看不清的动作,若赵匡胤手下有这等人物?这汴京早就被破城了。
何况,这等人物?又岂肯屈居人下?
就算此刻,策马偷偷瞥旁侧的齐王殿下,这位豪气冲天的英主,韩通都觉得,有种莫名的压力。
陆宁自不知道,自己其实一直就是这样为所欲为,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作为东海县公就是如此了,但不同阶段,给人观感也截然不同。
在东海县公任上,自己这样为所欲为就是脑子有癔症,就是少不经事胡闹顽劣,到后来跟永宁平齐鲁地,同样我行我素的带着少量兵卒便要平齐鲁,如此就变成了狂妄无比,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所谓。
而现今的自己,却是掌二十余州,数百万人口,跺跺脚中原颤三颤的一方雄主。
自己从来没变过,现今还是不按常理行事,但在旁人眼中,却是另一种意味了,神秘莫测而又豪气冲天。
“殿下来的急,恕在下只能开城之余,令快马去报信给宋王,想来宋王殿下应该已经迎过来!”韩通告罪,心下苦笑,实则,这真不能怪自己,但偏偏齐王进城,除了自己,连个迎接的都没有,也太失礼。
韩通甚至都没意识到,他话语里,倒好似是这位齐王殿下的臣子,反而称呼李重进为“宋王”,只是他没有直接用臣作为自称罢了。
这时,西方,隐隐传来号角声响。
韩通脸色微微一变。
陆宁也蹙眉,“看来赵匡胤军有异动,去西城上看看。”
韩通略一犹豫,随之颔首。
……
汴京西,秦军旌旗招展,黑压压的营帐,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漫到天边,此时号角阵阵,密密麻麻的军卒,正从营帐中集阵而出,这些同李重进交战中无数次血战淬炼的精悍勇卒,挟击败李重进主力之威,汇汴京士卒不敢接战之势,腾腾杀气,旌旗纷飞,遮天蔽日。
西城城墙上的守城士卒,却是各个脸有惧色,歪七斜八的爬起身,从城垛向外看。
而这时,刚刚被委任为枢密副使、守城都监的韩通却是陪同齐王殿下登城?
闻讯的守城士卒都怔住,韩通和陆宁一路走,他们都傻呆呆的望着陆宁。
甲胄在身,又大战在即,自然没那么多礼数。
而韩通一路行来,暗暗心惊。
赵匡胤数日未曾攻城,但一天天过来,城中守兵每一天,怯意都增一分。
如果赵匡胤连续不断攻击,这些士兵们还算悬着一口气,还会浴血奋战,但偏偏,赵匡胤令他们松懈了数日,也令他们有了数天琢磨心事的机会,初始交战准备死守汴京的那口气怕是都已经泄了,各个心中,都有了要活命的小九九吧?
幸好,齐王殿下突然来到西城城楼,令闻讯的守城士兵精神一振,显然这是来了援军,齐王必然领着大队人马到了汴京。
秦军攻城在即,齐王却到了城楼之上,自然不是来送死的啊!
于是,很多守城兵卒便觉得都有了盼头。
“多送些箭矢来!”陆宁站在城楼上,突然喊了声。
韩通立时吩咐左右,“快去!给殿下多备箭支!”
城外,突然号角声更急,秦军大声呐喊,声动天地,却见秦军阵中,慢慢推出些器械,十余座飞桥在前,几座巨大的冲车在后,后面又有几座重型投石车被慢慢推出来,又有数十架云车云梯跟在最后。
韩通心里一沉,显然,赵匡胤是要真正行破城之举了,想来这些日子没有攻城,除了心理战,也在等这些巨型器械的部件被运送过来,这几日,组装完成。
城上守军,也都骇然色变。
陆宁看着,只是冷笑,慢慢的,松动着手指。
那几座巨大的投石车,每一辆被几十个军卒慢慢推行,甚至都可以想象,那数十斤重的巨石被远远弹射过来,是如何的威势。
巨石虽然不能破城,但可以对城墙上塔楼、军卒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可以想象,一旦一块巨石砸在军卒中,众军卒是何等惨状。
秦军,显然是准备用投石车先轰击个半天,将城墙上箭塔扫平,更可以对守城士卒士气造成最大的伤害,尔后,才开始强攻。
第七十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二)
眼看着投石车慢慢停在了两三百步外,飞车在后,随时准备在护城河上搭桥。
又眼看着数十个军卒在一旁准备拉动绳索,又有数个军卒将合抱才能抱起的巨石费力的抬进投石车的橹内。
城墙上弩车嘭嘭的往外射出弩箭,但离得远,又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准头?
突然,城楼之上,嗖嗖嗖箭矢飞过来。
一辆投石车橹上绳索突然就燃烧起来。
然后,第二辆,第三辆。
六辆巨型投石车,只是一眨眼的时间,橹上绳索都燃烧起来。
巨型投石车旁秦军士卒,好像都没明白发生了什么,甚至有一辆橹上巨石轰然落下,砸的几名士卒惨叫倒地。
然后,秦军士卒才反应过来,纷纷逃开。
站在陆宁身侧的韩通瞠目结舌,他看得明白,正是齐王射出的火箭,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是射中绳子后才开始燃烧,箭簇中必然有什么古怪。
虽然早闻听齐王射术精湛,甚至世宗就是乱军中被当时刚刚被雷劈的懵懵懂懂的齐王射杀,而且传闻齐王当时箭矢能射出三四百步远,但没亲身经历,怎么都觉得夸大其词了,可此刻,韩通立时满身冷汗,这,真的是志怪小说里,天宫某位宫主转世的人物吧?
“齐王,是齐王射中的!”旁侧,目瞪口呆的军卒,终于有情不自禁的大声喊叫。
韩通身侧跟着的掌书记幕僚,眼转一转,已经喊道:“齐王殿下的神火箭,无坚不摧!万岁!”
跟着大喊:“齐王!万岁!”“齐王,万岁!”“齐王,万岁!”
旁侧军卒,立时有人跟着激动的大喊:“齐王万岁!”
“齐王万岁!”“齐王,万岁!”
开始是杂七杂八乱喊,但渐渐的,就变成了极有节奏。
“齐王!”“齐王!”“齐王!”
军卒们用兵器顿地,整齐呐喊。
喊声震天,更远远传到了秦军耳中。
旌旗招展的秦军中军,麾盖之下,一名方脸大耳的威严男子,猛地看向汴京城楼。
此人正是秦王赵匡胤,他鞍前铁槊,黑黝黝惨惨生光,仿佛有无数冤魂。
当年便是大周最具勇名的悍将之一,便是现今,杀敌破寨,他有时也会身先士卒,手下众将莫不钦服。
此刻,眺望汴京城楼,他脸色微微一沉,问旁侧:“石守信,可有报?!各路哨探可有报?”
石守信率左路军屯兵汴京东北的陈桥驿,便是防范齐国来援。
东南方向,王审琦部,在击溃了宋军最后一路援军镇安军援军后,已经回兵合拢攻击汴京,但东南方向,同样放出了大量斥候哨探。
“无报!”回应赵匡胤问话的,是一名三十出头的虎背熊腰将领,黑甲铁马,威风凛凛,正是赵匡胤殿前马军指挥使潘美。
潘美是赵匡胤手下第一悍将,也是他最亲近的将领,而且,其不仅悍勇无敌,更有统帅之才,赵匡胤正准备攻克汴京后,放他领一路军马,南下取淮北诸州。
“哼,看来,他是单枪匹马进城!”赵匡胤咬咬牙,更有些后悔,早知道这厮在此,便该令投石车远远抛射,三四百步外,投石车自也能将巨石抛射上汴京城头,只是威力准度便小了些而已。
“全力攻城!”赵匡胤挥了挥手,绝不能令守城宋军的士气起来,这厮孤身进城,再悍勇又能怎样?说不定,这还是早日除去这个心腹大患的绝佳之机。
这厮,就是太过心高气傲了,真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孤身一人,便敢来助守汴京!
不过,虽然不想承认,心底深处,却也不得不叹息佩服,如此豪气,生为男儿,却又活得何等精彩?谁又不想这般活上一遭?
赵匡胤思忖间,中军令旗挥动,号角声响。
立时喊杀声震天,满田遍野的秦军步卒,潮水般向汴京城下涌去。
阴暗的天空,仿佛在这瞬间,都在微微颤栗。
汴京城,就好像虽然巨大但却脆弱无比的朽木,在密密麻麻的黑色甲兵浪潮冲击下,摇摇欲坠,瞬间就可能被淹没。
“嘭嘭嘭”,飞车弹出的木板,砸在壕沟上,带起无数沙土,却也在护城河上,架设起了临时的木桥。
“箭来,箭来!”西城城楼,陆宁大声的喊着。
而他脚下,已经堆满了一捆捆箭矢。
“嗖嗖嗖……”一支支箭矢闪电般射出。
奋勇冲锋的秦军士卒,不时有人摔倒,韩通此刻也在弯弓放箭,无暇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