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长、保长等,包括镇佐、副保长,便都是禁军军官乃至骨干军卒。
本保保长岑三道,便是天山大营的士卒,和夫人刘氏,成婚数年一直没有子嗣,但夫妻感情明显很好。
分开行军时,保长也没有特权,其夫人刘氏在女子队伍中很快便成了首领,很得大家尊重。
听人讥讽陆宁,刘氏笑道:“算了,山水不亲人亲,咱们到了异邦,还有什么亲人呢,不就是我们自己吗,咱们互相之间,该当是最亲的亲人看待,这位文小弟应该是有什么苦衷,看来还没转过弯,我们当多关心他不是?”
大家立时都沉默,显然,多多少少,都在思念故乡。
岑三道猛地站起来,说:“让他适应两天,我去把李大美换回来。”
刘氏鼓励的对他微笑点头,自是觉得丈夫越来越有官长风范,而不是以前那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莽撞小卒。
岑三道大步向哨卫处走去,陆宁还是默不作声,只是喝着陶碗里的热水,自然引来更多白眼。
陆宁心中却很宽慰,默默的点头。
当然,想也知道,接下来如果自己还一直如此,估计就会被岑三道教训了。
……
李大美回转,坐在陆宁身旁默默啃馒头,陆宁将手里肉干给她,她愣了下,说,“不用,你是读书人吧,将来也不会做农活做壮丁,肯定会给你分配账房之类的活儿。”
她的话,坐在附近的男女都能听到,本来讥刺陆宁的那女子小声嘀咕,“怪不得,原来以为自己捡了个宝。”语气就有些酸了,自然是李大美这么一说,她们这才想明白,可不是么?怕这大少爷一般的人,将来就是本保的账房会计或者本镇小学堂教授之类的了。
陆宁却是不由分说,将肉干塞进了她手里馒头上,说:“我不爱吃。”又问:“你为什么报名移民?”
“我家穷,大兄一直娶不到媳妇,与其和人换婚,不如去异邦,大兄有钱娶亲了,我或许还能遇到不错的人,最起码,比那些瘸子瞎子的好。”李大美说着,又将肉干给陆宁递过来,“每天就这点肉补充体力,你不吃顶不住。”
陆宁无奈道:“我真不爱吃。”
这时有摇着铃的马车驶过来,商贩在上吆喝,“本地杨桃、热乎乎羊奶、卤牛肉啊!还有针头线脑、牙粉皂荚,日用百货了啊!”
近乎三万人远行,便有大批行商跟随,他们会在驻扎地附近采买物资售卖给移民军户,除了官方会统一采买外,在用餐和行军途中,他们也会获准直接面向移民们售卖。
毕竟这些移民,从集结到西行目的地期间,每月会有一银元的补助,将来也是他们到了黑海行省后生活启动资金,路途中,很多人嘴馋买些吃的喝的或者生活用品也在所难免。
刘氏对小贩招手,询问杨桃价格,想给大夥儿买点杨桃吃。
她和岑三道没有子嗣,且岑三道兄弟众多家境很好,父母不用他供养,当然,西来的军官、士卒,大多数是这种情况,要么家境很好,要么就是父母早亡无需赡养,若不然也不会被选入西行军。
不过,虽然岑三道和刘氏家境殷实,但大夥自不能真令保长夫人破费,毕竟这一保二十多户近六十人呢。
大夥围上去,七嘴八舌,想买东西的买东西,凑过去看热闹的看热闹。
陆宁也无奈的凑过去,毕竟,自己不是来制造矛盾的,还是要尽量合群的好,别无端端给这一保添麻烦。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安置
令陆宁欣慰的是,一路倒是平安无事,移民们抵达黑海行省的时候,也恰好黑海总督殷大德和可萨公主玛万即将成婚的大喜日子,可萨汗这一路为中原移民大开绿灯且派出军马护送,自也是因为女儿即将嫁给大齐黑海总督,可萨皇族和齐人从此亲上加亲。
而移民们抵达黑海行省后,分开安置,三个县团,正式编为第一团康中县和第二团康北县和第三团海安县。
其中,第一团康中县便是后世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一带,将会作为链通全岛各居民区的中心区域,东南去黑海港方向又有铁矿山,许多匠户也移民在此,建军械场、纺织场、铁场等等。
二团康北县在半岛西海岸,后世叶帕托利亚地带,一千五百年前希腊人就曾经在此设殖民点,但因为屡屡遭到北方蛮族侵扰,居民大多南迁,村庄不多,但土地肥沃渔业也很发达。
三团海安县便是海安堡一带,北大陆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咽喉之地,同时也是土地肥沃的农产区和牛羊牧地。
第二十七镇正式名为三团海安县第七镇,在县域北方,镇域面积三百多平公公里,原本镇域内还生活着南投的佩切涅格人的答剌马惕部几百户牧民。
实际上,第七镇的镇寨,还是答剌马惕部牧民早早帮搭建起来的。
整个三团海安县,县域三千多平方公里,但很多区域,暂时不会开发罢了。
比如第七镇,按照大齐舆图来说,镇域最北到达了和欧亚大陆相连的彼列科普地峡,但北方超过三分之二区域暂时不会安置移民村落。
第七镇三百三十多户人家共十二保,在镇寨中有五保一百五十多户,其余诸保散落在附近,但都是两三保结村建寨,尽量不太分散。
第九保便是和第十保一起结村寨,九保保长岑三道为村寨知事、知寨,十保保长林巡为副知事。
答剌马惕部被要求分散到全县各镇各个村寨,其实几个月前,答剌马惕部人已经被知会提前有了思想准备,其首领忽思答思考虑很久答应了下来,现今也就痛痛快快的按照齐人要求分家,毕竟已经如此,尽力配合的话,对部族有利。
九十村寨便分配来了五户二十几名答剌马惕人,于是,村卫队又多了五名骑手配置。
当然,军户全民皆兵,每日都有一个时辰的军事训练课,但渐渐的,四名火枪手、两名掷弹兵、十名长矛手和五名骑手都有了最出色的人选,他们的军事训练就更多了一些,如果县团集结军力,他们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他们谈不上是常备兵,需要参加劳动生产,但军事训练多一些,每人每个月都额外有两斤肉,但不是以津贴或者实物发放,而是没三天他们二十余人都有额外的一次炖肉吃,免得津贴实物等等他们补贴了家用。
人选也并不固定,每个月底,岑三道和林巡会综合考量后公布下月重点军训名单。
如此,也使得人人对军事训练上心,进行良性竞争。
从军报上看到这些,陆宁很是欣慰。
军报里,小德子又言道特别批示了要给第九保每人发十个银元,毕竟和圣天子一路同行,自是天大的运气,同沐天恩。
而和第九保一起接寨的第十保便没有这特殊的恩赏,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那也没办法。
而陆宁也没想到,会再和第九保发生什么纠葛。
但小德子大婚之后,皇家黑海银行和黑海行省许多机构一样,要表示对移民们的关心,作为皇族产业,黑海银行更不会吝啬小气,除了购买物资去各个县、镇、村寨慰问,更给每户移民发送两个银元的大红包。
说起来,这一万多户移民,从动员到迁徙到黑海来,耗资极为巨大,但真能令这些移民平安在此扎根并能安居乐业,那怎样的消耗陆宁都觉得极为值得。
说起来,一切顺利的话,几年后,第二批移民也会开始动员。
预计第二批移民会有五千户所有。
但不管是迁徙所需要的花费还是对这些移民的补贴,都会大大降低,毕竟下一批移民到达这里后,已经是数年后,和第一批来垦荒的移民还是有很大不同。
而现今这一万几千户军户和匠户,从出发到现今,仅仅各方各面的补贴,怕每户手里也有个二三十银元的积攒了,若在中原,如他们出身的阶层,哪怕生活越来越好,怕一辈子也攒不了这许多钱。
而这时候,密监从佩切涅格人探到的情报显示,佩切涅格人已经有几股势力蠢蠢欲动,不但准备下个月截击罗斯人送亲的队伍,而且现今就想南下洗掠齐人移民,因为听说这些东方移民都很富裕,且带来了大量物资。
在这种情势下,陆宁再次出现在了第九保众人面前,也就是来到了移民区最北的第一寨——九十寨。
陆宁的新身份,是九十寨杂货铺的掌柜。
军县、军镇、军寨的杂货铺,都是官方经营,售卖日用百货,油盐酱醋等等。
按常理,本来杂货铺只设到军镇,但移民区地广人稀,一些军寨距离军镇很远,这些军寨也会设杂货铺,九十村寨就是如此。
九十寨北五十里处,便是黑海行省的界碑,巴鲁奇重步兵营和一个火器营驻扎在边境线上。
但毕竟作为边境线的彼列科普地峡东西有二十多里长,军营也不是长城间的关隘,佩切涅格人是草原游骑兵,绕过驻军南下侵略很容易,是以北方村寨,还是要提防佩切涅格人的突袭。
陆宁来到九十村寨的时候杂货铺早就准备停当,只等上方派来掌柜便可以开始营业。
按照惯例,虽然是小小杂货铺,掌柜也需要两人,上方委派一位,本村寨任命一位,这样账目比较分明。
本村寨任命的掌柜,却是李大美。
其实,这是陆宁准备来九十寨之前就决定的。
军户每户百亩土地,李大美同样分到百亩田,但家中没有男子,那文大郎到了黑海行省登陆后,就消失不见。
县、镇没有再派来单身青年男子,李大美孤零零一个人,耕种百亩地自然很勉强,当然,所谓百亩地,比不得中原肥沃之土,虽然这里早就有居民开垦后,但荒废了不知道多少年,重新开垦也是很有难度的。
是以,这些田地虽然都属于公田,村民又是军户,但还是有十年内不用缴租所得尽属军户所得的优例。
而岑三道将杂货铺的差事交给李大美,这样李大美就不用耕种百亩地也有进项。
陆宁倒是没想到,当日一别,到现今李大美也没被再次指婚。
想想,怕就是小德子特别吩咐过,倒不是他认为李大美够资格成为自己的女人,而是毕竟阴差阳错自己和她曾经同路而行在别人眼里应该结成夫妻,如此再和人结亲,小德子便认为对自己是大不敬,是以,孤独终老便成了她的命运。
其实,历朝历代的帝王,也不会如此了,实在是在臣子的眼里,自己被神化的太多出格而已,这样发展下去,以后怕只要自己接近过的雌性生物,都会被贴上圣天子专属的标签。
“文大哥,在黑海港修整之时,有一位上官接见我们,为什么给了我一张五百银元的银票?还说岑保长处也不要告诉他,是不是,和你有关?我思来想去,好像,我这一路遇到的最奇怪的事情就是文大哥你。”
在杂货铺,李大美刚刚见到陆宁,趁左右没人,便急急的问。
陆宁听了无奈,果然,这五百银元,就是要令你今后孤独终生的代价了。
陆宁还未说话,岑三道的妻子刘氏急匆匆而来,看着陆宁瞪眼睛问:“听说你带家眷来的?到底怎么回事?大美妹子又怎么办?”
陆宁更是无奈,半晌无语。
第一百一十五章 边寨生活
村寨所有的住房都是厚木板泥坯房,现今多是茅草顶,但县郊已经有了瓦窑,可以预见今年过冬前,大多数房屋肯定能换上瓦顶。
陆宁所住小院就在杂货铺后,前堂就是杂货铺,后院西厢房住李大美,东厢房住陆宁和其家眷,后堂便是村公所,但平素并没有人值堂,有什么事两保军民多是去本保保长、副保长家里谈。
回到后院,看到这厢房陆宁就有些挠头,厢房是南北内外两间,开门是灶台屋,内室为卧房。
而小小卧房内,已经有两名千娇百媚的丽人,小尤氏和甄氏。
卧室内灶台通的土炕,木床在土炕之上,铺的裀褥甚为干净整洁,花色甚丽。
而小尤氏和甄氏,更映得小小房间内都明亮起来。
陆宁带小尤氏来,是感觉自己这个舅曾孙女在镇西王府生活得太压抑太没乐趣,是以顺便带她出来散散心,来到移民区,感受下回家的气氛,说不定,以后这小丫头就在海宁县定居也很好。
但虽然知道住房紧张,却不想是这么个紧张法,自己三人,要挤在一个厢房里,当然,自己晚间肯定不会在此留宿就是了。
“你叫什么名字来着?”陆宁看向了甄氏。
还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和她接触,虽然,她早已经和尤金珠住进了王宫。
自杀未遂后,尤金珠劝说她之余,也告诉了她所谓贬为私奴,实则是进镇西王府为侍婢,当然,无论如何,尤金珠也不敢透露镇西王,又实则是圣天子了。
自杀一次后,本来就很难有勇气再经历一次,听说了奴主是圣天子之胞弟,在黑海代天子行事的镇西王,且有可能册她为乡君,心情自又有不同。
此时羞娇怯怯站在一旁,陆宁看着她,心下也不禁赞叹,也是因为好久没见到中原丽人了,甄氏便显得分外美艳妖娆,真正是肌肤赛雪肤如凝脂,黛眉弯弯,杏眼凝水,窄窄的白嫩瓜子脸媚意入骨,浅紫襦裙裹着风流体态,娇娇怯怯,满是诱人征服蹂躏的风情。
和俏脸满是稚气的小美妇尤金珠站一起,真是相映成趣。
而甄氏听陆宁问话,轻声道:“殿下,奴,奴名含珠……”
陆宁一呆,甄含珠?不由自主看向她微颤颤两瓣红唇,心里一跳,便转开目光。
“这里条件不太好,委屈你们了!”陆宁摆摆手。
听不到尤金珠说话,甄氏小声道:“殿下都能与民同苦,奴们有何委屈可言?”
尤金珠实在不太敢说话,面前的是自己姑曾祖父,统治天下之主,却真是家族里传说一般,甚至不能说是天帝转世,就是天帝在凡间的分身而已,他说什么,天地间好像都有回声,令人耳朵嗡嗡的,只有在旁聆听的份,回话都不敢。
“好,一路舟车劳顿,你们先歇着,我出去转转。”陆宁做个手势,转身出屋。
……
丈余高的木栅栏寨墙,并没有箭楼,墙垛上则有火枪手的射击孔。
高高耸立的烽火台,一旦点燃可以发出浓黑烟雾,如此,可以向边防军及县、镇民团示警。
寨墙这一面,岑三道、林巡及两个副保长正训练火枪手、掷弹手、矛兵及轻骑,一旦遇到蛮族侵扰该如何做出最快速的反应。
四名火枪手、两名掷弹兵、十名矛手、五名骑手凛然听训。
其实除了村卫队武装,岑三道等四名禁军挑拨来的正、副保长,自然也有常备军械在手,而不管他们原本军种如何,现今被调拨来了一杆重型火绳枪,加之每人一把转轮枪,使得四人组远程近程都是火力不错的战斗小组。
见陆宁踱步走来,岑三道和林巡耳语几句,留下林巡继续操练村卫队,他快步迎上来。
岑三道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走南闯北,更参加过西域的数次战事,此时又哪里不知道这位文大郎肯定不是普通人物?第九保每人无缘无故发了十个银元的“团结津贴”,说是奖励本保一路迁徙最团结友爱,但想想,多半就和这位文大郎有关,他应该是高层派出的监察之类,还好和他一路同行时,本保军户确实表现不错。
现今他来九十寨,肯定不是对自己等有什么故人之情,想来是为了监察北方蛮族而来。
传达到保长级的军情已经警示自己等,北方蛮族蠢蠢欲动,可能会南下侵扰。
没令传达到每个军户是担心引